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草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季琳琳 陈素传 +3 位作者 吴志辉 常君 韩文妍 张俊佩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山核桃林下设置3种人工生草(油菜、绵枣儿、野豌豆)及清耕(对照)4个处理,种植4年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不同处理微生物与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林下不同生草处理占优势地位的土壤... 山核桃林下设置3种人工生草(油菜、绵枣儿、野豌豆)及清耕(对照)4个处理,种植4年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不同处理微生物与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林下不同生草处理占优势地位的土壤细菌群落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油菜处理上层(0~10 cm)土壤较下层(20~40 cm)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71.41%;各生草处理占优势地位的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上层(0~10 cm)土壤球囊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分别提高202.81%、193.90%、65.04%,各生草处理上层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均匀度较高且物种丰富,油菜处理上层土壤Chao1、Shannon、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生草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各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树状聚类图显示,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的细菌、真菌群落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门水平下土壤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可知,细菌群落结构与pH、全磷、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真菌群落结构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有效磷、过氧化氢酶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不同生草处理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选择适宜的生草种类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均匀度及丰富度,其中油菜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林地 生草 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信任水平、感知成本与农户林地流转契约选择
2
作者 申津羽 马丽 +1 位作者 侯一蕾 段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基于福建省319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IV-2SLS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信任水平和感知成本对林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流转主体差异、代际差异和感知风险差异在林地流转契约选择方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农户的信任水... 基于福建省319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IV-2SLS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信任水平和感知成本对林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流转主体差异、代际差异和感知风险差异在林地流转契约选择方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农户的信任水平和感知成本越高,林地流转时越倾向于选择更长的流转期限和更大的流转面积,转出主体的流转价格越高;信任水平和感知成本的交互项发挥调节作用。2)林地流转契约选择存在代际差异和感知风险差异,在流转期限和流转规模方面,信任水平、感知成本对新生代及感知低风险农户的有效影响更显著;在流转价格方面,信任水平、感知成本对老一代和感知高风险转出农户的影响更显著。据此,建议完善市场机制,激活社会资本,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水平 感知成本 林地流转 流转期限 流转规模 流转价格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案例分析及应用
3
作者 周海兰 姜苹红 +1 位作者 唐彬 赵文涛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监测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及其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中的应用,并对量化过程中参数的选取原则与方法进行说明。结合案例分析非法占用退耕还林地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范围和程度,计算出2012年~2019年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为205万元。研究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小规模普通林地,对林地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鉴定评估环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退耕还林地 理论公式法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鉴定评估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陈东海 徐婷婷 +2 位作者 李丹丹 唐璐 白保勋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和地下水,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pH值、氯离子、交换性钠)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含水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氯离子、交换性钠含量原污水最高,再生水次之,地下水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原污水最高,地下水次之,再生水最低。林木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杨树最高;土壤的全氮、速效钾、氯离子含量构树最高;交换性钠含量柳树最高;各处理下土壤pH值均为弱碱性。再生水灌溉下杨树、柳树、构树长势和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可作为优良树种在农业污水处理“生物生态”组合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再生水 林地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北票市林地落界工作中地块调出林地管理范围方法初探
5
