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1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筑情缘
1
作者 刘维荣 《华人时刊》 2024年第4期68-70,共3页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习建筑专业,1928年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林徽因一身诗意、风华绝代...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习建筑专业,1928年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林徽因一身诗意、风华绝代,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他们是民国学人中的神仙眷侣,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学家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林徽因 建筑系 美国留学 古建筑
下载PDF
酬唱应和与文本互渗:林徽因与徐志摩诗作细考
2
作者 孙晓娅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98-104,共7页
林徽因与徐志摩互为对方诗歌灵感的“引擎”,他们为现代诗坛留下多组艺术价值很高的酬唱应和与文本互渗的诗作。我们旨在通过细考他们的几组酬唱诗,探究彼此在创作方面产生的多重影响,细致还原或动态呈现他们在诗学观念、诗艺风格、诗... 林徽因与徐志摩互为对方诗歌灵感的“引擎”,他们为现代诗坛留下多组艺术价值很高的酬唱应和与文本互渗的诗作。我们旨在通过细考他们的几组酬唱诗,探究彼此在创作方面产生的多重影响,细致还原或动态呈现他们在诗学观念、诗艺风格、诗题指向、意象意涵等方面存在的关联性、互文性,进而从创作发生学的维度探源林徽因早期诗作的成因及诗情流向或潜匿的情感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徐志摩 诗歌 酬唱应和 文本互渗
下载PDF
林徽因还是林徽音?
3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绿色中国》 2023年第17期72-74,共3页
曹汛教授的遗著《林徽音先生年谱》2022年出版。这是他从20世纪末开始从事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大量一手材料的挖掘解读,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林徽音,一个富有家国情怀、敢作敢为、才华横溢、人格独立的伟大女性。书的封面采用梁思成、... 曹汛教授的遗著《林徽音先生年谱》2022年出版。这是他从20世纪末开始从事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大量一手材料的挖掘解读,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林徽音,一个富有家国情怀、敢作敢为、才华横溢、人格独立的伟大女性。书的封面采用梁思成、林徽音毕生追寻的唐代建筑琉璃瓦的墨绿色,配以林徽音装饰研究手稿中的金色曲线,寓华丽于沉稳,典雅大方。书中精选林徽音的生活照片、文学创作和艺术设计等图文资料,与年谱正文彼此印证,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音 家国情怀 林徽因 人格独立 唐代建筑 梁思成 典雅大方 图文资料
下载PDF
林徽因在昆明自宅工地旧影及说明
4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在编辑本期刊物的过程中,编者在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珍藏的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调查照片里,无意间发现了两幅梁思成、林徽因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龙泉镇棕皮营村设计的自宅正在建设时的珍贵影像。这两幅照片在36幅昆明瓦窑村民居调查照片... 在编辑本期刊物的过程中,编者在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珍藏的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调查照片里,无意间发现了两幅梁思成、林徽因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龙泉镇棕皮营村设计的自宅正在建设时的珍贵影像。这两幅照片在36幅昆明瓦窑村民居调查照片之中,应为刘致平拍摄。其中一张尤为珍贵,呈现了林徽因在工地指导工作的情景(图1):林徽因(背侧影)居于画面右侧,她右侧是一名匠师,左侧为一小男孩,应为梁从诫,三人都站在已经建起木构架,并且筑起部分夯土墙的工地上(他们所处空间是正房,画面左侧还可见正房后面的附属用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营造学社 瓦窑村 林徽因 附属用房 刘致平 梁思成 龙泉镇
下载PDF
从民族歌剧角度探析《林徽因》中咏叹调《莲灯》的特点
5
作者 杨柯雨 《歌海》 2023年第2期56-62,共7页
歌剧《林徽因》中的咏叹调《莲灯》属于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核心唱段,真实地表达了人物林徽因的独立女性形象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对民族歌剧的特点、歌剧《林徽因》的创作特征进行简要的概述,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特征分析进一步理解当代... 歌剧《林徽因》中的咏叹调《莲灯》属于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核心唱段,真实地表达了人物林徽因的独立女性形象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对民族歌剧的特点、歌剧《林徽因》的创作特征进行简要的概述,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特征分析进一步理解当代歌剧。从歌剧选段《莲灯》的歌词含义、曲式结构、旋律、伴奏形式等方面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歌剧的风格与歌唱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更加准确地演唱与理解中国现代民族歌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林徽因 《莲灯》 演唱分析 当代歌剧
下载PDF
浅析林徽因对禁婢运动之反思——论林徽因《梅真同他们》
6
作者 黄思睿 《今古文创》 2023年第5期7-9,共3页
《梅真同他们》是林徽因创作的唯一一部戏剧,林徽因研究对其言之甚少且局限于文本内部。本文将文本放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中,分析林徽因对底层女性心理矛盾之悲剧的刻画及对禁婢运动的反思。该剧的创作体现了京派同人的社会和艺术理想,但... 《梅真同他们》是林徽因创作的唯一一部戏剧,林徽因研究对其言之甚少且局限于文本内部。本文将文本放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中,分析林徽因对底层女性心理矛盾之悲剧的刻画及对禁婢运动的反思。该剧的创作体现了京派同人的社会和艺术理想,但因其生活局限,仍是“窗子以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戏剧 禁婢运动 京派
下载PDF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7
