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3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阳市小学4~6年级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校园欺凌、学业压力的关系
1
作者 田平 邢惠子 +1 位作者 夏炜妍 翟春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55-460,共6页
目的:研究信阳市小学4~6年级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校园欺凌、学业压力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从信阳市抽取6所小学4~6年级儿童1736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问卷(Mental Health Scale for Child and A... 目的:研究信阳市小学4~6年级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校园欺凌、学业压力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从信阳市抽取6所小学4~6年级儿童1736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问卷(Mental Health Scale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MHS-CA)、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版)(Delaware Bullying Victimization Scale-Student,DBVS-S)、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回归分析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男生的MHS-CA评分、学业压力评分高于女生,DBVS-S评分低于女生(P<0.01);城区学生的MHS-CA评分、学业压力评分高于农村,DBVS-S评分低于农村(P<0.001);独生子女的MHS-CA评分、学业压力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01);汉族学生的学业压力评分高于少数民族,DBVS-S评分低于少数民族(P<0.001);贫困家庭学生的DBVS-S评分高于非贫困家庭,学业压力评分、MHS-CA评分低于非贫困家庭(P<0.001);双亲家庭学生的MHS-CA评分高于单亲或其他家庭,DBVS-S评分低于单亲或其他家庭(P<0.001);留守学生的DBVS-S评分高于非留守学生,MHS-CA评分低于非留守学生(P<0.001);不同年级学生的MHS-CA评分、DBVS-S评分、学业压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欺凌、学业压力呈负相关(P<0.05)。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校园欺凌、学业压力、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留守经历(P<0.05)。结论:生源地为农村、单亲或其他家庭、家庭贫困、非独生子女、有留守经历的4~6年级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与校园欺凌、学业压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校园欺凌 学业压力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小学生特质情绪智力与校园欺凌的现状特点及其关系
2
作者 曾丽红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校园欺凌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以9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特点及特质情绪智力与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发现:小学校园存在欺凌行为,男孩遭受身体欺凌显著高于女孩;母亲具有研究生学历所... 校园欺凌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以9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特点及特质情绪智力与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发现:小学校园存在欺凌行为,男孩遭受身体欺凌显著高于女孩;母亲具有研究生学历所遭受的言语欺凌显著高于母亲具有初中、高中、大学学历;特质情绪智力与校园欺凌及其各维度显著负相关,且情绪倾向、自尊、同伴关系显著预测校园欺凌。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建议:切实关注男孩校园欺凌现象,提高男孩特质情绪智力;不可忽视高学历家庭孩子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情绪倾向、自尊及同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校园欺凌 特质情绪智力
下载PDF
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机制研究
3
作者 吴彦文 《炫动漫》 2024年第3期0070-0072,共3页
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教育部陆续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贯彻实施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校园欺凌进行了明确界定。学校要强化制度建设,... 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教育部陆续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贯彻实施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校园欺凌进行了明确界定。学校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机制,坚决遏制校园欺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综合治理机制 生命教育 心理咨询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反对校园欺凌,社会在行动
4
作者 刘杨 袁芳园 《留学》 2024年第9期15-17,共3页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其普遍性、隐蔽性的特点,以及欺凌者的低龄化,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和消除校园欺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世界各国从国家立法、政策措施和社会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在反对...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其普遍性、隐蔽性的特点,以及欺凌者的低龄化,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和消除校园欺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世界各国从国家立法、政策措施和社会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在反对校园欺凌的行动中,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组合起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反欺凌社会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参与 利益相关者 校园欺凌 社会支持系统 政策措施 低龄化 预防和消除 欺凌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
5
作者 卢丹丹 李芳 +5 位作者 王慧豪 官越 格桑曲珍 袁靓 燕虹 俞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中10~14岁7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校园欺凌、心理亚... 目的: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中10~14岁7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和心理韧性水平。结果:受欺凌得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正向关联(β=1.88);心理韧性得分在受欺凌得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之间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7)。结论:初中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可能与受欺凌经历有关,心理韧性在受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间可能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欺凌 心理亚健康 心理韧性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校园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双重影响:一项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张萌萌 杨舒然 +1 位作者 柯强 赵旭东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增进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降低青少年NS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校园欺凌 攻击性行为 青少年 地区差异
