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东麓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
1
作者 贺舒蕾 陈艳梅 +1 位作者 刘倩愿 郭文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目的】研究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特征其环境驱动因子,筛选优良酸枣产地,为太行山东麓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太行山东麓设38个采样点共152个样方,调查各样点的海拔、土壤pH等立地条件,采集各样方内酸枣果实,测定其表型性... 【目的】研究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特征其环境驱动因子,筛选优良酸枣产地,为太行山东麓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太行山东麓设38个采样点共152个样方,调查各样点的海拔、土壤pH等立地条件,采集各样方内酸枣果实,测定其表型性状(果实、果核、果仁的纵径、横径、质量等)。【结果】1)酸枣果实表型特征不同地区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果仁质量(20.86%)、出仁率(19.63%)、果实质量(13.72%)、鲜果可食率(13.35%)地区间变异性显著。酸枣果实表型特征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其中出仁率主要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2)环境因子对酸枣表型形状的总解释率为56.7%,海拔(14.2%)、纬度(11.8%)、土壤pH(4.2%)、土壤含水率(3.9%)、土壤密度(3.2%)等是影响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出仁率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经度、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果可食率与纬度、海拔、经度、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均温、有效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根据酸枣果实表型分布特征,筛选出博爱县、赞皇县等“果用型”酸枣产地,涉县、林州市等“仁用型”酸枣产地,邢台市信都区2、赞皇县等“果仁双用型”酸枣产地。【结论】酸枣果实性状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出仁率、鲜果可食率在品种选育、改良时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酸枣出仁率、鲜果可食率等表型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可将调控温度、土壤pH、含水率等环境因素作为提高酸枣果仁、果肉产量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太行山东麓 果实表型性状 环境因子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丽水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分析评价
2
作者 徐传保 郑伟兵 戴庆敏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以丽水南酸枣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肉鲜质量等果实表型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南酸枣单果质量为10.38~14.14 g,果形指数为1.14~1.25,变异系数小,果形均匀。果实可食率最高可达63.85%,平均57.36%,可食率53%~62%占比9... 以丽水南酸枣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肉鲜质量等果实表型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南酸枣单果质量为10.38~14.14 g,果形指数为1.14~1.25,变异系数小,果形均匀。果实可食率最高可达63.85%,平均57.36%,可食率53%~62%占比95%,明显高于江西、湖北、贵州、福建等地17%~30%可食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食率与果肉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说明果肉鲜质量是评价果实可食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以可食率为指标可以筛选优良果用南酸枣。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6.32%。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果核大小;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果核形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形态特征;第4主成分反映果皮质量。丽水南酸枣果实属中型果,未来人工培育大果型优质品种是提升南酸枣开发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果实表型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丽水
下载PDF
不同种源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邢凯峰 谢昊星 +7 位作者 张立冬 周军 冯立云 张华轩 陈尚 赵耀 戎俊 张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6-1117,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种源野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油茶良种选育和遗传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广西、江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和贵州9个省(自治区)16个种源地的218株生长良好的野... 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种源野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油茶良种选育和遗传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广西、江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和贵州9个省(自治区)16个种源地的218株生长良好的野生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的8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6个种源的8个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范围为12.03%~35.08%,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42.83%)大于种源内变异系数均值(23.99%),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88.63%,说明不同种源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度、鲜籽重和每果籽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鲜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0.773%,表明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本可以用前3个主成分来反映,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大小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出籽率特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形状特征。聚类分析表明,16个种源在欧式距离10处被分为Ⅰ和Ⅱ类,同时进一步在欧氏距离5处分成不同的亚类,第Ⅰ类在生产加工中比较方便,第Ⅱ类在产量和收益上更具优势。本研究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类群种源作为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油茶 果实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巢式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种源桃金娘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舒 马正兵 于晓丽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目的】为桃金娘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引种于我国24个种源的桃金娘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栽培条件下,对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果实表型性状的... 