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2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药物标准化管理在手术室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康伟婷 纪玉华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标准化管理在手术室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0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厦门市中医院手术室患者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780例手术患者,根据抗菌药物不同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n=38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标准化管理在手术室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0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厦门市中医院手术室患者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780例手术患者,根据抗菌药物不同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n=380)和观察组(n=38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管理,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标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下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感染率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管理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用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给药频次、药物联用、用药配伍禁忌的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抗菌药物执行操作规范、抗菌药物知识知晓、抗菌药物配置流通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人员工作态度、责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后胃肠道反应、发热、感染或二重感染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药物管理中实施抗菌药物标准化管理,可降低不合理用药率,提升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性和药物知识知晓度,同时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标准化管理 手术室 管理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俏 贾冰 +1 位作者 张晓慧 李文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索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3年1月至6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干预措施的1~3月作为干预前阶段,4~6月作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 目的探索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3年1月至6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干预措施的1~3月作为干预前阶段,4~6月作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标本构成、微生物标本阳性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非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31.03%、11.03%、26.48%提升至65.82%、23.1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不分前后)病原学送检率、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非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64.66%、32.63%、54.99%提升至92.48%、39.24%、8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性应用抗菌使用率由分别干预前的54.19%、45.47%降至47.40%、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构成发生变化,痰液、尿液标本有所降低,血标本、分泌物标本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血标本阳性检出率均由干预前的21.88%、4.56%、7.70%提升至25.88%、6.30%、2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38.30提升至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培训与督导检查、规范标本质量、精准反馈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和医院感染相关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同时提升病原学标本的质量,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病原学标本 送检 使用 综合干预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抗菌药物管理的回顾与教训
3
作者 何礼贤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人类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获得宝贵经验。其中最有意义者是在很短时间内确定病原体为冠状病毒新变种(SARS-CoV-2)及其基因序列^([1]),为诊断、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病毒性病因的早...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人类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获得宝贵经验。其中最有意义者是在很短时间内确定病原体为冠状病毒新变种(SARS-CoV-2)及其基因序列^([1]),为诊断、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病毒性病因的早期确立本可避免2003年SARS流行时将“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作为诊断标准之一的无奈与不妥^([2]),而临床上还是出现了管理失控,导致严重的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教训应当总结和吸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AMS)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大流行 共感染 重叠感染 药物管理
下载PDF
信息化助力抗菌药物管理及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施昊 张亮 +2 位作者 杨广州 吕莹 龚捷文 《包头医学》 202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 :采取信息化手段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管理,探讨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 。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专项的质控评价体系,针对传统管理手段的不足之处,开发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ospifal informaton system, HIS... 目的 :采取信息化手段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管理,探讨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 。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专项的质控评价体系,针对传统管理手段的不足之处,开发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ospifal informaton system, HIS)的嵌入及全流程的信息提取及分析,比较施行前后(2018年和2019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使用率及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指标。结果:2019年经过综合信息化管理后,相较2018年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及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从46.56%、37.85%、38.13%分别下降至40.61%、33.28%、30.02%(P<0.05),限制类及特殊类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从55.44%、91.47%上升至62.22%、95.16%(P<0.05)。结论:综合的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能有效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信息化 综合管理 合理使用
下载PDF
某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精准化管理效果评价
5
