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枪弹伤大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1
作者 饶桂荣 李刚 +5 位作者 杨吉武 王洁 齐颖 程奥飞 黄晶 陈曦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建立腹部枪弹伤大动物模型,并对腹部肠管破裂进行磁环吻合的初步应用研究,为野战手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巴马小型实验猪,设置5和10 m两个距离使用国产95式步枪射击右下腹致伤,建立腹部枪弹伤动物模型。选... 目的建立腹部枪弹伤大动物模型,并对腹部肠管破裂进行磁环吻合的初步应用研究,为野战手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巴马小型实验猪,设置5和10 m两个距离使用国产95式步枪射击右下腹致伤,建立腹部枪弹伤动物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磁环吻合术和手工缝合术,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手术完成时间。术后3、7、10 d进行X线检查观察磁环位置,并记录磁环排出时间。术后4周安乐死动物,观察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距离射击点5 m造模结果较为理想,枪弹伤的出入口均清晰可见,出血量少,肠管贯通伤明显,肠穿孔显示1个或多个。距离射击点10 m的造模后动物出血量大,死亡超过半数。与传统手工缝合手术相比,采用磁环进行肠管破裂吻合需(2.08±0.14)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显示磁环存在肠管内,于术后2周内磁环随大便排出体外。组织学观察显示磁环组炎性细胞浸润优于缝合手术组。结论成功建立了腹部枪弹伤大动物损伤模型,吻合磁环在枪弹所致腹部肠管破裂伤的救治手术中具有较大优势,为未来用于野战创伤快速救治提供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枪弹伤 动物模型 磁吻合
下载PDF
二维超声应用于枪弹伤创伤弹道显像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旦 李树森 +2 位作者 廖明松 赵金英 马琳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0-441,共2页
为探讨二维超声应用于枪弹伤创伤弹道显像的价值 ,采用高频二维超声观测猪后肢软组织枪弹伤及其周围组织成像特点 ,并结合病理检查探讨其声学基础。结果发现 ,二维超声下 ,原发伤道形态有显著的特征 ,表现为走行清晰、内径不一、边缘不... 为探讨二维超声应用于枪弹伤创伤弹道显像的价值 ,采用高频二维超声观测猪后肢软组织枪弹伤及其周围组织成像特点 ,并结合病理检查探讨其声学基础。结果发现 ,二维超声下 ,原发伤道形态有显著的特征 ,表现为走行清晰、内径不一、边缘不规整的管道状回声 ,而伤道内部回声随时间延长而呈动态变化。同时 ,伤道周围组织也表现出一定的声像图特点。研究表明 :二维超声显像能很好地分辨原发伤道、确定伤道的走向及分布 ,了解复杂伤道与毗邻组织脏器的关系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伤道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作一客观的评价 ,这对复杂伤道火器伤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诊断 枪弹伤 枪弹伤弹道显像
下载PDF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T-AOC、SOD、MDA的特点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殷作明 胡德耀 +7 位作者 李素芝 叶峰 石权贵 宋俊 刘良明 杨志焕 陈永龙 刘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火器伤后血浆及伤道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 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2 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 ,每... 目的 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火器伤后血浆及伤道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 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2 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 ,每组8头,在不同环境下致伤;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集中静脉血和伤道肌肉组织定量测定T AOC、SOD、MDA。结果 ①平原平时组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伤后均持续下降,在伤后1~2d降至最低点,此后逐渐上升;SOD、MDA均在伤后3 0min~2h即有升高,至6h时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组织中3d恢复到较低水平,血浆中5d恢复至正常水平。②高原平时组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SOD、MDA变化规律与平原平时组相似,但变化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③高原战时组与高原平时组相比,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在伤前即有显著降低,SOD、MDA显著增高,伤后各指标升高或降低的程度、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原平时组,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有所提前。结论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和局部伤道组织的损伤程度重于高原平时组,而高原平时组的损伤又重于平原平时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高寒 战争环境 枪弹伤 总抗氧化能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高原和内地枪弹伤后细菌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代平 李素芝 +2 位作者 殷作明 央娜 陈仕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在高原和内地枪弹伤后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同龄幼猪用7.62mm钢心枪弹致伤双后肢。