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钠与标准钠透析对血压及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娄探奇 彭晖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对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以及血清钠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后血清钠活性的...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对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以及血清钠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后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月后血压的改变。结果 :单次透析过程中SSD使血清钠活性逐渐升高 ,VSD则无显著影响。透析 3个月后 SSD使血压显著升高 ,原血压正常者尤为明显 ;而 VSD则不升高血压。结论 :VSD能减少透析性高血压的发生 ,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改变了血清钠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透析 标准钠透析 血清活性 血压
下载PDF
血清钠活性改变在可变钠与标准钠透析中的意义
2
作者 娄探奇 彭晖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时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衰的血透病人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时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衰的血透病人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月后血压的改变。结果 :单次透析过程中SSD使血清钠活性逐渐升高 ,VSD则无显著影响。透析 2个月后SSD使血压显著升高 ,原血压正常者尤为明显 ;而VSD则不升高血压 ,并且可使收缩压下降。结论 :VSD能减少透析性高血压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透析 标准钠透析 血清活性
下载PDF
原子光谱用有机钠标准物的研制
3
作者 姜波 关紫烽 +1 位作者 杨鸿慧 孟葵花 《润滑油》 CAS 2004年第5期51-53,共3页
介绍原子光谱用有机钠标准物质的研制。采用石油磺酸钠作为有机钠化合物,以低凝点基础油为配制用油,用美国CONSTANT公司的有机钠标准物质对自制有机钠标准物质进行标定,同时进行回收实验,以及用ICP对自制有机钠标准物质杂质量含量进行... 介绍原子光谱用有机钠标准物质的研制。采用石油磺酸钠作为有机钠化合物,以低凝点基础油为配制用油,用美国CONSTANT公司的有机钠标准物质对自制有机钠标准物质进行标定,同时进行回收实验,以及用ICP对自制有机钠标准物质杂质量含量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为期2年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有机钠标准物质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实际测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标准物质 研制 原子光谱
下载PDF
可变钠透析对血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晖 娄探奇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92-694,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透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比较 ,其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个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人 ,采用标准钠透析 (SSD)和可变钠透析 (VSD)后血清钠、血清钠活...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透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比较 ,其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个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人 ,采用标准钠透析 (SSD)和可变钠透析 (VSD)后血清钠、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月后血压的改变 ,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SSD 3个月后透前血压有显著升高 ,原血压正常者尤为明显 ,而VSD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透析时 ,SSD使血清钠活性升高 ,在VSD时则无显著影响。血清钠均无显著性变化。主要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 VSD比SSD更有利于防治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发生 ,特别是对原血压正常者 ,其原因可能与体液分布和可交换钠的不同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透析 标准钠透析 血压 血清活性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俊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与常规标准钠透析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常规标准钠血透模式(SSD)组,透析液钠浓度在整...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与常规标准钠透析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常规标准钠血透模式(SSD)组,透析液钠浓度在整个透析期间均为140mmol/L;可调钠血透模式(VSD)组采用机器控制内置曲线模式、线性变化,在整个透析期开始的透析液钠浓度为153mmol/L,透析结束前30min透析液钠浓度改为135mmol/L。两组患者均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透析时间(10~12)h/周,透析时血流量(180~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液温度37℃。结果可调钠透析组与常规标准钠组透析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方面比较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心率症状比较,可调钠透析组明显优于常规标准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可调钠透析组明显低于常规标准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提高透析耐受性及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可调透析 常规标准钠透析 效果
下载PDF
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虹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6期560-561,共2页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血液透析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标准钠透析治疗3周后,再行可调钠透析治疗3周。监测血压、心率、透析前后体重、超滤量,实施各项护理对...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血液透析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标准钠透析治疗3周后,再行可调钠透析治疗3周。监测血压、心率、透析前后体重、超滤量,实施各项护理对策,预防透析中低血压。并于第2,4,6周完成透析相关症状问卷,并实施各项护理对策,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结果可调钠透析在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等方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标准标钠透析(P<0.05)。2组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有助于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该方法不增加患者钠负荷及透析间期患者的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中低血压 可调纳透析 标准钠透析 护理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木质活性炭中金属钠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娟章 王宏晓 +2 位作者 马艳 蔡燕燕 谭卫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48,共2页
木质活性炭是疏水性的非极性吸附剂,能选择性地吸附非极性物质,而且它具有吸附容量大、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合理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环保行业、食品工业、医药及化学药品的脱色精制等[1]。活性炭的灰分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 木质活性炭是疏水性的非极性吸附剂,能选择性地吸附非极性物质,而且它具有吸附容量大、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合理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环保行业、食品工业、医药及化学药品的脱色精制等[1]。活性炭的灰分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灰分含量较高,活性表面积越小,吸附活性越低。活性炭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类,如碳酸盐、磷酸盐等,因此,活性炭中金属含量的测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吸附活性 非极性物质 吸附容量 环保行业 射频功率 标准溶液 金属含量 仪器工作条件 现行国家标准
下载PDF
线性可调钠血液透析对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
8
作者 郭静 姜虹 苗保霞 《医学文选》 2006年第4期625-626,共2页
目的比较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对3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钠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 目的比较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对3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钠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①两种透析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差异,透析中的超滤率、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②标准钠透析透析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者明显高于线性可调钠透析(P〈0.05)。结论两种透析模式对钠的清除量大致相等,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相比,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可提高病人对超滤的耐受性,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血液透析 线性可调 标准钠
下载PDF
