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转型及其控油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升平 吕宝凤 +1 位作者 夏斌 刘冠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东营凹陷作为济阳坳陷一次级构造单元,现今的构造格局由四条NWW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和四条NE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叠合而成,可以看作是二个大型的分别受陈南铲式断裂带和利津断裂带所控制的伸展断弯褶皱体系,先后经历了NNE-SSW向和NW-SE向区... 东营凹陷作为济阳坳陷一次级构造单元,现今的构造格局由四条NWW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和四条NE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叠合而成,可以看作是二个大型的分别受陈南铲式断裂带和利津断裂带所控制的伸展断弯褶皱体系,先后经历了NNE-SSW向和NW-SE向区域引张作用的叠加及NE向的右旋走滑作用的改造,具有NW-SE向和NNE向的双向伸展及右旋走滑变形的基本特点,这种构造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过程和油气藏的分布,构造类圈闭是主要的油气保存单元,两个方向的八条断褶构造带成藏条件较好,是油气藏主要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构造转型 断裂-背斜构造 引张 油气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品荣 陈洁 +1 位作者 蔡进功 杨永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探讨了各转型期对坳陷深层烃源岩分布和成烃演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转型 反转构造 印支运动 烃源岩分布 成烃演化 济阳运动 燕山运动 东营运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济阳孔店构造转型期沉积盆地的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2期392-398,共7页
 济阳孔店组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济阳盆地演化研究的焦点.通过大量的构造、沉积的基础性研究,提出孔店组是中生代向新生代转换的构造转型期,孔店期盆地叠置于中生代北西向半地堑之上,恰逢印度板块碰撞冈底斯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  济阳孔店组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济阳盆地演化研究的焦点.通过大量的构造、沉积的基础性研究,提出孔店组是中生代向新生代转换的构造转型期,孔店期盆地叠置于中生代北西向半地堑之上,恰逢印度板块碰撞冈底斯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构造应力场具有双重性质,使得孔店组沉积盆地构造特征复杂,由于不同部位构造应力场强度的不同,虽为同期沉积盆地但是构造特征、盆地充填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济阳盆地孔店组主要分布在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勘探重点应放在这两个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孔店组 构造转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构造圈闭类型与勘探方向——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洁 张学才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2-878,共7页
提出了渤海湾盆地初期挤压、早期张压交替、中后期持续张裂的新的成盆模式,并在该模式指导下,以济阳坳陷为例总结了盆内深层压性、张性、张压复合作用等多种成因的构造圈闭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最后指出盆内勘探的有利方向.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压性构造 构造转型 负反转断裂 张性构造 潜山
下载PDF
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及其演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700-706,共7页
 以构造层序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体系,细致分析了每个构造层序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学特征及构造特征,首次提出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层序经历了孔店构造层序转型期、沙河街断陷发展期、东营末期构...  以构造层序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体系,细致分析了每个构造层序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学特征及构造特征,首次提出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层序经历了孔店构造层序转型期、沙河街断陷发展期、东营末期构造反转期三个演化阶段.深化了济阳坳陷构造演化规律研究,为断陷盆地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断陷盆地 伸展构造体系 构造转型 构造反转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构造变革的穿时特征及成因探讨:以渤海海域西南部和陆上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一鸣 吴智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5-1110,共16页
