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装置性能评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颖刚 廖凭皓 +3 位作者 陈春林 彭益源 向亦华 陈贵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试验循环数的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转矩、功率和油耗均比未装DOC和CDPF的原机略有下降。同时,在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后端,烟度和CO排放均趋向零,而NO2排放增加,NO排放减少。将第1试验循环与第13试验循环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DOC和CDPF的前端温度均比后端低,而排气后处理装置经13试验循环后仍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与原机相比,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经性能评定试验后的外特性有所下降,但在排气后处理装置后端的烟度和CO排放趋近于零,而NO2/NO比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外,DOC和CDPF的后端温度低速时上升明显,后随转速升高而降低,直至趋于稳定,而CDPF的压差随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时,捕集效率和再生效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 性能评价 排放 再生特性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后处理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沈颖刚 张敬贤 +3 位作者 陈贵升 杨杰 廖凭皓 李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6,共9页
以加装了柴油氧化型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的D30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以0%、10%、30%三种体积比掺入柴油(分别记为P0、P10、P30)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PODE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 以加装了柴油氧化型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的D30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以0%、10%、30%三种体积比掺入柴油(分别记为P0、P10、P30)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PODE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和后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负荷工况下,PODE掺混比越大,有效燃油消耗率约高。低速高负荷工况,P30有效热效率最高。PODE掺混后显著恶化NO_x和HC排放,仅在低速时降低约33%CO排放。在1 600r/min工况,掺混PODE有效降低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但是后处理系统有明显升温且NO转化为NO_2的效率降低。在2 400r/min工况,掺混比增加,CDPF后端NO_2浓度升高;P30的涡后排温比P0、P10低约30℃。PODE掺混比越高DOC前端和CDPF前端排气压力越低,降低了CDPF载体堵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
下载PDF
掺混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氧化及再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沈颖刚 蒋文涛 +3 位作者 卢申科 陈贵升 邹超 许杨松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6,共9页
为了研究掺烧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排放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耦合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低温氧化特性与再生特性的影响,基于一台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选取国五柴油、15%生物柴油柴油(D85B15)、15%正戊醇柴油(D85P15)、20... 为了研究掺烧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排放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耦合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低温氧化特性与再生特性的影响,基于一台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选取国五柴油、15%生物柴油柴油(D85B15)、15%正戊醇柴油(D85P15)、20%正戊醇柴油(D80P20)作为燃料,在1900m海拔环境下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在外特性工况下,与柴油相比,燃用D85B15和D85P15的柴油机动力性略有下降,燃用D85P15的柴油机有效热效率最高。燃用D85B15的NO x排放略低于柴油,最高降低3.33%;而D85P15的NO x排放有所增加,最高增加2.85%。在低负荷工况下燃用国五柴油时DOC+CDPF对CO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燃用D80P20时,2000r/min时燃用柴油时CO转化效率高达96.8%,而D80P20只有36.9%。低速高负荷工况下燃用国五柴油与D80P20时,DOC对排气温度的提升作用均比较明显,平均提升41.8℃和42.5℃。燃用D80P20时DOC+CDPF压差升高较慢,压差最高比燃用国五柴油低6kPa,DOC后端平均温度比燃用国五柴油高10℃。柴油机燃用D80P20在高负荷尤其是低转速高负荷时可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降低DOC+CDPF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燃料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催化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 再生特性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严杰 毕玉华 +4 位作者 聂学选 王鹏 万明定 申立中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4,93,共7页
基于柴油机高原试验台架,在80 kPa、90 kPa、100 kPa大气压力下进行了柴油机外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对柴油机的进... 基于柴油机高原试验台架,在80 kPa、90 kPa、100 kPa大气压力下进行了柴油机外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对柴油机的进排气参数、动力性、经济性、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SCR会使进气流量下降,排气背压升高,功率和转矩下降,油耗升高,排气温度升高,排气流量下降,而HC、CO、NO_(x)与碳烟等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不同海拔下加装DOC+SCR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对排气温度、排气背压、有效燃油消耗率与SCR转化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加装DOC+SCR后,80 kPa、90 kPa、100 kPa下的排气温度分别平均升高7.35%、7.21%、7.11%;排气背压分别平均升高28.02%、27.08%、26.81%;有效燃油消耗率分别平均升高1.64%、2.87%、2.94%;外特性工况下SCR最大转化效率分别为88.86%、86.11%、8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海拔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氧化催化器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无机盐组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臣 葛蕴珊 +1 位作者 王建海 钟祥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2-396,共5页
