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粒树脂压碎强度指标测试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1
作者 许凡 孙雅萍 +5 位作者 田文华 何敏强 周莉 姚洪猛 拓凯 马倩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树脂压碎强度测试方法,完善了树脂的预处理过程,采用自动化压碎强度测试装置,增加了标准偏差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可自动判断测试终点、测试耗时短、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改进后的树脂压碎强度测试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树脂压碎强度测试方法,完善了树脂的预处理过程,采用自动化压碎强度测试装置,增加了标准偏差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可自动判断测试终点、测试耗时短、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改进后的树脂压碎强度测试方法提高了测试精度,可用于检验树脂生产工艺水平、检查新树脂中是否掺杂回收树脂,以及判断树脂能否报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粒树脂 压碎强度 标准偏差 树脂验收 树脂报废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制备及研究
2
作者 胡飞燕 徐朝华 胡晓光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8-29,共2页
本文通过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EP-51)与聚乙二醇4000(PEG-4000)进行酯化反应和开环反应,合成环氧乳化剂,利用相反转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温度、环氧树脂乳液制备方法的研究讨论,研究... 本文通过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EP-51)与聚乙二醇4000(PEG-4000)进行酯化反应和开环反应,合成环氧乳化剂,利用相反转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温度、环氧树脂乳液制备方法的研究讨论,研究合成出一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E-51 聚乙二醇4000 反应率 环氧树脂 乳液
下载PDF
玉米淀粉-糠醛共缩聚树脂塑料的制备
3
作者 贾永波 周云霞 +5 位作者 郑露露 刘博文 张俊 邓书端 周晓剑 杜官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4,119,共6页
以来自农林的廉价植物提取物——玉米淀粉和糠醛为原料,合成一款生物基塑料淀粉-糠醇-甲醛共缩聚塑料(SFFP)。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淀粉、糠醛和甲醛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了共缩聚反应。该生物基SFFP塑料的... 以来自农林的廉价植物提取物——玉米淀粉和糠醛为原料,合成一款生物基塑料淀粉-糠醇-甲醛共缩聚塑料(SFFP)。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淀粉、糠醛和甲醛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了共缩聚反应。该生物基SFFP塑料的抗压强度与酚醛(PF)塑料相近。在300℃、氮气处理条件下的重量损失为18%,与PF塑料相比,SFFP具有较好的热降解性。此外,与PF塑料相比,SFFP具有更好的疏水性,且其可再生原材料含量高达87%,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呋喃树脂 交联 糠醛 热塑性树脂 生物质塑料
原文传递
环氧树脂/聚酰胺配比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和抑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黄丹蓉 颜龙 +1 位作者 李昀 徐志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增强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和抑烟性能,以环氧树脂(EP)/聚酰胺树脂(PA)体系作为成膜聚合物制备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烟密度仪、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系统研究了EP/PA配比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为了增强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和抑烟性能,以环氧树脂(EP)/聚酰胺树脂(PA)体系作为成膜聚合物制备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烟密度仪、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系统研究了EP/PA配比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和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和抑烟性能与EP/PA成膜聚合物体系的配比密切相关,m(EP)∶m(PA)=3∶2时所制备的涂层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含磷交联结构,表现出最佳的防火、抑烟和成炭效果,在800℃时的残炭率达到27.7%,最大比光密度低至172.4,其保护下钢板背温达到300℃所需时间为15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环氧树脂 聚酰胺树脂 防火性能 抑烟性能
下载PDF
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对树脂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毅 刘景勃 张发爱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29,共6页
将自制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采用锥形双悬臂梁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粒径、用量、制备方法对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微胶囊复合材料自修复效率的影响,观察了其自修复过程,揭... 将自制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采用锥形双悬臂梁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粒径、用量、制备方法对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微胶囊复合材料自修复效率的影响,观察了其自修复过程,揭示了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二步法制备的微胶囊,在微胶囊粒径为97~150μm,用量为15%(w)时,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效率达到最大,为1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环氧树脂 微胶囊 复合材料 自修复性能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水性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丽红 马悦帆 +2 位作者 杨克 徐心硕 李青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利用二甲基二氯硅烷(DMDCS)与环氧树脂E51中-OH缩合反应合成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并采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以疏水性优选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合成条件,分析了乳化工艺对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并考察了固化膜性能。