作者 钱晓兰 方丽 朱洁 《中国药业》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价精准化管理提高医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成效。方法以无锡市中医医院骨科为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3年该院骨科患者病历,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根据找出的干预切入点,进一步选择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 目的评价精准化管理提高医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成效。方法以无锡市中医医院骨科为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3年该院骨科患者病历,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根据找出的干预切入点,进一步选择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分析用药情况,总结出关键性指标(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疗程合理率),通过PASS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获取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多方面开展精准化管理,对比管理前后关键性指标及AUD变化情况。结果5年间该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呈降低趋势(分别为54.96%,54.68%,58.32%,50.38%,54.38%),其中2022年与2021年比较下降较明显,且低于2018年的52.33%;品种选择合理率逐呈升高趋势(分别为99.34%,99.76%,99.96%,99.96%,99.93%),且均高于2018年的98.24%;用药时机合理率呈升高趋势(分别为90.48%,92.75%,99.08%,99.54%,99.52%),且均高于2018年的86.15%;疗程合理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9.28%,90.93%,99.16%,99.79%,99.89%),且均高于2018年的57.93%;骨科AUD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2.07,21.17,16.14,15.56,16.69),且均低于2018年的24.29,全院AUD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9.51,35.40,30.91,32.69,32.33),均低于2018年的45.50且均已达标(≤40)。结论基于关键指标对骨科抗菌药物精准化管理,有效可行,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预防用药 药物 精准化管理
下载PDF
基于价值医疗的儿童医院抗菌药物绩效管理实践
6
作者 朱旭钰 程晓英 +1 位作者 傅君芬 梁建凤 《现代医院管理》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基于价值医疗领域对儿童医院抗菌药物绩效性管理指标和实践过程进行探讨。在价值医疗理念指导下,搭建起三维立体的抗菌药物绩效管理模式,分为结果落地、支撑过程和发展应用三层。其中,支撑过程作为整个模式的中坚力量,由质量、效率、成... 基于价值医疗领域对儿童医院抗菌药物绩效性管理指标和实践过程进行探讨。在价值医疗理念指导下,搭建起三维立体的抗菌药物绩效管理模式,分为结果落地、支撑过程和发展应用三层。其中,支撑过程作为整个模式的中坚力量,由质量、效率、成本和满意度四个维度组成。每一维度由不同类型、数量的绩效指标衡量,并依据指标特性,归列为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平衡指标,用于相互间验证。绩效指标在临床实施契约式目标管理,配套抗菌药物工作组专项驱动。实践证明抗菌药物绩效管理成效显著,2022年、202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小于20DDDs,关联性指标同步趋好,为其他儿童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医院 价值医疗 药物 绩效管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三医联动”管理模式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晓依 韩洁 +1 位作者 陈慧慧 刘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801-8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三医联动”管理模式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医院信息系统中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资料,2022年1-12月经常规化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纳入构建前,2023年1-12月经“三医联动”管理模式... 目的 探讨“三医联动”管理模式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医院信息系统中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资料,2022年1-12月经常规化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纳入构建前,2023年1-12月经“三医联动”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纳入构建后。比较“三医联动”管理模式建立前后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结果 构建后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明显低于构建前,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明显高于构建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前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医联动”管理模式用于抗菌药物管理中,可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开具,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三医联动管理模式 不合理用药 药物使用强度 病原学送检
下载PDF
临床药师基于PDCA模式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成效分析
8
作者 曹玉合 李全超 王云龙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借助PDCA模式管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成效。方法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数据作为PDCA干预前对照组,2022年1至12月数据作为实施第1次PDCA干预后的试验组1,2023年1月至12月数据作为第2次干...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借助PDCA模式管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成效。方法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数据作为PDCA干预前对照组,2022年1至12月数据作为实施第1次PDCA干预后的试验组1,2023年1月至12月数据作为第2次干预后的试验组2,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指标完成情况。结果经过24个月2个PDCA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0.29 DDDs下降到33.35 DDDs(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6.02%下降到42.19%(P>0.05),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由23.98%下降到15.18%(P<0.05),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由23.23%降低到16.65%(P<0.05),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0.09%提高到93.61%(P<0.05)。结论PDCA管理用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PDCA管理 药物 使用强度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林新云 刘春鸟 +1 位作者 范世锦 潘丽芬 《黑龙江医药》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需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n=100)、试验...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需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n=100)、试验组(n=100)。参照组实施常规抗菌药物管理,试验组实施临床药师参与的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比参照组,试验组的单一用药使用率增加,而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率、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P<0.05)。相比参照组,试验组的抗菌药物治疗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少(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施临床药师参与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精细化管理方案,利于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缩减治疗费用及时间,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呼吸内科 药物 精细化管理 效果
下载PDF
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
10
作者 赵莉娜 李金漪 +1 位作者 李亚芳 张宗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提升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是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议题。研究概述国内外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梳理抗菌药物管理历史沿革,厘清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视病原检测工作、完善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建立... 提升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是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议题。研究概述国内外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梳理抗菌药物管理历史沿革,厘清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视病原检测工作、完善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建立多级别服务机制、组成多学科核心团队、健全管理体系等措施,为积极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管理 药物 感染控制 发展策略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其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占比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余炳龙 陈虎 《海峡药学》 202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CRKP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占比的关系,为防控CRKP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方法分析抗菌药物AUD和AUD%与KPN感染率和CRKP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CRKP主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CRKP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占比的关系,为防控CRKP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方法分析抗菌药物AUD和AUD%与KPN感染率和CRKP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CRKP主要集中在重症医学科(37.3%)和神经外科(35.1%)。KPN感染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0.01以及碳青霉烯类P<0.01、单环类P<0.05、四环素类P<0.05、抗阳性菌药P<0.01、粘菌素类P<0.01的AUD%正相关。CRKP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P<0.05)、氨基糖苷类(P<0.01)、四环素类(P<0.05)、抗阳性菌药(P<0.01)的AUD%正相关,与喹诺酮类的AUD%负相关(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外科是CRKP检出的主要科室,需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抗阳性菌药的临床使用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CRKP 检出 药物 使用强度
