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苷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对Th17/Treg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吴佳 吴进 +1 位作者 肖凯 凌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载脂蛋白E缺乏(ApoE^(-/-))小鼠Th17/调节性T(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纯合子Apo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栀子苷低剂量组、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对照组小鼠喂养普...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载脂蛋白E缺乏(ApoE^(-/-))小鼠Th17/调节性T(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纯合子Apo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栀子苷低剂量组、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对照组小鼠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和栀子苷组小鼠喂养高脂饲料。从第8周开始,栀子苷各剂量组每日灌胃栀子苷(25、50、100 mg/kg),连续8周。试验结束时,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及其根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面积比。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和IL-10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病变显示,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病变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TNF-α、IL-6和IL-17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栀子苷各剂量组主动脉TNF-α、IL-6和IL-17A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栀子苷各剂量组主动脉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栀子苷处理恢复了AS小鼠Th17和Treg细胞的平衡。栀子苷抑制PI3K的表达及AKT和mTOR的磷酸化,MHY1485(mTOR活化剂)减弱了栀子苷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结论:栀子苷抗AS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引起的Treg细胞增多和Th17细胞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栀子苷 载脂蛋白E缺乏 Th17/调节性T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5-LOX/LTB4信号通路探讨黄芩苷/栀子苷对PM_(2.5)暴露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孙欠欠 张行行 +5 位作者 赵麓 赵安东 史永恒 王川 刘继平 王斌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基于5-LOX/LTB4信号通路探究黄芩苷/栀子苷(BC/GD)对PM_(2.5)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离体肌张力描记技术测定BC/GD对不同状态下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_(2.5)组、30 mg·k... 目的基于5-LOX/LTB4信号通路探究黄芩苷/栀子苷(BC/GD)对PM_(2.5)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离体肌张力描记技术测定BC/GD对不同状态下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_(2.5)组、30 mg·kg^(-1)BC/GD组和60 mg·kg^(-1)BC/GD组,利用气管滴注法构建PM_(2.5)暴露模型,持续2个月,造模1个月后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持续1个月,末次给药后,HE染色观察肠系膜动脉血管内皮状态;化学发光法检测肠系膜动脉活性氧(ROS)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三烯B4(LTB4)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5-脂氧酶(5-LOX)、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结果BC/GD对基础状态的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舒张由5-HT预收缩的血管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环氧合酶抑制剂INDO或L-NAME+INDO均能明显抑制BC/GD的血管舒张作用,但L-NAME的抑制作用更明显;50、100 mg·mL^(-1)PM_(2.5)能降低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血管效应,而BC/GD能明显改善PM_(2.5)诱导的舒张效应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M_(2.5)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完整性严重受损、内皮皱缩,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LTB4水平显著升高、TGF-β1水平显著降低,肠系膜动脉组织中5-LOX、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eNOS蛋白表达降低,ROS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与PM_(2.5)组相比,BC/GD能改善内皮损伤程度和完整性,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LTB4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明显降低肠系膜动脉5-LOX、iNOS表达,升高eNOS蛋白表达;降低ROS水平,升高NO水平。结论BC/GD可通过抑制5-LOX/LTB4信号通路表达,从而降低ROS水平,抑制炎性损伤,上调eNOS表达,下调iNOS表达,升高血管中NO水平,改善PM_(2.5)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黄芩 栀子苷 内皮功能障碍 5-LOX/LTB4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的制备、表征及体外评价
3
