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核中总酚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1
作者 张丽 王超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4-8,11,共6页
以枣核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没食子酸为当量浓度测定福林酚,运用Origin软件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控制单一变量法进行实验;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进行响应面设计,确定提取枣核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超声时... 以枣核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没食子酸为当量浓度测定福林酚,运用Origin软件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控制单一变量法进行实验;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进行响应面设计,确定提取枣核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溶剂体积分数分别为1∶40(g∶mL)、80 min、60℃、80%,此时提取率为84%,即840 mg/g。在最佳条件下对枣核多酚进行提取得到精膏,用精膏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对DPPH、˙OH的清除率进行考查,此实验以VC作为对照品。实验结论为:枣核中多酚类物质对DPPH、˙OH的清除率呈良好的量度关系,清除率分别为70.09%,81.22%,进而验证了枣核中多酚类物质具有强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多酚 超声提取法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分析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治疗高龄患者枣核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
2
作者 雷建祥 谢春 +6 位作者 谢云 周将来 黄玉祥 刘冬琴 汪昌鑫 曾祥福 赵书锋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近些年微创外科理念及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成为结直肠手术的主流方式,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手术也渐渐为人们所知。双镜联合即在同一台手术过程中同时使用腹腔镜及内窥镜,充分发挥二者的技术优势,腹腔镜技... 近些年微创外科理念及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成为结直肠手术的主流方式,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手术也渐渐为人们所知。双镜联合即在同一台手术过程中同时使用腹腔镜及内窥镜,充分发挥二者的技术优势,腹腔镜技术与内窥镜技术均为微创检查及治疗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镜 枣核 乙状结肠穿孔 高龄
下载PDF
一种枣核生物炭的表征及其对污水中Cu^(2+)和Co^(2+)的吸附研究
3
作者 余丽梅 陈琪 +3 位作者 喻正荣 黄澳 向健康 陈长中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21,27,共5页
一种廉价、易得、环保、无毒、安全的吸附剂有利于净化污水中的重金属,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枣核生物炭,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然后运用单因素实验法从吸附剂投料量、重金属离子初始质... 一种廉价、易得、环保、无毒、安全的吸附剂有利于净化污水中的重金属,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枣核生物炭,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然后运用单因素实验法从吸附剂投料量、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温度、pH值五个因素研究了枣核生物炭对污水中Cu^(2+)和Co^(2+)的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 mg的枣核生物炭在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pH值为5.0,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60 min,最佳吸附率可达99.12%;60 mg的枣核生物炭在Co^(2+)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pH值为6.0,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120 min,最佳吸附率可达94.04%。枣核生物炭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Cu^(2+)和Co^(2+)的吸附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枣核 Cu^(2+) Co^(2+) 吸附
下载PDF
8种枣核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仁堂 张利 +1 位作者 孙欣 张克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96,101,共5页
对8种枣核(贡枣、晋枣、骨头枣、北樱枣、秤砣枣、敦煌大枣、滩枣、鸡心枣)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枣核油共检出24种脂肪酸,包括13种饱和脂肪酸、11种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 对8种枣核(贡枣、晋枣、骨头枣、北樱枣、秤砣枣、敦煌大枣、滩枣、鸡心枣)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枣核油共检出24种脂肪酸,包括13种饱和脂肪酸、11种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油酸、棕榈油酸;秤砣枣核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84.55%;北樱枣核油、秤砣枣核油、滩枣核油和鸡心枣核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贡枣核油、晋枣核油、骨头枣核油和敦煌大枣核油的棕榈酸含量较高;贡枣核油中亚麻酸含量最高,达到3.57%。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通过枣核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可以实现8种枣核油的有效分类与区分,为不同品种大枣的分类判别与枣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枣核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枣核多酚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杰超 张春岭 +3 位作者 刘慧 郑晓伟 王思新 焦中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4-69,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枣核中的多酚物质,并对得到的枣核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活性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超临界CO2萃取枣核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枣核中的多酚物质,并对得到的枣核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活性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超临界CO2萃取枣核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5h、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2次;枣核多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并可有效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其最大清除率和抑制率分别可达到93.52%、86.67%、98.73%和96.86%,IC50值分别为6.16、9.81、7.29mg/mL和5.59mg/mL(折合成枣核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枣核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活性均与其中的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同萃取条件得到的枣核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不一定与其中的总酚含量一一对应,获得高提取率所需工艺条件与获得高活性提取物所需工艺条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多酚 超临界CO2提取 DPPH自由基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透明质酸酶
下载PDF
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侠 张智芳 +2 位作者 陈碧 温俊峰 霍文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4-308,共5页
首次采用枣核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 H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 首次采用枣核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 H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来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枣核能够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当p H均在6左右,吸附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枣核投加量分别为8、10g/L,用60目的枣核对50mg/L的两种染料废水处理7h,其去除率均在90%以上。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行为均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经计算得出枣核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22.94mg/g,对碱性品红的饱和吸附量为23.92mg/g。研究结果表明枣核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生物吸附 亚甲基蓝 碱性品红