【目的】为桃金娘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引种于我国24个种源的桃金娘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栽培条件下,对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性和多样性。【结果】各种源桃金娘果实表型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2.54%~18.12%,其中单果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18.1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2.54%)。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纵径与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干质量和果实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94%。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1.07%和16.50%,主要反映桃金娘果实大小和形状特征;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4.23%和9.14%,主要反映果实质量和种子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24个种源分成A、B和C共3类,在欧式距离5处A类和C类可被进一步分成3个亚类。A类包括12个种源,该类种源果柄长,果实较大;B类包括3个种源,该类种源果实小且含水量低;C类包括9个种源,这些种源果实大且含水量高,适用于选育大果。【结论】桃金娘果实表型变异较为丰富,基于表型性状的种质资源筛选潜力较大,果实质量和形状特征可被作为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选育的主要参考标准,其中广东博罗、广西桂平和广西都安等种源果实的个体大、质量大、含水量高,为供试桃金娘较优大果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果实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源东北杏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董胜君 王若溪 +3 位作者 张皓凯 陈建华 刘立新 于庆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0,共9页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份13个种源的47株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源的16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份13个种源的47株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源的16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16个果实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92~2.04,其中,果核壳厚度和单果仁质量的Shannon-Wiener指数相等且最大。果实表型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为9.40%~34.77%,种源内变异系数为5.35%~19.67%,且果实表型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17.38%)大于种源内变异系数均值(11.20%)。除单果仁质量、果仁纵径和果仁侧径外,其他果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所有果实表型性状的种源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52.19%)大于种源内表型分化系数均值(47.8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9.79%,能基本反映东北杏果实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9.83%,主要反映果实性状特征;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8.37%,主要反映果核性状特征;第3和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2.18%和9.41%,二者主要反映果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7.5处,供试的13个种源被分成A和B类,并在欧氏距离7.5处各分成4和2个亚类。分析结果表明:A类包含辽宁桓仁、辽宁清原、辽宁东陵、吉林磐石、吉林龙潭、黑龙江宁安、黑龙江麻山和黑龙江阿城8个种源,这些种源的果实大、出仁率高,适用于选育大果或仁用类型;B类包含辽宁凤城、辽宁本溪、辽宁新宾、吉林抚松和吉林敦化5个种源,这些种源的果核大、果核壳厚、出核率高,适用于选育核壳用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北杏果实性状变异丰富,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宜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类群种源作为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杏 果实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巢式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椴树属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欢利 严灵君 +4 位作者 李迎超 黄犀 张振英 李常猛 汤诗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7,共8页
椴树属植物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种间分类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我国5个省的南京椴、紫椴、糠椴、糯米椴共25份野外种质及山东省引种的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毛椴和美洲椴4份栽培种质果实的4个表型特征进行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多... 椴树属植物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种间分类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我国5个省的南京椴、紫椴、糠椴、糯米椴共25份野外种质及山东省引种的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毛椴和美洲椴4份栽培种质果实的4个表型特征进行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量化评价椴树属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椴树属果实性状变异丰富,属内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间,南京椴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果实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呈显著差异;果实百粒重与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呈显著的正相关;依据果实性状聚类可将椴树属物种划分为壳果组小果型、木果组大果型和木果组小果型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果实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下载PDF
大别山山核桃初选优树果实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洋文 姜德志 +1 位作者 姚小华 晏绍良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86-88,148,共4页
为选育出大别山山核桃(Carya dabieshanensis)优良无性系,对初选优树的果实性状鲜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皮厚度、鲜子重、子纵径、子横径和干仁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树果实性状间变异系数存在极显著差异,鲜果重变异系数最大为20... 为选育出大别山山核桃(Carya dabieshanensis)优良无性系,对初选优树的果实性状鲜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皮厚度、鲜子重、子纵径、子横径和干仁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树果实性状间变异系数存在极显著差异,鲜果重变异系数最大为20.17%,子横径和子纵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5.78%和7.00%,优树间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差异不显著;优树JZH、ZZ1和DZY具有果大优良特性,纵径为37.26~41.69mm,横径为34.29~44.19mm;优树ZW3具有皮薄优良特性,皮厚仅为4.1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山核桃(Carya dabieshanensis) 优树 果实表型性状
