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林冠开度梯度的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樊大勇 张旺峰 +1 位作者 陈志刚 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用气体交换技术测定了四川省金佛山生长在一个典型林隙(林隙面积约为100m2)不同位置的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幼树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用改进的鱼眼镜头法测定了所测叶片的林冠开度(CO),并测定了这些银杉幼树个体的生长状... 用气体交换技术测定了四川省金佛山生长在一个典型林隙(林隙面积约为100m2)不同位置的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幼树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用改进的鱼眼镜头法测定了所测叶片的林冠开度(CO),并测定了这些银杉幼树个体的生长状况。研究了沿林冠开度梯度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银杉幼树在林隙边缘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包括当年生树高生长速率(HG)、平均地茎生长速率(DG)和当年冠幅生长速率(CG)。随林冠开度的增加,单位叶面积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area)、暗呼吸速率(Rdarea)和单位叶面积的叶片干物质重(比叶重,SLM)明显增加,且相关显著。随林冠开度的增加,单位叶面积(LA)和单位叶干物质重的暗呼吸速率(Rdmass)略有降低,而单位叶片干物质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ss)和单位叶片干物质重(LM)略有升高,但相关不显著。沿林冠开度的银杉幼树的形态可塑性要略低于生理生态可塑性,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生态指标 林冠开度 生态可塑性 适应性 幼树 银杉 林冠 对光
下载PDF
不同林冠开度下亚热带林下植物的组成和多样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永强 蔡燕茹 +2 位作者 曾焕忱 徐明锋 苏志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2,81,共10页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在不同林冠开度梯度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为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案例,并为野生植物的引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银瓶山自然保护区2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将林冠开度(CO)划...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在不同林冠开度梯度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为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案例,并为野生植物的引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银瓶山自然保护区2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将林冠开度(CO)划分为第1梯度(CO<10%)、第2梯度(10%≤CO≤20%)和第3梯度(20%<CO<30%),用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检验林冠开度与林下植物分布的异质性,对林冠开度与个体数、物种数、均匀度、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峰度、偏度等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用指示种分析(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ISA)检验林下植物对不同梯度林冠开度的指示作用。【结果】调查区林下植物共有161种,隶属69科,129属;林下植物整体分布均匀。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林冠开度下林下植被的分布和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林冠开度与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偏度和峰度呈显著负相关。指示种分析表明,有多个林下物种对第1梯度(CO<10%)和第3梯度(20%<CO<30%)林冠开度有指示作用。【结论】肖菝葜(Heterosmilax japonica)、三叉苦(Evodia lepta)对第1梯度林冠开度表现极显著的指示作用(P<0.005),蒲桃(Syzygium jambos)对第3梯度林冠开度起极显著的指示作用(P<0.01),前者对弱光环境表现较强的适应性,而后者则适应于较强的光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开度 林下植物 植物多样性 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 指示种分析
下载PDF
南岭山地森林群落冠层结构与立木多度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敬小丽 杜伟静 +1 位作者 张璐 苏志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5,共7页
林冠是森林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与最活跃的界面层,影响着森林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采用半球面摄影技术(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Kruskal-Wallis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 林冠是森林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与最活跃的界面层,影响着森林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采用半球面摄影技术(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Kruskal-Wallis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群落冠层结构与立木分布及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10 000 m2调查样地,南岭山地森林群落共有立木47科81属143种,枯立木多来源于林冠上层大树;(2)CCA排序结果显示,冠层结构各参数与立木分布均有一定相关性,叶面积指数、林冠开度与立木分布的关系尤为密切;(3)立木多度与活立木多度在林下散射光分组变量间差异显著(P<0.05),枯立木多度在林冠开度分组变量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立木多度随林下直射光增强而减少。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度通过影响林下光照条件进而影响立木,尤其是枯立木的形成和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群落 冠层结构 立木多 活立木 枯立木 叶面积指数 林冠开度
下载PDF
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4
作者 温远光 卢文科 +3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李晓琼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用半变异函数和Moran’s I指数对其林冠开度(Canopy openness,CO)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冰冻干扰后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的均值先减小后微弱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均值先增加后微弱减小,2011年林冠开度最小、叶面积指数最大。半变异函数的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各年度样地林冠开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2011年和2012年林冠开度的空间变异程度大幅增加,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于随机因素;2010年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大幅度增加,但随后两年其空间异质性大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尺度较小且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结论】在灾后恢复的第3~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已有较大恢复,但恢复程度在空间上的变异极大。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在空间上向着越来越不均匀的方向发展,而叶面积指数则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冠结构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亚热带生态公益林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动态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润霞 贾小容 +3 位作者 刘婷 吴卓翎 徐明锋 苏志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6,共9页