作者 欧阳威 黄星雨 +4 位作者 王旭易 骆慧婷 李爽 谭颖 颜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为促进水溶性栀子苷的透皮性能而制备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geniposide cubic liquid crystal gel,GE-CLC-G),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以甘油单油酸酯(glyceryl monooleate,GMO)为基质材料,采用注入法制备GE-CLC-G,通过三元相... 目的为促进水溶性栀子苷的透皮性能而制备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geniposide cubic liquid crystal gel,GE-CLC-G),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以甘油单油酸酯(glyceryl monooleate,GMO)为基质材料,采用注入法制备GE-CLC-G,通过三元相图筛选出空白立方液晶区域;采用单因素法优选GE-CLC-G的处方及工艺条件;建立栀子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LM)、小角X衍射仪(small angle X diffraction,SAXS)对产品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比较GE-CLC-G与栀子苷软膏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DHR-2流变仪,对比GE-CLC-G和栀子苷软膏的流变学性质。结果优选的GECLC-G处方及工艺为GMO∶无水乙醇∶水=64∶3∶33,1%栀子苷投药量,1%促渗剂(氮酮:丙二醇=1∶1),60℃涡旋3 min,25℃恒温箱密封、避光3 d。制得的GE-CLC-G为无色、澄明的凝胶状半固体;为立方相,其内部结构为双菱形(Pn3m)晶格;测得产品中栀子苷的含量为(9.94±0.02)mg/g,载药量较大,符合立方液晶的特点。含1%促渗剂的GE-CLC-G 24 h累积透皮率Q(%)和透皮速率常数Js明显高于不加促渗剂的栀子苷软膏和不加促渗剂的GE-CLC-G。流变学研究表明,GE-CLC-G属于非牛顿流体,生物黏附性好,结构更稳定。结论GE-CLC-G制备工艺简单,产品外观良好,PLM和SAXS可用于表征立方液晶凝胶,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GE-CLC-G的体外透皮性能和流变学性质均明显优于栀子苷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液晶凝胶 栀子苷 三元相图 体外透皮 流变学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
4
作者 赵丽丽 兰新财 +5 位作者 叶菁 缪雨臻 赖笑美 章红兵 李思鸿 安丽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_(18)柱(250.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11∶8∶8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1)nm,流速为1 mL/...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_(18)柱(250.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11∶8∶8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1)nm,流速为1 mL/min。结果显示,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943~0.7544μg,r=0.99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25%(n=6);栀子苷线性范围为0.1971~1.5766μg,r=0.99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56%(n=6)。该方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为茵栀解毒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简便、准确、可靠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解毒颗粒 绿原酸 栀子苷 RP-HPLC
原文传递
栀子苷抑制HSP70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舒寅 甘珮荣 +2 位作者 王言 卜妍红 吴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 type II collagen,CCII)等体积混合物,构建CIA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湿热刺激,建立风湿热痹证CIA大鼠(CIA rats with moist heat arthralgia spasm syndrome,CI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给药组分别用GE(60、120 mg·kg^(-1)·d^(-1))、MTX(0.5 mg·kg^(-1)·3d^(-1))灌胃两周,取材。观察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等评价模型情况,关节表面温度和血流变指标评价热痹模型热属性,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流信号,免疫组化和Westre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HSP70、CD31、VEGF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HSP70含量。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成管实验探究HSP70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IA-S组关节肿胀,热属性明显,血管新生强烈,滑膜组织异常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血管形成;CIA-S组与CIA组比较,关节红肿程度加重,炎症峰值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消退缓慢,血管新生与HSP70表达更为强烈。GE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性,有效改善关节炎症状,减少HSP70含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E抑制HSP70的表达和释放,进而抑制HSP70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增强。结论GE有可能通过抑制HSP70的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CIA大鼠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痹证CIA大鼠 HSP70 血管新生 栀子苷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热应激
下载PDF
栀子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腔透析液中PGE_(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春燕 陆松侠 +3 位作者 黄茸茸 李启照 薛志红 姚凯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36-38,42,共4页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关节腔透析液中PGE_(2)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采用关节腔肿胀度、关节炎症评分和大鼠全身表现评分等指标对大鼠模型进行评价。采集透析液,对关节腔药效学指标进行...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关节腔透析液中PGE_(2)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采用关节腔肿胀度、关节炎症评分和大鼠全身表现评分等指标对大鼠模型进行评价。采集透析液,对关节腔药效学指标进行测定,观察关节腔中PGE_(2)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PGE_(2)蛋白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肿胀度有较显著增加(P<0.01)。同时,关节炎症评分及全身表现评分也有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PGE_(2)浓度远远高于空白组,加入栀子苷药物后,PGE_(2)浓度有所降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PGE_(2)含量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PGE_(2)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血清PGE_(2)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栀子苷药物剂量的变化,PGE_(2)含量逐渐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作用后的关节肿胀度有所降低,中高剂量时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P<0.01)。在各组大鼠给药后关节炎症评分比较中,栀子苷作用后关节炎症评分下降,中剂量和高剂量作用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药物作用后全身评分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S水平检测中,栀子苷作用后,活性氧水平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栀子苷为栀子中活性最高的物质之一,实验研究对大鼠血清中PGE_(2)有一定的作用,且能够降低活性氧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栀子苷对关节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 PGE_(2)含量 影响
