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巨桉林分生长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分析与预测
1
作者 张士韬 欧阳林男 +1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9,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间伐与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对间伐和修枝处理下尾巨桉林分生长的预测作用,为尾巨桉的高效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20%、40%和60%间伐与38.18%、...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间伐与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对间伐和修枝处理下尾巨桉林分生长的预测作用,为尾巨桉的高效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20%、40%和60%间伐与38.18%、42.39%和48.18%修枝强度的尾巨桉为对象,在处理后连续7 a调查林分生长指标,计算累积增量,分析不同间伐和修枝处理对林分生长增量的影响,并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5种林分生长累积增量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预测模型,以均方根误差、Kappa值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判断最优模型。[结果]间伐促使尾巨桉林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但不促进树高增长和出材量增加,60%间伐的样地尾巨桉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量最高,20%间伐的冠幅增量最大,不间伐的树高增量最高。修枝促进尾巨桉胸径增长,对树高和蓄积量增长无影响,38.18%修枝的胸径增量最高,60%间伐+48.18%修枝是处理中有助于尾巨桉林分生长的组合。间伐和修枝均能促进尾巨桉林分径阶分布右偏,但修枝的效果不如间伐显著。综合来看,隐含层节点数为4的尾巨桉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低,Kappa系数和r值最高,可预测7 a内的间伐和修枝效果。[结论]间伐和修枝均显著促进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径阶分布右偏。高强度间伐和修枝相结合更有助于尾巨桉人工林生长和大径材培育。合理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间伐和修枝对林分生长的促进效果,是林分生长预测的优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修枝 尾巨桉 BP神经网络模型 林分生长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樟杉混交林及樟树纯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杨斌 陈志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坡位对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提供合理的林业管理决策。【方法】在不同坡位上设置样地,分别调查了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指标,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宽度等。【结果】通过对不同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坡位对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提供合理的林业管理决策。【方法】在不同坡位上设置样地,分别调查了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指标,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宽度等。【结果】通过对不同坡位上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坡位对樟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坡位上,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存在差异。在较陡的坡位上,樟树纯林的树高和胸径明显高于樟杉混交林,而在较缓的坡位上,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坡位是一个重要的立地因子,对于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生长表现具有显著影响。下坡位相对于中坡位和上坡位来说,在胸径、树高和枝下高等方面表现更优越,而中坡位和上坡位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坡地林业管理中,应根据具体坡位条件选择合适的林木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生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樟树 混交林 林分生长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德浩 陈世清 +3 位作者 谢惠燕 邓宁栊 冯铭淳 林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70,共9页
探究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清远市11年生3个不同密度(2100、3100、4100株·hm^(-2))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每个密度设置6个固定标准样地(20 m×20 m),选取大小比... 探究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清远市11年生3个不同密度(2100、3100、4100株·hm^(-2))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每个密度设置6个固定标准样地(20 m×20 m),选取大小比数、角尺度、直径结构、树高结构以及树冠结构5个参数探究林分结构特征,选取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和林木单株材积等指标探究林分生长特征,通过方差分析探讨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生长指数受林分密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4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显著低于其他2种密度林分,3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蓄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林分。2)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在较高的林分密度下,小径级的林木较多,其分布曲线呈现为截尾正态分布。3)3100株·hm^(-2)的平均冠幅显著大于其他2种林分,4100株·hm^(-2)的平均树冠表面积以及树冠体积显著小于其他2种林分,3种不同密度之间的林分树冠投影比和冠长均呈现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密度杉木林的活冠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林分密度对林分角尺度的影响显著(P<0.05),对林分大小比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林木生长和林分结构等2个方面,林分密度为31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总体生长表现最好,具有培育速生、优质大径材的潜力,有利于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 林分结构 林分生长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克宇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22-25,共4页
该研究调查了杉木人工纯林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的变化,以探讨间伐抚育措施以及不同的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保留杉木林分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杉木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也随着... 该研究调查了杉木人工纯林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的变化,以探讨间伐抚育措施以及不同的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保留杉木林分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杉木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也随着增大;对于杉木纯林进行间伐抚育后,林分胸径和树高均有增长,在不同间伐强度下增长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增长程度也各不相同;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的生长,改善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向更高径阶方向发展,综合考虑采用重度间伐强度(2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抚育间伐 林分生长
下载PDF
主伐择伐和栽植密度对林下套种楠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庆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为分析主伐择伐保留、套种栽植密度对成熟杉木林下套种楠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于2015年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开展试验研究,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26年生成熟杉木纯林进行主伐择伐,保留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600、750、900株/hm^(2),于2015年... 为分析主伐择伐保留、套种栽植密度对成熟杉木林下套种楠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于2015年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开展试验研究,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26年生成熟杉木纯林进行主伐择伐,保留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600、750、900株/hm^(2),于2015年1月在林下套种2年生楠木,套种密度分别为1200、1050、900株/hm^(2),并设置主伐择伐保留900株/hm^(2),杉木不套种楠木的对照组,于2023年3月对林分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主伐择伐保留杉木密度600株/hm^(2)、林下套种楠木1200株/hm^(2)时主林层杉木、亚林层楠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和对照组(P<0.05);主林层杉木单位面积蓄积随主伐择伐保留密度增加而增加,亚林层楠木单位面积蓄积随择伐保留密度增加而减少,但各处理间总单位面积蓄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成熟杉木林,主伐择伐保留密度增加后,对杉木及林下套种楠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林分生长量未有显著变化,考虑原因可能是套种楠木正处于幼龄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楠木 林下套种 主伐择伐保留 林分生长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陆乾 《乡村科技》 2023年第21期99-101,共3页
