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和肌内注射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波 角建林 +2 位作者 罗婷 冯所芹 孙怀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目的】通过运动症状表现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指标评价皮下和肌内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的树鼩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为PD研究提供理想的树鼩模... 【目的】通过运动症状表现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指标评价皮下和肌内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的树鼩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为PD研究提供理想的树鼩模型。【方法】通过皮下和肌内注射MPTP药液2 mg/kg诱导树鼩PD模型,参考非人灵长类和PD患者运动症状量化评估标准,从震颤、姿势、运动、步态及平衡5个方面建立树鼩PD模型行为评分表,观察树鼩PD运动症状;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树鼩中脑形态学的变化;通过qPCR检测分析树鼩PD模型脑组织中TH和α-syn的mRNA表达。【结果】2种注射方法均在第3次注射后出现典型的PD运动症状,第4次注射后PD运动症状最明显,第7次注射后PD运动症状明显减弱,第15次注射时基本消失;TH和α-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发现:皮下和肌内注射模型组黑质均有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α-syn异常增加的现象,均能模拟典型的PD病理学表现。皮下和肌内注射模型组脑组织TH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α-syn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结论】重复皮下和肌内注射2 mg/kg MPTP药液均能诱导树鼩产生较一致的PD典型运动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是较好的树鼩PD模型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模型 树鼩
下载PDF
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病毒感染性方面的研究
2
作者 丁相荣 陈柳 +6 位作者 霍姝汭 杞梦迪 刘欣 王文广 李娜 代解杰 陆彩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9,共10页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40代细胞形态进行比较,波形蛋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鉴定、核型鉴定、细胞增殖曲线测定。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McKrae株)、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在该细胞上进行病毒感染实验。结果传至50代以上的树鼩永生化CSCs呈梭形,细胞形态结构与40代相比仍较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表达阳性。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4~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原代细胞核型的染色体数稳定为62条,而永生化细胞第21、56代突变为64条且保持稳定。病毒感染实验显示:树鼩永生化CSCs对HSV-1(McKrae株)、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PR8株)病毒敏感,产生较高感染滴度,分别为1.32×105、5.62×106、2.69×107、7.76×104CCID50/mL。结论成功建立了树鼩永生化CSCs细胞系,提示该细胞系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眼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角膜基质细胞 永生化 病毒扩增
下载PDF
树鼩精子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生化特性及功能研究
3
作者 李想 代旭 +1 位作者 杨明华 李亚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65-2374,共10页
【目的】探究树鼩精子中的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生化特性及其在树鼩精子中的亚细胞定位,并阐明CatSper对树鼩精子运动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性成熟、1~2岁龄雄性树鼩,用CO_(2)处死后采集树鼩精液,统计精子活力并提取蛋白质。利用Weste... 【目的】探究树鼩精子中的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生化特性及其在树鼩精子中的亚细胞定位,并阐明CatSper对树鼩精子运动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性成熟、1~2岁龄雄性树鼩,用CO_(2)处死后采集树鼩精液,统计精子活力并提取蛋白质。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精子中CatSper家族存在情况及其亚细胞定位。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钙离子通道抑制剂(CatSper抑制剂HC-056456,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抑制剂Capsazepine)与孕酮(P_(4))共孵育后树鼩精子的运动度。使用钙离子探针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和P_4共孵育对树鼩精子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树鼩精子中存在CatSper及TRPV1通道蛋白,CatSper定位于精子头部及鞭毛。与对照组相比,当HC-056456浓度为100、200、400、1 000 nmol/L时,树鼩精子运动度和钙离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Capsazepine浓度为10、20、40μmol/L时,树鼩精子运动度和钙离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Capsazepine组相比,HC-056456与P_4共孵育时,树鼩精子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且当P_4浓度为10、20、30μmol/L时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Capsazepine、HC-056456与P_(4)共孵育时,两组间树鼩精子运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tSper通道对树鼩精子运动和钙离子转运调控至关重要,通过P_4激活从而提高精子内钙离子浓度,本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精子功能及精子受精能力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CatSper通道 精子运动 钙离子