作者 朱广春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祖国的热爱很难表现在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里,反而是落在涓涓细流的情怀里、踏实勤劳的工作中,林徽因正是如此。为了保护祖国文物,她将自己奉献给建筑科学,她与丈夫梁思成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千万土地,共同走过15个省、19... 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祖国的热爱很难表现在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里,反而是落在涓涓细流的情怀里、踏实勤劳的工作中,林徽因正是如此。为了保护祖国文物,她将自己奉献给建筑科学,她与丈夫梁思成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千万土地,共同走过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00多座古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梁思成 古建筑 祖国
下载PDF
媒介心理学视角下二十世纪林徽因媒介形象中“建筑学家”缺略及其当代思考——以《申报》《大公报》《人民日报》为例
8
作者 孟昭员 《今日科苑》 2023年第7期4-16,共13页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在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史的创立发展、古代建筑的勘察保护以及民居建筑的关注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徽因便以公众人物的身份示人。但人们对她的印象往往集中于文学创作、情感经历,而对...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在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史的创立发展、古代建筑的勘察保护以及民居建筑的关注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徽因便以公众人物的身份示人。但人们对她的印象往往集中于文学创作、情感经历,而对作为其真正职业的“建筑学家”身份知之甚少。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媒介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女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宣传以及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媒介形象 建筑学家 科学家精神 媒介心理学
下载PDF
梁思成林徽因:赤子之心,并肩而行
9
作者 费祎 《老年健康》 2023年第11期32-34,共3页
共产党的赏识和信赖,和人民政府之间几次愉快的合作,让梁思成夫妇无比振奋,也让他们对共产党、新政府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认同。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学校,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共产党的赏识和信赖,和人民政府之间几次愉快的合作,让梁思成夫妇无比振奋,也让他们对共产党、新政府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认同。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学校,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习建筑专业,1928年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建筑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建筑学家 清华学校 林徽因 建筑系 美国留学
下载PDF
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雅欣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传记 林徽因研究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徐志摩与林徽因诗歌互文性意象探微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倩 孙书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意象缘情而生,通过蕴含丰富的象征形式,能表达出难以言传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意味。在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歌中,"云"与"水"、"莲"与"灯"、"琴音"与"钟声"等一系列典型意象以及... 意象缘情而生,通过蕴含丰富的象征形式,能表达出难以言传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意味。在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歌中,"云"与"水"、"莲"与"灯"、"琴音"与"钟声"等一系列典型意象以及"山中"和"秋天"等意象群,存在着相互生发、相互对应以及相互阐释的"互文性"关系,其中蕴含着诗人难以言表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集。分析这些互文性意象,有助于深刻揭示徐志摩与林徽因诗歌丰富的情感意蕴,深入理解二人情感交往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诗歌意象 互文性 情感意蕴
原文传递
香山明月——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歌交往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有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4-28,共5页
北京香山,对于新月社的两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确实是不能忘怀的。1931年春夏之交的香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也不该忘记,这里不仅是女诗人林徽因诗歌的诞生之地,而且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终结之地。而这一切是和林徽因的病与徐志摩的... 北京香山,对于新月社的两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确实是不能忘怀的。1931年春夏之交的香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也不该忘记,这里不仅是女诗人林徽因诗歌的诞生之地,而且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终结之地。而这一切是和林徽因的病与徐志摩的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追踪探源。看看香山在两位诗人笔下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徐志摩诗歌 香山 中国现代文学史 林徽因诗歌 女诗人 明月 意义与价值 勃郎宁
下载PDF
林徽因诗歌哲学意蕴解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4-87,共4页
