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辅助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郭彩琴 王峻峰 +4 位作者 杨岚 石锦平 唐叶 赵頔 吴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83-2887,2896,共6页
背景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常见原因,核型分析仍是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方法,也是出生缺陷防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核型分析尤其是染色体图像分割分类主要依靠人工,费时费力。人工智能(AI)是核型分析的一种新方式,研究其在产前... 背景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常见原因,核型分析仍是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方法,也是出生缺陷防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核型分析尤其是染色体图像分割分类主要依靠人工,费时费力。人工智能(AI)是核型分析的一种新方式,研究其在产前染色体核型诊断中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I在产前染色体核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000例孕妇。采用双线模式:一线AI阅片后,由1名遗传医师审核,二线由另1名遗传医师应用Ikaros核型分析工作站阅片,记录各自的诊断结果及所需时间。样本的最终诊断结果以一线的人工审核和二线的人工阅片结果为准。结果1000例羊水样本中,AI诊断正常核型735例、非整倍体233例、结构异常0例、嵌合体32例。AI辅助遗传医师的诊断结果与遗传医师应用Ikaros系统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正常核型、非整倍体、结构异常、嵌合体分别是689、233、45、33例。与AI辅助遗传医师相比,AI诊断具有强一致性(Kappa值=0.895,95%CI=0.866~0.924,P<0.01)。AI诊断准确率为95.4%,灵敏度为95.4%,阳性预测值为100.0%。其中,诊断正常核型、非整倍体、结构异常、嵌合体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100.0%、0、97.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00.0%、0、100.0%。AI平均诊断用时少于AI辅助遗传医师和Ikaros辅助遗传医师(P<0.001);AI辅助遗传医师平均诊断用时少于Ikaros辅助遗传医师组(P<0.001)。结论AI分析羊水核型的自动化程度高,但识别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能力有待提高,建议采用AI联合遗传医师阅片的方式应用于临床,以保证产前诊断的质量并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工智能 产前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染色体分类
下载PDF
FISH信号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ETV6/RUNX1阳性B-ALL患儿中的诊疗价值评估
2
作者 高雨晴 徐鸥 胡绍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FISH信号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ETV6/RUNX1阳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164例ETV6-RUNX1融合阳性B-AL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染色体核型和FISH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FISH信号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ETV6/RUNX1阳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164例ETV6-RUNX1融合阳性B-AL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染色体核型和FISH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患者中FISH检出163例阳性,其中61例为经典阳性信号2F1R1G;102例为非经典信号,其中2F1G和1F1R2G信号类型最多,提示ETV6缺失;164例患者中有8例患儿未做染色体核型分析,31例患儿因无核分裂象未能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进行核型分析的125例患儿中,正常核型106例,异常核型19例,且均未检出t(12;21)易位。结论FISH技术检测ETV6/RUNX1融合基因敏感度高,且多表现为包括ETV6缺失在内的非经典信号类型;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发现复杂核型和超倍体,但不利于t(12;21)融合的检出。因此FISH信号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ETV6/RUNX1阳性B-ALL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ETV6/RUNX1融合基因
下载PDF
拷贝数变异测序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文芳 邱小翠 +1 位作者 付彬彬 韩燕媚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并经超声提示胎儿NT增厚的5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 观察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并经超声提示胎儿NT增厚的5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儿NT厚度不同分为2.4 mm≤NT<3.5 mm组(24例)和NT≥3.5 mm组(32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NV-seq检测结果,比较不同NT值胎儿的CNV-seq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结果 56例NT增厚胎儿中,有17例(30.36%)被检出染色体异常,10例为致病拷贝数变异(CNVs),1例为疑病CNVs,6例为意义不明CNVs;CNV-seq检测对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P<0.05)。NT≥3.5 mm组CNV-seq异常率、非整倍体检出率均高于2.4 mm≤NT<3.5 mm组(P<0.05)。结论 针对早期超声筛查发现的NT增厚胎儿,染色体分析和CNV-seq联合检测可明确染色体结构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对早期发现胎儿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核型分析 颈项透明层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海霞 冯丽云 +1 位作者 郭苑青 何丽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3例高龄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3例高龄...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3例高龄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3例高龄孕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共29例,异常检出率为4.0%。723例高龄孕妇中检出核型异常21例,异常检出率为2.9%,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13例,包括21-三体7例,18-三体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染色体嵌合3例,包括性染色体嵌合2例,常染色体嵌合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包括染色体倒位3例,染色体易位2例;检出CNV-Seq异常24例,异常检出率为3.3%,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13例,包括21-三体7例,18-三体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染色体嵌合3例,包括性染色体嵌合2例,常染色体嵌合1例;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8例,包括染色体微重复1例,染色体微缺失7例。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两种方法各自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相互验证,互补不足,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比较直观地检测出染色体结构变异,而CNV-Seq可检测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高龄 孕妇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症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5
作者 孙惠霖 刘建兵 +2 位作者 李敏 郑建丽 吴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类型和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笔者医院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及精液分析的2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根据精液分析结果分为精液质量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检... 目的分析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类型和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笔者医院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及精液分析的2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根据精液分析结果分为精液质量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检出的异常核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精液质量异常组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0例(18.87%),正常对照组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例(4.84%),比较两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子症组患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0%,性染色体异常为该组主要异常类型。结论对不育症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分析病因,对辅助生殖、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症 精液质量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614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6