下载PDF
栀子苷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的改善作用
7
作者 姜雯雯 陈晓燕 熊茫茫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文章拟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稳定的糖尿病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确定其糖尿病症后,在此基础上制备全程皮肤缺损模型,完成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完成后用一定剂量的栀子苷干预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通过评价... 文章拟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稳定的糖尿病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确定其糖尿病症后,在此基础上制备全程皮肤缺损模型,完成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完成后用一定剂量的栀子苷干预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通过评价其血糖水平的变化和溃疡创面的愈合率,探讨栀子苷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降血糖和促进创面愈合的影响,为揭示中药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糖尿病 皮肤溃疡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栀子苷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陈晓 周林华 罗运良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44-51,共8页
目的:探究栀子苷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培养人HSC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在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分组,设置对照组(不加试剂)、TGF-β1组和TGF-β1+栀子苷三组,处理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目的:探究栀子苷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培养人HSC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在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分组,设置对照组(不加试剂)、TGF-β1组和TGF-β1+栀子苷三组,处理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表达,观察栀子苷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HSC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检测HSC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胶原蛋白Ⅰ(collagenI)的基因表达水平情况,分析栀子苷对HSC细胞活化增殖的抑制影响;体内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l4组和CCl4+栀子苷组(每组n=6),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法观察纤维化间隔HSC激活标记物α-SMA细胞积聚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观察肝纤维化程度指标HA、PC-III、CIV和L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中TGF-β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1)细胞TGF-β1处理组TGF-β1/Smad2/Smad3表达显著升高,栀子苷可有效降低TGF-β1/Smad2/Smad3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TGF-β1处理组collagenI/fibronectin/α-SMA表达显著升高,栀子苷可有效降低组collagenI/fibronectin/α-SM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动物CCL4处理组collagenI/fibronectin/α-SMA表达显著升高,栀子苷可有效降低collagenI/fibronectin/α-SM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动物CCL4处理组HA、PC-III、CIV和LN表达显著升高,栀子苷可有效降低HA、PC-III、CIV和LN表达水平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动物CCL4处理组TGF-β1/Smad2/Smad3表达显著升高,栀子苷可有效降低TGF-β1/Smad2/Smad3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苷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通过下调collagenI/fibronectin/α-SMA表达减轻HSC细胞的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前价值,可为肝脏抗纤维化治疗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SMAD 信号通路 栀子苷 肝星状细胞(HSC) 活化 机制研究
下载PDF