下载PDF
树鼩源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穆政融 程晴晴 +4 位作者 张东洁 翟珊珊 李竹欣 陶俊宇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8,共12页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从死亡滇西树鼩的脾脏、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在LB琼脂培养基中呈现产绿色水溶色素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非发酵菌;通过序列进化分析可知,分离菌与GenBank收录的土壤来源铜绿假单胞菌F4相似性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及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3.382×108 CFU,对死亡小鼠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可见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的炎性损伤和坏死。对各脏器再次进行细菌分离,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可在死亡小鼠的脾脏、肠道、血液中存在,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分离菌具有碳青霉烯耐药性相关基因,并与铜绿假单胞菌高致病参考菌株具有相似的毒力因子基因。【结论】本研究从病死滇西树鼩体内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树鼩微生物致病研究和驯化养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树鼩行为学及运动机能的影响
5
作者 郑思聪 罗秋妮 +7 位作者 彭碧燕 肖林林 罗兰诗雨 杨逸萱 尹思威 欧阳轶强 施维 李习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树鼩行为学及运动机能的影响,为后续神经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体积的50%乙醇溶液构建树鼩酒精暴饮模型。将20只雄性滇西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旷场试验... 目的:探讨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树鼩行为学及运动机能的影响,为后续神经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体积的50%乙醇溶液构建树鼩酒精暴饮模型。将20只雄性滇西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旷场试验、步态分析试验综合评价树鼩饮酒前后的行为学基本特征,比较3个剂量组的运动总距离、平均速度、最高速度、穿越中央区次数以及步态线性度Δα、交替系数β、步长规律系数σ。结果:旷场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运动总距离、平均速度、最高速度均显著降低(均P<0.01),3个剂量组树鼩穿越中央区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1),且高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步态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树鼩的步态线性度Δα均显著升高(均P<0.01),3个剂量组的交替系数β、步长规律系数σ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树鼩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其身体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探索欲望降低,步态紊乱,甚至共济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动物行为 酒精 旷场试验 步态分析
下载PDF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p53基因突变促进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活性
6
作者 罗秋妮 杨丽超 +5 位作者 冯梅 郑思聪 肖林林 杨逸萱 孙俊铭 欧阳轶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2-539,共8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敲除p53基因并检测其增殖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树鼩和15种哺乳动物的p53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根据树鼩基因组信息设计可编辑树鼩p53突变位点sgRNA,构建lenti CRISPR...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敲除p53基因并检测其增殖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树鼩和15种哺乳动物的p53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根据树鼩基因组信息设计可编辑树鼩p53突变位点sgRNA,构建lenti CRISPR v2-sgp53基因编辑重组质粒,用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感染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多克隆细胞并扩增;通过测序确定基因编辑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人p53和小鼠p5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6.92%)相比,人p53和树鼩p5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8.21%)更高。进化树分析显示,与小鼠相比,人与树鼩的亲缘关系更近。成功构建了3个靶向树鼩p53编辑的重组载体:lenti CRISPR v2-sgp53-g1、lenti CRISPR v2-sgp53-g2、lenti CRISPR v2-sgp53-g3,均成功在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上实现p53基因编辑产生突变,导致p53功能丧失,p53的突变提高了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经药筛后的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p53基因敲除成功,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使树鼩骨骼肌卫星细胞p53基因突变、功能丧失,为后续树鼩p53基因敲除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CRISPR/Cas9 树鼩 骨骼肌卫星细胞
下载PDF
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老年树鼩衰老脾脏的作用与机制
7