作者 佟丽文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2022年图斑监测成果数据中的森林资源数据是制定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数据,也是国家进行林地管理的重要数据来源,但这套数据中存在不适合林地管理的地块,需要通过林地落界调出林地管理范围。该文通过对北票市基础数据和其它相... 2022年图斑监测成果数据中的森林资源数据是制定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数据,也是国家进行林地管理的重要数据来源,但这套数据中存在不适合林地管理的地块,需要通过林地落界调出林地管理范围。该文通过对北票市基础数据和其它相关数据的空间分析,形成一套能够准确完成林地中不适合林地管理地块的调出方法,为辽宁省其他市县林地落界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落界 林地管理 方法 北票市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法的山核桃林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
作者 凌晓丹 王罗其 +3 位作者 赵科理 傅伟军 叶正钱 丁立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2-675,共14页
土壤氮磷钾是土壤肥力管理的重要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养分元素。对土壤氮磷钾的空间分布进行特征解译,可为精准管理临安山核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促进山核桃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临安山核桃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随机... 土壤氮磷钾是土壤肥力管理的重要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养分元素。对土壤氮磷钾的空间分布进行特征解译,可为精准管理临安山核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促进山核桃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临安山核桃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随机森林(RF)、普通克里格(OK)和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结合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遥感因子等环境变量,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OK模型,基于环境协变量所构建的RF模型对AN、AP和AK含量空间分布预测表现最佳,R^(2)分别为0.68、0.60和0.6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0.005、10.287和22.426,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5.425、7.709和21.628。RF模型SHAP分析显示,AN和AK含量分布主要受土壤有机质(SOM)的影响,并且SOM与AN和AK存在正相关性;AP主要受pH的影响,其次为色调指数,AP与pH和色调指数均具有负相关性;AK和AP同时受到海拔和坡向的影响。两种模型预测的氮磷钾空间分布趋势总体相似,不同速效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碱解氮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有效磷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但分散度高;速效钾高值区域则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总体而言,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可以高精度模拟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主要环境协变量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关系,提出相应改良措施。在有效磷含量低值区域可以施用石灰来缓解土壤酸化,同时补追磷肥;碱解氮含量高值区域可以合理减少氮肥施用;速效钾含量低值区域合理施加钾肥;对于海拔较高及迎风坡多降雨的区域,可以构建林下高效水土保持植被,减轻水土流失;在林地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林地 随机森林 Shapley加性解释 速效养分
下载PDF
有机和常规管理对茶园土壤固碳的影响——以林地为对照
7
作者 郑玉婷 黄鑫慧 +6 位作者 李浩 王彪 李攀锋 崔吉晓 隋鹏 高旺盛 陈源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计算土壤各组分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常规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分别比自然林地低48.67%~51.94%和27.25%~35.71%(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52.09%~62.86%、15.54%~20.26%(P<0.05)。2)常规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均低于自然林地(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出46.39%~57.89%、54.24%~66.15%、80.87%~121.01%和40.07%~46.28%(P<0.05)。3)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较低,有机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则高于常规管理茶园。4)常规管理茶园具有较高的CPAI和较低的CPMI,常规管理茶园的CPMI比自然林地低24.53%~46.12%,有机管理茶园的CPMI比常规管理茶园高67.88%~100.33%,其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的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质量下降,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退化,而有机管理是提高茶园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管理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自然林地
下载PDF
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8
作者 袁娜 刘绥华 +2 位作者 胡海涛 尹霞 宋善海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收支。稳定林地植被生态完整,区域小气候相对稳定,且与地表反照率之间关系复杂。该文以黔东南稳定林地为例,基于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A3)、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收支。稳定林地植被生态完整,区域小气候相对稳定,且与地表反照率之间关系复杂。该文以黔东南稳定林地为例,基于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A3)、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MOD13Q1)、土地利用(MOD12Q1)与土壤水分、气温、降水数据,使用Theil-Sen(T-S)和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各因子相关性以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和休眠季分别在0.102~0.112,0.110~0.113和0.099~0.102间波动上升,整体趋势较平稳,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在年际和生长季期,地表反照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和-0.943;在休眠季地表反照率与EV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③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休眠季分别受EVI、气温负向驱动和土壤水分正向驱动,其标准化系数分别为-9.168,-11.332和1.319。该文研究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的驱动机制,从而为低纬度小区域林地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稳定林地 地表反照率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下载PDF