下载PDF
不同居群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建 刘震 +8 位作者 蔡齐飞 王艳梅 耿晓东 薛晓焱 周慧娜 张涛 孔德良 李明婉 李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5-1174,共10页
以国内14个山桐子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桐子的9个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广泛变异,居群间各表型性状的变... 以国内14个山桐子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桐子的9个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广泛变异,居群间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2.51%,居群内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9%—35.21%。单串果穗重和单串果实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果横径、单果纵径及单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河南农业大学林木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居群表型变异最丰富,四川省方山村居群最小。山桐子果穗表型性状与果实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桐子14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类群Ⅳ中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最为优良,果穗大、单果重,表现出突出的育种优势。(2)山桐子14个居群地土壤pH在5.36—8.49范围内,多数居群土壤为酸性,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3)环境因子中全氮对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影响较大,土壤pH、有效磷含量与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变异,果穗外形对其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土壤pH及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在生产中或可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及有效磷含量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山东省不同种源盐肤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尧 吴姝青 +5 位作者 张俊康 王延玲 丰震 臧德奎 郭廷松 王庆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山东省泰安徂徕山、泰安泰山、临沂蒙山、烟台艾山和烟台昆嵛山5个种源63株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源果实和种子的横径、纵径和侧径以及果皮和种子的百粒鲜质量、百粒干质量和含水量进行了比较;... 以山东省泰安徂徕山、泰安泰山、临沂蒙山、烟台艾山和烟台昆嵛山5个种源63株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源果实和种子的横径、纵径和侧径以及果皮和种子的百粒鲜质量、百粒干质量和含水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基于欧氏距离对供试5个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果实表型性状与部分地理-气候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上述12个果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P<0.05)差异;烟台昆嵛山种源的果实横径(4.69 mm)、果实纵径(4.53 mm)、种子横径(3.61 mm)、种子纵径(2.93 mm)、果皮百粒鲜质量(0.88 g)、种子百粒鲜质量(1.26 g)、果皮百粒干质量(0.81 g)和种子百粒干质量(1.18 g)最大,果实侧径(2.35 mm)和果皮含水量(8.94%)较大。盐肤木这12个果实表型性状种源间变异系数的均值为24.35%,种源内变异系数的均值为12.99%。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果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P<0.01),且与经度、平均海拔和无霜期的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2%,第1和第2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和种子的质量性状和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6.0处,供试5个种源被分成2组,一组仅泰安徂徕山1个种源,另一组包括其余4个种源。综上所述,山东省盐肤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以种源间变异为主且受地理位置影响明显;果实和种子的质量性状和形态性状可作为盐肤木优质种源筛选的重要指标;烟台昆嵛山种源为供试盐肤木的最优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肤木 果实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地理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尧云萍 赵兰 +5 位作者 何万存 胡百强 晏雨鸿 陈梦义 丁菲 吴南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6-1006,共11页
【目的】对来自湖北、湖南、广西15个种源的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在江西省九江市开展发芽率试验,为南酸枣进一步优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各种源果实的9个表型性状及发芽率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对指标间及其与地理... 【目的】对来自湖北、湖南、广西15个种源的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在江西省九江市开展发芽率试验,为南酸枣进一步优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各种源果实的9个表型性状及发芽率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对指标间及其与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在表型性状及发芽率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个种源间果纵径无显著差异,其他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为6.90%~45.44%,变异程度为发芽率>果肉鲜质量>果鲜质量>核鲜质量>核形指数>果横径>核纵径>核横径>果纵径>果形指数;相关性结果表明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性状与地理因子存在关系如下:果横径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717;果鲜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96;果形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7;核鲜质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02;果肉鲜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44;发芽率与经度、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2、0.601;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含湖北咸安),此类群果大、果核大、果卵圆形、果肉较多、发芽率低;第Ⅱ类群果小、果核小、果肉最少、发芽率较高;第Ⅲ类群(含湖北秭归),此类群果最大、果核最大、果近圆形、果肉最多、发芽率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95.63%;供试种源中,湖北咸安种源综合得分最高,广西苍梧种源综合得分最低。【结论】因地理差异,15个种源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受经纬度影响明显,南酸枣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在纬度带上都未形成明显分布规律,在经度上形成规律如下:果横径、核横径形成从西向东变宽的变化趋势,果形、核形从东向西由近圆形变为椭圆形的变化趋势,平均发芽率形成从西向东变高的变化趋势。供试种源中,湖北咸安种源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表现及发芽率最佳,广西苍梧种源表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种源 果实表型性状 发芽率
