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卵巢耐药细胞亚株(COC1/DDP)的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图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红兵 陈惠祯 +1 位作者 刘诗全 杨庆忆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1-22,46,共3页
目的 :建立判别卵巢癌耐药指标。方法 :以银染法 ,用自动图像分析仪 ,对卵巢癌细胞株 (COC1)及耐药细胞亚株 (COC1/DDP)的细胞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进行 2 3项几何参数及构造参数的测量。结果 :COC1/DDP及COC1细胞核及AgNOR测量结... 目的 :建立判别卵巢癌耐药指标。方法 :以银染法 ,用自动图像分析仪 ,对卵巢癌细胞株 (COC1)及耐药细胞亚株 (COC1/DDP)的细胞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进行 2 3项几何参数及构造参数的测量。结果 :COC1/DDP及COC1细胞核及AgNOR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并用判别分析 ,建立判别模式 ,其回代率各为 98%及 94%。结论 :细胞核及AgNOR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细胞耐药指标之一 ,也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技术 耐药性 AGNOR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联合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对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丽颖 刘邦荣 +3 位作者 陆军 凌明德 李朋 王兴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采用联合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流式细胞术(FCM)-DNA倍体分析,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04年6月起因胸腹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7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每位患者除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均进... 目的采用联合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流式细胞术(FCM)-DNA倍体分析,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04年6月起因胸腹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7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每位患者除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均进行AgNOR染色和FCM-DNA倍体分析检测。结果恶性胸腹水与良性胸腹水AgNOR每核颗粒平均数分别为4.33±0.68和1.57±0.48(P<0.05);AgNOR染色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0.1%;胸腹水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查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95.2%;DNA倍体分析与AgNOR检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5.3%。结论DNA倍体分析异常与AgNOR颗粒数增多均与恶性胸腹水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更有助于胸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DNA倍体分析 胸腹水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佟力 李继梅 +3 位作者 孔晋星 郝萍 唐睿珠 王秦秦 《云南医药》 CAS 2001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 -NORs)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试剂和方法 ,对 12 5例正常及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恶性...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 -NORs)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试剂和方法 ,对 12 5例正常及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分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 (P <0 0 5 )。多发性骨髓瘤 (MM)、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未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普遍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T淋巴细胞Ag -NORs检测指标可以灵敏地反映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和机体免疫状况的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T淋巴细胞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
下载PDF
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外周血染色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钟礼瀑 万祥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能直接应用于外周血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方法取25mm×55mm的双层滤纸贴盖于经固定的血片上,自然光条件下滴加按1:2现配的银胶溶液,放暗盒内30℃水浴染50min,水洗晾干,先低倍找到最佳部位后换油镜...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能直接应用于外周血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方法取25mm×55mm的双层滤纸贴盖于经固定的血片上,自然光条件下滴加按1:2现配的银胶溶液,放暗盒内30℃水浴染50min,水洗晾干,先低倍找到最佳部位后换油镜观察血膜染色后视野内背景清洁度、细胞结构和银染颗粒着色情况,并另作30 min和40 min同等条件对照。结果本法采用滤纸贴盖血膜面后,染液完全扩散于滤纸的时间较未用滤纸时以手工完全铺展液面的时间(即染色前试剂曝光时间)明显缩短,且利用了滤纸的过滤功能,使视野中杂质沉淀大为减少;适当延长染色时间能使细胞和银染颗粒着色程度加深,更易于检测识别。结论经此改进后的银染法可用于自然光条件下血片嗜银蛋白直接染色,适于各级医疗机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染色法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和肾肿瘤临床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牛天力 俞天麟 +3 位作者 张绍增 邢传平 范顺才 刘华福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肾肿瘤的分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胶体银技术对116例肾肿瘤和11例正常肾组织进行AgNOR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AgNOR计数在肾盂癌、肾细胞癌和Wilm氏瘤中分别为...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肾肿瘤的分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胶体银技术对116例肾肿瘤和11例正常肾组织进行AgNOR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AgNOR计数在肾盂癌、肾细胞癌和Wilm氏瘤中分别为5.23±1.4、4.12±1.2和3.98±0.9;肾错钩瘤和正常肾组织分别为1.86±0.9和1.63±0.7;AgNOR计数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肾细胞癌临床Ⅰ、Ⅱ、Ⅲ和Ⅳ期AgNOR数目分别为3.65±0.3、4.02±0.5、4.62±0.3和4.58±0.4。结论:AgNOR计数随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肿瘤分期 分类 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
下载PDF
不同固定条件对乳腺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影响
6