作者 杜静 唐登燕 +3 位作者 赵佳 王娇 张兵 周晓萍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0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异常核型检出率。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术的614例孕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前诊断指征进行分类... 目的探讨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异常核型检出率。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术的614例孕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前诊断指征进行分类总结,并对不同产前指征下正常、异常核型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产前诊断下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结果对临床遗传咨询价值。结果614例羊水样本中共检出33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37%。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含嵌合体)21例,结构异常11例,同时出现数目及结构异常的1例。高龄、产筛高风险、B超异常、NT>2.5 mm、不良孕产史及用药史、无创DNA高风险、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这7类产前诊断指征中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2.53%、3.89%、2.7%、12.82%、3.03%、42.11%、40%。异常核型检出率在无创DNA高风险及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这两个指征中最高,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2.5 mm指征排第三;其余四种指征异常核型检出率最低,四种指征间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预防缺陷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产前诊断指征中,无创高风险与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指征对羊水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羊水细胞培养 异常检出率
下载PDF
2689例孕中期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7
作者 林秀华 徐迹 +4 位作者 揭深秋 黄惠娣 段捷灵 刘萍 刘文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2689例妊娠中期孕妇羊水染色体异常异态核型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门诊就诊的268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经无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 目的:探讨总结2689例妊娠中期孕妇羊水染色体异常异态核型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门诊就诊的268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经无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689例孕妇羊水检出异常核型268例,异常率为9.97%;多态核型123例,多态率为4.57%。其中数目异常210例(包括嵌合异常),检出率为7.81%;结构异常58例,检出率为2.16%。数目异常中21三体综合征98例,18三体综合征16例,13三体综合征2例,20三体综合征2例,8号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88例,三倍体1例,标记染色体2例。结论:妊娠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以数目异常为主,其中21三体综合征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也不容忽视。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检测中的金标准,对产前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孕中期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染色体核型分析教学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黄珊 何雨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科专业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21年10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在培的22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培训结束后,对住院医师的自我评价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教学的满...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科专业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21年10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在培的22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培训结束后,对住院医师的自我评价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教学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沟通与咨询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是否得到提高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管理,教学优势明显。95.5%的住院医师对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整体教学持满意的态度。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住院医师普遍认为个人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95.5%的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比培训前增加,86.4%住院医师认为个人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63.6%的住院医师认为可以增强临床思维,72.7%住院医师认为加强了沟通交流和遗传咨询的能力。但68.2%的住院医师对文献检索能力的锻炼持待定或否定的态度,这说明科研方面的教学相对薄弱。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融入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教学当中,对增强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检验医学科 染色体核型分析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产前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20849例
9
作者 殷贵霞 吴玥丽 +4 位作者 麻雪利 朱重阳 吕虹 刘灵 赵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产前胎儿异常核型的检出情况,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 849例行羊膜腔穿刺术孕妇的产前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析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检出情况,对比不同染色... 目的:了解河南省产前胎儿异常核型的检出情况,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 849例行羊膜腔穿刺术孕妇的产前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析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检出情况,对比不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报告周期。结果:羊水样本培养成功率为99.76%(20 800/20 849);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24%(1 090/20 800),其中数目异常593例,占54.40%,结构异常372例,占34.13%,嵌合体125例,占11.47%;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4.16%(866/20 800)。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无创高风险组36.61%,夫妻染色体异常组35.12%,超声异常组5.41%,不良孕产史组2.98%,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2.87%,高龄组1.92%,其他组4.47%,两项及以上异常组25.44%。结论:河南省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较高,无创高风险和夫妻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人工智能 出生缺陷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在产前诊断联合应用的价值
10
作者 甘梅连 莫观海 +3 位作者 杨越红 欧海燕 陈法强 刘传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40-14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QF-PCR)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417例孕妇进行穿刺,同时做染色体...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QF-PCR)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417例孕妇进行穿刺,同时做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及QF-PCR,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各自及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及其他特殊情况。结果三种技术共检出63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5.11%。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29例异常核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95%。有17例数目异常,其中有7例47,XN,+21、4例47,XN,+18、2例47,XXY、1例45,X、3例嵌合;另有12例结构异常。CNV-seq共检出57例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3.67%,其中常见非整倍体17例、大片段CNV(≥10 M)有2例、微小CNV(<10 M)有38例。明确致病性CNVs 17例,可能致病性CNVs或临床意义不明CNVs 23例。有5例异常核型CNV-seq检测为正常。QF-PCR技术共检出17例数目异常,异常检出率为4.08%。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及QF-PCR三种技术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seq检测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核型和QF-P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核型检测和QF-PCR检测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发现更多的染色体结构异常,CNV-seq有利于发现更多的微小缺失或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及QF-PCR在产前诊断中实现优势互补,为临床咨询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加强优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