面向林地环境的四足机器人自主定位方法
9
作者 夏文强 王书涵 +1 位作者 曾理湛 罗欣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7,共9页
林地是四足机器人野外作业的典型场景,其树木多且间距小,对四足机器人快速导航的定位频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腿部里程计定位可以获得较高的更新频率,但林地地面松软、凹凸不平等会引起足端打滑,使其精度降低;而激光雷达定位,... 林地是四足机器人野外作业的典型场景,其树木多且间距小,对四足机器人快速导航的定位频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腿部里程计定位可以获得较高的更新频率,但林地地面松软、凹凸不平等会引起足端打滑,使其精度降低;而激光雷达定位,虽然林地环境特征丰富,但其存在一定匹配误差且更新频率低,也难以满足快速导航要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林地环境的自主定位方法,采用腿部里程计去除激光雷达点云畸变,并分别提取林地地面和树干特征进行匹配,提高激光雷达定位精度;在激光雷达2次定位之间采用中值和窗口滤波融合腿部里程计的插值数据,提高定位频率。在林地实验中,四足机器人行走110 m,最终偏移为0.09 m,在设定路线导航下最终定位值与期望值相差0.2 m,定位频率500 Hz,四足机器人能准确顺利地完成导航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林地定位 激光雷达 腿部里程计 滤波
下载PDF
林地开沟机刀具优化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陈雨丰 廖凯 +1 位作者 陈飞 牛贺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针对林地开沟条件恶劣、开沟困难的情形,设计一种开沟刀,对设计的开沟刀进行切削土壤研究与参数优化。利用LS-DYNA建立开沟刀—土壤切削有限元模型,得到开沟刀土壤切削过程等效应力、切削阻力以及切削能耗的变化规律。以平均切削阻力为... 针对林地开沟条件恶劣、开沟困难的情形,设计一种开沟刀,对设计的开沟刀进行切削土壤研究与参数优化。利用LS-DYNA建立开沟刀—土壤切削有限元模型,得到开沟刀土壤切削过程等效应力、切削阻力以及切削能耗的变化规律。以平均切削阻力为指标,建立正交仿真试验,探究刀片厚度、刃倾角和刀片切削速度对平均切削阻力的影响。正交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切削阻力最小时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刀片厚度6 mm,刃倾角45°,刀片切削速度2 m/s;各因素影响平均切削阻力的顺序为刀片切削速度>刀片厚度>刃倾角。对优化后的开沟刀进行静力学分析,刀具的强度与刚度满足要求。林地试验开沟刀切削阻力平均值为232.6 N,试验值与仿真值误差为7.1%,表明开沟刀—土壤切削模型可用于开沟刀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开沟机 开沟刀 有限元分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喀斯特林地细根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11
作者 窦莉 张伟 +2 位作者 覃蒙尔 梁月明 潘复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乔木林两类细根C、N、P含量高于灌木林,表明乔木物种细根对养分的吸收和储存比灌木物种更强。另外,两种林地类型活细根C含量显著高于死细根(P<0.05),而活细根N、P含量则低于死细根。(2)两种林地类型的两类细根C含量在雨季均低于旱季;灌木林活细根N、P含量在雨季高于旱季,而乔木林相反。灌木林活细根C∶N、C∶P和N∶P比值在雨季均低于旱季;乔木林两类细根的C∶N和C∶P比值在雨季高于旱季,而N∶P比值则是雨季低于旱季。雨季较低的活细根N∶P比值,表明灌木林和乔木林的植物在雨季的P限制程度较低。(3)两种林地类型上坡两类细根的C含量均高于中坡和下坡,而灌木林下坡N、P含量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坡N、P含量相对较高;灌木林上坡两类细根C∶N、C∶P、N∶P比值相对较高,乔木林下坡两类细根的C∶N比值高于其他坡位而C∶P和N∶P比值是上坡高于其他坡位,表明两种林地中的植物在上坡受P限制影响较强,在中下坡受影响较弱。(4)冗余分析表明,林地类型、有效磷、季节是细根C、N、P养分含量及比值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们的单独解释量分别为18.8%、6.6%、6.5%。上述结果表明,在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时应考虑适当的林地类型、季节以及坡位差异造成的N∶P比值变化的影响,以便加快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不同林地类型 细根养分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华蓥山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析因
12
作者 伍冰晨 齐实 +1 位作者 郭郑曦 胡译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目的】确定环境变量对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预测的相对贡献率,明确影响浅表层滑坡风险的关键植被因素及其减灾区间,探明植被因素与非植被因素对浅表层滑坡风险的耦合效应,为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评价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确定环境变量对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预测的相对贡献率,明确影响浅表层滑坡风险的关键植被因素及其减灾区间,探明植被因素与非植被因素对浅表层滑坡风险的耦合效应,为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评价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蓥山林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7个浅表层滑坡影响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进行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模拟,输出各因子对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预测的相对贡献率,对比分析考虑或不考虑植被因素条件下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对各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1)模型精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结果显示,不考虑植被因素的情况下,模型模拟精度为0.887,达到很准确的精度水平;考虑植被因素的情况下,模型模拟精度提升3.1%,为0.915,达到极准确的精度水平。2)工程地质岩组、蓄积量、距断层距离、地形起伏度、高程、绿色比值植被指数、平面曲率和林分类型8个因子对浅表层滑坡风险预测的累计贡献率达80%,其中植被因素对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蓄积量、植被覆盖度和林分类型3方面。