为揭示氧化催化器(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利用ELP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离子色谱法(IC)对一款装有DOC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量浓度和无机盐组分的排放速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OC后排放颗粒物的数量有所... 为揭示氧化催化器(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利用ELP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离子色谱法(IC)对一款装有DOC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量浓度和无机盐组分的排放速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OC后排放颗粒物的数量有所降低;但大多数无机盐组分排放速率都增加,且随负荷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地壳元素的增长幅度大于人为元素;在大多数工况下硫酸根离子的排放速率增大,且随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大;硫酸根在颗粒物中的质量分数也增大,且随负荷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无机盐 硫酸根
下载PDF
基于排气热管理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升温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 许鑫 +2 位作者 顾晗 张多军 刘胜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8-416,共9页
为研究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升温过程中所采用的排气热管理措施对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升温特性及其他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选取低转速、中小负荷下的两个低排温的典型工况点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次后喷油量对DOC入口... 为研究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升温过程中所采用的排气热管理措施对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升温特性及其他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选取低转速、中小负荷下的两个低排温的典型工况点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次后喷油量对DOC入口排气温度影响较小,可提高DOC内部升温速率、缩短升温速率峰值到达时间,且负荷越大效果越明显;次后喷油量的增加能提高DOC对HC的转化效率,但由于HC基数的增多会导致DOC后的HC逃逸量增多;增加次后喷油量也会增加发动机的比油耗和加重发动机的机油稀释程度,需要合理控制次后喷油量;进气节流阀开度减小,节流作用增强,进气流量降低,DOC入口温度上升,DOC内部升温响应速度变缓但升温速率峰值增大。升温过程中,峰值温度出现在DOC中后部且温度梯度大。试验研究成果可为DPF主动再生方法及温升策略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排气热管理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升温特性
原文传递
装有试验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的EMD SD60M型机车的废气排放 被引量:1
7
作者 Steven Fritz 刘景宝 《国外内燃机车》 2011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研究第三代试验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对一台2850kW EMD SD60M型USEPA(美国环保局)Tier0排放达标机车的排放性能的影响。该机车原造于1989年,柴油机于2005年完成最近一次大修,并达到US EPA Tier0排放标准。DOC系统位于涡轮前... 本文研究第三代试验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对一台2850kW EMD SD60M型USEPA(美国环保局)Tier0排放达标机车的排放性能的影响。该机车原造于1989年,柴油机于2005年完成最近一次大修,并达到US EPA Tier0排放标准。DOC系统位于涡轮前废气流内。在这台属于联合太平洋铁路的机车上按机车联邦试验程序(FTP)进行了氧化催化器安装前后的对比试验。然后,机车在加利福尼亚州投入商业运营,在分别完成6个月和14个月运营之后,再返回西南研究所进行排放测试和DOC检查。早先的两代DOC于2006年5月开始安装在同一台机车上。最初的试验结果表明,由MIRATECH公司制造并提供的V-CAT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使机车在干线负荷循环的颗粒物(PM)排放率减少46%,在调车负荷循环中颗粒物减少32%。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在US EPA干线循环分别减少57%和78%,在调车循环则分别减少55%和69%。V-CAT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的初始试验也证明燃油效率损失甚微,机车带与不带V-CAT的对比试验表明,燃油消耗率在干线牵引循环仅增加0.5%,在调车循环则基本上无变化。在第6手柄位,由于发动机换气量的减少,烟度有所增大,但仍远低于Tier0烟度限值标准。装车运用6个月和14个月后的测试表明,排放性能和发动机性能均无明显恶化。在运用6个月和14个月后的V-CAT检查证明,耐久性没出现大的问题。在14个月验证期内,也没进行对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维修。根据该试验计划所取得的结果,DOC也许会成为各种型号的EMD机车达到Tier0+PM标准的有效工具。为进一步验证长期可靠性,看来还需要对EMD机车加装任何"改型"的DOC进行进一步的现场运行考验,因为这些机车的柴油机在两次大修之间通常会运用7~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柴油机 排放 EMD SD60M型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试验
原文传递
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明 郝斌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_(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_(p))和平均微晶曲率(T_(p))的变化规律与L_(p... 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_(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_(p))和平均微晶曲率(T_(p))的变化规律与L_(p)相反。经过DOC处理后,L_(p)增大,D_(p)和T_(p)减小;而它们的变化幅度均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金属DPF对碳烟3个纳观结构特性参数的影响均不大。原机排气中碳烟的L_(p)、D_(p)和T_(p)均与碳烟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_(a))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T_(p)与E_(a)的决定系数最大;经过DOC处理后,L_(p)、D_(p)和T_(p)与E_(a)的决定系数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碳烟 纳观结构 氧化活性
下载PDF
国六新型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低温被动再生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全长 冯斌 +3 位作者 陈贵升 陈家洪 李青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7,共9页