下载PDF
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明 李金红 陈兴文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1期138-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的住院患者共23617例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未实施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即干预前,共纳入13339例住院患者;... 目的分析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的住院患者共23617例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未实施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即干预前,共纳入13339例住院患者;2023年7—9月已实施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即干预后,共纳入10278例住院患者。收集并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不同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和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结果干预前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84%,干预后为18.31%;干预前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为42.95%,干预后为75.19%,干预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住院患者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8%,干预后为9.88%;干预前住院患者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为46.66%,干预后为81.58%,干预后住院患者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内科、外科、妇科和综合科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可以提高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和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行动和综合考核干预 住院患者 药物 病原学 送检
下载PDF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黄婧 贺瑾华 熊红菊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1 000份,包含患者1 000例,其中2020年5月—2021年4月500例给予常规药物管理(实施前),2021年5月—2022...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1 000份,包含患者1 000例,其中2020年5月—2021年4月500例给予常规药物管理(实施前),2021年5月—2022年4月500例患者给予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比较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总合理率、住院时间、住院金额及用药金额、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抗菌药物用药总合理率高于实施前(98.80%vs. 91.80%,χ^(2)=27.349,P<0.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前,住院金额及用药金额低于实施前(P<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00%vs. 5.80%,χ^(2)=17.537,P<0.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实施前(4.00%vs. 14.40%、4.60%vs. 12.40%,χ^(2)/P=32.369/<0.001、19.556/<0.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80%vs. 8.20%,χ^(2)=21.558,P<0.001)。结论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显著,通过规范医师处方、引导患者用药、监测药效等措施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滥用和误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用药管理 临床合理用药 用药干预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持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4
作者 曾位位 梁菲晴 +3 位作者 欧娟凤 牛肖梅 何婉平 廖雅萍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控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基层医疗机构2022年5月~2023年4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作为基线,2023年5月~2024年4月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不... 目的探究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控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基层医疗机构2022年5月~2023年4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作为基线,2023年5月~2024年4月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和监测指标未达标的原因。实施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水平的解决对策,并逐步形成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该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于2024年4月下降至56.2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至32.46DDDs,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至20.00%,均达到PDCA管理目标。结论科学应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可持续、可复制的抗菌药物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药物 基层医疗机构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基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的处方点评模式对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张廷廷 陈华娟 李梦月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究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临床药学管理对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3年5月-2023年11月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药学处方管理的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1000张为研究组,抽取我院2023年12... 目的探究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临床药学管理对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3年5月-2023年11月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药学处方管理的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1000张为研究组,抽取我院2023年12月-2024年5月未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药学处方管理的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1000张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处方点评模式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50张不合理处方中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分别有18张(36%)、12张(24%),对照组514张不合理处方中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分别有172张(33%)、145张(28%)。其中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数量较多,研究组两者占比为60%,对照组占比62%;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处方中出现剂量、适应证、药物配伍等原因导致不合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抗菌药物采用Ⅰ联(5.4%)、Ⅱ联(5.9%)、Ⅲ联(4.4%)、Ⅲ联以上(2.0%)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药物Ⅰ联(45.1%)、Ⅱ联(73.5%)、Ⅲ联(35.7%)、Ⅲ联以上(70.0%),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临床药物及处方的管理,保证了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准确化,提升了处方审查-反馈效率,降低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管理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处方点评 药物 门急诊儿科
