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韧素质训练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
作者 方炜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0期46-49,共4页
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训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运动速度与力量,提升学生柔韧性,培养坚强的意志。该文主要针对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素质训练应用进行探究,明确柔韧素质训练的价值,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案... 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训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运动速度与力量,提升学生柔韧性,培养坚强的意志。该文主要针对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素质训练应用进行探究,明确柔韧素质训练的价值,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案,以期实现柔韧素质训练水平的提升,降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受伤风险发生概率,增强学生锻炼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教学 柔韧素质训练 高校 拉伸训练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中国幼儿柔韧素质影响的Meta分析
2
作者 严建鑫 臧万里 +2 位作者 张全成 陈浩浩 刘玉祥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7期187-190,共4页
目的:运用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检验运动对中国3~6岁幼儿柔韧素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精准有效的干预实践,进一步提高幼儿柔韧素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符合纳入的文献,排除非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按照Cochran... 目的:运用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检验运动对中国3~6岁幼儿柔韧素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精准有效的干预实践,进一步提高幼儿柔韧素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符合纳入的文献,排除非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iew Manager5.3、stat16统计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元分析,对945名受试者通过设置干预时间、干预内容、干预周期、干预次数、干预频数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异质性以及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运动干预对幼儿柔韧素质影响的效应量MD=1.03,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运动次数(I2=86.1%)和运动频率(I2=81.6%)表明,运动干预和幼儿柔韧素质之间的异质性较高,干预内容(I2=56.8%)和干预持续时间(I2=0,P=0.08<0.1)对运动干预和幼儿柔韧素质之间的关系存在中等程度的异质性,干预周期(I2=17.3%)对运动干预和幼儿柔韧素质之间的异质性较低。结论:(1)运动干预对于幼儿柔韧素质有积极的作用;(2)体育游戏对于幼儿的柔韧素质促进作用最为明显;(3)相比于其他运动周期,12周效果最好;(4)干预持续时间超过45min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幼儿 柔韧素质 身体素质 元分析
下载PDF
柔韧素质训练在普通高校专项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马玉鑫 牛晓晨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8期184-187,共4页
在健美操项目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健美操练习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专业组还是非专业组,均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动作时表现出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活动范围,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技术动作,一些... 在健美操项目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健美操练习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专业组还是非专业组,均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动作时表现出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活动范围,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技术动作,一些肌肉等软组织出现运动损伤的频率也可以得到减少。根据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的特征进行柔韧素质训练,不仅要解决“软开度”的问题,还要运用合理的拉伸方法和动作,提高他们的肌肉韧性,从而发挥出健美操动作柔中有刚和刚中有柔的效果。该文旨在对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进行专项健美操柔韧素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健美操 教学 柔韧素质 训练方法
下载PDF
提高小学低段体育大课间柔韧素质实效性的实践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为例
4
作者 陈娟 《体育教学》 2023年第S01期169-171,共3页
无论在校还是居家,在不同学习生活环境下,以大课间为依托,有效落实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柔韧素质,使低段学生柔韧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不落入空谈。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如下策略:活动的设计要有科学性。突... 无论在校还是居家,在不同学习生活环境下,以大课间为依托,有效落实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柔韧素质,使低段学生柔韧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不落入空谈。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如下策略:活动的设计要有科学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结合有效的教学评价,增进学生的运动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段大课间 柔韧素质 实效性
下载PDF
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研究
5
作者 朝鲁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0期0138-0141,共4页
足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效的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才能够发挥出其最佳的运动水平,而柔韧素质作为青少年足球运动中的专业素质之一,其训练方法更... 足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效的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才能够发挥出其最佳的运动水平,而柔韧素质作为青少年足球运动中的专业素质之一,其训练方法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分析法,针对青少年足球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以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首先明确柔韧素质的概念,并且分析柔韧素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其次对青少年足球专项柔韧素质训练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提出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包括静力性训练方法以及动力性训练方法,并在文中创新性的提出了PNF牵拉训练,这一足球运动中专项的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今后的柔韧素质训练中提供充足的理论参考,以促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良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运动员 柔韧素质 训练方法
