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Q-TOF-MS技术的柳叶鼠李化学成分分析
1
作者 孟祎 赵伊君 +3 位作者 薛志鹏 王宁 白吉庆 王小平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建立HPLC-Q-TOF-MS方法快速分析柳叶鼠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扫描方式采用正、负离子Full-dd MS^(2)模式... 目的建立HPLC-Q-TOF-MS方法快速分析柳叶鼠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扫描方式采用正、负离子Full-dd MS^(2)模式。通过在线mz Cloud及Chemspider数据库和自建标准库mz Vault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检索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分析柳叶鼠李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38个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结论对柳叶鼠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的分析,可为柳叶鼠李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鼠李 HPLC-Q-TOF-MS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柳叶橙及柠檬叶枯型急性炭疽病鉴别及防治
2
作者 赵燕春 张仕伟 +2 位作者 马艳 宋晓雨 李惠霖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9-50,共2页
柳叶橙和柠檬是大理州乡村振兴引进的柑橘属果树。2022年9月、2023年3月这2个品种相继出现叶片黄化,柳叶橙上还出现大量落叶。州、县两级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通过实地采样镜检,鉴定为叶枯型急性炭疽病,由柑橘炭疽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 柳叶橙和柠檬是大理州乡村振兴引进的柑橘属果树。2022年9月、2023年3月这2个品种相继出现叶片黄化,柳叶橙上还出现大量落叶。州、县两级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通过实地采样镜检,鉴定为叶枯型急性炭疽病,由柑橘炭疽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真菌引起。叶枯型急性炭疽病是近两年发生在大理州柑橘属果树上的病害,由于发病快,易与肥害、旱害等混淆,往往错过防治关键时期,造成大量落叶,影响产量和品质。通过病原鉴定、发病因素调查,提出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植检站 叶片黄化 柑橘属 防治关键 柳叶 病原鉴定 柠檬叶 叶枯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柳叶蜡梅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性、抑菌性的比较
3
作者 吴俊清 段凯月 +3 位作者 苏婷 吴雅雯 陈秀兰 柳素真 《现代食品》 2024年第3期199-206,共8页
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菌圈实验结果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提取器法、... 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菌圈实验结果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提取器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得率分别为2.68%、2.35%、1.80%,分别鉴定出22、24、28种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共有成分21种,共有成分相对含量有所不同,含量较高的共有成分为桉叶油醇、喇叭烯氧化物-(I)、黑蚁素、石竹素。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活性大小均为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挥发油提取器法。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黑曲霉菌无明显抑制作用。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存在一定差异,但3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为相似,成分相对含量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挥发油 提取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中药柳叶在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许根 冯晓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198-0201,共4页
柳叶作为中药体系中常用的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对于柳叶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见解。在现代中医临床体系下,归纳和整理柳叶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用法,更有利于我们进行临床工作与研究。目前中医临床工作人员对于中药柳叶的理解和运... 柳叶作为中药体系中常用的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对于柳叶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见解。在现代中医临床体系下,归纳和整理柳叶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用法,更有利于我们进行临床工作与研究。目前中医临床工作人员对于中药柳叶的理解和运用在药性、主治、炮制手法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整理概括近几年中药柳叶在中医临床应用的代表性研究,分别从临床应用和炮制手法两个方面按照顺序进行系统表述,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 柳叶 烧伤 柳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柳叶蕨属的新分类群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寅堂 李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发表了柳叶蕨属的五个新种:峨眉柳叶蕨C.omeiense;相似柳叶蕨C.simile弓羽柳叶蕨C.salicifolium:镰羽柳叶蕨C.falcilobum;小柳叶蕨C.