下载PDF
产前诊断中CNV-seq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淑彦 封纪珍 +3 位作者 贾立云 杨会欣 潘雪娇 文晓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482-2487,共6页
目的:探讨有创产前诊断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产前咨询有临床适应证需行羊膜腔穿刺孕妇364例,分别采用CNV-seq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 目的:探讨有创产前诊断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产前咨询有临床适应证需行羊膜腔穿刺孕妇364例,分别采用CNV-seq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364例标本中,存在100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7.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6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染色体多态16例、嵌合体12例;CNV-seq结果显示364例标本中染色体拷贝数变异99例,检出率为27.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嵌合体11例、额外检出CNVs 27例。结论:两种方法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能力相当,在产前诊断中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互为补充,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异常 嵌合体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永鉴 闫丽琼 朱昭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180-184,共5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检出胎儿的严重遗传缺陷,并在知情同意下行临床干预,是近年临床预防出生缺陷的常用手段。NIPT技术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及...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检出胎儿的严重遗传缺陷,并在知情同意下行临床干预,是近年临床预防出生缺陷的常用手段。NIPT技术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及无创性等优势,近年逐渐成为临床产前筛查的主流检测技术。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学领域一直是确诊染色体畸变的“金标准”。长期以来,该技术是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主要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局限性是对染色体的微小结构变异和基因变异不能有效检出。CNV-seq技术不但能准确检出常规的染色体异常,而且能对未知来源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特别是5 Mb片段以下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但CNV-seq技术缺点是不能检出平衡易位和倒位等染色体异常,因此两种产前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可互为补充。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进行产前诊断,将会为NIPT高危孕妇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产前诊断结果,减少出生缺陷。本文将对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高危孕妇 染色体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二代测序技术 染色体畸变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13
作者 周建坤 严一 +3 位作者 钟航 邓洁 朱喜丹 罗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对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遗传学病因诊断与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对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泸州地区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外周血... 目的对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遗传学病因诊断与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对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泸州地区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常规染色体培养G显带行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采用多重PCR技术。结果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中无精子症患者17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61例。单一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22.92%(55/240),包括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单纯染色体结构异常21例和合并异常4例。单一Y染色体微缺失异常检出率为10.42%(25/240),其中AZFc缺失异常率最高为7.08%。采用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为30.83%(74/240),其中6例患者两项结果均异常,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较单一方法的检出率高(χ^(2)=30.24,P<0.001)。结论系统地报道了泸州地区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及类型,同时提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病因诊断、遗传咨询及生殖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染色体核型分析 Y染色体微缺失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高危孕妇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14
作者 王真真 沈雪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的方法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于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检查的326例高危孕妇,所有研究对象均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后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并对羊水... 目的探讨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的方法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于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检查的326例高危孕妇,所有研究对象均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后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并对羊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统计异常核型及异常类型检测情况;统计不同核型异常类型产妇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中进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326例孕妇,均一次性羊水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成功,共筛查出25例存在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67%;其中253例唐氏筛查高风险的产妇检出15例(5.93%),其次为4例无创DNA提示异常的产妇均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00.00%);16例超声异常的产妇检出3例(18.75%)。326例羊水细胞均培养成功,检出异常核型25例,其中数目异常占比76.00%;21-三体占比最高,为52.00%;其次是18-三体,为16.00%;性染色体异常占比16.00%,其中(45,XO)占比为8.00%;结构异常占比8.00%。不同核型异常类型产妇妊娠结局分析可见,24例产妇均引产,1例顺产后发现新生儿左手多指。结论遗传咨询工作为产前诊断中的重要内容,临床应予以重视,针对合并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增加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产前诊断率,降低出生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羊水细胞培养 染色体核型分析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早期妊娠自然流产患者的超声表现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玉昆 刘颖琳 +5 位作者 杜涛 陈立斌 刘梅兰 陈慧 谭剑平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自然流产患者的不同超声表现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前有定期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流产后成功行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者...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自然流产患者的不同超声表现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前有定期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流产后成功行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者共183例。根据流产前的B超分为有胎心组和无胎心组,比较两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无差异。【结果】183例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异常核型109例(59.6%),正常核型74例(40.4%)。有胎心组102例,异常染色体发生率61.8%,无胎心组81例,异常染色体发生率5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胎心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45,X)、三倍体和16三体,而无胎心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16三体,无1例(45,X)和三倍体。有胎心组中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29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0%),明显高于无胎心组,仅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6.5%,(P<0.05)。