3)植被因素的存在造成浅表层滑坡风险对平面曲率、坡向、高程变异系数、坡度变率和坡面曲率5个变量的响应发生变化:对平面曲率、高程变异系数和剖面曲率所产生的浅表层滑坡风险起削弱作用,削减幅度分别为4.9%、5.9%和8.1%;对坡度变率所产生的浅表层滑坡风险起加剧作用,加剧幅度为10.9%;对坡向所产生的浅表层滑坡风险具有正反2方面作用,加剧和削减幅度分别为12.8%和6.4%。【结论】MaxEnt模型用于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模拟具有较高模拟精度,能够直观表达浅表层滑坡风险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利用MaxEnt模型预测林地浅表层滑坡风险时,除了地质、地形、地貌、土壤等常规影响因素外,植被因素也是关键环境变量,其对模拟精度具有重要贡献;植被因素的存在整体上不改变浅表层滑坡风险对其他影响因子的响应趋势,但对于某些非植被因素的极端值所产生的浅表层滑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耦合效应,既可能加剧也可能削弱浅表层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 华蓥山 林地 浅表层滑坡 风险 植被
下载PDF
云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赵巧巧 赵筱青 +6 位作者 黄佩 普军伟 周世杰 冯严 顾泽贤 石小倩 储博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 [目的]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Duncan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3种林地类型在0~20 cm、20~40 cm及40~6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碳氮比(C/N)水平及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0~60 cm土层,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为14.89~22.05 g·kg^(-1),高于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以常绿阔叶林最高(22.05g·kg^(-1));有机碳密度处于3.42~4.12kg·m^(−2)之间,以常绿阔叶林最高(4.12kg·m^(−2));土壤C/N在12.99~13.82之间,以桉树人工林最高(13.82);(2)随着土层加深,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C/N均呈下降趋势,以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3)3种林地类型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受土壤密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影响,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土壤C/N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p H和坡向,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较小。[结论]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在碳汇方面具有优势,而思茅松纯林碳汇功能较弱。土壤碳含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指标影响较大,而受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桉树引种区 林地类型 土壤碳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
14
作者 马力子 于海洋 田国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46-50,203,共6页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壳聚糖微球+活性渗滤反应墙、原位投菌技术来修复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和人工增氧来实现污染防治。结果表明,修复策略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表现越来越好,林地水源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渐上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修复策略起到了应有的净化效果;防治策略实施后,前1~3 d内4项水质指标的表现仍在继续提升,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防治策略基本维持住了修复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了应有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地水源污染 水质分析 污染修复 污染防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PNet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提取方法研究
15
作者 崔维帅 吴勇 薛雯霞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林地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监督学习方法在林地提取上存在特征选择不精确与未能充分利用像元间的上下文关系等缺陷,导致林地提取精度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SPNet(Pyramid Scene Parsing ... 林地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监督学习方法在林地提取上存在特征选择不精确与未能充分利用像元间的上下文关系等缺陷,导致林地提取精度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SPNet(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与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制作高分辨率林地数据集。其次,通过在原始PSPNet模型的基础上加入SE(Squeeze and Excitation)注意力模块,改进PSPNet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改进的PSPNet模型的各项精度指标均优于其他方法,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PSPNet 林地提取 SE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
16
作者 周诗鹏 杨颖 +5 位作者 张小燕 卢素锦 秦碧玉 张文 黄晖 陈娅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计算得到林地面积和林地生态需水量数据;采用ArcGIS 10.8绘制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图,分别运用Canoco 5.0和SPSS 27作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林地面积变化不大,林地主要分布于黄河源区中东部,以灌木林地为主;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较小,总体上生态需水量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不同类型林地的生态需水量大小表现为灌木林地>有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影响源区生态需水量的最主要指标是斑块周长-面积比(mean perimeter-area ratio,PARA_MN),其次是斑块连通度指数(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影响黄河源区生态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为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结构,自然环境因素的驱动力弱于社会环境因素。【结论】黄河源区1990—2020年林地面积呈小幅下降趋势,林地生态需水量变化不大;黄河源区景观水平多样性较低;黄河源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景观格局 林地生态需水量 冗余分析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迭部县林地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17