关键词 柳叶蕨属 峨眉柳叶 弓羽柳叶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柳叶灰火山灰活性的调控机制
6
作者 王超宇 戚庭野 +4 位作者 冯国瑞 杨颂 王昊晨 王林飞 高歆于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5-2014,共10页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之一,但是其作为工业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生物质灰,研究煅烧温度对生物质灰火山灰活性的调控机制有助于生物质灰的高效利用.基于此,本文测试评价了500、700、85...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之一,但是其作为工业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生物质灰,研究煅烧温度对生物质灰火山灰活性的调控机制有助于生物质灰的高效利用.基于此,本文测试评价了500、700、850℃柳叶灰的火山灰活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显微电泳仪等表征手段,测试了柳叶灰的理化性质;考察柳叶灰替代20%质量分数水泥后柳叶灰-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强度指数、活性离子析出能力和火山灰反应效率,评价柳叶灰的火山灰活性特征,结合扫描电镜(SEM)、XRD等表征手段,阐明煅烧温度对柳叶灰结构组成及火山灰活性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柳叶灰的主要氧化物为SiO_(2)和CaO,柳叶灰替代部分水泥后500℃柳叶灰-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最大,强度指数为0.79,具有最强的火山灰活性;500℃和700℃柳叶灰Zeta电位的绝对值和电导率变化率大于850℃的,Si^(4+)析出浓度随煅烧温度升高而下降,过高的煅烧温度会导致柳叶灰出现结渣现象影响火山灰反应的进行.本研究为生物质灰火山灰活性的调控及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 煅烧温度 火山灰活性 强度指数 无定形二氧化硅
下载PDF
柳叶蒿地上部分中酚酸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7
作者 高茜 杨丁山 +3 位作者 阮静雅 张雅琦 王涛 张祎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对柳叶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柳叶蒿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苯甲醇-... 目的对柳叶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柳叶蒿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苯甲醇-7-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金盏菊苷A(2)、对羟基苯甲酸(3)、原儿茶醛(4)、原儿茶酸(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丁香酸(7)、丁香酸葡萄糖苷(8)、云杉苷(9)、scolochinenoside B(10)、2,6-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2'-O-β-葡萄糖苷(11)、2-甲氧基-4-(2-烯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13)和二氢丁香苷(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柳叶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10、13和1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 酚酸类 分离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柳叶蜡梅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黎鑫 杨菲 +2 位作者 陈美霞 魏奇 刘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8,33,共5页
阐述了柳叶蜡梅的营养成分、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香豆素类等物质,从体内外研究总结了柳叶蜡梅潜在的生物活性,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加快柳叶蜡梅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柳叶蜡梅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柳叶蜡梅醇提物对大黄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魏奇 黎鑫 +4 位作者 杨菲 周逢芳 黄伟卿 陈美霞 刘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0,共7页
在水温15℃~25℃和盐度24.2~27.7下,将体质量(10.31±2.88)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饲养在长4 m×宽2m×高2.5 m的养殖池中,投喂添加0.5%、1%、2%和4%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乙醇提取物的饲料,8周后采... 在水温15℃~25℃和盐度24.2~27.7下,将体质量(10.31±2.88)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饲养在长4 m×宽2m×高2.5 m的养殖池中,投喂添加0.5%、1%、2%和4%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乙醇提取物的饲料,8周后采集大黄鱼的肌肉、肠、胃和肝脏组织,分析消化酶及肝脏中营养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柳叶蜡梅醇提物对大黄鱼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4%的柳叶蜡梅醇提物能提高了大黄鱼肝脏和胃肠道中α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促进大黄鱼胃肠道中消化酶的分泌,改善大黄鱼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柳叶蜡梅醇提物通过提高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的活性,增强鱼体内糖酵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柳叶蜡梅醇提物可以有效降低大黄鱼体内脂肪合成酶(FAS)、苹果酸脱氢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活性、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和脂蛋白酶(LPL)的活性,促进大黄鱼体内脂肪的分解,降低脂肪的堆积。结果表明:4%柳叶蜡梅醇提物能改善大黄鱼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及糖脂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 乙醇提取物 大黄鱼 肌肉品质 营养代谢
下载PDF
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条件优化
10