在有胎心组中,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的胚芽长度平均(17.7±6.4)mm,明显大于其他异常染色体的胚芽长度(8.8±5.3)mm(P<0.05)和正常染色体的胚芽长度(11.1±8.4)mm(P<0.05)。【结论】绒毛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多发生于已有胎心的自然流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绒毛 染色体核型分析 超声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玥丽 赵晖 +2 位作者 赵玲 周桃珍 贾莉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 708例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检测,探讨两种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70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得羊水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 708例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检测,探讨两种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70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得羊水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FISH选取13、18、21、X、Y五条染色体特异性探针杂交)。结果:2 708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失败3例,成功率99.9%。2 705例培养成功样本中检出染色体多态39例(1.4%);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05例(3.9%),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8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3例。FISH检测成功率100%。共检出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82例,性染色体嵌合2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1例嵌合型20号染色体三体未能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多态性均未检出。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检出全部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但对孕周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样本量大、诊断周期长、易培养失败、分辨率有限;FISH技术对孕周无严格要求,需要样本量小,可直接对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检测,快速、简便,但目前仅能检出有限的几条染色体数目异常,尚不能检出染色体平衡性结构改变如平衡易位、倒位、染色体多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羊水细胞
下载PDF
CNV-seq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翠 赵明刚 +3 位作者 贺芳 王晓岩 李旭 王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V-seq技术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42例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局...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V-seq技术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42例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CNV-seq结果显示,42例标本中染色体拷贝数异常7例,检出率为 16.67%;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存在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6例,数目异常2例),检出率为 19.04%;此外,还检出4例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结论CNV-seq技术不仅能检测出常规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尤其能对来源未知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还能检测到100 kb以上的染色体片段的微缺失和微重复;CNV-seq技术不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易位和倒位等。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将会为染色体异常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小艺 章钧 +2 位作者 田琪 林俊伟 侯红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 array)在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胎儿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2例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获得羊水,对羊水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和SNP array检测,比较核型分析与SNP array检测结...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 array)在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胎儿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2例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获得羊水,对羊水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和SNP array检测,比较核型分析与SNP array检测结果,并按年龄分组比较拷贝数变异(CNVs)的发生率差别。结果:核型分析和SNP array均准确发现2例21三体(0.64%),6例核型分析提示染色体平衡重组(1.92%)的样本经SNP array分析证实不存在重排片段重复或缺失。在303例核型正常的胎儿羊水细胞中,SNP array检测发现176例CNVs,其中良性CNVs 106例,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s(VOUS)61例,新发CNVs(de novo CNVs)9例,未发现已知的致病性CNVs。唐氏筛查高风险组与唐氏筛查高风险合并高龄组CNVs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研究中首次报道14种CNVs。结论:SNP array可进一步确定核型分析的平衡易位是否存在染色体微缺失/重复。在核型正常的胎儿中,SNP array可检测出大量拷贝数异常,发现14种新的CNVs但现有数据库无法判断其临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确认。此外,孕妇年龄对胎儿基因组中新发CNVs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苷酸多态性芯片 染色体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男性不育诊疗与捐精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小波 胡洪亮 +4 位作者 刘勇 曹小蓉 朱勇 王建华 李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8-972,共5页
目的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67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和3 184例精液初筛合格的捐精志愿者(捐精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异常核型发生率和异常核型构成情况。结果不育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 目的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67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和3 184例精液初筛合格的捐精志愿者(捐精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异常核型发生率和异常核型构成情况。结果不育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著高于捐精组(14.06%和3.39%,P<0.01)。不育组主要异常核型为非多态性变异,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捐精组(9.62%和0.25%,P<0.05);捐精组主要异常核型为多态性变异,其发生率与不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和4.44%,P>0.05)。不育组另发现2例世界首次报道核型,分别为46,XY,t(3;12)(p23;q24)和46,XY,inv(20)(p13;q13.1)。结论染色体非多态性变异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利于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捐精志愿者 辅助生殖技术 出生缺陷
下载PDF
308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彩荣 郭敏 +3 位作者 木合塔尔江.木沙 王文玲 马洁 朱开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8期2217-221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共30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并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病例,总结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核型检出情况,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 目的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共30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并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病例,总结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核型检出情况,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 308例羊水标本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0例,其中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结构异常3例,异常检出率为9.7%(30/308)。高龄妊娠、唐筛高风险、无创DNA高风险、超声异常及不良孕产史接受产前诊断孕妇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4.4%、6.3%、53.8%、3%和0。结论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均有各自的针对性及局限性,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被取代,各指征合理组合应用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细胞 产前诊断 无创DNA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