基于“海-陆”不同矿区地震解释资料的统层处理,对渤海海域西南部古近纪幕式裂陷的构造变革特征开展系统研究,通过与陆上济阳坳陷对比分析,识别出对“海-陆”不同坳陷“穿时”的构造变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的... 基于“海-陆”不同矿区地震解释资料的统层处理,对渤海海域西南部古近纪幕式裂陷的构造变革特征开展系统研究,通过与陆上济阳坳陷对比分析,识别出对“海-陆”不同坳陷“穿时”的构造变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的发育演化体现多幕式的伸展过程与走滑变形的叠加效应。受控于始新世中—晚期全球板块的重组及其诱导的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变形的影响,渤海海域经历由N—S向伸展向NW—SE向伸展的转变,沙三段沉积期末短暂的挤压抬升将两幕具有显著构造差异变形特征的裂陷过程分隔开来;与此同时,NW向先存断裂在新的应力场下发生张扭性变形,NEE向新生断裂体系对盆地构造格局进行强烈改造,盆地沉降中心随之发生迁移。相比之下,陆上的济阳坳陷在沙四段沉积期末就已完成向NE向构造格局的转型,渤海海域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体现了“海-陆”不同坳陷穿时的构造变革特征。认为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产生的水平拉张与深大断裂走滑活动控制的岩石圈优势伸展方向的叠加导致了渤海湾盆地中部构造的差异性发育演化,渤海海域处于渤海湾盆地的裂陷中心,在沙三段沉积期伸展作用强于走滑作用,先存的NW向构造格局占据主导;而济阳坳陷远离裂陷中心,同时期走滑作用相对增强,其派生的NW向拉张应力导致了盆地构造格局优先向NEE向转型。同一时期伸展与走滑应力的配比关系造成构造格局在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可能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穿时”构造变革事件的主要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型 始新世 先存断裂复活 伸展与走滑 应力配比
下载PDF
鲁北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守军 郑德顺 +3 位作者 蔡进功 杨永红 孙锡文 杨品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鲁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在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上都具有可对比性。鲁西南露头区古近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对鲁北覆盖区古近纪古环境的恢复和沉积特征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对两个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 鲁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在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上都具有可对比性。鲁西南露头区古近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对鲁北覆盖区古近纪古环境的恢复和沉积特征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对两个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官庄群在鲁西南地区的沉积分布,发现了在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鲁西南盆地发生时间有从南向北、由东向西推迟的规律。通过对鲁西南和济阳坳陷沉积和断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至早始新世以左旋剪切活动为主,派生了鲁西南和济阳坳陷NW向的断层;早始新世末期是一个构造转型期,鲁西南和济阳坳陷发育了近EW向的断层;中、晚始新世是郯庐断裂右旋剪切活动最强烈的时期,鲁西南和济阳坳陷发育了NE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盆地 地层 沉积 构造演化 鲁北地区 鲁西南地区 郯庐断裂 构造转型 晚侏罗世 早始新世 晚白垩世
下载PDF
中国近海裂陷盆地始新世构造变革的厘定及地质意义: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一鸣 吴智平 +3 位作者 颜世永 杨希冰 平明明 张勐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45-2156,共12页
为明确始新世构造变革事件在中国近海盆地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展布范围,揭示其动力学成因,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最新的地质资料,对始新世构造变革界面进行了精细厘定.结果表明: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裂陷作用南北转变、断... 为明确始新世构造变革事件在中国近海盆地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展布范围,揭示其动力学成因,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最新的地质资料,对始新世构造变革界面进行了精细厘定.结果表明: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裂陷作用南北转变、断裂体系转型、地层挠曲变形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等构造转换过程;始新世构造变革的发生与周缘板块重组所诱导的区域应力场南北向转变有密切的动力学成因联系,尤其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转变和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紧密相关;该构造事件的发生,揭示了中国近海裂陷盆地演化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共存、继承性与改造性同在、伸展性和走滑性叠加的特点,其深刻影响了成藏要素的耦合匹配关系,深部优质烃源岩与浅部走滑相关构造的配置决定了油气优势成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型 始新世 幕式裂陷 断裂转型 应力场转变 涠西南凹陷 中国近海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沧东凹陷孔二段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洪香 刘子藏 +1 位作者 范军侠 李凤霞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14期160-160,共1页
针对沧东凹陷,深化孔二段基本成藏条件研究,构建不同类型斜坡的油气成藏模式,反转型斜坡的中高斜坡、继承性斜坡的中低斜坡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供储匹配关系好,利于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湖盆中心,油页岩发育段夹薄层砂岩、白云岩... 针对沧东凹陷,深化孔二段基本成藏条件研究,构建不同类型斜坡的油气成藏模式,反转型斜坡的中高斜坡、继承性斜坡的中低斜坡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供储匹配关系好,利于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湖盆中心,油页岩发育段夹薄层砂岩、白云岩类储层具备储集性能,利于页岩油、致密油藏的形成。指出沧东凹陷孔二段源储一体,大面积连片含油,是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的现实领域,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转型构造 源储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