取不同时间的伤后挫伤区组织进行细菌学测定。结果两地枪弹伤感染以SAU为主,受伤处两地SAU污染率分别为48%和18%;SAU在...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在高原和内地枪弹伤后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同龄幼猪用7.62mm钢心枪弹致伤双后肢。取不同时间的伤后挫伤区组织进行细菌学测定。结果两地枪弹伤感染以SAU为主,受伤处两地SAU污染率分别为48%和18%;SAU在伤后定植成功时间高原为3h而内地〈3h,SAU在高原大量繁殖速度为12h5~6代,内地为3~6h繁殖4~6代,机体与细菌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的时间高原为48h,而内地为24h,两地3~36hSAU的数量差异具有显著性,36h后差异不显著。结论SAU是高原枪弹伤后感染的主要细菌,其感染大量繁殖速度较内地慢,感染延迟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枪弹伤 感染
下载PDF
犬脑枪弹伤模型建立及相关生理、病理指标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封亚平 章翔 +4 位作者 费舟 吴景文 武弋 宋少军 顾建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 建立犬脑枪弹伤致伤模型 ,检验该模型用于颅脑枪弹伤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 杂种犬 14只 ,随机分成脑贯通伤 (PCI)组 (n =7)和脑切线伤 (TBI)组 (n =7)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 .测定弹丸致伤参数 ,观察... 目的 建立犬脑枪弹伤致伤模型 ,检验该模型用于颅脑枪弹伤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 杂种犬 14只 ,随机分成脑贯通伤 (PCI)组 (n =7)和脑切线伤 (TBI)组 (n =7)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 .测定弹丸致伤参数 ,观察实验犬伤后相关生理与病理指标改变 .结果 TBI组和PCI组的弹丸撞击速度与撞击能量基本一致 ;TBI组的组织对弹丸吸收能量较大 (P <0 0 5 ) ,且实验犬伤后存活时间也较长(P =0 0 0 13) .两组犬均在伤后数分钟至 1h内出现明显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或减慢、颅内压 (ICP)逐渐升高 .两组挫伤区病理表现为脑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环形出血、神经细胞轻度缺血、坏死及脑水肿 .结论 上述模型均具有弹道伤恒定、重复性好、伤后动物存活时间较长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能量 病理生量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枪弹伤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远隔脏器损伤作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曙光 刘荫秋 +7 位作者 王建民 安波 陈菁 练伟坤 王大田 赖西南 吴国萍 陈志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本文以五六式7.62mm和5.56mmM193两种枪弹对狗和模拟介质射击为致伤模型,以高速摄影、瞬态测压和病理解剖等手段,观察了致伤瞬间血管移位变形和不同管径内压力呈梯度衰减规律,并证实了致伤瞬间确有血流扰动的存在,... 本文以五六式7.62mm和5.56mmM193两种枪弹对狗和模拟介质射击为致伤模型,以高速摄影、瞬态测压和病理解剖等手段,观察了致伤瞬间血管移位变形和不同管径内压力呈梯度衰减规律,并证实了致伤瞬间确有血流扰动的存在,结合远端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特点,阐明了远隔脏器的损伤与致伤瞬间所致血流剧烈扰动的强度之间的关系,为判定严重创伤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远达效应 血流扰动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高原肢体枪弹伤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素芝 殷作明 +11 位作者 胡德耀 叶峰 林秀来 杨志焕 宋俊 熊国忠 汤建林 陈永龙 向小敏 李楠 何蓉城 刘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动物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1)高原两组... 目的探讨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动物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1)高原两组动物致伤后全身肌肉持续强烈痉挛,皮肤呈苍白色,程度较平原严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久,此后转变为红色并逐渐转为暗红色;大多在伤后几十秒钟后出现呼吸暂停,继之呼吸急促,以后逐渐平稳并慢慢转为深大呼吸,呼吸频率较正常明显减慢、呼吸幅度明显加大。(2)高原火器伤后早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强,但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脏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均较伤前降低,1h时显著低于伤前水平。(3)高原战时组伤前动物就存在显著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伤后早期呼吸频率较平原快,过度通气较为严重而持久,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并出现失代偿;在酸碱紊乱的同时,动物也存在显著的低氧血症。(4)高原肺脏远达效应的发生率最高为53.85%,心脏发生率为19.23%。结论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外周血管收缩强烈,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酸碱紊乱和低氧血症,程度较平原地区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枪弹伤 心功能 血气分析
下载PDF
