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林甸县奶牛养殖户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张长青 宋春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奶牛是最为常见畜牧养殖产业中的养殖品种之一,近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奶业振兴”的发展,奶牛养殖场在林甸县市场逐渐扩大,奶牛养殖户也随之增多,奶牛数量增加明显。但是,奶牛养殖户的效益因为市场各种综合因素的制约而降低,让很多奶... 奶牛是最为常见畜牧养殖产业中的养殖品种之一,近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奶业振兴”的发展,奶牛养殖场在林甸县市场逐渐扩大,奶牛养殖户也随之增多,奶牛数量增加明显。但是,奶牛养殖户的效益因为市场各种综合因素的制约而降低,让很多奶牛养殖户束手无策。该文以“林甸县奶牛养殖户”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制约林甸县奶牛养殖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林甸县奶牛养殖户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 奶牛养殖户 发展问题
下载PDF
黑龙江林甸地热田热水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2
作者 朱瑞杰 周学军 +8 位作者 詹涛 马永法 王旭 董俊领 刘玲 杨峰田 李栋 石宇佳 苏玉娟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其甲烷生成途径。【研究方法】在地热供暖季和非供暖季采集并测试了9个热水微生物样品,并对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属水平上,林甸地热水中优势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80%),与已有报道的地热系统有一定差异,而同油田热水相似;供暖季和非供暖季热水中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非供暖季细菌多样性高于供暖季,但古菌多样性基本不受开采影响;优势古菌以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产甲烷菌为主,地热流体中的甲烷气体主要源于H_(2)还原CO_(2)产甲烷途径,而甲基歧化产甲烷作用和H_(2)还原甲基化合物产甲烷途径次之。【结论】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较为独特,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地热开采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开采扰动 产甲烷作用 地热调查工程 林甸 黑龙江
下载PDF
航空重磁构造分层与新层系研究——以松辽盆地嫩江—林甸地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燕戌 赖燕玲 +5 位作者 曹安琪 高姗 王宁 孟维棣 杨冬红 王立杰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66,共12页
本文聚焦盆地结构和新层系研究,基于最新采集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和岩石样本物性数据,结合重点地区井震资料,对异常数据进行多尺度构造分层,构建了松辽盆地中北部浅—中—深三维空间结构格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上... 本文聚焦盆地结构和新层系研究,基于最新采集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和岩石样本物性数据,结合重点地区井震资料,对异常数据进行多尺度构造分层,构建了松辽盆地中北部浅—中—深三维空间结构格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上白垩统底面、中生界底面、磁性基底顶面等深度以及上白垩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古生界等厚度,为研究区域上古生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等含油气新层系、探讨盆地结构特征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提供地球物理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地段的上古生界残留厚度差异性显著,厚度变化范围在0~9300 m之间,西部和北东部残留厚度较大,北部和东部局部缺失;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厚度和埋藏深度在研究区北、南部明显不同,总体呈现南部较厚而且埋藏较深北部较薄而且局部缺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磁 构造分层 新层系 嫩江—林甸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黑龙江林甸:奶牛存栏10.6万头,日交鲜奶1000余吨
4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23年第10期43-43,共1页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始终把现代奶业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不断强化政策驱动,积极打造优质奶源核心基地。目前,全县规模奶牛牧场33个,存栏奶牛10.6万头,日交鲜奶1000余吨,牧场日交奶量和奶质均位居黑龙江省首位。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政策驱动 乡村振兴 现代奶业 核心基地 林甸 黑龙江省大庆市 鲜奶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林甸断陷白垩纪沙河子期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日辉 朱德丰 +1 位作者 王洪艳 王璞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3-798,共6页
松辽盆地林甸断陷是由2个次级断陷构成的复合断陷。次级断陷由斜坡-断阶带、凹陷带、断隆带构成。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控制了物源区、水系和沉积区的分布,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类型。断阶带控制砂体的发育与展布,陡坡断阶带发育冲积扇... 松辽盆地林甸断陷是由2个次级断陷构成的复合断陷。次级断陷由斜坡-断阶带、凹陷带、断隆带构成。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控制了物源区、水系和沉积区的分布,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类型。断阶带控制砂体的发育与展布,陡坡断阶带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而缓坡断阶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内部的断隆带起到分水岭的作用,两侧分别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断裂的下降盘不仅可以作为沉积区,而且可以作为沉积物的通道,由此沉积物可以输送到沉积中心区域。由单断凹或双断凹控制的凹陷带发育细粒沉积,为滨湖沼泽和浅湖所占据,成为生油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纪 断阶 沉积体系 沙河子组 林甸断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林甸地区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施尚明 孙小洁 于清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79,共3页