黄芩苷和栀子苷抗炎活性和抗炎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靖丽 张拴 +1 位作者 张光辉 郭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9-673,共5页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栀子药对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可抗脑缺血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和活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方法,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研究对象,以环氧合酶COX-2为靶点,从...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栀子药对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可抗脑缺血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和活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方法,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研究对象,以环氧合酶COX-2为靶点,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黄芩苷-栀子苷配伍治疗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综合研究结果可知,黄芩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大于栀子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黄芩苷的抗炎活性强于栀子苷,从而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抗炎活性和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栀子苷 COX-2 量子化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栀子苷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的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成栋 董晓俊 李冬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767-1772,共6页
目的:探究栀子苷(GEN)调节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8只大鼠记为空白对照组(NC组),其余大鼠构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股骨头坏死(GIONFH)大鼠模型,将造... 目的:探究栀子苷(GEN)调节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8只大鼠记为空白对照组(NC组),其余大鼠构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股骨头坏死(GIONF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平分为GIONFH组、GEN组(灌胃50mg/kg)、IDF-11774组(灌胃30mg/kg 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IDF-11774)、GEN+IDF-11774组(灌胃50mg/kg GEN以及30mg/kg IDF-11774),GEN和IDF-11774每天灌胃一次,持续四个月,每组均18只大鼠。GIONFH组、NC组仅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对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和股骨头显微CT扫描;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HE染色检测股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股骨组织CD31、vW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GIONFH组股骨头血管明显破坏,骨表面结构破坏,有大量空洞,股骨头软骨层变薄,骨排列稀疏无序,空腔增加,与NC组相比,GIONFH组血管体积、BV/TV、BALP、BGP含量、CD31、vWF阳性面积百分比、HIF-1α、VEGF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CTX-I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GIONFH组相比,GEN组对股骨头血管产生显著保护作用,股骨头表面光滑、结构完整,股骨头内部结构无明显异常,血管体积、BV/TV、BALP、BGP含量、CD31、vWF阳性面积百分比、HIF-1α、VEGF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TX-I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DF-11774组与GEN组以上指标结果相反;IDF-11774逆转了GEN对GIONFH大鼠血管生成的改善作用。结论:GEN可能通过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改善GIONFH大鼠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HIF-1α/VEGF信号通路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张行行 赵麓 +5 位作者 孙欠欠 赵安东 刘继平 史永恒 王川 王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19,共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实验验证结合,探讨黄芩苷(BC)/栀子苷(GD)能否通过抗脑缺血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挥治疗作用。方法收集BC、GD预测靶点和脑缺血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实验验证结合,探讨黄芩苷(BC)/栀子苷(GD)能否通过抗脑缺血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挥治疗作用。方法收集BC、GD预测靶点和脑缺血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离体血管环与在体实验对网络药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到BC/GD抗脑缺血后内皮功能障碍107个靶基因,主要涉及IL-17、TNF、NOD样、MAPK等信号通路,取NOD样信号通路中最具代表性NLRP3炎性小体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BC/GD呈部分内皮依赖性舒张脑基底血管环;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脑血流量增加,缺血侧皮层和脑基底动脉内皮病理状态改善,缺血侧皮层中NLRP3、胱天蛋白酶1和IL-1β蛋白表达被抑制,脑基底动脉中iNOS蛋白表达下调、eNOS蛋白表达上调,皮层中ROS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血清中IL-1β、IL-18水平降低。结论BC/GD可能通过下调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脑缺血 黄芩 栀子苷 内皮障碍
下载PDF
栀子苷结构改造中间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琴 赵庆 +4 位作者 邹澄 张韵湘 孙科 邵曰凤 张荣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9-30,共2页
将栀子苷置甲醇中用硫酸水解,成功得到甲基栀子苷元,用硼氢化钠还原栀子苷元,得到还原产物。
关键词 栀子苷 甲基栀子苷 栀子苷元还原产物
下载PDF
栀子苷与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机理
13
作者 冯思麟 范浩伟 +6 位作者 马文婧 赵富强 谢芳 罗竞成 舒佳 付桂明 万茵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以Zeta电位、粒径及微观样貌观察(SEM)为指标对栀子苷-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进行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法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淬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 为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以Zeta电位、粒径及微观样貌观察(SEM)为指标对栀子苷-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进行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法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淬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栀子苷会使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粒径减小,且栀子苷与80℃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物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最小;栀子苷与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淬灭过程是自发的,机制为静态淬灭,相互作用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形成了结合位点数近似于1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 栀子苷