原文传递
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枣核中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春兰 张锐利 +3 位作者 熊素英 张建花 张娜 侯旭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03-65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的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红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ml∶g)...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的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红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ml∶g)为1∶10,超声功率为90W,在70℃下提取5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可达7.22mg/g。[结论]该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行,为红枣核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总黄酮 超声提取
下载PDF
枣核木醋液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立华 王丹 +1 位作者 宫文哲 唐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3-127,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枣核资源,采用干馏法(150~400℃)制得枣核木醋液,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及石榴干腐病菌的抑菌实验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枣核木醋液中含有35种化合物,主要为酚类、酮类、... 为了充分利用枣核资源,采用干馏法(150~400℃)制得枣核木醋液,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及石榴干腐病菌的抑菌实验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枣核木醋液中含有35种化合物,主要为酚类、酮类、有机酸类、醛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酚类、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三者占总检出成分的71.01%。枣核木醋液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及石榴干腐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和0.625%。表明枣核木醋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初步分析酚类物质和有机酸是其抑菌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木醋液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超声提取枣核总黄酮 被引量:67
9
作者 张吉祥 欧来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提取时间...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枣核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是乙醇体积分数与超声波功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作用功率是450W、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min、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50%。在此实验条件下,枣核黄酮粗品的提取率为7.04%,粗品中黄酮含量为1.59%。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超声提取工艺,能有效提高枣核黄酮的提取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超声 提取 枣核 总黄酮
下载PDF
枣核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春兰 张锐利 +2 位作者 张建花 熊素英 侯旭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6,共4页
研究新疆红枣核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红枣核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2(g/mL),在80℃下,提取1.5 h,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为11.64 mg/g。
关键词 枣核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枣核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兰 李喜宏 +2 位作者 王腾月 郝梅梅 马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92-295,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枣核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mL)、超声功率305W、提取温度60℃,该工艺条件下枣核中总黄酮...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枣核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mL)、超声功率305W、提取温度60℃,该工艺条件下枣核中总黄酮提取率为7.03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3%,实验值与预测值相吻合。枣核总黄酮提取工艺经优化后提取率得到有效提高,可为枣核的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总黄酮 提取率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闸墩“枣核形”裂缝成因机理和防裂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跃峰 朱岳明 +1 位作者 刘有志 杨接平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针对闸墩中经常出现的“枣核形”裂缝,借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进行多工况多参数的比较分析研究,在查清具体工程裂缝成因机理后,提出适时合理的防裂方法,应用效果明显,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 闸墩 枣核形裂缝 成因机理 温度应力 防裂方法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在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文 郑军 +2 位作者 郝婷婷 马莹 冯义朝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在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行内镜下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患者,其中透明帽组79例,常规组89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出血率、穿孔率、非静脉麻醉下异物取出成功率、受检者耐受...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在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行内镜下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患者,其中透明帽组79例,常规组89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出血率、穿孔率、非静脉麻醉下异物取出成功率、受检者耐受性及视野的清晰度。结果透明帽组操作时间、创面出血率及穿孔率均少于常规组,非静脉麻醉取出率高于常规组,且患者耐受性及操作视野清晰度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下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较常规内镜下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可缩短操作时间,操作视野更清晰,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容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枣核 内镜下异物取出术 透明帽
下载PDF
枣核多酚提取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焦中高 张春岭 +3 位作者 刘杰超 刘慧 吕真真 王思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6,共6页
为发掘枣核多酚提取物新活性,拓宽其应用范围,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非酶糖化反应体系,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枣核多酚提取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化反应进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核多酚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化反应中间产物Ama... 为发掘枣核多酚提取物新活性,拓宽其应用范围,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非酶糖化反应体系,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枣核多酚提取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化反应进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核多酚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化反应中间产物Amadori和终产物AGEs的形成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实验条件下,枣核多酚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化反应中间产物Amadori和终产物AGEs形成的最大抑制率分别可达83.83%和97.69%,IC50分别为18.79g/L和14.73g/L(折合成枣核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枣核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化的抑制活性与其中的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同萃取条件得到的枣核提取物的抑制活性与其中的总酚含量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获得高提取率所需工艺条件与获得高活性提取物所需工艺条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多酚 非酶糖化 抑制