冠层结构动态是林冠生长动态的一个表现,冠层结构对森林群落生产力、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更新与演替等具有重要作用。准确量化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和林下辐射特征可以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以亚热带山地的红花荷林、密花树次生... 冠层结构动态是林冠生长动态的一个表现,冠层结构对森林群落生产力、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更新与演替等具有重要作用。准确量化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和林下辐射特征可以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以亚热带山地的红花荷林、密花树次生林、樟树人工林、杉木林、杉木-红锥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利用半球面影像技术探讨不同林型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动态,揭示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有比较固定的冠层结构和林下辐射特征,且不同林型的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樟树林的林冠开度最小(16.47%),其次是杉木林(17.12%)、杉木-红锥混交林(17.45%)、红花荷林(20.21%)以及密花树次生林(20.93%),毛竹林的林冠开度最大(21.32%)。而叶面积指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樟树林的叶面积指数最大(2.04),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最小(1.78)。另外,樟树人工林的林下直射光(4.34 mol·m^-2·d^-1)、林下散射光(3.52 mol·m^-2·d^-1)和林下总光照(7.86 mol·m^-2·d^-1)均小于其他林型;而杉木林由于其冠幅较窄,林下直射光最强(5.22 mol·m^-2·d^-1)。不同林型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月际动态变化极显著(P<0.0001),生长季的林下辐射强度最大。不同林型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相关性存在差异,越简单的群落结构,林冠开度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越强,叶面积指数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越强。研究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异质性为营造最适的冠层、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效能,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林下辐射 冠层结构 生态公益林
下载PDF
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练忠 杨进良 +3 位作者 徐庆华 张星元 阚蕾 张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58,共6页
城市森林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乡梯度下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对提高广州城市森林质量、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城市森林群落... 城市森林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乡梯度下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对提高广州城市森林质量、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并筛选出对林下光环境影响较强的林冠结构因子。结果表明:1)市区、近郊和远郊森林群落的林冠结构参数没有遵循同一变化模式。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冠层的胸径在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树高、林冠开度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区域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2)沿城乡梯度,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林下散射光与林冠结构的关系更密切。近郊和远郊的冠层林下光环境特征相似,均与市区差异显著。3)沿城乡梯度,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不一致。胸径和树高对林下光环境无影响,林冠开度的影响较小,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因子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林下直射光 林下散射光 林下总光照
下载PDF
冰雪灾害后的杉木人工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怡然 潘澜 薛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9-616,共8页
2008年1—2月,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广东粤北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被破坏。探讨粤北地区冰雪灾害后杉木人工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关系,对杉木林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实地调查、半球... 2008年1—2月,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广东粤北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被破坏。探讨粤北地区冰雪灾害后杉木人工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关系,对杉木林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实地调查、半球面影像技术和稀释平板法等方法,研究恢复期间杉木林内不同林隙的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林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关系,旨在为杉木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林冠开度从10.93%增加到18.36%,叶面积指数从2.70减少到1.88,直射光从3.21mol·m^(-2)·d^(-1)增加到9.29mol·m^(-2)·d^(-1),散射光从3.02mol·m^(-2)·d^(-1)增加到5.41mol·m^(-2)·d^(-1),总光照从6.23mol·m^(-2)·d^(-1)增加到14.70mol·m^(-2)·d^(-1)。林冠开度与所在林隙范围、直射光、散射光和总光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面积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叶面积指数与直射光、散射光和总光照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各样方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0.67~8.07×106、2.83~16.33×105和6.07~48.33×105CFU·g^(-1),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34~1.88mg·kg^(-1)、196.20~418.03mg·kg^(-1)和1.00~2.00 mg·L^(-1)。林冠开度与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二项式关系。综上可见,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密切,一定范围内,较大的林冠开度的有利于受灾杉木人工林林下光照条件的改善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但当林冠开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土壤酶活性下降。因此,冠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林内光分布和反映土壤环境质量,进而影响林木整体的光合性能和林木恢复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林冠开度 林下光照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植物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对林窗大小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庆荣 施逸啸 +3 位作者 江蓝 徐道炜 刘金福 沈彩霞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9-456,共8页
为探究植物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对不同林窗大小的响应,以格氏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探讨格氏栲天然林的叶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随林窗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合... 为探究植物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对不同林窗大小的响应,以格氏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探讨格氏栲天然林的叶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随林窗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合系统发育树和功能性状树揭示物种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的比叶面积随林冠开度的增大而极显著减小(P<0.01),叶干物质含量随林冠开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叶片氮含量随林冠开度的增大而极显著降低(P<0.01),叶片厚度随林冠开度的增大显著增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磷含量随林冠开度的增大显著升高(P<0.05)。增大林冠开度,格氏栲天然林的功能均匀度、功能分歧度和功能离散度具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而功能丰富度和Rao二次熵系数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格氏栲天然林的系统发育结构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仅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与功能丰富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格氏栲天然林的叶功能性状均未检测到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P>0.05),且许多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具有功能相似性,表现出对外部环境的性状趋同。格氏栲天然林林窗更新过程中,植物叶功能性状具有趋同适应特性,生境过滤主导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天然林 林窗 林冠开度 叶功能性状 系统发育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冰灾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区余端 苏志尧 +2 位作者 李镇魁 佟富春 柳泽鑫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0-447,共8页