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殷作明 李素芝 +10 位作者 胡德耀 何代平 杨志焕 叶峰 石泉贵 林秀来 宋俊 李楠 何蓉城 孙克勤 刘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平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3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伤道入口感染情况,并取伤道入口内1.0cm深处组织进行细...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平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3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伤道入口感染情况,并取伤道入口内1.0cm深处组织进行细菌学和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 (1)高原两组伤道污染细菌的总量较平原组少一个数量级。(2)PP组伤后细菌复活定植的时间在伤后0~3h;GP和GZ组在伤后6~12h完成复活定植。(3)PP组伤道细菌数从6h的105繁殖到12h的107,用了6h;而GP组伤道细菌从24h的105繁殖到48h才达到107,用了24h。(4)GP和GZ组伤道污染菌的总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PP组。(5)PP组引起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5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在伤后6~12h;GP组枪弹伤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7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为48~72h;GZ组枪弹伤感染的临界细菌数量为106cfu/g湿组织,伤道组织感染时限为伤后24~36h。结论 (1)高原枪弹伤伤道细菌污染较平原地区轻;(2)高原细菌的复活定植时间较平原地区晚3~9h;(3)高原伤道内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平原地区慢;(4)高原伤道污染菌的内毒素毒力显著较平原地区低;(5)高原感染时限延迟,引起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提高,依次为GP>GZ>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枪弹伤 感染
下载PDF
Fos蛋白和Jun蛋白在犬颅脑枪弹伤局部脑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8
9
作者 封亚平 章翔 +3 位作者 柏秀松 武弋 费舟 王西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研究犬颅脑枪弹伤后脑神经元早期快反应基因c fos和c jun表达产物Fos蛋白和Jun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只杂种犬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以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致犬颅脑贯通伤 (PCI)模型为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 目的 研究犬颅脑枪弹伤后脑神经元早期快反应基因c fos和c jun表达产物Fos蛋白和Jun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只杂种犬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以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致犬颅脑贯通伤 (PCI)模型为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伤后 30min、2h、6h弹道挫伤区、震荡区及脑干神经元中Fos和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脑皮质神经元中Fos和Jun蛋白弱表达 ,弹道挫伤区、震荡区及脑干神经元中Fos和Jun蛋白表达于伤后 30min开始增加 ,2h达到高峰 ,6h逐渐下降。且Fos和Jun蛋白表达在弹道震荡区较挫伤区更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Fos蛋白和Jun蛋白在弹道挫伤区、震荡区及脑干神经元均有表达 ,c jun在脑组织内表达的分布范围及变化趋势与c fos基本一致 ,其表达是对损伤刺激的早期反应 ,可能是由Leao播散性抑制引起 ,并与细胞内外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Jun蛋白 颅脑枪弹伤 脑组织 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人下颌骨枪弹伤的三维有限元建模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鄢兰元 陈渝斌 +2 位作者 张纲 缪莹赟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动态仿真不同入射角度子弹侵彻三维下颌骨模型过程。方法对正常志愿者颌面部进行薄层CT扫描,将获得的下颌骨数据以DICOM标准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在LS-DYNA软件中模拟7.62 mm弹丸以不同入射速度(...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动态仿真不同入射角度子弹侵彻三维下颌骨模型过程。方法对正常志愿者颌面部进行薄层CT扫描,将获得的下颌骨数据以DICOM标准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在LS-DYNA软件中模拟7.62 mm弹丸以不同入射速度(713.8、1 400 m/s)和不同入射角度(90°、67.5°、45°)致伤下颌骨模型过程。结果建立了形态细致逼真、相似性好的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模拟了人下颌骨弹丸的致伤过程,当7.62 mm弹丸入射角度一致时,入射速度越大,撞击能量越大;当入射速度一致,入射角度为45°组的致伤能量明显高于90°及67.5°组。下颌骨枪弹伤模型出口面积大于入口面积。结论薄层CT、DICOM标准的应用使得有下颌骨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动态模拟人下颌骨弹丸致伤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有限元 仿真模拟 下颌骨 DICOM
原文传递