基于自行搭建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的试验台架,开展了碳化硅(SiC)及堇青石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并测试了DOC新鲜件及老化件对... 基于自行搭建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的试验台架,开展了碳化硅(SiC)及堇青石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并测试了DOC新鲜件及老化件对载体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的影响,对两种材料CDPF进行了低温条件下的被动再生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炭载量5 g/L时,SiC 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约为295℃,堇青石CDPF约为310℃;DOC老化件对SiC 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其被动再生效率降低;未加装DOC时,SiC 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上升至355℃,且会导致载体内部温度轴向及径向上产生较大温差,大大降低其再生效率(仅为5%);炭载量5 g/L、入口温度325℃时,SiC CDPF被动再生效率仅为48.9%,再生速率为2.9 g/h,而堇青石CDPF被动再生效率为75.2%,再生速率为11.5 g/h,后者在该温度附近被动再生特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催化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 被动再生
下载PDF
DOC和金属滤芯DPF对柴油机排气碳烟石墨化程度及氧化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郝斌 张华伟 +2 位作者 张清茂 杨振中 王丽君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年第5期50-56,共7页
开展DOC和金属滤芯DPF对柴油机排气碳烟石墨化程度和氧化活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并分析了石墨化程度与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碳烟中2种方法所获得石墨化程度(AG/AD1和R值)及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分别处于0.205~0.293、0.... 开展DOC和金属滤芯DPF对柴油机排气碳烟石墨化程度和氧化活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并分析了石墨化程度与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碳烟中2种方法所获得石墨化程度(AG/AD1和R值)及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分别处于0.205~0.293、0.094~0.136及138.9~168.1 k J/mol之间;原机排放碳烟的AG/AD1、R值和Ea均随转速的升高而下降,随负荷的升高而提高;DOC处理后碳烟的AG/AD1、R值和Ea显著提高,且涨幅也基本上随转速的升高而下降,随负荷的升高而提高;多数工况下,金属滤芯DPF对AG/AD1、R值及Ea的影响极小;DOC处理前、后碳烟中AG/AD1或R值与Ea有一定相关性,且Ea对AG/AD1更敏感;DOC能够改善Ea与AG/AD1的相关性,但对Ea与R值的相关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金属滤芯 碳烟 石墨化程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11
作者 董红义 帅石金 +1 位作者 李儒龙 王建昕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2,共6页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油机PM和NOx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了不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PM和NOx控制的整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吸附-催化还原
下载PDF
DOC/POC/SCR组合后处理技术在非电控柴油机排放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洋 孙亮 +3 位作者 白书战 王刚 张杰 李国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电控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合后处理系统
下载PDF
前置DOC对SCR系统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茂军 朱红国 +2 位作者 黄德军 徐辉 李祚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速工况下,DOC对V(NO2)∶V(NOx)的影响会随着排气中氧含量和排气温度、空速的提高逐渐降低;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NH3对O2的选择性突然提高,V(NO2)∶V(NOx)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将减小;DOC内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限,不足以提高SCR入口处排气温度,而DOC陶瓷载体的储热特性在瞬态循环下会对SCR入口温度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改善NOx排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氧化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DOC和金属基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表面官能团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博 刘顺涛 +4 位作者 杨鹤 陶志平 卢文彤 丁晓亮 邢建强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9年第6期52-59,共8页
开展不同工况下普通商用DOC和金属过滤载体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PM)表面官能团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OC中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PM表面甲基、亚甲基官能团氧化速率相近,DOC对PM表面A2958/A2928比值影响不大;DOC中,PM表面C=O官能团... 开展不同工况下普通商用DOC和金属过滤载体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PM)表面官能团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OC中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PM表面甲基、亚甲基官能团氧化速率相近,DOC对PM表面A2958/A2928比值影响不大;DOC中,PM表面C=O官能团比C-O官能团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且PM表面碳氢官能团比碳氧官能团也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导致经DOC处理后,PM的A(C=O)/A(C-O)比值及表面碳氢官能团含量显著减少。金属过滤载体DPF中排气温度较低且无贵金属催化作用,PM表面稳定性较差的亚甲基在DPF中优先氧化,而PM表面C=O、C-O官能团在DPF中的氧化速率均比较缓慢,导致经DPF处理后,PM样品的A2958/A2928比值均显著提高,A(C=O)/A(C-O)比值变化不大,而A(CH3+CH2)/A(C-O+C=O)比值均小幅下降;DPF中,几种表面官能团氧化速率均较低,但在排气温度较高的工况,亚甲基的氧化速率还是稍快于其它几种官能团的氧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 颗粒物(PM) 官能团 氧化反应
下载PDF