结果表明... 利用二甲基二氯硅烷(DMDCS)与环氧树脂E51中-OH缩合反应合成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并采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以疏水性优选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合成条件,分析了乳化工艺对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并考察了固化膜性能。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40 g、DMDCS 1.6 g、溶剂用量20 mL、50℃反应8 h的条件下,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与水的接触角为106.8°;当乳化剂用量为25%、乳化温度为65℃、剪切机转速为3000 r/min时,乳液平均粒径为1.011μm,储存稳定性(30 d)和离心稳定性(3000 r/min,30 min)良好;水性有机硅改性环氧固化膜固化时间短,具有优良的疏水性、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水性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疏水性 粒径 固化膜
下载PDF
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环氧树脂中的氯和溴
7
作者 巢静波 史乃捷 +5 位作者 王海峰 周希蕊 房叶天 陈艳 许峰 朱天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建立了在线燃烧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环氧树脂中氯和溴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温裂解炉与离子色谱的在线联用装置,通过对样品进行高温燃烧裂解和气化,以100 mg·L^(-1)过氧化氢为吸收液,将产生的卤化氢气体吸收并转化为无机阴离子,离子色谱... 建立了在线燃烧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环氧树脂中氯和溴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温裂解炉与离子色谱的在线联用装置,通过对样品进行高温燃烧裂解和气化,以100 mg·L^(-1)过氧化氢为吸收液,将产生的卤化氢气体吸收并转化为无机阴离子,离子色谱法进行样品的测定,以氯和溴的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对影响燃烧效果和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如燃烧时间、燃烧温度、吸收液体积、称样量、氧气和氩气流速等条件进行了选择优化.在(0.10—2.50)mg·L^(-1)和(0.02—0.50)mg·L^(-1)范围内,氯和溴离子的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该方法对于氯和溴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55 mg·kg^(-1)和2.60 mg·kg^(-1).采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环氧树脂和EC680k低密度聚乙烯标准物质中的氯和溴进行测定,并与传统的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法对于环氧树脂中氯和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8%和2.29%,测定值与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基本一致,EC680k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符合,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能够满足批量树脂类样品中氯和溴的含量筛查和多批次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燃烧离子色谱 环氧树脂
原文传递
呋喃基磷杂菲阻燃剂的合成及在阻燃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8
作者 唐刚 陶熠 +6 位作者 邓丹 张冬欣 张诗华 刘秀玉 伍强 沈海峰 孙俊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以5-羟甲基糠醛、糠胺、三氯氧磷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呋喃基磷杂菲阻燃剂(Furan-2DOPO),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31)P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 以5-羟甲基糠醛、糠胺、三氯氧磷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呋喃基磷杂菲阻燃剂(Furan-2DOPO),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31)P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用Furan-2DOPO对环氧树脂进行阻燃改性,得到一系列阻燃环氧固化物.考察了Furan-2DOPO的用量对阻燃环氧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Furan-2DOPO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仅为5%时(磷质量分数为0.47%),环氧固化物的氧指数达到31.0%,且能够通过UL-94垂直燃烧V-0级测试.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2.5%和5%Furan-2DOPO的环氧固化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分别下降了31%和35%.此外,2种添加Furan-2DOPO的环氧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均比未改性环氧树脂提升了约28%.炭层分析结果表明,Furan-2DOPO具有良好的催化成炭性能,有利于减少燃烧过程中可燃性气体的逸出,从而提升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呋喃基磷杂菲 阻燃剂 热降解
下载PDF
S-8大孔树脂-C18柱联用分离牡丹籽壳中短叶松素及抗氧化研究
9
作者 张迎阳 邹林玲 +4 位作者 陈文涛 孙承骏 邹平 徐莹 满在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S-8、DM301、HPD600、HPD100和D101)的吸附率和解析率,发现S-8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最佳,分别为83.47%和84.46%;优化S-8大孔树脂分离MDKF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液流速2.0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液流速1.5 mL/min,洗脱液体积100 mL;对经过C18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LC-MS分析得到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分离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较:C18纯化物>S-8大孔树脂纯化物>MDKF粗提物;分子对接实验表明,短叶松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有结合能力,过氧化氢酶的结合能力最强为-9.1 kcal/mol。实验表明,短叶松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药品或化妆品等抗氧化剂的添加,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对牡丹籽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短叶松素 大孔树脂 C18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非离子改性水性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杂化体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龙凯 闫福安 周勇 《中国涂料》 CAS 2024年第1期47-51,65,共6页