下载PDF
如何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基于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7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流动儿童 校园欺凌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泛精确匹配模型
下载PDF
重塑交往: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机制与防治路径——基于37名欺凌卷入者的访谈
8
作者 曹文 张香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78,共7页
学生交往的基本范式与过程可作为评判青少年社会认知水平的内在依据,并影响着学生欺凌行为的选择。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结合对37名中小学欺凌者、被欺凌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源于以自我为中心、虚假接受规范、... 学生交往的基本范式与过程可作为评判青少年社会认知水平的内在依据,并影响着学生欺凌行为的选择。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结合对37名中小学欺凌者、被欺凌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源于以自我为中心、虚假接受规范、伪装经验表达、偏离生活世界。防治校园欺凌应以重塑交往为目标:扩充理解向度,发挥有效沟通的积极作用;加强规则教育,凝聚他律与自律教育合力;转变互动模式,唤醒旁观者积极角色意识;明确交往导向,把握生活世界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校园欺凌 发生机制 防治路径
下载PDF
对校园欺凌说“不”,拒绝做揉纸团的人
9
作者 周睿 《当代教育家(下半月)》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连日来,一起“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并将其杀害”的暴力事件,多次冲上热搜,其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强烈刺痛公众神经。其中,被害人是否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备受关注。守护“少年的你”,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被看见的新闻只是“冰山一角”... 连日来,一起“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并将其杀害”的暴力事件,多次冲上热搜,其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强烈刺痛公众神经。其中,被害人是否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备受关注。守护“少年的你”,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被看见的新闻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多的欺凌却发生于“隐蔽的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事件 校园欺凌 旁观者 初中生 新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特质与校园欺凌感知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张家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对2560名大学生的问卷分析探讨了校园欺凌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关键变量上得分越高的个体,对校园欺凌行为认知的水平越高,认知也越准确。这一发现为高校预防和... 对2560名大学生的问卷分析探讨了校园欺凌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关键变量上得分越高的个体,对校园欺凌行为认知的水平越高,认知也越准确。这一发现为高校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欺凌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害健康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大学生
下载PDF
心理群体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发生机理研究
11
作者 禹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39,共5页
校园欺凌可以看作是部分学生群体道德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但欺凌事件发生受到扭曲的快感、渴望被认同、找回自尊、唯我独尊、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影响。校园欺凌中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包括群体归属心理、群体认同心理、群体促进心理等... 校园欺凌可以看作是部分学生群体道德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但欺凌事件发生受到扭曲的快感、渴望被认同、找回自尊、唯我独尊、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影响。校园欺凌中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包括群体归属心理、群体认同心理、群体促进心理等。其群体心理的形成可能源于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家庭教育的功能性扭曲、社会与网络的误导与激化和道德推卸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从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引导等方面重塑学生自身的道德感知与理性处理问题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心理群体 道德感知
下载PDF
农村校园欺凌的预防及应对策略
12
作者 陈旭东 《文理导航》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频发。由于学生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对学生在校生活条件不能满足需求,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制度,做好农村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范工作,要联合...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频发。由于学生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对学生在校生活条件不能满足需求,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制度,做好农村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范工作,要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安全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校园欺凌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刘雨:校园欺凌的情感治理可以弥补当前技术治理的不足
13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2期80-80,共1页
