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分结构调整对云南松次生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高成杰 唐国勇 +3 位作者 刘方炎 张春华 孙永玉 李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究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对林木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云南松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森林抚育规程对林分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比分析林分结构调整前后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云南松林结构调... [目的]探究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对林木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云南松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森林抚育规程对林分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比分析林分结构调整前后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后,(1)结构调整样地单株蓄积量比对照样地提高了近60%,树高和胸径提高幅度均在15%以上,林下天然更新植株数量是对照样地的3.1倍;(2)结构调整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分别提高了63.3%和22.7%,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分别提高了24.7%和17.9%;(3)结构调整样地现存凋落物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了20.4%,土壤表层温度、有机质含量、基础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提高,土壤其他性质参数变幅相对较小。[结论]林分结构调整可显著提高云南松生长量,有利于云南松较大径级林木的培育;促进了云南松林下更新和林下植被发育,有利于林分群落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加速了土壤有机质转化,研究揭示林分结构调整促进了云南松林土壤—植物系统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结构调整 林木生长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群落结构特征及林分结构调整 被引量:3
2
作者 邓送求 关庆伟 +2 位作者 闫家锋 于水强 马春花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提高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质量,对森林公园内典型林分类型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探讨了林分结构调整的措施。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较丰富;(2)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为了提高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质量,对森林公园内典型林分类型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探讨了林分结构调整的措施。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较丰富;(2)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纯林;(3)各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4)各群落均处于顺行演替。最后根据群落结构特征,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本研究可为苏南城市近郊次生林的经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调整 群落结构特征 国家森林公园 南京 物种多样性指数 标准地调查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下载PDF
青海东部人工生态公益林近自然经营的林分结构调整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琼琳 王文义 +3 位作者 林莎 曹志 陈琪 贺康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04-5015,共12页
依据研究区5种典型人工林近自然状况,以人工生态公益林的近自然经营管理为目标,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策略与方法。主要从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年龄及枯死木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草本盖度及其多样性、天然更新、物种多样... 依据研究区5种典型人工林近自然状况,以人工生态公益林的近自然经营管理为目标,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策略与方法。主要从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年龄及枯死木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草本盖度及其多样性、天然更新、物种多样性、组成系数、直径分布、枯木比例、健康木比例10个指标,应用基于单位圆的π值法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林分的近自然状态做出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改造措施。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ω_(P)B=0.4786)属于远近自然林分,此类林分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无需过多人为抚育;青杨-白桦混交林(ω_(BP)=0.2664)属于近人工林,此类林分以伐除病虫害严重的青杨、调整密度和补植青海云杉为主;青海云杉-青杨混交林(ω_(PP)=0.2283)属于近人工林,此类林分以伐除病虫害严重的青杨、调整密度和补植白桦为主;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ω_(PL)=0.1872)属于人工林,此类林分以调整密度和补植白桦为主;青海云杉纯林(ω_(P)=0.0190)属于人工林,此类林分以调整密度和营造杉桦混交林为主。通过近自然度评价与分析,为当地近自然经营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在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时,首先通过伐除干扰木来调整林分密度,其次要营造针阔混交林分,其中以青海云杉和白桦混交林为主要目标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人工林 生态公益林 林分结构调整 近自然度评价
下载PDF
珠江源头林分结构调整及生态效益研究
4
作者 蒋成虎 魏金君 +1 位作者 李贵祥 宁艳芬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A01期20-22,共3页