作者 叶丽 田川 +10 位作者 赵晓娟 陈梦蝶 叶倩倩 李强 廖珠银 李晔 朱向情 阮光萍 何志旭 舒莉萍 潘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00-4010,共11页
背景:脾脏具有储血、造血和免疫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脾脏结构退变、功能衰退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进而加速机体衰老进程,而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树鼩脾脏衰老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树鼩脾脏衰老的干预作... 背景:脾脏具有储血、造血和免疫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脾脏结构退变、功能衰退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进而加速机体衰老进程,而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树鼩脾脏衰老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树鼩脾脏衰老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剖腹产的新生树鼩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和获得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三系分化试剂盒检测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物。以感染复数值分别为100,120,140,160,180,200的吉凯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第2代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佳转染条件;转染后的第4代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输注给老年治疗组树鼩,青年对照组和老年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治疗4个月时取脾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结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2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Ki67和PCN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脾脏自噬蛋白分子Beclin1和APG5L/ATG5表达水平;活性氧荧光染色检测脾脏组织的活性氧含量;CD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总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水平;DAPI复染细胞核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脾脏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核小短梭形、鱼群样生长,G_(0)/G_(1)期占比大,具有向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②感染复数为140且转染72 h为吉凯基因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树鼩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③与老年模型组相比,老年治疗组树鼩脾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白髓面积增加(P<0.01),红白髓界线清晰,生发中心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脾脏组织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活性水平降低(P<0.001),衰老蛋白分子p21和p53表达下调(P<0.001),增殖相关分子Ki67和PCNA表达上调(P<0.001,P<0.05),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和APG5L/ATG5表达上调(P<0.001),活性氧含量降低(P<0.001),CD3^(+)T细胞比例增加(P<0.05),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中白细胞介素1β分泌水平降低(P<0.001),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青年对照组相比,以上检测指标在老年治疗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冰冻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老年治疗组树鼩脾脏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绿色荧光细胞。结果表明:静脉输注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脾脏组织,抑制活性氧产生,下调衰老相关蛋白分子表达,诱导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增殖,降低慢性炎症,进而改善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树鼩 脾脏 衰老 免疫 自噬 炎症
下载PDF
树鼩乳腺肿瘤模型的代谢组学分析
8
作者 方茜 敖青青 +3 位作者 李春宏 欧阳轶强 郭松超 胡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目的研究树鼩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组学的变化,探讨机体代谢物质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以期筛选出反映乳腺肿瘤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连续3次、每次间隔15 d的方式给20只树鼩每只灌胃7,12-二甲基苯并蒽(7,12... 目的研究树鼩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组学的变化,探讨机体代谢物质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以期筛选出反映乳腺肿瘤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连续3次、每次间隔15 d的方式给20只树鼩每只灌胃7,12-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oanthracene,DMBA)0.15 mg/kg,并添加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实验观察24个月或直至树鼩生成乳腺肿瘤。使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对DMBA诱导发生乳腺肿瘤的树鼩、DMBA诱导未发生乳腺肿瘤的树鼩以及未诱导正常树鼩(12只)的血清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OPLS-DA)等多维统计分析,进一步结合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VIP>1且P<0.05的标准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并结合HMDB在线数据库对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最后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and Genomes,KEGG)通路数据库富集代谢相关基因调控通路。