作者 杨菲 叶思梅 +2 位作者 许晓敏 邱珊莲 刘伟 《茶叶学报》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为今后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及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阴干后的柳叶蜡梅碎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茶精油,以精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为今后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及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阴干后的柳叶蜡梅碎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茶精油,以精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过程中蒸馏时间(min)、料液比(g·mL^(-1))与NaCl质量浓度(%)3个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工艺,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及在该方案下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率。【结果】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2(g·mL^(-1)),NaCl质量浓度为2%,在380℃条件下用水蒸气蒸馏150 min,此时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率达到最高,为2.122%。3个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料液比>蒸馏时间>NaCl质量浓度。【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工艺条件可靠,可为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 精油 水蒸气蒸馏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不同干燥参数对柳叶蜡梅茶品质影响的探究
11
作者 王松琳 潘俊杰 +1 位作者 董瑞霞 陈正道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846-849,共4页
干燥工序是茶叶中香气和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探究不同干燥参数对柳叶蜡梅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机制的柳叶蜡梅茶为原料,设置不同温度(80、100、120℃)和时间(20、40、60 min)进行干燥试验,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不... 干燥工序是茶叶中香气和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探究不同干燥参数对柳叶蜡梅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机制的柳叶蜡梅茶为原料,设置不同温度(80、100、120℃)和时间(20、40、60 min)进行干燥试验,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不同干燥参数对柳叶蜡梅重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处理有助于去除柳叶蜡梅茶中的粗老气和青草气,有利于提高香气,降低茶汤苦涩味,但当干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较长时,易产生焦气和苦味;干燥过程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叶绿素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上,100℃下干燥20 min对柳叶蜡梅茶品质提升最好,香气、滋味品质最佳,总酚和总黄酮仍能保持较高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 干燥参数 温度 时间 品质
下载PDF
柳叶腊梅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阳春 孙静芸 +1 位作者 盛春 袁宙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建立柳叶腊梅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为柳叶腊梅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腊梅挥发油,用GC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建立柳叶腊梅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峰。结果: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 目的:建立柳叶腊梅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为柳叶腊梅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腊梅挥发油,用GC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建立柳叶腊梅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峰。结果: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柳叶腊梅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腊梅 挥发油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相中 刘悦 +2 位作者 庾石山 胡友财 屈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金叶子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鼠李糖苷... 目的:研究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金叶子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鼠李糖苷(2),槲皮素-3-O-阿拉伯呋喃糖苷(3),(-)-表儿茶素(4),proanthocyanidin A-2(5).procyanidin B-2(6),(-)-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7),lyoniside(8),sitosteryl-3β-glucoside-6’-O-palmitate(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二十八烷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柳叶金叶子 黄酮 木脂素
下载PDF
不同极性柳叶蜡梅叶萃取物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抑菌能力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永祥 王祥 +3 位作者 江海涛 丁康俊 赵成龙 胡长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154,共5页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5个不同极性部分,以多酚含量、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制微生物生长为评价指标,研究其...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5个不同极性部分,以多酚含量、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制微生物生长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能力。结果表明:柳叶腊梅叶多酚量较为丰富,乙酸乙酯萃取物含量最多,为(309.5±4.81)mg/g。柳叶腊梅叶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甲醇、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24,1.11,0.61,0.48,0.98,1.36 mg/mL。柳叶腊梅叶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显著,其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 mg/mL。故柳叶腊梅叶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特性,为进一步分离提取活性化合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腊梅叶 极性 萃取物 抗氧化 抑菌
下载PDF
柳叶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春辉 李伯刚 +1 位作者 许庆 张国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7-495,共9页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染料木素(11)、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12)、染料木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丁二酸(16)、( +)-儿茶素(17)、( -)-表儿茶素(18)、谷甾醇(19)和胡萝卜苷(20).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10、17和18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忍冬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黄酮 木质素