2008年初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受到中国南方80年一遇的冰灾的重创。为了揭示灾后林冠开度的梯度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分布的影响,在受冰灾影响的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设置2ha固定样地,按照冠层受损程度选取17个20m×20m的样方,用... 2008年初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受到中国南方80年一遇的冰灾的重创。为了揭示灾后林冠开度的梯度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分布的影响,在受冰灾影响的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设置2ha固定样地,按照冠层受损程度选取17个20m×20m的样方,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林冠开度,并分凋落物层、0–10cm和10–20cm的矿质土层采集凋落物及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利用双向聚类分析(two-waycluster analysis)对凋落物层的土壤节肢动物和样地进行聚类,以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研究冠层开度、土壤有机质、电导率以及自然含水量与0–10cm表土层土壤节肢动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的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随土壤层的加深而下降,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林冠开度与凋落物层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量呈负相关;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和前气门亚目动物对光照的适应范围广;膜翅目、鞘翅目幼虫、综合纲和伪蝎目动物具有明显的避光性;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的分布与林冠开度、土壤自然含水量、电导率和有机质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推论,冰灾对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冠层的破坏及土壤因子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本项研究还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能有效地表征它们所栖息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用于监测冰灾后森林恢复和演替动态。而双向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对于揭示土壤节肢动物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具有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开度 半球面影像技术 双向聚类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车八岭林下植物叶绿素分布模式及对光照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友胜 张苏峻 李镇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与林冠开度、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物种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度.结果显示:大叶新木姜Neolitsea levinei和黧蒴Castanopsi...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与林冠开度、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物种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度.结果显示:大叶新木姜Neolitsea levinei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林冠开度增加而增加;黧蒴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增加而增加;木荷Schima superba及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叶片叶绿素含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它们均达到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在同种条件下,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物 叶绿素含量 林冠开度
下载PDF
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干扰后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区余端 苏志尧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9,共7页
以受2008年冰灾破坏的广东始兴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连续3年(2008-2010年)对林冠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8到2010年,林冠开度... 以受2008年冰灾破坏的广东始兴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连续3年(2008-2010年)对林冠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8到2010年,林冠开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以及林冠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均在逐渐减小,且后两年较为接近;(2)受灾当年冠层结构由随机因素造成,其半方差拟合函数属纯块金模型,后两年冠层结构则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其半方差拟合函数属球状模型;(3)受灾当年冠层结构不存在空间自相关;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自相关越来越强。说明冰灾后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会逐渐恢复到灾前水平,体现出天然的空间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灾 林冠开度 半方差函数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广东南岭天然常绿阔叶林林下光环境对林下幼树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芬 李兆佳 +2 位作者 邱治军 赵厚本 周光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516-4527,共12页
光环境与幼树功能性状的关系对天然林的更新与演替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广东南岭区域天然常绿阔叶林下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冠层结构、林下光照数据和林下幼树功能性状等指标,研究林龄梯度... 光环境与幼树功能性状的关系对天然林的更新与演替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广东南岭区域天然常绿阔叶林下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冠层结构、林下光照数据和林下幼树功能性状等指标,研究林龄梯度下其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林下幼树功能性状对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中龄林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老龄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冠开度和透光率逐渐下降,林龄梯度下透光率、R/FR(红光/远红光比值)、Bw/Rw(宽带蓝光/宽带红光比值)差异极显著(P<0.001);(2)天然常绿阔叶林中透光率与光质之间极显著相关(P<0.001),R/FR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增加,Bw/Rw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减少。(3)林下幼树功能性状在光环境之间差异显著(P<0.05),老龄林林下幼树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幼龄林,而叶片重叠率显著低于幼龄林;(4)在本试验地中,R/FR和Bw/Rw的变化对林下幼树的高径比和光合作用并无显著影响,光强对同种植物不同光环境下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林龄梯度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幼树功能性状的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光环境对林下幼树更新的影响机制,同时为天然植被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林冠开度 林龄
下载PDF
东莞市人居生态林透光率及遮荫效应
13
作者 叶永昌 敬小丽 +3 位作者 刘颂颂 莫罗坚 张璐 苏志尧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2,共4页