下载PDF
枣核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娜 杨保求 +1 位作者 王倩 侯旭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037-20039,共3页
[目的]对枣核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加到新鲜菜籽油和猪油中,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并测定了其对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对菜籽油及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 [目的]对枣核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加到新鲜菜籽油和猪油中,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并测定了其对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对菜籽油及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一定添加范围内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柠檬酸、Vc对枣核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效果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随着黄酮类物质溶液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逐渐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红枣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黄酮类物质 抗氧化
下载PDF
枣核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吉祥 欧来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5-49,共5页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黄酮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黄酮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对枣核黄酮提取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0min、微波功率500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枣核黄酮粗品的提取产率为10.14%,粗品中黄酮含量为7.0 0%。结论:采用正交试验-微波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枣核黄酮的提取效率,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微波 提取 枣核 总黄酮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枣核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吉祥 欧来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0-283,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再利...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再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枣核黄酮提取影响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5℃,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0min,乙醇体积分数为50%,超声波功率为400W,在该条件下枣核黄酮粗品的提取率为12.45%,粗品中黄酮含量为6.83mg.g-1,能显著提高枣核黄酮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超声 提取 枣核 总黄酮
原文传递
小儿误食枣核致消化道穿孔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良 侯广军 +1 位作者 耿宪杰 张现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误食枣核导致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8例误食枣核导致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5~3.8岁,平均年龄2.6岁。包括:十二指... 目的探讨小儿误食枣核导致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8例误食枣核导致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5~3.8岁,平均年龄2.6岁。包括:十二指肠升部穿孔1例,行穿孔修补术;回肠穿孔6例,其中1例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1例腹腔镜辅助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行开腹常规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肠造瘘术;盲肠穿孔1例,行肠造瘘术。8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4例肠造瘘术患儿二次手术,行肠造瘘关瘘术,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并发症。结论对于误食枣核导致消化道穿孔病例,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相关影像学资料及血液化验检查,争取早期确诊,早期手术,同时应做好相关健康宣教,让家属认识到枣核的危害性,避免悲剧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枣核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MSCT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国平 闫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1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影像科行MSCT平扫检查诊断消化道枣核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33例,异物的性质、部位以及并发症均得到内镜或手术证实。结果1)异物... 目的:探讨MSCT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1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影像科行MSCT平扫检查诊断消化道枣核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33例,异物的性质、部位以及并发症均得到内镜或手术证实。结果1)异物部位:食管6例,胃窦9例,小肠12例,结肠和直肠各3例;2)横断面显示异物的形态:圆形1例,梭形32例;3)异物内部结构:中空24例,密实9例;4)并发症:消化道穿孔12例,肠梗阻9例。结论 MSCT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部位、性质及并发症的诊断敏感且准确,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枣核消化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枣核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研究(摘要)(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娜 杨保求 +1 位作者 王倩 侯旭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8期36-38,共3页
[目的]对枣核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加到新鲜菜籽油和猪油中,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并测定了其对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对菜籽油及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 [目的]对枣核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加到新鲜菜籽油和猪油中,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并测定了其对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对菜籽油及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一定添加范围内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柠檬酸、Vc对枣核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效果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枣核黄酮类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随着黄酮类物质溶液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逐渐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红枣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黄酮类物质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