与其他现代女诗人相比,林徽因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异质性,主要原因在于林徽因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对“时间”这一哲学命题的高度关注是林徽因诗歌的重大题旨,对存在时间的理解以及对与时间有关的死亡、历史命题的思考,构成其诗歌哲... 与其他现代女诗人相比,林徽因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异质性,主要原因在于林徽因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对“时间”这一哲学命题的高度关注是林徽因诗歌的重大题旨,对存在时间的理解以及对与时间有关的死亡、历史命题的思考,构成其诗歌哲学意蕴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哲学 时间 死亡 历史
下载PDF
徐志摩、林徽因恋情新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徐、林恋情之所以复杂莫辨,是因为现有史料信息的含蓄和两可造成的,这种隐晦不明的现象源自康桥日记的散佚和当事人的讳莫如深。为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我们从“隐中辨”走向“显中寻”,从胡适、费慰梅和李欧梵这三家资料的显性信息出发,... 徐、林恋情之所以复杂莫辨,是因为现有史料信息的含蓄和两可造成的,这种隐晦不明的现象源自康桥日记的散佚和当事人的讳莫如深。为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我们从“隐中辨”走向“显中寻”,从胡适、费慰梅和李欧梵这三家资料的显性信息出发,进行搜证和梳理,得出徐、林相恋的明确结论。并紧扣“此中果有文章”这一核心话语,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对《那一晚》的诗本事和诗歌意象作了具体解读,以揭示徐、林英伦生活中被遮蔽的隐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恋爱 考证
下载PDF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流动的生命意识——试论林徽因诗歌的“时间”意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圣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88,162,共6页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遍的关注和思考;第二,这种关注和思考有着统一的内涵与意蕴。本文希望梳理林徽因诗歌时间意象的类型、诗歌时间意象的意蕴、诗歌时间意象的成因,进而勾勒林氏诗歌中"时间意象"的发展脉络和意义层次,以便从"时间"的窄门中挖掘出更广的时代律动与更清晰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时间意象 成因
下载PDF
简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锦怀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9-91,101,共4页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砖引玉,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对林徽因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其有更加全面、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翻译 夜莺与玫瑰 译作分析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林徽因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班业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35-38,共4页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作力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直到新时期才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及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文学作...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作力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直到新时期才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及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具体的分析,探讨其创作的特色和价值所在。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了解学界对林徽因研究的当下情况;同时,指出现有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争议与薄弱之处,也可为今后的林徽因研究提供观察与突破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林徽因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存在与体验——林徽因诗歌艺术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班业新 邹姗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78-81,共4页
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诗歌在主题的对立、矛盾和互补... 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诗歌在主题的对立、矛盾和互补上,在篇与篇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和并列上,在长句的精心分割与诗行的巧妙编制上都恰到好处地凸现诗人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给诗歌带来了独特的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存在 体验 风格
下载PDF
试论林徽因诗作的“建筑美”特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励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从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创作与建筑艺术的交叉问题,揭示了建筑学知识的厚重积淀,使林徽因的诗歌既有对新月派建筑美的主张呼应的一面,更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其突破和创新既体现在诗形的建构上,也表现在诗歌艺... 从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创作与建筑艺术的交叉问题,揭示了建筑学知识的厚重积淀,使林徽因的诗歌既有对新月派建筑美的主张呼应的一面,更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其突破和创新既体现在诗形的建构上,也表现在诗歌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深层交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创作 建筑美 建筑艺术 诗歌艺术 人生道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