高原枪弹伤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代平 李素芝 +3 位作者 殷作明 李珣 央娜 邓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在高原枪弹伤组织中增殖情况。方法在拉萨(高原)和重庆(平原)分别将幼猪枪弹致伤,取伤后不同时间挫伤区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测;用消毒滤纸片蘸取两地感染分离的SA生理盐水稀释液,在高原相对湿度35%自然干燥一定...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在高原枪弹伤组织中增殖情况。方法在拉萨(高原)和重庆(平原)分别将幼猪枪弹致伤,取伤后不同时间挫伤区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测;用消毒滤纸片蘸取两地感染分离的SA生理盐水稀释液,在高原相对湿度35%自然干燥一定时间后行体外增殖和存活时间测定。结果SA在高原枪弹伤机体组织中迟缓期时间较平原延长9 h,对数期SA增殖较平原慢;相对湿度35%下体外干燥120 h的SA增殖较未干燥菌慢5 h,在平原,相对湿度80%下SA自然存活(67±7)d;在高原,相对湿度35%下SA自然存活(21±4)d,相对湿度15%下SA自然存活仅(9±2)d。结论SA在高原机体组织中增殖慢,环境干燥是SA在高原枪弹伤组织中增殖迟缓期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枪弹伤 金黄色葡萄球菌 增殖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爆炸伤与枪弹伤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文进 李慧增 +2 位作者 孙远 杨军 刘荫秋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颌面部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 将实验犬分为A(爆炸致伤)组及 B(枪弹致伤)组,分别采用KTY 04型雷管及M16步枪发射5.56mm弹丸致伤犬左面颊部。创区均采用游离皮瓣一期移植修复。结果 两组犬左颊部...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颌面部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 将实验犬分为A(爆炸致伤)组及 B(枪弹致伤)组,分别采用KTY 04型雷管及M16步枪发射5.56mm弹丸致伤犬左面颊部。创区均采用游离皮瓣一期移植修复。结果 两组犬左颊部软组织均呈洞穿性缺损。A组创口入口口径大于出口口径;B组则为出口大于入口。两组犬伤后伤口均感染,2次清创后感染率差别明显;而血管吻合口的病理改变及皮瓣成活率相近。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与枪弹伤伤情均较重,损伤特点有所差异。两组犬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伤后3d行早期修复都是可行的。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是有效而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爆炸 枪弹伤
下载PDF
猪胸部枪弹伤后荧光眼底造影早期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非 廖明松 +3 位作者 蒋炜 胡健 谌阳 何建春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利用荧光眼底造影技术探讨猪胸部枪弹伤远达效应致眼部组织结构、视网膜血流伤后改变,了解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采用高速弹射击10只猪(20只眼),建立胸部枪弹伤动物模型,对受试猪致伤前后不同时相点行眼底照相及荧... 目的:利用荧光眼底造影技术探讨猪胸部枪弹伤远达效应致眼部组织结构、视网膜血流伤后改变,了解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采用高速弹射击10只猪(20只眼),建立胸部枪弹伤动物模型,对受试猪致伤前后不同时相点行眼底照相及荧光眼底造影,并作眼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眼底照相结果:伤后未见明显异常;(2)荧光眼底造影结果:伤后1 h耳-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较伤前有显著变化(P<0.05),伤后视网膜循环时间较伤前无显著改变;(3)病理结果:角膜上皮层肿胀、疏松,内皮层大量脱落,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充血,血管内皮细胞部分脱落,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水肿。结论:荧光眼底造影对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血流改变、视网膜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荧光眼底造影 远达效应
下载PDF
海水浸泡对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青军 陆松敏 +2 位作者 刘建仓 李萍 郭素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87-689,共3页
目的 研究海水浸泡对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讨海水浸泡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右侧大腿肌肉丰满处应用射钉枪造成贯通伤 ,包扎伤... 目的 研究海水浸泡对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讨海水浸泡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右侧大腿肌肉丰满处应用射钉枪造成贯通伤 ,包扎伤口。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 ,接四道生理记录仪 ,记录心肌力学的改变。左侧股动脉快速放血使血压降至 50mmHg(1mmHg =0 .1 33kPa) ,维持低血压 1h后 ,随机分为 2组 :海水浸泡组和陆地对照组 ,测定海水浸泡 5h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 1 ·max- 1 )、左室收缩压 (LVSP)、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膜流动性 ,心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浆乳酸脱氢酶 (LDH)。