结果DMBA诱导后树鼩的乳腺肿瘤发生率为40%(8/20)。DMBA造模成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树鼩血清中检测到有30种代谢差异产物,其中18种下调,12种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IP>1,P<0.05),KEGG通路分析发现,谷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柠檬酸循环、丙氨酸代谢这4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DMBA造模成瘤组与DMBA造模未成瘤组相比,检测到有18种代谢差异产物,其中7种下调,11种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IP>1,P<0.05),KEGG通路分析发现,柠檬酸循环、谷氨酸代谢这2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DMBA造模未成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检测到有31种代谢差异产物,其中14种下调,17种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IP>1,P<0.05),KEGG通路分析发现,柠檬酸循环、谷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这3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结论代谢组学分析可展示乳腺肿瘤树鼩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结果提示谷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柠檬酸循环、丙氨酸代谢途径与高脂高糖饮食下DMBA诱导树鼩乳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相关性,这为进一步研究乳腺肿瘤发病的生物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乳腺肿瘤 代谢组学 7 12-二甲基苯并蒽 高脂高糖
下载PDF
亚慢性臭氧暴露诱发树鼩多器官损伤的研究
9
作者 陈玥 苏丹 +1 位作者 贵文娟 孙效容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83-788,共6页
目的观察亚慢性臭氧暴露对树鼩各系统器官的损伤情况。方法8只树鼩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5)。实验组树鼩暴露于臭氧环境中(1 ppm),每天8 h,连续28 d,制备亚慢性臭氧暴露树鼩模型。HE染色观察臭氧对树鼩多器官损伤的影响。结果对照... 目的观察亚慢性臭氧暴露对树鼩各系统器官的损伤情况。方法8只树鼩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5)。实验组树鼩暴露于臭氧环境中(1 ppm),每天8 h,连续28 d,制备亚慢性臭氧暴露树鼩模型。HE染色观察臭氧对树鼩多器官损伤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树鼩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树鼩呼吸系统中肺实变明显,肺部正常结构基本消失,肺部病变主要集中在肺部中心区域,表现为渗出性和出血性病变,肺泡腔内有较多蛋白质渗出物沉积和出血,肺泡管严重变形。免疫系统中腭扁桃体淋巴结结构相对松散,被膜下窦增宽,髓质区染色浅,组织排列疏松,淋巴细胞大量崩解坏死;脾脏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崩解,红白髓结构不清,脾小结不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结构不明显,呈现脾脏出血性坏死和脾萎缩的特征。眼呈现严重的全葡萄膜炎表现,角膜上皮与角膜基质层脱离,角膜明显增厚主要为基质层明显疏松结构紊乱且增厚,睫状肌排列紊乱,玻璃体腔内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沉积物,视网膜脱落、断裂,视网膜各层细胞大量减少且排列稀疏,结构不清。结论亚慢性臭氧暴露对树鼩多系统组织器官产生严重损伤,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树鼩 呼吸系统 葡萄膜炎 免疫系统
下载PDF
树鼩脑微血管内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最适D-半乳糖浓度诱导BMECs衰老细胞模型的探讨
10
作者 陈柳 邱敏 +4 位作者 丁相荣 霍姝汭 王文广 陆彩霞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5,共9页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gal诱导48 h的BMECs,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明显增多、衰老相关蛋白p53显著增多、细胞内SOD酶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多。结论成功构建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10 g/L的D-gal是建立永生化BMECs衰老模型的适合浓度,D-gal在体外促进细胞衰老可能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增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永生化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下载PDF
树鼩眼球组织形态学结构特征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敏 陈柳 +7 位作者 霍姝汭 丁相荣 仝品芬 李娜 代解杰 郝佩琪 高家红 陆彩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4,共9页
目的获得树鼩眼球组织形态学结构特征,并比较树鼩、恒河猴和人类眼球组织解剖学的异同点,为利用树鼩建立眼部相关疾病模型提供必要的组织学基础数据。方法制作树鼩和恒河猴眼球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树鼩眼球主要由... 目的获得树鼩眼球组织形态学结构特征,并比较树鼩、恒河猴和人类眼球组织解剖学的异同点,为利用树鼩建立眼部相关疾病模型提供必要的组织学基础数据。方法制作树鼩和恒河猴眼球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树鼩眼球主要由晶状体和眼球壁组成。眼球壁分3层,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纤维膜前方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两者交界处有一移行区域为角巩膜缘;血管膜是眼球壁的中间层,由疏松结缔组织、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呈典型10层结构。树鼩眼球组织学结构组成与恒河猴眼球及人类眼球组成一致,组织各层占比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树鼩巩膜上皮含有黑色素细胞,视网膜各层组织占比与人类不同。结论树鼩眼球组织结构与非人灵长类或人类类似,组织形态大致相同,具备用于建立人类眼科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以阐明相应眼科疾病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恒河猴 眼球 组织学结构