林甸地区是松辽盆地内热水井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为了弄清林甸地区地热源的形成机制,采用盆地模拟方法计算出大地热流值,划分出大地热流值分布高值区,总结出地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内林甸构造具有高大地热流值、高地层温度和... 林甸地区是松辽盆地内热水井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为了弄清林甸地区地热源的形成机制,采用盆地模拟方法计算出大地热流值,划分出大地热流值分布高值区,总结出地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内林甸构造具有高大地热流值、高地层温度和高地温梯度等热源特征.莫霍面、居里面埋藏相对较浅,深大断裂做为沟通深部热源与上部热储的通道,巨大的花岗岩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林甸地区 地温场 地热 热源 地层温度
下载PDF
2005年林甸Ms5.1地震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均亮 蒋鸿亮 +3 位作者 李忠权 李波 林春华 朱德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3,118,共6页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林甸地震 震源深度 时深转换 深大断裂
下载PDF
秋季林甸停歇地白头鹤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建 郭玉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为了了解和掌握白头鹤秋季在其迁徙过程中的食性,2011~2012年,连续两个秋季以粪便分析法,对在黑龙江省林甸迁徙停歇中的白头鹤进行了食性分析。共收集600余个粪便样本,分别采自于夜栖地、采食地和活动地。随机抽取各50份采自于三地的样... 为了了解和掌握白头鹤秋季在其迁徙过程中的食性,2011~2012年,连续两个秋季以粪便分析法,对在黑龙江省林甸迁徙停歇中的白头鹤进行了食性分析。共收集600余个粪便样本,分别采自于夜栖地、采食地和活动地。随机抽取各50份采自于三地的样品进行镜检分析。结果表明:白头鹤在秋季停歇地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玉米占主要部分(出现频率97.3%;相对密度47.9%);动物性食物次之,其中直翅目昆虫占主要部分(出现频率58.7%;相对密度28.8%)。该结果与实际观察到的秋季迁徙停歇的白头鹤的取食活动主要集中在采食地——玉米地相印证。秋季迁徙停歇中的白头鹤有赖于玉米种植,建议建立季节性保护地,设立人工投食点,为白头鹤提供充足的食物,以利于其恢复体力,继续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食性分析 迁徙 林甸 玉米 直翅目昆虫
下载PDF
关于林甸县温泉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丹萍 尹德亮 魏延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1,共2页
本文以林甸县温泉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林甸县温泉资源的储量、分布、质量及特征,结合当地文化及旅游资源现状,提出了林甸县温泉旅游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关键词 温泉旅游 开发利用 林甸
下载PDF
林甸湿地与所在区域4-9月小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育光 冯秀云 +1 位作者 赵继红 杜春英 《黑龙江气象》 2003年第3期7-8,11,共3页
利用对湿地生态环境、气候考察及2001~2002年4~9月林甸湿地2年的实时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湿地与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和时间变化等规律,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林甸湿地 小气候 生态环境 气候特征
下载PDF
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5.1级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令昌 王桂清 +6 位作者 王志敏 赵佳 赵宜 范义 史金平 缪祥财 李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5.1级地震 大地微电流 氦气异常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甸县地热资源开发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凤翔 王瑛珲 《经济研究参考》 2001年第16期41-44,共4页
一、林甸县发现市场前景广阔的特大型地热田 林甸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是一个幅员面积3746平方公里、下辖2镇8乡、6个农林牧渔场、25.7万人口的半农半牧县。据调查,林甸县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资源匮乏,长期戴着国家级... 一、林甸县发现市场前景广阔的特大型地热田 林甸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是一个幅员面积3746平方公里、下辖2镇8乡、6个农林牧渔场、25.7万人口的半农半牧县。据调查,林甸县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资源匮乏,长期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林甸 地热资源开发 调查
下载PDF
林甸5.1级和乾安-前郭5.2级地震前榆树台地电场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红军 赵卫星 +5 位作者 张振文 张可佳 李宁 梁兆军 王冲 朱伟楠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4期19-26,共8页
介绍了林甸MS 5.1地震和乾安-前郭ML 5.2地震前榆树地震台地电场异常情况,并对异常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林甸Ms5.1地震 乾安-前郭ML5.2地震 地电场异常 异常特征
下载PDF
利用物探方法研究林甸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9276-9280,共5页