杉木生长速度快,木材材质良好,是我国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通过间伐处理可显著提高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综合树高... 杉木生长速度快,木材材质良好,是我国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通过间伐处理可显著提高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综合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来看,经间伐处理后,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有所提高,间伐强度为50%时有利于杉木生长,但其林分蓄积量相对较小,恢复至未间伐林地相同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建议在培育大径材林时采用50%的间伐强度;间伐强度为30%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生长,且恢复至未间伐林地相同水平的时间相对较短,建议在培育杉木速生林时采用30%的间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强度 林分生长质量
下载PDF
杉木樟树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光强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胸径均逐渐增大。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其各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均呈现模式D林分(樟树纯林)的>模式B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3∶7)的>模式A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6∶4)的>模式C林分(杉木纯林)的;相同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绝大部分在不同混交模式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20~40 cm土层的,最低为40~60 cm土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樟树 混交比例 林分生长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间作草木犀对杨树林地土壤及林分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胡万金 张凤才 张妍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8-39,共2页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129.24%、51.35%、154.1%和28.05%;促进了杨树生长,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2.61%和15.96%。杨树-草木犀复合经营是一种林农间作新模式,可充分利用杨树林下空间资源,解决杨树人工林林地产出低、地力衰退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犀 杨树 土壤养分 林分生长
下载PDF
修枝强度对辽东栎林分生长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
9
作者 任达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7-9,共3页
在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三交中心林场的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中设置4个修枝强度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分生长情况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来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辽东栎林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修枝能够显著提高林分胸径年增长量、树高年... 在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三交中心林场的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中设置4个修枝强度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分生长情况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来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辽东栎林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修枝能够显著提高林分胸径年增长量、树高年增长量、胸径断面积年增长量、蓄积量、蓄积量总增长量和蓄积量年增长量。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比轻度修枝更能增加辽东栎林下物种多样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建议对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进行重度修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强度 辽东栎 林分生长 物种多样性 短期影响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对桉树林分生长 、 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培 庞圣江 +4 位作者 杨保国 刘士玲 贾宏炎 陈健波 郭东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混交模式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寻桉树种植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方法】在广西西南部地区,选取巨尾桉纯林及其分别与降香黄檀、望天树、格木和红椎混交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 【目的】研究不同混交模式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寻桉树种植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方法】在广西西南部地区,选取巨尾桉纯林及其分别与降香黄檀、望天树、格木和红椎混交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在各样地设置3个取样点,采集凋落物和表层土壤(0~20 cm),测定凋落物量及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结果】(1)混交林巨尾桉的胸径(除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外)、枝下高(除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外)、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不同混交模式中,巨尾桉蓄积量表现为巨尾桉纯林(126.89 m^3/hm^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114.02 m^3/hm^2)>巨尾桉+格木混交林(111.06 m^3/hm^2)>巨尾桉+望天树混交林(109.82 m^3/hm^2)>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107.23 m^3/hm^2),混交树种蓄积量表现为红椎(25.72 m^3/hm^2)>望天树(19.01 m^3/hm^2)>格木(14.85 m^3/hm^2)>降香黄檀(9.35 m^3/hm^2)。(3)混交林地凋落物总存量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且其半分解层凋落物存量均大于未分解层,而巨尾桉纯林则相反。(4)混交林地表层(0~20 cm)土壤pH值及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K、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各林分间速效P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结论】不同混交模式对桉树林分生长、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显著。从林分质量和产量的角度考虑,巨尾桉与红椎混交模式在促进林分生长、提高凋落物量和土壤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林分生长 凋落物 土壤养分 混交模式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温佐吾 谢双喜 +1 位作者 周运超 齐新民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36-43,共8页
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 1 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 ;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 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 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 1 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 ;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 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 ,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加 ,前两者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 ,后者不显著。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无明显影响 ,林龄 1 5年时均达到制浆造纸的基本要求。在 5个试验处理中 ,初植密度为 2 5 0 0、44 44和 1 0 0 0 0株 /hm2 的 3个处理经济效益较好。在综合分析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材种出材量、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影响的情况下可初步确定 ,在黔中地区中等立地采用本地一般种源造林 ,培育建筑材可采用 2 0 0 0~ 2 5 0 0株 /hm2 的初植密度 ,培育纸浆材可采用 35 0 0~ 44 44株 /hm2 的初植密度 ,培育纤维、刨花板原料材可采用 6 0 0 0株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造林密度 林分生长 木材造纸 特性