下载PDF
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黄-栀子药对中蒽醌和栀子苷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黄锋 马浩杰 +4 位作者 代潇莹 井玉娟 郭振环 张国祖 马霞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通过研究大黄与栀子在不同配伍比例、不同提取方法下蒽醌和栀子苷成分含量的变化,明确配伍对中药物质基础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配伍比例。将大黄∶栀子分别按照1∶1、3∶4、4∶3的比例(大黄分为后下和不后下)制备常规煎煮液、水煎醇沉的... 通过研究大黄与栀子在不同配伍比例、不同提取方法下蒽醌和栀子苷成分含量的变化,明确配伍对中药物质基础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配伍比例。将大黄∶栀子分别按照1∶1、3∶4、4∶3的比例(大黄分为后下和不后下)制备常规煎煮液、水煎醇沉的上清液和沉淀,用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中栀子苷和蒽醌含量。结果显示,按单药煎煮含量折算后,水煎醇沉的沉淀中栀子苷含量以及煎煮液、水煎醇沉的上清液和沉淀中蒽醌含量均高于理论值;大黄∶栀子按照1∶1及4∶3比例、大黄后下煎煮液中总蒽醌含量分别高于同比例大黄不后下药液。表明大黄长时间加热降低了蒽醌成分含量,配伍后提高了蒽醌和栀子苷成分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栀子药对 后下 水煎醇沉 栀子苷 蒽醌 HPLC
原文传递
栀子苷对牙周病大鼠GSK3β/Nrf2通路及牙槽骨丢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山玲莉 王振宇 高永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1-1715,共5页
目的探究栀子苷对大鼠牙周病模型糖原合酶激酶(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通路及牙槽骨丢失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低(5 mg/kg)、高(20 mg/kg)剂量组、GSK3β激活剂(LY294002,10 mg/kg)... 目的探究栀子苷对大鼠牙周病模型糖原合酶激酶(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通路及牙槽骨丢失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低(5 mg/kg)、高(20 mg/kg)剂量组、GSK3β激活剂(LY294002,10 mg/kg)组、栀子苷+LY294002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牙周病模型;栀子苷组及LY294002于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注射相应剂量栀子苷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给药5 d,1次/d。末次给药后12 h,断颈处死,取大鼠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观察大鼠牙周病症状,Micro-CT扫描检测牙槽骨形态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牙槽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数目;免疫荧光法检测牙槽骨组织GSK3β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第一磨牙牙槽骨组织Nrf2及磷酸化Nrf(p-Nr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骨保护素(OPG)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牙槽骨骨吸收量、牙槽骨组织破骨细胞数目、GSK3β阳性表达、p-Nrf2/Nrf2、TNF-α、IL-6、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BMD、BV/TV、OPG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低、高剂量组牙槽骨骨吸收量、牙槽骨组织破骨细胞数目、GSK3β阳性表达、p-Nrf2/Nrf2、TNF-α、IL-6、IL-1β表达显著降低(P<0.05),BMD、BV/TV、OPG表达显著升高(P<0.05);LY294002组牙槽骨骨吸收量、牙槽骨组织破骨细胞数目、GSK3β阳性表达、p-Nrf2/Nrf2、TNF-α、IL-6、IL-1β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BMD、BV/TV、OPG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栀子苷+LY294002组上述指标变化与栀子苷剂量组显著相反(P<0.05)。结论栀子苷可能通过抑制GSK-3β表达,降低Nrf2磷酸化降解途径,来改善牙周病大鼠牙槽骨吸收及炎症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牙周病 糖原合酶激酶3Β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牙槽骨丢失
下载PDF
栀子苷调控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叶佳希 黄启辉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249-25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栀子苷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剂。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栀子苷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自噬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β-淀粉样蛋白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原文传递
栀子苷元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脾细胞凋亡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罗宁 陈贵兵 +4 位作者 张腾 赵婕 付靖楠 逯宁 马涛 《生物医学转化》 2023年第1期78-83,100,共7页