利用物探方法,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剖析松深Ⅳ、松深-Ⅵ大剖面得出林甸地震震中位于孙吴-双辽断裂(大安-德都断裂)与滨洲断裂的交汇处。采用重、磁、电、震以及钻孔资料,求取其震源深度为13.84 km。滨洲断裂在松辽盆地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 利用物探方法,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剖析松深Ⅳ、松深-Ⅵ大剖面得出林甸地震震中位于孙吴-双辽断裂(大安-德都断裂)与滨洲断裂的交汇处。采用重、磁、电、震以及钻孔资料,求取其震源深度为13.84 km。滨洲断裂在松辽盆地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活动状态,造成松辽盆地在滨洲断裂两侧沉降差异;北西向断裂的走滑性使滨洲断裂更易成为发震构造,加之历史上本区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北西向构造,判断林甸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滨洲断裂。本次研究是大庆历史上第一个面向天然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方面的课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填补了大庆天然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方面的空白,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必要的天然地震研究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地震 物探方法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探索和有益尝试——林甸县推行“四位一体”村级兽医官制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月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动物疫病 “四位一体” 村级兽医官制度 林甸 现代畜牧业 防控 综合生产能力
下载PDF
林甸县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何锦 何克晶 +2 位作者 安永会 韩双宝 张徽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5期50-53,共4页
论述大庆林甸县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水化学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模拟方法揭示其产生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高氟地下水多为中等TDS的弱碱性水,其水化学类型以钠镁、钠钙水为主,氟含量与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配比有一定相... 论述大庆林甸县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水化学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模拟方法揭示其产生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高氟地下水多为中等TDS的弱碱性水,其水化学类型以钠镁、钠钙水为主,氟含量与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配比有一定相关关系;②潜水中氟离子聚积成因主要跟阳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作用有关,而承压水中氟离子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含氟矿物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氟离子 化学特征 饱和指数 林甸
下载PDF
林甸县民宿温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17
作者 魏延军 崔玲 贾利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第4期37-38,共2页
本文以日本民宿温泉发展模式引出了林甸县民宿温泉旅游发展思路。根据地方特色,探讨林甸县开展民宿温泉旅游的可行性和制约因素,提出林甸县民宿温泉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林甸 民宿 温泉旅游 模式
下载PDF
林甸地区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前景
18
作者 胡玉双 杨莹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2-765,共4页
应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林甸地区登娄库组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登娄库组地层格架,并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 应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林甸地区登娄库组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登娄库组地层格架,并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的体系域为LST、TST、H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登娄库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林甸地区登娄库组作为勘探接替层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 登娄库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油气前景
下载PDF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人——记林甸县村级兽医官李成龙
19
作者 丁月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林甸 兽医 村级 岗位
下载PDF
林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
作者 朱井丽 王海春 +2 位作者 李志刚 潘猛 吴庆明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4期38-39,共2页
为了提高林甸县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旅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如何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保障林甸经济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林甸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林甸已有的旅游业开展经验,探讨了林甸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林甸县旅游... 为了提高林甸县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旅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如何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保障林甸经济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林甸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林甸已有的旅游业开展经验,探讨了林甸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林甸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采取相应策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