下载PDF
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杉木人工林3年生林分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林光耀 范少辉 +3 位作者 何宗明 杨旭静 应金花 卢善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 1) BL3 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3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 1) BL3 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3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其次为 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 2 ) BL1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 3 ) 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 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 4 )除了 BL3 BM0 处理与BL1BM0 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多代经营 收获方式 采伐剩余物处理 立地管理 林分生长
下载PDF
冀北次生林3个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 被引量:30
13
作者 亢新刚 崔相慧 王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2,共4页
该文利用河北承德地区天然次生林 3个树种 (白桦 ,柞树 ,山杨 )的 710块标准地 ,进行了分类、筛选、研究 ,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 6 5 3块标准地 ,对各树种的立地分布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各树种的林分调查因子的生长方程进行模拟 ,并对... 该文利用河北承德地区天然次生林 3个树种 (白桦 ,柞树 ,山杨 )的 710块标准地 ,进行了分类、筛选、研究 ,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 6 5 3块标准地 ,对各树种的立地分布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各树种的林分调查因子的生长方程进行模拟 ,并对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分别编制了占比重最大的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为该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过程表 次生林 白桦 柞树 山杨 编制
下载PDF
基于林分生长模型的天山云杉碳汇潜力估测
14
作者 张景路 张绘芳 +2 位作者 高健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2-1340,共9页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取最优模型,通过林分生物量-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和含碳系数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不同林分条件下天山云杉生长到180 a的碳密度年均增长量,预测研究区当前、30 a后和60 a后的林分碳储量及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对比不同生长曲线方程后选择Schumacher方程构建林分蓄积生长模型并转化为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模型精度89.082%,估计值的标准差13.006、总系统误差-0.293、平均系统误差-5.943、决定系数0.895。基于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出天山云杉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随着林分立地条件的变化,林分碳密度0~180 a年平均增长量为0.020~0.641 t/(hm^(2)·a),研究区全域林分碳密度平均增长量为0.299 t/(hm^(2)·a),年平均增长量拐点位于30 a处。天山云杉林分碳汇潜力为1.245×10^(4) t碳;当前、未来30 a和未来60 a林分碳储量分别为3.439×10^(6) t碳、3.447×10^(6) t碳、3.450×10^(6) t碳,未来30 a、未来31~60 a的增长量分别为8×10^(3) t碳、3×10^(3) t碳,涨幅分别为0.233%和0.087%。本研究构建的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用于研究区天山云杉林分碳汇潜力的估测;研究区天山云杉成熟林、过熟林占比较高,林分碳汇潜力低,需进行林龄结构优化,以促进天山云杉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 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 碳储量 碳汇潜力
下载PDF
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廖德志 魏志恒 +7 位作者 程勇 吴际友 陈明皋 黄小飞 刘欲晓 郭文平 贺文明 陈德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8,共5页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樟树 混交林 林分生长
下载PDF
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1 位作者 王斌瑞 高海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4-60,共7页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81 77%和 84 4 3% ,密度最小的林分年均土壤含水率比密度最大的 2林分高约 2 0 %~2 5 % ;集水造林比常规造林植树带年汇流量多 30 %左右 ,土壤水分相差约 10 %。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和密度效应 ,各密度林分间及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 ,尤其生长总量最为明显 ,从小到大 4种密度林分 15a时树高分别为 12 10、10 31、8 4 5和 7 2 2m ,胸径分别达到 17 14、11 6 1、9 17和6 5 6cm ,林分蓄积量分别为 2 14 5 8、110 2 9、12 1 35和 84 0 3m3·hm- 2 ;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9a时的树高生长分别达到 9 13和 7 0 4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造林 密度 林分生长 植树带汇流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全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金星姬 贾炜玮 李凤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4,384,共6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88块固定标准地数据,采用MAT-LAB中log-sigmoid型函数(log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依据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概念,以年龄(A)、地位级指数(SCI)和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88块固定标准地数据,采用MAT-LAB中log-sigmoid型函数(log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依据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概念,以年龄(A)、地位级指数(SCI)和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输入变量,以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和训练了全林分生长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常规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高达99.6%,检验精度为98.9%,说明与其它建模方法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适应性,对林分生长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兴安落叶松 天然林 林分生长模型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培 庞圣江 +5 位作者 杨保国 刘士玲 潘启龙 劳庆祥 蒋艳芳 朱振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88,147,共6页
以38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 a为江南油杉胸径和树高生长缓慢期,4~18 a为其速生期;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处于生长... 以38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 a为江南油杉胸径和树高生长缓慢期,4~18 a为其速生期;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高生长影响显著,但其后期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大;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在38 a时未相交,表明其材积生长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建议继续加强该江南油杉林分的抚育管理,采取及时合理的间伐措施,以期实现江南油杉人工林优质大径材的高效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抚育间伐 林分生长 人工林
下载PDF
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洋 亢新刚 +3 位作者 郭艳荣 铁牛 高祥 赵东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杨桦次生林 落叶松人工林 林分生长模型 长白山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效应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杜纪山 唐守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83,共5页
简述了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一般效应,着重分析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中的间伐考虑。
关键词 间伐 林分生长 林分收获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