下载PDF
中国学生柔韧素质测试方法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尹小俭 季浏 +1 位作者 高升 周亚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9,共6页
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柔韧素质的各种测试方法,并针对我国现有坐位体前屈测试法受上、下肢和躯干长度的影响较大的不合理现象,从安全性、准确性、简捷性、经济性和普及难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适合我国学生柔韧素质测试方法改革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柔韧素质的各种测试方法,并针对我国现有坐位体前屈测试法受上、下肢和躯干长度的影响较大的不合理现象,从安全性、准确性、简捷性、经济性和普及难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适合我国学生柔韧素质测试方法改革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1)改良坐位体前屈测试法消除了上、下肢和躯干长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能较为合理地反映学生柔韧素质;(2)单腿坐位体前屈腰骶关节、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小,可以减少对椎骨、脊柱周围的韧带以及下背部功能活动造成的影响,该方法是一种安全、经济、简捷的柔韧素质评测方法;(3)俯卧背伸测试法不同于坐位体前屈类和单腿坐位体前屈类,该方法可以在某些较专业测试中与坐位体前屈共同对学生的柔韧素质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柔韧素质 测试方法 体质
下载PDF
10周“健身关节操”运动方案对初中学生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葆欣 周里 +3 位作者 黄海 袁尽州 葛小杰 张馨蕾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创编健身关节操对中学生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为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在校初中学生125人为研究对象,进行10周的"健身关节操"健身方案的实施... 目的通过创编健身关节操对中学生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为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在校初中学生125人为研究对象,进行10周的"健身关节操"健身方案的实施,每周3次,每次60 min,锻炼结束后,对实验对象坐位体前屈、转肩、俯卧背伸、劈纵叉、单足闭眼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经过10周"健身关节操"练习后,除实验男组的俯卧背伸无显著性变化外,其余实验男、女组受试者的指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特别是坐位体前屈和单足闭眼站立2项指标,在10周锻炼前后对比,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为(P<0.01)。结论经过10周"健身关节操"的练习,可以使中学生的腰部、髋关节以及肩部柔韧性大幅度提高,同时静态站立平衡能力也有显著性提高。建议结合阳光体育的开展创编一些形式多样的有氧健身操和舞蹈并积极推广到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健身关节操 柔韧素质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芳 郑丽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88,共5页
为了探索高校健美操专修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有效训练方法,结合健美操项目柔韧素质的特点,采用4种柔韧素质练习方法进行小组对比实验,得出PNF牵拉法是高校健美操运动4种训练方法中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方法,其次是动静结合拉伸法,而单纯静... 为了探索高校健美操专修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有效训练方法,结合健美操项目柔韧素质的特点,采用4种柔韧素质练习方法进行小组对比实验,得出PNF牵拉法是高校健美操运动4种训练方法中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方法,其次是动静结合拉伸法,而单纯静力性拉伸法和单纯动力性拉伸法的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美操 专修学生 柔韧素质 训练方法
下载PDF
青少年柔韧素质测试标准的改革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阎智力 荣俊杰 季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调查、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对柔韧素质的属性和测量方法进行分析,论证V型测量法是三种坐位体前屈测量柔韧素质的最佳方法,明确下肢长是影响坐位体前屈的...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调查、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对柔韧素质的属性和测量方法进行分析,论证V型测量法是三种坐位体前屈测量柔韧素质的最佳方法,明确下肢长是影响坐位体前屈的主要因素,制订了V型坐位体前屈测量评价标准。这对于改革柔韧素质的测试标准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国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 测试标准
下载PDF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沈芝萍 张继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采用实验法、调查法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影响因素、练习原则、练习方法以及发展柔韧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 ,大学生的柔韧素质经过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可以提高的 ,并能有助于提高运动时... 采用实验法、调查法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影响因素、练习原则、练习方法以及发展柔韧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 ,大学生的柔韧素质经过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可以提高的 ,并能有助于提高运动时肌肉伸展性、肌肉张力、动作幅度、动作质量、动作难度。同时也为高校在健美操运动中进行柔韧素质练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教学 柔韧素质 练习原则 练习方法 肌肉伸展性 肌肉张力 动作幅度 动作质量
下载PDF
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陵芝 潘华山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通过对参加“1998年第 4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男女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的测试 ,对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拟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优化模型 。
关键词 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 力量素质 柔韧素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坐位体前屈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丽敏 张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为探讨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撑,对连云港市2010年5 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 为探讨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撑,对连云港市2010年5 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柔韧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柔韧素质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了第二个"V"型。认为:6~18岁年龄段学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发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是幼儿骨骼与神经、肌肉发育不相协调的结果;第一次上升发生在开始进入青春期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期间,是体内激素作用下形成的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结果;至于柔韧素质保持在高位的第二次降、升的原因,尚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韧素质 中小学生 坐位体前屈 年龄特征