城市绿地尤其是其中的木本植物群落在调节气温、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东莞城市绿地4种人居生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数据,分析和评价林木的透光率及遮荫效应。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种人居生态林中,共... 城市绿地尤其是其中的木本植物群落在调节气温、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东莞城市绿地4种人居生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数据,分析和评价林木的透光率及遮荫效应。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种人居生态林中,共有乔木19科33属37种,以人民公园的物种最丰富,遮荫效果最好;除林下直射光外,林冠开度、林下散射光和总辐射透光率在4种人居生态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林下直射光和散射光透光率与林冠开度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说明良好的冠层结构能减少透光率,增强辐射消减效应。4个地点的人居生态林冠层均有较良好遮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林 半球面影像 林冠开度 遮荫效应
原文传递
石门台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解丹丹 苏志尧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时空替代法在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选择3种分别处于演替前期、中期、后期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亚热带森林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特征.结果显示: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差异均极显著(P<0... 以时空替代法在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选择3种分别处于演替前期、中期、后期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亚热带森林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特征.结果显示: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差异均极显著(P<0.000 1),且随演替进展,其林冠开度和林下光照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林下光照因子与林冠开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的反映程度比叶面积指数高,冠层结构对林下散射光的影响比对直射光大.综合分析表明,随着演替进展,亚热带森林群落冠层逐渐郁闭,林下光照也随之减少,采用林冠开度评价冠层结构演替动态效果最佳,林下直射光比散射光变化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林下直射光 林下散射光 森林群落演替
下载PDF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冠层结构对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志 张梦弢 +1 位作者 申欢欢 张煜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3-1048,共6页
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环境对天然更新苗的分布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天然更新苗为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泊松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层结构对天然更新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冠开度(CO)为19.5%~24.5%、林下散射光... 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环境对天然更新苗的分布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天然更新苗为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泊松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层结构对天然更新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冠开度(CO)为19.5%~24.5%、林下散射光指数为4~5时天然更新株数最多;最适的CO、林下直射光和林下总光照表现为幼苗大于幼树,而最适叶面积指数则幼苗小于幼树;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对于幼苗的生长相关性不显著。幼苗和幼树对于林下光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区间,不同密度的更新苗样地间叶面积指数和林下光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理解该地区林分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天然更新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原文传递
人工复层林培育技术要点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惠强 《华东森林经理》 1996年第4期5-7,共3页
介绍人工复层林的概念、类型和优缺点;综述人工复层林培育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要点等问题。
关键词 复层林 培育技术 林冠
下载PDF
间伐对杨桦次生林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石君杰 陈忠震 +2 位作者 王广海 金春生 李永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6-1964,共9页
自然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森林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差异是造成林下环境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桃山林场2块50 m×50 m的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间伐和对照样地,于... 自然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森林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差异是造成林下环境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桃山林场2块50 m×50 m的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间伐和对照样地,于2012—2016年、2018年获取样地冠层影像,通过方差分析、马尔科夫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动态及间伐后林冠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间伐措施能显著调整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并能持续较长的作用时间,但调整效果随时间逐渐降低;间伐后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的变化速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间伐后前3年林冠恢复速度较快,3年后恢复速度降低并趋于平缓;林下光照与林冠开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林下散射辐射与冠层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最大,且间伐样地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大于对照样地;间伐后冠层的恢复速度与林冠开度大小有关,林冠开度越大,林冠恢复越快,向更小林冠开度转移的时间越早.马尔科夫模型能够模拟冠层结构分布的变化,可用来预测冠层结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全天空照片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
原文传递
林冠受损对小坑林场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禹飞 梁俊峰 +2 位作者 史静龙 王胜坤 陆俊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97-2306,共10页
【目的】以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小坑林场土壤为研究对象,模拟2008年冰雪灾害对森林造成的损伤设置实验,分析不同林冠开度和凋落物输入量对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对照(CN)、损伤处理+移除处理枝叶(TR)、损... 【目的】以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小坑林场土壤为研究对象,模拟2008年冰雪灾害对森林造成的损伤设置实验,分析不同林冠开度和凋落物输入量对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对照(CN)、损伤处理+移除处理枝叶(TR)、损伤处理+保留处理枝叶(TD)、未处理+添加处理枝叶(UD)4个处理,受损处理一年后,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固碳微生物的功能基因cbbL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分析表明,森林林冠损伤后林冠开度和凋落物输入量增加,导致土壤固碳微生物种群数量降低,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也受到影响,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明显增加,成为优势种群,而原来的优势菌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明显减少。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与对照相比,其他3个样地的土壤固碳微生物结构均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模拟林冠损伤处理一年后,凋落物的大量骤然输入和林冠开度增大提高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但降低了其种群数量,影响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bL基因 凋落物输入量 固碳微生物 林冠开度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