选择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四屯村占马地珠江源小流域为试验地,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栽针保阔的措施,选定滇石栎为样地内培育树种,设置5块固定样地,其中一块为对照。经过5a试验,结果为:滇石栎胸径增长达138.46%~237.18%;香浓... 选择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四屯村占马地珠江源小流域为试验地,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栽针保阔的措施,选定滇石栎为样地内培育树种,设置5块固定样地,其中一块为对照。经过5a试验,结果为:滇石栎胸径增长达138.46%~237.18%;香浓-威纳指数依次为阴坡退耕地〉荒草地〉退化林地〉阳坡耕地,而均匀度指数则依次为阴坡退耕地〉阳坡耕地〉荒草地〉退化林地;通过定向培育土壤容重减小而土壤毛管隙度明显增高;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767t/km^2·a降为1087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源头 林分结构调整 林分生长量 生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林分结构调整对固沙林地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德成 姜涛 于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年第2期4-5,共2页
辽宁彰武为辽宁及东北地区典型的风沙易旱区。1973年开始该地区人工大规模营造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现已形成针叶林与林下草场复合的生态模式,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由于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原造林密度大等原因,30a后出现林木增... 辽宁彰武为辽宁及东北地区典型的风沙易旱区。1973年开始该地区人工大规模营造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现已形成针叶林与林下草场复合的生态模式,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由于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原造林密度大等原因,30a后出现林木增长缓慢的趋势……,为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樟子松林急需科学的间伐。试验选择3种处理:保持原有防风固沙林现状、株行间伐、行间伐。结果表明:在干旱或易旱地区,通过采取林分密度调控措施,可降低单位面积林木负载量,从而降低林木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0~10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4.50%;林木生长量分别对照增长5%,胸径增长3%;林下植被总盖度增加了13.78%~16.3%;林下鲜草质量增加了12.88%~14.25%、林下干草质量增加了10.42%~14.89%、林下植被种类增加了3~7种。可以认为30a生樟子松林的林分结构调整至4m×6m的株行距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易旱区 樟子松 林分结构调整 间伐
下载PDF
湿地松林分结构调整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桂霞 刘苑秋 +4 位作者 李莲莲 刘武 昝玉亭 霍炳南 何木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7-1312,共6页
以21 a湿地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间伐后补植阔叶树(间伐补阔,补植枫香)对不同年限(3、6、9 a)湿地松林分和21 a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补阔后,6和9 a湿地松林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 以21 a湿地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间伐后补植阔叶树(间伐补阔,补植枫香)对不同年限(3、6、9 a)湿地松林分和21 a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补阔后,6和9 a湿地松林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均比21 a湿地松纯林显著增高;21 a湿地松×枫香混交林的土壤各活性碳组分含量显著高于3、6、9 a湿地松林分,其DOC、ROC和MBC含量分别比21 a湿地松纯林增加113.1%、53.3%和54.6%.说明间伐补阔结构调整是改善人工湿地松纯林土壤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湿地松人工林 林分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江西省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绪贵 《江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42-43,共2页
在江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的基础上 ,如何使区划、规划付诸实施 ,文中就江西森林经营现状进行剖析 。
关键词 江西 林分类经营 现状 农村能源建设 林龄结构调整 林分结构调整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下载PDF
抚育技术对金佛山方竹笋生长影响及其经济效益
8
作者 黄维 董文渊 +1 位作者 钟欢 吴义远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4期60-64,69,共6页
以云南省威信县麟凤镇4年生金佛山方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布设“施尿素+林分结构调整”(Ⅰ)、“施复合肥+林分结构调整”(Ⅱ)、“林分结构调整”(Ⅲ)和对照(CK)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抚育措施对竹笋生长、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的影... 以云南省威信县麟凤镇4年生金佛山方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布设“施尿素+林分结构调整”(Ⅰ)、“施复合肥+林分结构调整”(Ⅱ)、“林分结构调整”(Ⅲ)和对照(CK)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抚育措施对竹笋生长、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生态高效的抚育措施组合,为金佛山方竹笋用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措施对金佛山方竹笋生长影响明显,处理Ⅰ、Ⅱ、Ⅲ的出笋数量分别比CK提高146.15%、84.61%和69.23%,处理Ⅰ、Ⅱ的地径分别是CK的1.31倍、1.24倍;(2)不同抚育措施对金佛山方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处理Ⅰ、Ⅱ、Ⅲ的竹笋产量分别是CK的5.35倍、3.22倍、1.65倍,经济效益分别较CK提高492.26%、205.59%、68.53%;(3)不同抚育措施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施尿素+林分结构调整”是金佛山方竹笋用林高效培育技术措施的首选,“施复合肥+林分结构调整”则是生态高效培育的重要技术措施,“林分结构调整”具有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的特点,是生态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施肥 林分结构调整 竹笋产量 经济效益 云南省威信县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风景林立地类型划分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送求 闫家锋 +1 位作者 关庆伟 于水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77,共5页