首先用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合成磺酸盐聚酯中间体,然后将其和非离子亲水单体(N120)、季戊四醇、豆油酸、邻苯二甲酸酐进行聚酯化反应合成水性醇酸树脂。再将水性醇酸树脂用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接枝聚合得到非离子改性水... 首先用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合成磺酸盐聚酯中间体,然后将其和非离子亲水单体(N120)、季戊四醇、豆油酸、邻苯二甲酸酐进行聚酯化反应合成水性醇酸树脂。再将水性醇酸树脂用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接枝聚合得到非离子改性水性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杂化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非离子亲水单体的用量、醇酸树脂分子量、油度、酸值对杂化体成膜性能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离子亲水单体占水性醇酸树脂4%~8%(质量分数)、醇酸树脂分子量为2 200~2 500,油度为50%、杂化体酸值为10 mg KOH/g时制得的杂化体涂膜耐水性、干性、光泽及贮存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 杂化体 非离子改性 性能研究
下载PDF
基于VARTM的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混杂织物树脂灌注工艺
11
作者 户迎灿 张联合 +8 位作者 崔健 谢金路 王晓明 任浩 张健榜 查一斌 秦成 张辉 倪宇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为探究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地铁转向架侧梁的树脂灌注成型工艺,首先基于渗透率理论模型采用非饱和径向流法分别测试得到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织物的渗透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复合材料方形管结构进... 为探究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地铁转向架侧梁的树脂灌注成型工艺,首先基于渗透率理论模型采用非饱和径向流法分别测试得到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织物的渗透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复合材料方形管结构进行缩比建模与网格划分,并利用PAM-RTM软件对树脂灌注成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预测了制备复合材料方管所需的灌注时间、灌注压力以及树脂流动过程缺陷的产生。最后根据模拟的灌注方案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单向和三维编织混杂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方管结构件。结果表明,通过PAM-RTM模拟VARTM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方管时树脂的流动,预测得到灌注时间为3897 s,VARTM工艺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方管的灌注时间为4052 s,误差约为3.8%,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方管内部灌注压力随着与注胶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模拟与实验的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际铺层和灌注过程中树脂流动引起织物的剪切变形以及真空度的差异导致渗透性能产生变化。仿真模拟和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方管均无明显缺陷产生,证明径向法织物渗透率的理论模型计算测试和仿真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混杂织物 树脂流动模拟
下载PDF
AB-8树脂联用C18柱分离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及生物活性研究
12
作者 邹平 陈文涛 +5 位作者 胡建刚 徐莹 张迎阳 孙承骏 夏炜芳 高蕙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该实验借助AB-8树脂联用C18分离纯化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并进行生物活性探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依据。借助吸附动力学模型筛选了6种大孔树脂(AB-8、X-5、DM301、CAD-40、D101和NKA),AB-8树脂的吸附/解析能力优于其他5种;优化AB-8的分... 该实验借助AB-8树脂联用C18分离纯化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并进行生物活性探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依据。借助吸附动力学模型筛选了6种大孔树脂(AB-8、X-5、DM301、CAD-40、D101和NKA),AB-8树脂的吸附/解析能力优于其他5种;优化AB-8的分离条件为上样速度8 BV/h、上样量为60 mL、洗脱剂为6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5 mL/min;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1 mg/mL新橙皮苷对于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3.23%、81.05%和72.03%;250 mg/mL新橙皮苷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抗氧化活性来减少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实验表明,2000 mg/mL新橙皮苷对于K562的抑制率为92.49%,500 mg/mL新橙皮苷可以有效抑制K562分裂的G1期;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橙皮苷可以通过结合B淋巴细胞瘤-2基因、细胞分裂蛋白激酶2生成氢键作用来抑制K562增殖。该实验从牡丹籽粕中分离出了活性物质新橙皮苷,为科学认识牡丹籽粕废弃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橙皮苷 大孔树脂 生物活性 分子动力
下载PDF
AB-8大孔树脂-C18柱联用分离干腌牛肉抗氧化肽的研究
13
作者 张迎阳 陈文涛 +4 位作者 徐莹 孙承骏 邹林玲 邹平 满在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9,共9页