下载PDF
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12
作者 霍姝汭 邱敏 +3 位作者 王文广 陆彩霞 罕园园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再挑取单克隆后进行传代培养。对传至50代以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以及核型鉴定。结果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能够分离获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和梭形。经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一致,到第50代时细胞形态结构仍较好。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标志性蛋白VWF、CD34、Claudin1、ZO-1和永生化SV40T表达阳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2~4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4天进入平台期。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与树鼩染色体相同,即所获取的细胞为永生化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成功建立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视网膜病变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分离培养 永生化细胞株
下载PDF
D-半乳糖诱导青年树鼩卵巢衰老
13
作者 田川 叶丽 +4 位作者 赵晓娟 朱向情 赵晶 阮光萍 潘兴华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5期12-18,共7页
目的通过D-半乳糖诱导法建立树鼩衰老模型,为卵巢衰老的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案。方法(1)筛选青年树鼩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4)与模型组(n=4)。(2)模型组按8 g/kg的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个月,采集卵巢,液氮冻存以及4%多聚甲醛固定... 目的通过D-半乳糖诱导法建立树鼩衰老模型,为卵巢衰老的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案。方法(1)筛选青年树鼩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4)与模型组(n=4)。(2)模型组按8 g/kg的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个月,采集卵巢,液氮冻存以及4%多聚甲醛固定。(3)HE染色观测卵巢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衰老相关标志分子蛋白表达;Ki67染色观测增殖活性;Tunel染色观测细胞凋亡。结果(1)对照组树鼩卵巢组织髓质与间质界限明显,细胞排列整齐,可见原始、初级、次级和成熟卵泡,有少量闭锁卵泡;模型组树鼩卵巢组织结构散乱,局部只见原始、初级卵泡,有大量闭锁卵泡。(2)模型组衰老相关标志分子P53、P21、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4)模型组卵巢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半乳糖可诱导卵巢组织结构散乱,卵泡闭锁,使细胞增殖活性减弱,凋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卵巢衰老 卵泡 细胞凋亡 衰老标志分子
下载PDF
一例树鼩毛发上皮瘤的诊断及细胞生物学特性观察
14
作者 翟珊珊 梁亮 +6 位作者 曹颖颖 李竹欣 王青 陶俊宇 运晨霞 冷静 唐海波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树鼩的原发性肿瘤,为研究毛发上皮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方法将常规自然饲养过程中发现胸腹部长有肿块的1例树鼩麻醉后,手术摘除肿块,肿块组织经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肿瘤细胞进行分...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树鼩的原发性肿瘤,为研究毛发上皮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方法将常规自然饲养过程中发现胸腹部长有肿块的1例树鼩麻醉后,手术摘除肿块,肿块组织经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肿瘤细胞进行分离和传代培养。分离获得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健康树鼩及裸小鼠皮下。每天观察1次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情况,裸小鼠连续观察2个月,树鼩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HE染色显示发病树鼩腹部肿块组织中真皮内基底样细胞整体排列似串花瓣样,形成巢状及条索状且边缘界限清晰的肿瘤;进一步放大倍数后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呈栅栏状、基底状排列,核染色深,细胞质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中CK蛋白强阳性表达,ki-67蛋白呈低比例阳性表达;肿瘤细胞间质中Vimentin强阳性表达,Bcl2和CD10呈低比例阳性表达。分离获得的肿瘤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可传代培养。健康树鼩及裸小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后,均未见肿瘤形成。结论结合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形态结构、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综合诊断该例树鼩胸腹部肿块为毛发上皮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毛发上皮瘤 诊断 肿瘤细胞移植 裸小鼠
下载PDF