目的评估栀子苷元(Genipin)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栀子苷元治疗脓毒症组(Gen... 目的评估栀子苷元(Genipin)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栀子苷元治疗脓毒症组(Genipin+CLP组)。栀子苷元治疗组在建模后0 h和20 h经尾静脉注射2.5 mg/kg栀子苷元,而Sham组和CLP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1,观察栀子苷元对脓毒症小鼠120 h生存率的影响;实验2,基于生存率的结果选取建模后36 h为采样时间点,并行以下方法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法检测肺和肝组织病理损害;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ukaryotic Initation Factor 2α,p-eIF2α)和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检测脾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CLP组相比,栀子苷元治疗提高了脓毒症小鼠120 h生存率(P<0.05),降低了血清TNF-α和IL-6含量(P<0.05),并减轻肺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另外,栀子苷元显著下调了脾脏GRP78、PERK、p-eIF2α和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并进而减少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脾细胞凋亡数量(P<0.05)。结论栀子苷元能够明显减轻脓毒症所导致的脏器损害和过度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预后。该效应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栀子苷元减轻脾脏内质网应激导致其凋亡机制的启动被阻断,进而减轻脾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栀子苷 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下载PDF
基于胆汁酸信号通路研究栀子苷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应机制
18
作者 李红山 奚瑛斐 +1 位作者 辛鑫 胡义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6,I0016,共8页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胆汁酸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栀子苷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14周诱导NASH小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胆汁酸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栀子苷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14周诱导NASH小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从第11周开始,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小鼠分别按90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剂量灌胃给予栀子苷和奥贝胆酸,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饮用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肠内胆汁酸谱,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胆固醇7-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4,FGFR4)和小肠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5,FGF15)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栀子苷和奥贝胆酸均能显著改善NASH小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TG含量及血清ALT、LDL-C、FINS、FBG水平(P<0.01)。栀子苷还能显著降低肠内容物TaMCA、TβMCA含量和肝组织SREBP1、FASN、SCD1、CYP7A1基因表达水平(P<0.01),显著升高肠内容物βCDCA的含量及小肠FXR、FGF15和肝组织FXR、SHP、BSEP、CPT1A、LPL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栀子苷能调节TaMCA、TβMCA、βCDCA等影响FXR活性的胆汁酸的表达,进而激活FXR信号通路,这可能是栀子苷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胆汁酸 法尼醇X受体 栀子苷
原文传递
栀子苷对部分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大鼠膀胱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探讨
19
作者 马威武 刘强 +3 位作者 李帅彪 苏志恒 臧洪学 邵敬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探究栀子苷(GE)在部分膀胱出口梗阻(pBOO)模型大鼠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pBOO组,GE 20、40、80 mg/kg组,每组6只。pBOO手术后4周,连续灌胃给药GE,1次/d,共2周。实验终点,检测GE对pBOO模型大鼠膀... 目的:探究栀子苷(GE)在部分膀胱出口梗阻(pBOO)模型大鼠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pBOO组,GE 20、40、80 mg/kg组,每组6只。pBOO手术后4周,连续灌胃给药GE,1次/d,共2周。实验终点,检测GE对pBOO模型大鼠膀胱肌张力和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利用HE染色评价GE对pBOO大鼠膀胱组织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检测GE对pBOO大鼠膀胱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蛋白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E对Nrf2/NF-κB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GE 40、80 mg/kg组可以显著降低pBOO大鼠膀胱重量及膀胱与体重的比值(均P<0.05);显著逆转膀胱组织低顺应性和提高膀胱肌张力(均P<0.05);明显抑制大鼠膀胱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GE还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SOD及GSH-Px活性(均P<0.05);显著逆转pBOO模型大鼠Nrf2/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GE可以明显改善pBOO模型大鼠的膀胱功能障碍,其可能与调控Nrf2/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部分膀胱出口梗阻 Nrf2/NF-κB通路 膀胱功能障碍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栀子苷、黄芩苷的含量
20
作者 彭玲娜 孙辉 +2 位作者 丁野 李文莉 赵桂铃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2%磷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栀子苷在1.971~985.6μg/m L(y=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2%磷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栀子苷在1.971~985.6μg/m L(y=1003708.57x+33870.22,r=1.0000),黄芩苷在8.500~340.0μg/m L(y=1315348.69x+14934.22,r=1.0000)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7%、100.30%。结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耐用,为黄芩、栀子药材在该制剂中的质量控制和标准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连上清片 栀子苷 黄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