该文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干腌牛肉多肽,借助AB-8型大孔树脂及C18球形硅胶柱的分离纯化出4种抗氧化肽,利用分子对接模拟了4种抗氧化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结合位点。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抗氧化肽并测试其在1... 该文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干腌牛肉多肽,借助AB-8型大孔树脂及C18球形硅胶柱的分离纯化出4种抗氧化肽,利用分子对接模拟了4种抗氧化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结合位点。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抗氧化肽并测试其在1、2、3、4、5 mg/mL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在5 mg/mL时,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分别为86.24%、35.62%和54.34%。对比了AB-8、D101、S-8、X-S、HPD-500、NKA-9的吸附率与解吸率,AB-8的吸附率与解吸率最好,分别为92.55%和82.88%。研究优化了AB-8的上样流速、上样量、乙醇洗脱浓度和洗脱流速,在4 BV/h上样流速、39 mL上样量、7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洗脱剂和1 mL/min洗脱流速时,可以分离出3个组分(A、B和C),测试3个组分的抗氧化能力,B组分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_(2)^(-)清除能力最高,分别为73.33%、21.01%和63.33%。对B组分进行C18柱分离,分离出4个抗氧化肽:FDGDF、TGPGPW、FLSDH和KPFDAK。与SOD(PDB ID;1E9O)进行分子对接,发现FDGDF、TGPGPW、FLSDH和KPFDAK均可以与SOD形成氢键,结合能分别为-6.7、-6.55、-6.6、-7.35 kcal/mol,1 mg/mL的FDGDF可以有效增加SOD活力11.64%,酶活力单位增加697 U/mL,研究结果为干腌牛肉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牛肉 抗氧化肽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兴桃 胡佳心 +4 位作者 石前会 邵敏 孙江龄 白国辉 罗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树脂粘接桥 个别前牙缺失 固定修复 树脂粘接剂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 氧化锆 口腔美学 微创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酚醛树脂/蒙脱土浸渍改性杉木工艺及密实化研究
15
作者 贺磊 魏信义 +3 位作者 黄慧 邓涛 赵攀 孙丰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以酚醛树脂和蒙脱土混合后溶液为改性剂,正负压仿呼吸环境下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探讨了负压压力、负压时间、正压压力、正压时间对杉木板材增重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在最优工艺浸渍杉木板材基础上进行压缩密实化处理,... 以酚醛树脂和蒙脱土混合后溶液为改性剂,正负压仿呼吸环境下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探讨了负压压力、负压时间、正压压力、正压时间对杉木板材增重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在最优工艺浸渍杉木板材基础上进行压缩密实化处理,分析改性后杉木的密度、增重率、表面硬度、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木材微观形貌、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负压压力–0.095 MPa、负压时间20 min、正压压力1.5 MPa和正压时间1.5 h,改性杉木的增重率最大。在此浸渍工艺处理下,压缩密实化处理后的杉木密度由0.328 g/cm3提升至0.784 g/cm^(3),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升了34.7%、38.4%和85.6%;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杉木的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明显降低。扫描电镜表明改性剂主要通过管胞、射线细胞和纹孔渗透,且木材内部孔隙被很好地填充。红外分析表明木材内部游离羟基减少,缔合羟基和醚键数目增多,木材内部引入Si-O-C键,耐火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材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酚醛树脂 蒙脱土溶液 真空加压浸渍 密实化
下载PDF
耐高温泡沫树脂低伤害均匀固砂技术
16
作者 匡韶华 吕民 +1 位作者 孙振宇 胡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针对常规泡沫树脂体系耐温性较差和辽河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化学固砂储层伤害大与有效期短的问题,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疏水纳米SiO_(2)、硅烷偶联剂等为原料制得纳米改性树脂基液,然后加入固化剂、乳化剂、起泡剂、稳泡剂等添加剂... 针对常规泡沫树脂体系耐温性较差和辽河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化学固砂储层伤害大与有效期短的问题,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疏水纳米SiO_(2)、硅烷偶联剂等为原料制得纳米改性树脂基液,然后加入固化剂、乳化剂、起泡剂、稳泡剂等添加剂制得泡沫树脂固砂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固化温度、固砂强度、渗透性能、耐温性能和非均质多层注入性能;研发了配套的泡沫发生器,形成了耐高温泡沫树脂低伤害均匀固砂技术,并在辽河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泡沫树脂固砂体系的最优配方为:20%~30%树脂基液+8%~12%酚醛胺类固化剂+0.3%乳化剂OP-10+0.5%起泡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1%固体稳泡剂纳米SiO_(2)+0.1%聚合物稳泡剂聚乙二醇+57%~71%清水。该体系的起泡体积约为发泡前的7倍、半衰期大于20 min,可在35℃以上固化,固化后耐温可达280℃,既具有低温固化的特点,又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在不同温度下固化的泡沫树脂固结岩心的抗压强度达到5 MPa以上,固砂强度高,满足疏松砂岩固砂强度的要求。对用0.25~0.42 mm石英砂制得的固结岩心的固砂渗透率达到4.8μm2,优于常规树脂固砂剂(1.9μm~2)。在非均质多油层中可明显防止高渗透层突进,改善固砂剂注入剖面,实现均匀固砂。现场试验取得良好的防砂效果,验证了该技术可实现均匀固砂和低伤害特性。利用泡沫树脂流体特性实现非均质多油层均匀固砂,达到了提高化学固砂效果和防砂有效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固砂 泡沫树脂 低温固化 耐高温 均匀固砂 泡沫发生器 辽河油田
下载PDF
阻燃腈纶/酚醛树脂纤维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17