下载PDF
健身关节操对中老年群体柔韧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葆欣 周道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2期10522-10523,10542,共3页
目的:通过坐位体前屈和转肩握距实验,观察健身关节操锻炼对中老年人柔韧素质的作用效应。方法:①于2003-08-01/11-02(共12周)选择西安市健身社区每天坚持晨练的80名中老年人,其中男20名,女60名。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男性20名(年龄51... 目的:通过坐位体前屈和转肩握距实验,观察健身关节操锻炼对中老年人柔韧素质的作用效应。方法:①于2003-08-01/11-02(共12周)选择西安市健身社区每天坚持晨练的80名中老年人,其中男20名,女60名。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男性20名(年龄51~70岁)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名:男实验组和男对照组。51~60岁和61~70岁的各30名女性也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名:两个年龄段分别设51~60岁女性实验组、51~60岁女性对照组和61~70岁女性实验组、61~70岁女性对照组。对实验组老年人进行一般健身运动和健身关节操锻炼(该操属于全身性拉伸运动,涉及的关节有颈,肩,腰,髋,膝,踝等全身六大关节,将每个关节的活动编为一节操,加上准备活动及整理运动共有八节)。实验进行12周,每周锻炼7d。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健身运动。②锻炼前后通过测试坐位体前屈和转肩的握距测试评估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数值越高表明柔韧性越好,转肩的握距测试则相反。结果:中老年人8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男实验组、51~60女性实验组、61~70岁女性实验组锻炼后分别为(7.2±3.6),(15.0±3.6),(10.52±3.36)cm,明显高于锻炼前[(3.4±4.4),(12.9±2.7),(7.55±4.27)cm,P<0.01];对照组锻炼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②转肩握距实验结果:男实验组、51~60女性实验组、61~70岁实验组锻炼后分别为(67.20±5.87),(51.80±2.42),(60.81±4.30)cm,明显低于锻炼前[(82.60±8.54),(60.10±3.84),(70.50±6.62)cm,P<0.05~0.01];对照组锻炼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健身关节操可明显提高中老年人柔韧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关节操 柔韧素质 关节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多多 苏美华 郑锋 《体育科技》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对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毕节学院体育系大一年级学生23人,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竞赛功法练习,每周进行5次,每次练习2小时,持续一个月,受试者在练习前后...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对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毕节学院体育系大一年级学生23人,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竞赛功法练习,每周进行5次,每次练习2小时,持续一个月,受试者在练习前后进行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以及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一个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后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时间较练习前显著变长(P<0.05),练习后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数值较练习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过健身气功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提高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大学生 平衡能力 柔韧素质
下载PDF
足球运动员灵敏和柔韧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厚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1期21-23,共3页
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对增强足球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培养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练习方法;同时认为,只有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与各种身体素质密切配合,才能使足球运动员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 灵敏素质 柔韧素质 培养
下载PDF
肌内效贴提高男性大学生柔韧素质的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瞿强 袁凌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对男性大学生柔韧素质提高的效果,观察其24小时的维持效应。方法:将40名男性大学生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人,对照组和干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干预组使用...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对男性大学生柔韧素质提高的效果,观察其24小时的维持效应。方法:将40名男性大学生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人,对照组和干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干预组使用肌内效贴作为干预手段,对躯干竖脊肌群和大腿股后肌群分别使用两条放松贴法的"I"形肌内效贴进行贴扎。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后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度。结果:(1)在坐位体前屈值上,干预组组内数据比较显示:与干预前(5.52±1.93 cm)比较,干预后即刻(9.54±3.83 cm)、干预24 h后(9.94±3.7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即刻与干预24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即刻,与对照组(6.11±2.87 cm)比较,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6.04±4.50cm)比较,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在脊柱弯曲活动度上,干预组组内数据比较显示:与干预前(66.46°±11.30°)比较,干预后即刻(80.92°±12.67°)、干预24 h后(79.14°±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即刻与干预24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即刻,与对照组(72.01°±14.12°)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71.51°±13.40°)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以增加脊柱弯曲活动范围,提高坐位体前屈值,继而改善人体柔韧素质,且在24小时内持续改善人体柔韧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 脊柱屈曲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