人工繁育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庆宇 陈佳琦 +3 位作者 马玉华 张飞燕 金洁 吕龙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了探究树鼩人工繁育技术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集的共352份全人工繁育的仔树鼩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4个不同遗传背景树鼩家族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别研究... 为了探究树鼩人工繁育技术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集的共352份全人工繁育的仔树鼩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4个不同遗传背景树鼩家族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别研究有无初乳、不同性别和有无腹泻对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影响,对幼仔出生重、睁眼重与睁眼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系数(b值)、95%置信区间(95%CI)和P值。结果显示,家族Ⅱ与家族Ⅳ仔树鼩睁眼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家族Ⅰ、Ⅲ、Ⅳ仔树鼩睁眼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初乳个体睁眼时间极显著早于有初乳个体(P<0.01);雌性睁眼时间显著早于雄性(P<0.05);腹泻和未腹泻仔树鼩睁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幼仔出生重与睁眼时间无相关性(r=-0.024,P>0.05);出生重与睁眼重呈正相关(r=0.410,P<0.01),回归分析显示[b=2.340,95%CI(1.798~2.882),P<0.01];睁眼时间与睁眼重呈正相关(r=0.484,P<0.01),回归分析显示[b=0.155,95%CI(0.129~0.180),P<0.01]。结果表明,在人工繁育条件下,仔树鼩睁眼时间受遗传调控影响,雌性、无初乳个体会更早睁眼,体重发育较轻个体可能较早睁眼,短期腹泻不影响幼仔睁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睁眼时间 婴儿发育
下载PDF
滇西树鼩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曹颖颖 梁亮 +4 位作者 曾怡蓉 钟清华 袁小芳 唐海波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8-1728,共11页
【目的】确定试验滇西树鼩患病致死的原因,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按常规平板划线法对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心脏血、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 【目的】确定试验滇西树鼩患病致死的原因,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按常规平板划线法对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心脏血、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肝脏和肺脏组织分离得到1株细菌。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浅橘黄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产气,产硫化氢等,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肉用仔鸡源沙门氏菌CP082916菌株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树鼩及成年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1.6×106 CFU。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组树鼩和小鼠肺脏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细胞排列紊乱,见大量坏死细胞崩解,窦状隙变形或减小,中央静脉淤血,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脾脏部分细胞结构紊乱。【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这次试验滇西树鼩发病的致死原因,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树鼩 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耐药性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的疗效和机制
17
作者 黄贵江 季雨伟 +5 位作者 赵鑫 杨艺 赵玉兰 王佩锦 唐薇 角建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914,共6页
背景:目前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极少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采用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可能为其治疗方法打开新的视野。目的:探讨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的机制和不同给药方式对其疗效的影响。方... 背景:目前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极少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采用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可能为其治疗方法打开新的视野。目的:探讨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的机制和不同给药方式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树鼩切除双侧卵巢和子宫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自然喂养180 d成模。对骨质疏松树鼩行右股骨骨折术,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将24只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随机分为4组,调整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浓度为1×10^(9) L^(-1),尾静脉注射组尾静脉注射1 mL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尾静脉和骨折处各注射0.5 mL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联合腹腔注射组尾静脉和腹腔各注射0.5 