作者 丁倩 吴俊霖 +1 位作者 江慧 汪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为解决酚醛树脂纤维因强力低、纯纺难度大等限制其在服用领域发展的问题,以20∶80、40∶60、60∶40和80∶20的4种比例将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以平纹组织结构进行织物的开发与制备,并表征织物的阻燃性能及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所... 为解决酚醛树脂纤维因强力低、纯纺难度大等限制其在服用领域发展的问题,以20∶80、40∶60、60∶40和80∶20的4种比例将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以平纹组织结构进行织物的开发与制备,并表征织物的阻燃性能及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开发的4种混纺比例织物的损毁长度均小于10 cm,无阴燃和熔融滴落现象;随着酚醛树脂纤维比例的增加,织物续燃时间逐渐减少,拉伸断裂强力逐渐下降,透气性能逐渐降低;且混纺比为40∶60、60∶40和80∶20的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织物的热阻、导湿性和耐磨性并无显著性差异;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比为40∶60和60∶40织物满足阻燃纺织品的需求,且服用性能好,制备的织物可为后续开发酚醛树脂服用产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阻燃腈纶 混纺织物 服用性能 阻燃纺织品
下载PDF
含磷POSS阻燃乙烯基酯树脂性能研究
18
作者 高坤 张兆恒 +3 位作者 邢亚娟 左小彪 王博尧 赵泽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4,107,共5页
将含磷POSS(DMPOSS)以5wt%、10wt%和15wt%的添加量添加到乙烯基酯树脂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研究了DMPOSS对乙烯基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影... 将含磷POSS(DMPOSS)以5wt%、10wt%和15wt%的添加量添加到乙烯基酯树脂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研究了DMPOSS对乙烯基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DSC测试结果表明:DMPOSS的加入能够明显提升乙烯基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LOI测试结果表明:添加DMPOSS改性的乙烯基酯树脂的氧指数随DMPOS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添加15wt%DMPOSS时,乙烯基酯树脂的氧指数达到23.8%。锥形量热仪测试结果表明:DMPOSS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乙烯基酯树脂的热释放。当添加15wt%DMPOSS时,乙烯基酯树脂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44.9%,总的热释放降低了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酯树脂 含磷POSS 阻燃 成炭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氨酯和环氧树脂涂层耐水性能对比研究
19
作者 刘刚 江雄 +5 位作者 郎梼 王艺 张璐 胡松超 常毅君 张启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本文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聚氨酯(PU)涂层和环氧树脂(EP)涂层作为代表,通过红外光谱、固态核磁共振、热失重分析和热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长期水下浸泡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了上述不同材料的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聚醚型聚氨... 本文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聚氨酯(PU)涂层和环氧树脂(EP)涂层作为代表,通过红外光谱、固态核磁共振、热失重分析和热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长期水下浸泡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了上述不同材料的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聚醚型聚氨酯(PTMG-PU)涂层具有最优的耐水性,并且其化学结构基本没发生化学水解作用,然而加入陶瓷增强颗粒会降低材料的耐水性,并可能加速水解作用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相同水解条件下,聚酯型聚氨酯(PEA-PU)和EP涂层在水中的耐水性较差,并且可能发生聚合物链的化学水解作用,进而导致材料储能模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涂层 聚氨酯 环氧树脂
下载PDF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对比
20
作者 田慧萍 施昭 +1 位作者 金莉 刘东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47-15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共104颗患牙)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接...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共104颗患牙)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接受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B组患者接受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美学效果和治疗总费用,比较两组修复前和修复30d后、6个月后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修复30 d后,A组优秀率高于B组(P<0.05),两组良好率和不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A组优秀率和不良率均高于B组(P<0.05),两组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咬合力在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咀嚼效率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较修复30d后和修复前升高,且A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B组(P<0.05)。A组修复后的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性、修复体崩裂、继发龋损、形态匹配、修复体脱落和牙龈健康评分均低于B组(P<0.05)。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30d后和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修复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治疗总花费高于B组(P<0.05)。结论: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相比,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应用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可取得更佳的修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咬合力和咀嚼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但治疗总花费相对较高,临床治疗需结合患者经济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间隙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 美学修复 咀嚼功能 治疗费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