下载PDF
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欧阳婷 麦曦 +3 位作者 夏红英 陈丹 魏金金 童伟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分析鉴定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批柳叶蜡梅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1)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2批样品均分离了29个峰并鉴定出其中25个组分... 分析鉴定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批柳叶蜡梅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1)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2批样品均分离了29个峰并鉴定出其中25个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分别为92.43%与92.25%。主要成分是:反式-(+)-5蒈烷醇(61.45%,61.57%)、α-蒎烯(5.42%,5.32%)、(Z)-2-(3,3-二甲基亚环己烯基)乙醇(1.58%,1.56%)、1,4-对孟二烯(2.12%,2.04%)、罗勒烯(1.84,1.86%)、石竹烯(1.66%,1.61%)、芳樟醇(1.34%,1.22%)等。得出柳叶蜡梅在食用、药用及香料工业应用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柳叶蜡梅 挥发性化学成分
下载PDF
柳叶鬼针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红 关凤英 +1 位作者 李兰兰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0-903,F0002,1003,共6页
目的: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探讨柳叶鬼针草(TFB)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护肝片(4g·kg-1)组及TFB高、中、低(120、60和30mg·... 目的: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探讨柳叶鬼针草(TFB)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护肝片(4g·kg-1)组及TFB高、中、低(120、60和30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次数给予CCl4分别制备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B(120、60和30mg·kg-1)及阳性药护肝片(4g·kg-1)组小鼠肝脏水肿明显减轻(P<0.05或P<0.01),血清AST及ALT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肝脏组织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结论:TFB对CCl4所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鬼针草总黄酮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柳叶腊梅中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研究及纯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春 程文亮 +4 位作者 梅建凤 易喻 陈建澍 应国清 王鸿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47-249,269,共4页
研究畲药柳叶腊梅中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液液萃取纯化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廉价、无污染的工艺方法.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的液液萃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分析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研究,最后通过... 研究畲药柳叶腊梅中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液液萃取纯化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廉价、无污染的工艺方法.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的液液萃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分析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研究,最后通过萃取技术得到纯度较高的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该工艺,利用正交分析的最优条件制备得到提取物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化合物1)和6,7,8-三甲氧基香豆素(化合物2),提取量分别达到0.23mg/g和0.76mg/g.纯化工艺采用乙醇超声辅助技术和萃取技术,可以快速、方便的提取出目的化合物.该工艺科学合理,适于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腊梅 香豆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Pb胁迫对金丝草和柳叶箬生长及富Pb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晓龙 陈加松 +1 位作者 刘爱琴 蔡丽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的2种Pb潜在超富集植物金丝草和柳叶箬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胁迫水培试验,研究Pb胁迫下2种植物的生长及Pb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金丝草和柳叶箬均对Pb具有较强的耐性,可忍耐最高Pb胁迫浓度分别达1000和1500 mg&... 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的2种Pb潜在超富集植物金丝草和柳叶箬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胁迫水培试验,研究Pb胁迫下2种植物的生长及Pb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金丝草和柳叶箬均对Pb具有较强的耐性,可忍耐最高Pb胁迫浓度分别达1000和1500 mg·L-1;随Pb胁迫浓度的增高,2种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规律;金丝草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在Pb胁迫浓度为750 mg·L-1时均达最大,分别为4639.4和5467.2 mg·kg-1;柳叶箬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在Pb胁迫浓度为1000 mg·L-1时达最大,分别为6828.4和9034.6 mg·kg-1;不同Pb胁迫浓度下,2种植物转运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57-1.14;在Pb胁迫浓度为250 mg·L-1时,金丝草对Pb的转运系数大于1,且地上部分的Pb含量超过1000 mg·kg-1,达到Pb超富集植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超富集植物 金丝草 柳叶 PB胁迫 富集
下载PDF
比色法测定柳叶中邻苯二酚的含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卫 刘景东 +4 位作者 王志玲 勾凌燕 潘培森 陈渝 耿进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柳叶 邻苯二酚 含量 比色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