作者 杨玉交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地资源退化问题日益凸显。为给林地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以迭部县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林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重点探讨了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混交林改造等关键生态修复技术,详细论述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地资源退化问题日益凸显。为给林地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以迭部县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林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重点探讨了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混交林改造等关键生态修复技术,详细论述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包括实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科学监测与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退化 生态修复 技术措施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
下载PDF
成安县林地质量评价与林地保护分区研究
18
作者 葛少聪 叶妍君 +2 位作者 陈世康 张红 李晨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林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做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本研究以河北省成安县为例,构建林地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GIS技术,评价了成安县的林地质量,划分了... 林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做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本研究以河北省成安县为例,构建林地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GIS技术,评价了成安县的林地质量,划分了林地保护区域,提出了保护建议措施。结果表明:成安县的林地综合质量系数在3.6~5.4之间,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县林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分布,根据空间分布特性将林地按村庄尺度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和四级保护区;并针对不同等级保护区给予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及建议。此研究有利于落实成安县的林地保护利用工作,同时对城市文明建设和城乡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质量评价 保护分区 GIS技术 河北成安
下载PDF
辽宁西北部疏林地树木短期死亡生长动态
19
作者 李鹏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0-33,65,共5页
树木死亡和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较为重要且复杂的生态过程,不同树种的死亡和生长会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该研究基于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1 hm2样地2014年和2019年木本植物监测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内个体数量、胸高断面积和主要树种平... 树木死亡和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较为重要且复杂的生态过程,不同树种的死亡和生长会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该研究基于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1 hm2样地2014年和2019年木本植物监测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内个体数量、胸高断面积和主要树种平均胸径的变化,以及胸径对主要树种死亡率和生长率的影响,探索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森林经营策略。结果表明:5年间有15.9%个体发生死亡,树种死亡数量受树种自身数量的影响;胸高断面积增长0.447 8 m2,生长的胸高断面积大于死亡的胸高断面积;2014年和2019年山里红的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而加杨和樟子松的平均胸径差异显著;胸径对加杨的死亡率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而对山里红和樟子松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胸径对山里红的生长率存在显著的正作用,而对加杨和樟子松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林地 死亡 生长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关于“保护”和“利用”的探讨
20
作者 李锐 陈振雄 丁山 《现代园艺》 2024年第7期192-194,197,共4页
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提出合理利用林地保护措施,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需求,有效控制城乡建设使用林地,限制工矿企业占用林地,规范森林旅游经营使用林地,建立林地保护利用咨询制度和优质优价的用地补偿机制。针对生... 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提出合理利用林地保护措施,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需求,有效控制城乡建设使用林地,限制工矿企业占用林地,规范森林旅游经营使用林地,建立林地保护利用咨询制度和优质优价的用地补偿机制。针对生态建设用地难的问题,提出保障重点生态安全屏障用地,保障重点商品林用地,保障森林生态服务用地,保障油茶用地相关措施,对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理清思路,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保护 利用 生态用地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