DPF主动再生过程中缸内远后喷策略对柴油机排放及DOC升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鹏超 宋崇林 +1 位作者 吴兆阳 吕刚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2,共8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用于颗粒捕集器(DPF)再生的缸内远后喷策略对发动机排放、油耗率及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升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浓度均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升高,HC排放浓度随着后...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用于颗粒捕集器(DPF)再生的缸内远后喷策略对发动机排放、油耗率及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升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浓度均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升高,HC排放浓度随着后喷定时的延迟先升高后稳定,而CO排放浓度则先升高后降低;氮氧化物(NOx)和碳烟排放均随后喷定时的延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远后喷的引入使NOx排放降低了9.8%~24.0%,NOx排放浓度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碳烟排放浓度在后喷定时小于70°时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降低,在70°后则相反;后喷油量为14、17mg,而后喷定时在上止点后80°~140°范围的远后喷工况下,DOC后排气温度均可达到DPF主动再生温度600℃;DOC能量利用率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后喷定时的延迟先升高后保持稳定,后喷定时在80°~140°范围内的DOC能量利用率保持在62.73%~75.75%之间,且在上止点后100°时刻达到最大能量利用率。研究结果为缸内远后喷DPF再生及其控制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远后喷 排放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下载PDF
DOC/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冯谦 楼狄明 +2 位作者 计维斌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DOC,DOC+CDPF对CO具有更低的起燃温度,在催化剂活性位上THC比CO具有较强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位竞争优势,因此具有比CO更低的起燃温度;DOC和DOC+CDPF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增加NO_2、减少总NO_x排放,减少NO的主要途径是氧化机理;在催化剂中添加氧化铈(CeO_2)能有效实现稀燃储硫、富燃释放硫的效果,增强催化剂的抗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氧化氮/二氧化 氧化 气态排放物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二氧化氮排放后处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永仲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7,共6页
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s,DOC)方案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与DOC的组合方案(SCR+DOC)对柴油机掺烧甲醇时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C促使NO2比例恢复至柴油机排放水平,且显著降... 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s,DOC)方案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与DOC的组合方案(SCR+DOC)对柴油机掺烧甲醇时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C促使NO2比例恢复至柴油机排放水平,且显著降低了甲醇排放,但对甲醛的净化效果不够理想;SCR+DOC方案在保持NO2比例处于柴油机常规水平的条件下,完全消除了双燃料发动机的甲醛和甲醇排放。针对各阶段NO2比例的变化现象,先后分析了燃烧温度和排气温度下相关可逆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阐明了各阶段的主要反应及进行方向。针对SCR+DOC方案促进甲醇完全氧化的可能原因,结合相关研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 甲醇 甲醛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DOC+POC对发动机燃用柴油与B20排放颗粒的净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丕强 阮谨元 +1 位作者 胡志远 楼狄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42,共6页
对一台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料,在未加装后处理装置的原机和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利用EEPS颗粒粒径谱仪,测试其排气颗粒数量排放及其粒径分布。结果表... 对一台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料,在未加装后处理装置的原机和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利用EEPS颗粒粒径谱仪,测试其排气颗粒数量排放及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未加装后处理装置时,燃用B20燃料的核态颗粒数量排放略高于柴油;而聚集态颗粒的数量排放则低于柴油;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后,排气颗粒数量排放明显下降,颗粒净化效率存在两个较高的峰值,一个在粒径10nm附近的核态颗粒区域,另一个在粒径300nm附近的聚集态颗粒区域。燃用B20燃料时,总的来说排气颗粒数量排放低于柴油,一DOC+POC对多数工况下颗粒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颗粒排放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催化化器
下载PDF
基于DOC氧化乙醇助燃再生DPF研究
19
作者 焦宇飞 姚广涛 +2 位作者 邓成林 张卫锋 资新运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37-40,共4页
针对传统的喷油助燃再生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提出借助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氧化乙醇产生热量进行DPF再生的方法。搭建系统硬件平台,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排气温度和乙醇喷射量对DOC氧化乙醇效率特... 针对传统的喷油助燃再生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提出借助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氧化乙醇产生热量进行DPF再生的方法。搭建系统硬件平台,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排气温度和乙醇喷射量对DOC氧化乙醇效率特性研究,并根据氧化特性设定相关控制策略。将系统安装在堆高机上进行实车试验,试验表明,DOC氧化乙醇能够实现DPF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助燃系统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氧化效率
下载PDF
《内燃机工程》2019年(第40卷)总目次
20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I0003-I0008,共6页
关键词 油机 发动机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 米勒循环 缸内直喷 《内燃机工程》 两次喷射 刘海峰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