导数光谱法快速筛选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锦身 梁玉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性能的提高,应用导数光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已普遍推广。,本文对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的导数光谱分析进行了研究,并对相互干扰情况进行了讨论。经简单提取后,用导数光谱法直接分析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 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性能的提高,应用导数光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已普遍推广。,本文对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的导数光谱分析进行了研究,并对相互干扰情况进行了讨论。经简单提取后,用导数光谱法直接分析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精 导数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 干扰情况 标准溶液 样品提取液 比色管 谷值 薄层法 干扰试验
下载PDF
发电厂在线钠表的准确度检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 顾雷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分析了发电厂在线钠表准确性检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在线钠表准确度检验装置,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对比实验,检测了该装置产生的低浓度标准溶液,并利用该装置分析了ThermoORION公司生产的2111LL型在线微钠表的在线检测准确度.试... 分析了发电厂在线钠表准确性检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在线钠表准确度检验装置,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对比实验,检测了该装置产生的低浓度标准溶液,并利用该装置分析了ThermoORION公司生产的2111LL型在线微钠表的在线检测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提高在线钠表的可靠性和检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 离子含量标准 准确度检验
下载PDF
标准溶液配制
11
《清洗世界》 CAS 1989年第S1期157-161,共5页
一、1N、0.5N及0.1N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1)配制 1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90毫升盐酸,注入1000毫升水中。 0.5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45毫升盐酸,注入1000毫升水中。 0.1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9毫升盐酸,
关键词 盐酸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配制 无水碳酸 氢氧化溶液 空白试验 标准溶液 基准氧化锌 摇匀 甲基红 硫酸标准溶液
下载PDF
植酸盐的间接光度分析研究及其应用——铁(Ⅲ)—2,2’—联吡啶体系
12
作者 王根凤 卢丽华 吴德怀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38-242,共5页
本文在已知过量高铁离子存在下,将试样中的植酸转变为溶解度极小的植酸铁,上层清液中未反应的剩余铁以2,2’—联吡啶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间接计算植酸盐含量作了研究。试验了影响沉淀和显色反应的因素,从而确定了相应的最佳条件。所拟... 本文在已知过量高铁离子存在下,将试样中的植酸转变为溶解度极小的植酸铁,上层清液中未反应的剩余铁以2,2’—联吡啶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间接计算植酸盐含量作了研究。试验了影响沉淀和显色反应的因素,从而确定了相应的最佳条件。所拟定的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用于米糠中植酸盐的测定,结果满意。为试样中植酸盐的测定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并对米糠中植酸盐的提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盐 联吡啶 光度分析 最佳条件 显色反应 振荡时间 高铁离子 上层清液 标准溶液 溶液酸度
下载PDF
固体物中微量硫的测定——硫化氢发生荧光光度法
13
作者 陈宏伟 卢凤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19,共3页
采用了预先蒸除反应体系中微量的硫,然后固体样品直接加入反应体系内,使溶样和近原同时进行。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误差来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固体样品 固体物 标准溶液 校准曲线 加标回收实验 试剂空白 荧光光度计 空白值 测定范围
下载PDF
木材水解液中腐植质和胶体的测定
14
作者 王继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7-19,共3页
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探索和实验,从而确定了木材水解液中腐植质、胶体的测定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水解液 活性炭处理 中和液 标准溶液 还原物 毫克当量 解裂 浸出物 蒸馏水清洗 水解过程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est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PI 5L X70 Pipeline Steel
15
作者 Carlos Antonio Vieira de Almeida Machado Renato Altobelli Antunes +1 位作者 Elisabete Jorge Pessine Olandir Vercino Correa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6期528-532,共5页
It is known that localized corrosion attack takes a preponderant role in the onset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of pipeline steels in high pH conditions. Carbonate/bicarbonate solutions can be employed to study the lo... It is known that localized corrosion attack takes a preponderant role in the onset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of pipeline steels in high pH conditions. Carbonate/bicarbonate solutions can be employed to study the localized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se materials. In addition to the presence of chloride ions in the electrolyte,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is also of prime importance to the onset of pitting corrosion.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test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API 5L X70 pipeline steel which is a standard material for gas pipelines in Brazil. Samples were exposed to a solution consisting of Na2CO3, NaHCO3 and NaCl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T (room temperature), 40 ℃ and 60 ℃. The corrosion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sing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itting corrosion became facilitated when the steel was immers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 50 X70 pipeline steel CORROS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lopinavir and ritonavir in human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UV detec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KOU HuiJuan YE Min +5 位作者 FU Qiang HAN Yang DU XiaoLi XIE Jing ZHU Zhu LI TaiSh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4期321-327,共7页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coupled with UV detection for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lopinavir (LPV) and ritonavir (RTV) in human plasma. This assay was sensitive, accurate and simple, and only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coupled with UV detection for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lopinavir (LPV) and ritonavir (RTV) in human plasma. This assay was sensitive, accurate and simple, and only used 200μL of plasma sample. Samples were liquid-liquid extracted, and diazepam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on a C18 reversed-phase analytic column with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buffer (10 mmol L-1, pH 4.80) (60:40, v/v). UV detection was conducted at 205 nm and the column oven was set at 40℃.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between 0,5-20 μg mL-1 for LPV and 0.05-5 μg mL-1 for RTV.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2.16%-3.20% for LPV and 2.12%-2.60% for RTV for intra-day analysis, and 2.34%-4.04% for LPV and 0.31%-4.94% for RTV for inter-day analysis. The accuracy was within 100%+10%. The mean extraction recoveries were 79.17%, 52.26% and 91.35% for RTV, LPV and diazepam, respectively. 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human plasma samples from patients orally administered a salvage regimen of lopinavir-ritonavir tab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PINAVIR ritonavir HPLC UV detection human plas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