结果 海水浸泡 5h ,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MAP、HR、±dp·dt- 1 ·max- 1 、LVSP显著低于陆地对照组 ,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显著下降 ,膜脂区微黏度显著升高 ,心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 ,心肌MDA含量和血浆LDH活力显著升高。结论 海水浸泡可以严重影响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枪弹伤 失血性休克 大鼠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犬颅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封亚平 章翔 +3 位作者 柏秀松 费舟 武弋 宋少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 探讨犬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改变及意义。方法 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脑贯通伤 (PCI)15min、1h、6h组 (n=3)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 (子弹型号 5 5 6mm ,弹头质量 2 5 7g)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硝酸镧心内灌... 目的 探讨犬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改变及意义。方法 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脑贯通伤 (PCI)15min、1h、6h组 (n=3)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 (子弹型号 5 5 6mm ,弹头质量 2 5 7g)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硝酸镧心内灌注法固定犬脑 ,透射电镜下观察BBB改变。结果 犬脑枪弹伤后 15min、1h组均出现BBB改变 ,紧密连接开放 ,血管基膜外以至组织间隙内存在硝酸镧颗粒 ,后者更明显 ;至 6h组BBB改变愈加严重 ,可见大量硝酸镧颗粒经BBB进入组织间隙 ,与 15min、1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BBB的开放是造成颅脑火器伤后早期脑水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 枪弹伤 血脑屏障 硝酸镧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勇 付小兵 +9 位作者 周宝桐 晋桦 孙同柱 黄宇宏 周贵生 周晓光 李兴利 王丽云 赵玉杰 谭广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u/g,至伤后96小时菌量未达到108cfu/g。伤后2小时血浆内毒素水平一过性升高,与伤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从伤后8小时开始,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趋势与伤道组织菌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r=0.7596)。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低温对于枪弹伤后伤道组织菌量的变化影响非常明显,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速度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均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枪弹伤;在对该类伤员(包括创伤)进行救治时,应充分考虑到低温对继发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低温环境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殷作明 李素芝 +12 位作者 胡德耀 叶峰 杨志焕 石泉贵 刘良明 林秀来 宋俊 何代平 李楠 陈永龙 何蓉城 孙克勤 刘安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猪枪弹伤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b(IL-1b)、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将实验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猪枪弹伤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b(IL-1b)、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将实验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在模拟战时和平时环境下致伤,分别于伤前、伤后10、30分钟、2、6、12小时、1、2、3、5、7和10天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b、IL-4、IL-10浓度,用比色法测NO,用鲎试剂法测内毒素含量。结果 PP组在伤后2小时TNFα和IL-1b含量升高,NO在伤后6~12小时降低;IL-4和IL-10升高的时间较TNFα、IL-1b晚。(2)GP组TNFα、IL-1b、IL-4、IL-10和NO变化规律与PP组相似,但其升高或者降低的幅度较PP组要大,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较PP组延后。(3)GZ组伤前血浆中就出现TNFα、IL-1b和IL-4、IL-10轻度升高,伤后其升高的幅度较PP组和GP组大、达到高峰的时间较高原PP组提前,在高水平持续的时间较其它组长。结论高原环境条件下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当经受枪弹伤后,机体炎症反应强而持久,过度的炎症反应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易诱发脓毒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炎症反应 高原 寒冷 战争
下载PDF