原文传递
基于焦点循环管理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实践
16
作者 吴敏 梁发华 +2 位作者 李结嫦 欧银燕 陈文秀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应用焦点循环管理法(FOCUS-PDCA)降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FOCUS-PDCA从发现、组织、明确、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以及执行9个环节形成精细化闭环的质量管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通过两个阶段的干预,医院抗菌药... 目的应用焦点循环管理法(FOCUS-PDCA)降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FOCUS-PDCA从发现、组织、明确、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以及执行9个环节形成精细化闭环的质量管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通过两个阶段的干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步下降,全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每百人天34.60 DDDs,重点监控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明显,最大降幅达69.53%,干预后不合理用药率与干预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能够激发医院相关部门如质控科、医务科、临床科室和药学部能动性,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步达标,并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提升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循环管理 药物使用强度 质量管理工具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实践研究
17
作者 王亚军 李朋朋 李艳晓 《哈尔滨医药》 2025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以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推行时间(2024年1月)为截点,将推行时间之前2023年6月至12月入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予... 目的探究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以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推行时间(2024年1月)为截点,将推行时间之前2023年6月至12月入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予以常规预防护理措施;将推行时间之后2024年1月至6月入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管理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恢复时间)、药物使用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合理时间内停药率)、预防用药(用药维持时长、术后预防给药时长),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术后预防给药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合理时间内停药率、用药维持时长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口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中,可以缩短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改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Ⅰ类切口手术 药物 合理性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
18
作者 田丽 张志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742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未采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所有使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742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未采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16203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4—9月收治的采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21221例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4.03%,高于对照组的73.92%(P<0.05)。2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3.87%、81.12%、90.97%,均高于对照组的78.03%、70.35%、80.00%(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从而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遏制细菌耐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将有助于降低医疗负担,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信息化管理 药物 病原学送检 耐药
下载PDF
潍坊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控中心的工作实践与质控效果分析
19
作者 孙清海 王振华 +4 位作者 李效尧 李宁 刘宝生 王冠杰 陈焕蕾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 评价市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潍坊市49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 目的 评价市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潍坊市49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情况,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评价市级抗菌药物质控中心多方式、多维度质控措施管理的成效。结果 截至2021年,抗菌药物品种数由2018年的34.08个降至33.45个;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由2018年的86.25%升至102.1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12.27%降至11.4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22.06%降至15.8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49.25%降至43.88%,用药频度由2018年的46.00%降至36.2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018年的49.47%降至38.7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合理率、时机合理率及疗程≤24 h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由2018年的31.24%、42.83%、75.05%,升至45.99%、57.01%和86.3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占比、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使用率分别由2018年的4.35%、1.22%,降至1.66%、0.72%;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2018年的17.48%、91.93%,升至25.28%、94.34%;三级综合医院的指标管理综合控制情况优于二级综合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结论 通过4年的管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抗菌药物管理中成效显著,促进了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但部分指标仍未达到国家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质控中心 药物管理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管理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李君兰 段艳 周丽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1期65-67,71,共4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内科、肿瘤科、妇科、产科、儿科共8个临床专科,收治25619例住院患者中1086...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内科、肿瘤科、妇科、产科、儿科共8个临床专科,收治25619例住院患者中10868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按干预时间分为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前(2021年3月—2022年3月),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后(2022年4月—2023年3月)。评估干预前后治疗性、限制级、特殊级、2个或以上重点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前及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治疗性、限制级、特殊级、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和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64.99%、58.98%、87.98%、100%和79.80%,高于干预前的54.99%、45.02%、46.86%、92.98%和5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经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后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 住院患者 药物 病原学送检 治疗性 限制级 特殊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