刘雨在《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第1期《校园欺凌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如何可行?》一文中指出,当前校园欺凌治理的讨论集中于技术治理,而情感治理尚未被充分考虑。事实上,校园欺凌治理中蕴含着情感因素,加之校园欺凌技术治理遭遇的实践困境... 刘雨在《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第1期《校园欺凌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如何可行?》一文中指出,当前校园欺凌治理的讨论集中于技术治理,而情感治理尚未被充分考虑。事实上,校园欺凌治理中蕴含着情感因素,加之校园欺凌技术治理遭遇的实践困境,彰显了情感治理在校园欺凌治理中的必要性。校园欺凌的情感治理是指在校园欺凌治理过程中,多元治理主体在对以情绪安抚和心灵慰藉为目标的制度化的或非制度化的情感回应,同时注重将情感作为手段和对象进行治理,发挥积极情感的建设作用,消解消极情感的破坏作用,从而实现校园欺凌治理目标,包含宏观的社会心态、中观的集体情感和微观的个体情感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情感 多元治理主体 心灵慰藉 校园欺凌 积极情感 集体情感 消极情感 社会心态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中学生状态焦虑对校园欺凌卷入者类型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王星然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目的:了解焦虑情绪、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卷入者类型(单纯欺凌者、单纯受害者、欺凌–受害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城镇范围内几所高中生共计1056名。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校... 目的:了解焦虑情绪、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卷入者类型(单纯欺凌者、单纯受害者、欺凌–受害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城镇范围内几所高中生共计1056名。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校园欺凌事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 状态焦虑与卷入者类型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卷入者类型均呈显著负相关;2) 领悟社会支持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焦虑情绪对校园欺凌卷入者类型有显著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在焦虑情绪对卷入者类型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欺凌卷入者 状态焦虑 领悟社会支持
下载PDF
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与预防
15
作者 崔爱萍 《亚太教育》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受害者和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造成伤害,也给校园安全甚至社会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做好小学生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某小学为例,采取调查分析方式,针对小学生对于欺凌的认识,...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受害者和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造成伤害,也给校园安全甚至社会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做好小学生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某小学为例,采取调查分析方式,针对小学生对于欺凌的认识,家长、教师对于欺凌行为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树立正确是非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营造和谐家庭气氛等,以减少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概率,为小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校园欺凌 自我保护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路径
16
作者 董秋玲 《辽宁教育》 2024年第8期89-91,共3页
校园欺凌是当前中小学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对校园欺凌的定义、特征、类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学校选择有效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提供建议。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影响因素 防治路径
下载PDF
校园欺凌的民事责任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吕子彬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934-940,共7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18年发布的《校园暴力和欺凌:全球现状和趋势、驱动因素和后果》报告中指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校园中经历过欺凌。在中国,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受伤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相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18年发布的《校园暴力和欺凌:全球现状和趋势、驱动因素和后果》报告中指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校园中经历过欺凌。在中国,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受伤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相关负面新闻经常在各大平台上发生。这不仅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涉事家庭带来了不幸。为了减少这类不良现象的发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并借鉴其他国家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方面的经验。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外国家在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在民事和刑事法律体系中对校园欺凌的规范和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比较法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儿童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
18
作者 赵雅琼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暴力暴露和校园欺凌的关系,并考察儿童自动思维是否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采用暴力暴露问卷、儿童负性思维量表和Olweus欺凌问卷对重庆市85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探究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Mplus构建结构... 本研究旨在探究暴力暴露和校园欺凌的关系,并考察儿童自动思维是否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采用暴力暴露问卷、儿童负性思维量表和Olweus欺凌问卷对重庆市85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探究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Mplu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儿童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是否存在。结果显示暴力暴露和儿童自动思维与欺凌呈显著正相关,儿童自动思维和欺凌呈显著正相关。暴力暴露可以正向预测儿童自动思维和欺凌,儿童自动思维可以正向预测欺凌,儿童自动思维在暴力暴露和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暴露 校园欺凌 儿童自动思维
下载PDF
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要点探析
19
作者 方圣杰 《现代教学》 2024年第8期48-53,共6页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广受关注。研究者从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角度出发,基于文献梳理、数据调研、个案干预、防治实践,提炼出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要点。教师应甄别学生是否属于“受欺凌”范围;安抚受欺凌者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打开心...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广受关注。研究者从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角度出发,基于文献梳理、数据调研、个案干预、防治实践,提炼出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要点。教师应甄别学生是否属于“受欺凌”范围;安抚受欺凌者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进行应对方式训练,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提升自我掌控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顾虑,提升求助意愿以阻断欺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校园欺凌 预防 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