下载PDF
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和种仁功能成分的品系差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闫星蓉 王娟 +2 位作者 宫源奇 张芸香 郭晋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2,共8页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子的3种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品系间的分化变异现象和果实表型性状与种子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在品系间的分化差异十分显著,表现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单果种子粒数和出仁率、种子百粒质量和种仁百粒质量之间都表现出比果实大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化程度更大更显著的品系间的分化差异;25个初选品系的种仁含油率为49.23%~60.53%,其变异系数为5.32%,粗蛋白含量为24.13~30.59 mg/g,类黄酮含量仅为12.64~20.57 mg/g,且种仁各功能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LX01-1、G17、A034、YP06、A092这5个品系的综合表现均较好且均有文冠果普遍具有的优良特征。【结论】文冠果种仁各功能成分含量与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对于以高油脂、高蛋白等为目标的良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冠果的良种选育中,种子性状可以作为最易选择的表型性状,建议优良单株选择的参考标准为:种子百粒质量≥90 g,种仁百粒质量≥50 g,出仁率≥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良种选育 果实表型性状 种仁功能成分
下载PDF
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汤佳乐 黄春辉 +3 位作者 吴寒 郎彬彬 曲雪艳 徐小彪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8-1206,共9页
以江西省武功山境内的7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果实表型性状、SSR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布的猕猴桃属品种测定标准对供试材料的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参照猕猴桃遗... 以江西省武功山境内的7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果实表型性状、SSR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布的猕猴桃属品种测定标准对供试材料的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参照猕猴桃遗传连锁图谱,选用分布于中华猕猴桃基因组中的70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0对引物中,21对引物成功扩增出多态性片段。随机采集的7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中,其果实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分为果实圆形和椭圆形混合组、果实椭圆形组以及果实圆柱形组。21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在2~12之间,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6.04个等位位点。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5306~0.9252。GS值在0.65水平上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划分成Ⅰ、Ⅱ和Ⅲ共3个组,这与果实表型性状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些遗传变异丰富的种质资源可为猕猴桃育种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野生 SSR标记 果实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海南不同地区红毛丹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亚 郭利军 +6 位作者 胡福初 邓会栋 罗志文 陈哲 王祥和 冯学杰 范鸿雁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487-7494,共8页
本研究分别选取了保亭和琼中5个红毛丹种质资源,测定其果实的色差值,通过比较分析果实表型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对两地区间的不同红毛丹栽培品系材料进行资源评价和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保亭各品系间果实的色差值差异显著,‘保研... 本研究分别选取了保亭和琼中5个红毛丹种质资源,测定其果实的色差值,通过比较分析果实表型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对两地区间的不同红毛丹栽培品系材料进行资源评价和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保亭各品系间果实的色差值差异显著,‘保研5号’(BR5)和‘保研7号’(BR7) 2个品系材料的外观品质指标均优于该地区的其他品系资源;琼中各品系间果实的色差值差异显著,其中以‘保研5号’(BR5)品系的外观品质指标最优。保亭和琼中不同红毛丹种质材料的果实色差值存在差异,其中两地区的‘保研5号’(BR5)品系差异极显著,表明同一红毛丹品系在两地区间的果实色泽表现存在差异。保亭和琼中的不同红毛丹品系间的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显著,说明海南同一地区的不同品系间,同一品系在不同地区间都表现出丰富的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这对海南的红毛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红毛丹的优良种质选育和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红毛丹 色差值 果实表型性状 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新疆野果林黑果小檗叶片与果实功能性状特征
14
作者 吴明江 邱娟 +5 位作者 凌孝波 郑凤 杨洋 王新宇 刁永强 刘立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76-87,99,共13页
【目的】研究黑果小檗叶片和果实功能性状,探讨其性状特征与生态适应性。【方法】以交吾托海、大西沟、莫乎尔沟和伊勒格代沟的黑果小檗为研究对象,采取样线、样株间距>100 m的方法,每种群选择30丛样株,调查叶功能性状和果实表型性... 【目的】研究黑果小檗叶片和果实功能性状,探讨其性状特征与生态适应性。【方法】以交吾托海、大西沟、莫乎尔沟和伊勒格代沟的黑果小檗为研究对象,采取样线、样株间距>100 m的方法,每种群选择30丛样株,调查叶功能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特征、相关性和变异分化程度,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和适应策略。【结果】①不同种群黑果小檗的叶功能性状有7种存在显著差异,果实表型性状皆有显著差异,大西沟种群为资源保守型适应策略,莫乎尔沟种群是资源获取型适应策略,交吾托海种群和伊勒格代沟种群为中性适应策略。②叶面积与叶柄长、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果内种子数、果柄长与单果质量皆呈极显著正相关。③黑果小檗叶功能性状与果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4.62%,16.25%,其中,交吾托海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程度(18.23%)最高,可塑性最强,遗传稳定性最差,伊勒格代沟(12.36%)与之相反;伊勒格代沟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系数(18.45%)最大,可塑性最强,遗传稳定性最差,大西沟(13.18%)与之相反;叶片与果实性状变异分化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种群内分化系数分别为84.7058%和70.7967%。④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单果质量、单果内种子数是影响变异程度的主要指标。【结论】新疆野果林不同种群黑果小檗叶片和果实性状存在较高的差异和分化水平,变异主要源于种群内部,所形成的不同功能性状共同指示了其对生境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果林 黑果小檗 叶功能性状 果实表型性状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