以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对该森林公园内83个林班的17个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导因子,再以主导因子为依据聚类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以土壤厚度、坡向、凋落物厚度等8个因子为主导因子,可将该森林公园划分... 以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对该森林公园内83个林班的17个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导因子,再以主导因子为依据聚类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以土壤厚度、坡向、凋落物厚度等8个因子为主导因子,可将该森林公园划分为薄土层中石砾厚凋落物、中土层轻石砾厚凋落物等8个立地类型。在立地类型划分基础上,探讨了立地质量对风景林构建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类型划分 主导因子 聚类分析 林分结构调整 南京无想寺森林公园
下载PDF
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丽霞 胡小松 +1 位作者 王贵禧 萧江华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绿竹[Dendrocalamus oldhami(Munro)Kengf.]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丛生竹种(指没有竹鞭,地下茎粗短,竹秆呈丛生状的竹子,也称合轴丛生竹)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台、两广和浙江省平阳、瑞安、苍南等地.绿竹出笋期长,其... 绿竹[Dendrocalamus oldhami(Munro)Kengf.]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丛生竹种(指没有竹鞭,地下茎粗短,竹秆呈丛生状的竹子,也称合轴丛生竹)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台、两广和浙江省平阳、瑞安、苍南等地.绿竹出笋期长,其笋形似马蹄,俗称"马蹄笋",笋味鲜美,营养丰富,肉色白,味甜松脆可口,可鲜食或制作笋干、罐头,为笋中上品.竹秆通直高大,节间长、匀称、竹壁厚,坚而韧,竹材纤维含量丰富且易于离解,是制造高、中档纸的优良用材,而且秆中层可入药,有清热解暑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笋用林 丰产栽培技术 种苗繁育 林分结构调整 土壤管理
下载PDF
森林抚育间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明星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8期55-55,共1页
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在人为干扰下,促进林分结构调整,改善林内卫生壮况,合理利用光照、温度、土壤养分、水分等资源,提高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而实施的重要生产经营活动,抚育更是为了森林健康生长,并为人类提供更... 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在人为干扰下,促进林分结构调整,改善林内卫生壮况,合理利用光照、温度、土壤养分、水分等资源,提高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而实施的重要生产经营活动,抚育更是为了森林健康生长,并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抚育 森林健康 土壤养分 林木生长 林分结构调整 林下植物多样性 生产经营活动
下载PDF
搞好毛竹生产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才熙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年第1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毛竹 栽培技术 生长条件 林分结构调整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德国的森林保护和利用
13
《致富天地》 201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德国,为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立法机构和联邦政府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政策,为林业的林分结构调整、林区道路建设、节能环保等提供保障。
关键词 合理利用 森林保护 德国 林分结构调整 有效保护 森林资源 联邦政府 道路建设
下载PDF
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
14
作者 唐燕礼 《安徽林业》 2004年第3期18-18,共1页
毛竹笋用林对立地条件的要求比一般林种要高.笋用林基地应建在交通方便、有利于竹林培育管理和竹笋加工运输、地势平缓(坡度18~25度)、避风向阳的山脚或山谷地带.要求土层深厚,深度60~100厘米,有机质及矿物质养分丰富,排水及通气性能... 毛竹笋用林对立地条件的要求比一般林种要高.笋用林基地应建在交通方便、有利于竹林培育管理和竹笋加工运输、地势平缓(坡度18~25度)、避风向阳的山脚或山谷地带.要求土层深厚,深度60~100厘米,有机质及矿物质养分丰富,排水及通气性能良好,pH5~6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现将笋用林的栽培技术综合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培育技术 土肥水管理 林分结构调整
下载PDF
城市森林自然带营造技术探索——以潞城镇平原生态林自然带建设项目为例
15
作者 张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173-0176,共4页
北京市自2012年至今已完成近两百万亩平原造林,截止2022年底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到达31.4%。近年为提升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多次给平原生态林项目下发近自然经营、保育小区等形式建设思想和任务,但平原造林多为结... 北京市自2012年至今已完成近两百万亩平原造林,截止2022年底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到达31.4%。近年为提升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多次给平原生态林项目下发近自然经营、保育小区等形式建设思想和任务,但平原造林多为结构单一的单层块状纯林,简单的本杰士堆、小微湿地、昆虫旅馆等营造手段人工气息太浓,本项目通过潞城集体林场的营林平台,在潞城镇平原生态林中选址,积极探城市森林自然带营造可行性及经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林分结构调整 生物多样性 自然留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