mL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骨折术后第3天起,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末次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树鼩骨密度,各组树鼩取股骨行三点骨生物力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树鼩血清骨钙素、雌激素、骨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痂处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末次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的骨密度增大,最大载荷、结构刚度和能量吸收均增加,其中尾静脉注射组增加最为明显;②其他3组的血清雌激素、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尾静脉注射组改善最为明显;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尾静脉注射组、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④此外,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骨保护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提高最显著;⑤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降低最显著;⑥提示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症状,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保护素等骨形成指标,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等骨吸收指标,改善树鼩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尾静脉注射组全身治疗效果最好,针对骨折处治疗效果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显示出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树鼩 骨质疏松性骨折 疗效 给药途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树鼩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的视网膜形态变化
18
作者 赵秋语 陈黎 胡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0-525,共6页
目的 建立形觉剥夺性树鼩弱视模型,从形态学方面观察弱视形成及恢复过程中视网膜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弱视形成及恢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出生18 d的树鼩幼崽随机被分为6组(每组5只):弱视模型N1组(左眼缝合2个月);弱视模型N2组(... 目的 建立形觉剥夺性树鼩弱视模型,从形态学方面观察弱视形成及恢复过程中视网膜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弱视形成及恢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出生18 d的树鼩幼崽随机被分为6组(每组5只):弱视模型N1组(左眼缝合2个月);弱视模型N2组(左眼缝合1个月);弱视恢复模型N3组(左眼缝合1个月后打开1个月);弱视恢复模型N4组(左眼缝合1个月后打开换缝合右眼1个月);C1对照组(双眼正常视物2个月);C2对照组(双眼正常视物1个月)。模型建立成功后取视网膜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在不同干预条件下树鼩视网膜各层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C2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N2组树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均为P<0.05),神经纤维层及各层细胞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弱视模型N2组树鼩视网膜各细胞出现细胞核体积缩小、核不规则、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溶解消失、内质网池形成等现象。在形觉剥夺时间更长的弱视模型N1组树鼩中,视网膜细胞数量较弱视模型N2组明显下降(P<0.05),形态损伤更加严重。去除剥夺后,弱视恢复模型N3组树鼩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均为P<0.05),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与C1、C2对照组相比仍有差距。结论 形觉剥夺性弱视可引起弱视眼视网膜细胞出现病理性变化。形觉剥夺性弱视所引起的视网膜损伤具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形觉剥夺性弱视 组织学
下载PDF
树鼩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效容 苏丹 +5 位作者 杨棣远 张敏 罗峰 徐钰惟 贵文娟 陈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完善树鼩心脏基础研究数据,探讨树鼩作为实验动物在心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0只成年健康树鼩,雌雄各半,使用心电图机对树鼩进行肢体导联心电图检测,经皮无创超声心动图进行树鼩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树鼩心脏结构并测定心功能... 目的完善树鼩心脏基础研究数据,探讨树鼩作为实验动物在心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0只成年健康树鼩,雌雄各半,使用心电图机对树鼩进行肢体导联心电图检测,经皮无创超声心动图进行树鼩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树鼩心脏结构并测定心功能,心脏取材后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结果(1)树鼩为窦性心律,心电图含P波、QRS波群、T波,与人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一致,形态相似。(2)树鼩心脏含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共4个腔,二尖瓣频谱呈现E、A峰,通过超声心动图B型和M型检测,测定心脏左室壁厚度,获得树鼩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ing,FS)等指标。(3)树鼩心室壁共3层,心内膜层、中层和心外膜层,心室壁肌纤维分浅、中、深3层,与人正常心肌分层一致。结论树鼩心脏电生理、心脏功能、心脏结构与人类类似,具备用于建立人类心脏疾病研究动物模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组织学
下载PDF
树鼩呼吸系统主要组织器官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玥 苏丹 +1 位作者 贵文娟 孙效容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研究树鼩呼吸系统主要组织器官的组织学特征,为树鼩作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组织学证据。方法6只正常成年树鼩,雌雄各半,经安乐死后大体解剖,并取鼻、喉、肺、气管等呼吸系统重要组织器官,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 目的研究树鼩呼吸系统主要组织器官的组织学特征,为树鼩作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组织学证据。方法6只正常成年树鼩,雌雄各半,经安乐死后大体解剖,并取鼻、喉、肺、气管等呼吸系统重要组织器官,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结果树鼩鼻、喉、气管和肺作为呼吸系统重要器官组织学特征与人类非常接近,树鼩鼻兼有嗅觉器官的组织学特点,气管兼有发声器官的组织学特点。结论树鼩呼吸系统主要器官与人组织学特点相近,树鼩可作为呼吸系统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呼吸系统 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