人下颌骨枪弹伤有限元仿真及致伤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鄢兰元 陈渝斌 +3 位作者 张纲 缪莹赟 谭立文 谭颖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建立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仿真不同入射角度子弹侵彻下颌骨三维模型过程,探讨下颌骨枪弹伤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将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下颌骨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建立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LS-DYNA软... 目的:建立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仿真不同入射角度子弹侵彻下颌骨三维模型过程,探讨下颌骨枪弹伤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将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下颌骨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建立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LS-DYNA软件中模拟7.62mm弹丸以不同入射角度致伤下颌骨过程,分析致伤过程中下颌骨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结果:(1)建立人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模拟不同入射角度7.62mm弹丸下颌骨的致伤过程;(2)子弹以90°、67.5°入射下颌角时,下颌骨的最大应力位于非撞击侧的下颌角内侧面;而子弹以45°入射下颌角时,下颌骨的最大应力位于撞击侧的下颌角外侧面;(3)下颌骨损伤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在下颌角、下颌升支、颏部、髁突颈部,并依次减小。结论:有限元仿真可动态模拟人下颌骨弹丸致伤过程,人下颌骨枪弹伤的生物力学特点是压力波造成各部分应力改变会在下颌角、下颌升支、颏部、髁突颈部等薄弱区域集中,出现传导改变和传导中断,形成较强大的应力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下颌骨 有限元 仿真模拟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电解质代谢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殷作明 李素芝 +10 位作者 胡德耀 叶峰 杨志焕 林秀来 宋俊 赖西南 石权贵 何代平 李楠 何蓉城 孙克勤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浆电解质代谢的特点。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分别于伤前、伤后30分钟2、6、、12小时1、2、3、、5、7、10、14天...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浆电解质代谢的特点。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分别于伤前、伤后30分钟2、6、、12小时1、2、3、、5、7、10、14天采静脉血测定钾、钠、氯和钙、镁、磷的含量。结果伤后平原平时组和高原平时组血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高原平时组整体血钙水平均较平原组低,但血清钙>2.25mmol/L。而高原战时组伤后3~5天有较严重的低钙血症。三组枪弹伤后均出现严重的低镁血症,严重程度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高原战时组伤后2小时即有显著降低,伤后12小时测不出,一直到伤后3天持续在低水平。三组伤后6小时血钠有一个显著的升高,受伤12小时后三组血钠逐渐降低,至伤后7天时高原战时组出现轻度低钠血症。三组K+、Cl-和Pi3+均在伤后12小时开始逐渐降低,严重程度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但都未低于正常值的低限。结论高原战时枪弹伤后3~5天机体有严重的低钙血症,6小时~1天和3天机体有严重的低镁血症;12小时后机体开始出现K+、Na+、Cl-和Pi3+的逐渐降低,至伤后7天出现轻度的低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高海拔 电解质 代谢
下载PDF
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简化初期外科处理原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作明 李素芝 +12 位作者 袁文 叶峰 杨志焕 林秀来 陈永龙 汤建林 熊国忠 刘建伟 赖西南 宋俊 李楠 何蓉城 刘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初期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108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传统清创延期缝合固定组(GCT)、高原战时致伤一期清创固定缝合组(GYQ)、高原战时致伤简单清创引流延期缝合外固定架固定组(GJD)3...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初期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108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传统清创延期缝合固定组(GCT)、高原战时致伤一期清创固定缝合组(GYQ)、高原战时致伤简单清创引流延期缝合外固定架固定组(GJD)3组,分别于每组伤后6、12、24、36、48、72 h进行相应的初期外科处理。结果 (1)高原战时环境伤道组织肉眼可辨的炎性分界时间为伤后12~24 h;(2)伤道组织在伤后24 h明显肿胀,36~48 h肿胀达高峰,清创后7 d组织肿胀显著消退;(3)伤道感染最早发生在伤后24 h,伤后12~24 h清创细菌清除率最高;(4)GYQ组各时相点初期外科处理的伤道局部总感染率都很高,GCT组和GCT组36 h以后各时相点处理的局部总感染率均很高,GJD组在伤后的6~24 h初期外科处理的未见感染发生,36 h以后各时相点的局部总感染率与GCT组相似;(5)伤道闭合后28 d解剖动物发现,局部感染动物大多有全身脓毒血症,在肺、肝、脑、肾等处均有广泛的散在的脓肿形成,早期死亡动物在肺、肝、肾等脏器也可见广泛的出血点。GCT组和GYQ组早期死亡率较高,GJD组在任一时相点均未见死亡动物。结论高原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不行一期缝合、不做骨折一期内固定,伤后早期不宜扩大清创范围,伤后6~24 h实施简单初期外科处理是可行的,伤口延期缝合较佳时机在清创后7 d,应尽早应用外固定架进行骨折有效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枪弹伤 外科处理 原则 延期缝合 骨折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