作者 丁桂龄 龚志锦 郑唯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8-1070,共3页
自1987年crocker等把银染技术应用于组织切片中,证明核仁组成区对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有诊断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广泛研究,发现可以根据这项技术对AgNOR颗粒计数和分布来区分良恶性肿瘤细胞、增生性或正常细胞,并对某些特殊疾病进... 自1987年crocker等把银染技术应用于组织切片中,证明核仁组成区对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有诊断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广泛研究,发现可以根据这项技术对AgNOR颗粒计数和分布来区分良恶性肿瘤细胞、增生性或正常细胞,并对某些特殊疾病进行辅助诊断。AgNOR染色技术曾作为肿瘤病理学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手段,随着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定量检测等的开展和普及,运用AgNOR染色技术辅助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组织固定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5期2433-2434,共2页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胃癌标本12例做连续切片并分组,设定染色的温度和时间,观察染色结果并做统计学处理,行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确定两组之间是否不同。结果温度37℃时间12分钟组,室温(16...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胃癌标本12例做连续切片并分组,设定染色的温度和时间,观察染色结果并做统计学处理,行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确定两组之间是否不同。结果温度37℃时间12分钟组,室温(16℃)时间12分钟组,温度37℃时间16分钟组,室温(16℃)时间50分钟组均与温度60℃时间12分钟组不同,P<0.01或P<0.05。结论较低温度下延长时间的染色未必能取得较高温度下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冰 徐丽萍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染色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王要军 孙自勤 +2 位作者 权启镇 张保福 张修伟 《实用医药杂志》 1996年第5期13-14,共2页
对胃正常、炎症和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用Warrthin-Starry法检测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用嗜银染色技术显示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变化。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无关,... 对胃正常、炎症和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用Warrthin-Starry法检测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用嗜银染色技术显示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变化。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无关,而与胃粘膜活动性炎症相关。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直接致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下载PDF
鼻腔癌及乳头状瘤DNA流式细胞术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张志钢 李德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技术与DNA流式细胞术在鼻腔癌及乳头状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及核仁组咸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析技术对鼻腔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鼻腔粘膜组织共50例石蜡切片标本细胞核...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技术与DNA流式细胞术在鼻腔癌及乳头状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及核仁组咸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析技术对鼻腔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鼻腔粘膜组织共50例石蜡切片标本细胞核DNA含量与AgNORs颗粒数的变化作定量分析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DNA含量变化和AgNORs颗粒数都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良恶性肿瘤之间和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病理学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1)。(2)AgNORs颗粒数量与DNA流式细胞术所测的DI、PI、s%之间都有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0.7333,0.7688,0.8721,P<0.001)。结论:AgNORs颗粒数与DNA含量的变化对鼻腔癌及乳头状瘤的诊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AgNORs计数分析染色简便,设备便宜,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癌 乳头状瘤 流式细胞术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喉良、恶性病变中的定量研究
11
作者 张玉华 林卫国 《吉林医学信息》 1994年第10期3-4,共2页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定量研究 喉肿瘤 喉疾病 诊断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和增殖指数在肾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周晓岩 王琳 +1 位作者 姜云鹏 陈远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研究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与 DNA增殖指数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 Ag NOR)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增殖指数 ( proliferating index,PI) ;用组织化学法检测 Ag NOR。结果 :正常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组织间... 目的 :研究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与 DNA增殖指数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 Ag NOR)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增殖指数 ( proliferating index,PI) ;用组织化学法检测 Ag NOR。结果 :正常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组织间的 Ag NOR颗粒计数、颗粒直径及形状因子均有明显差异 ;间变型的 Ag NOR颗粒计数 ( 4 .2 )显著高于无间变型 ( 3.2 8) ;Ag NOR颗粒计数随分期增高而增高 ;高 Ag NOR计数组的 PI值 ( 4 4.35 )显著高于低 Ag NOR计数组 ( 32 .5 5 )。结论 :PI值及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流式细胞术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下载PDF
检查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颗粒鉴别乳腺疾病性质
13
作者 李静波 王立红 +2 位作者 杨坤 姚建国 秦秀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14-215,F004,共3页
乳腺腺病及囊性增生症均属于常见的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是癌前病变中的一种,其病理形态多样,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腺上皮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时与乳腺癌鉴别较为困难。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病性 鉴别 乳腺疾病 不典型增生 常见 良性增生 性质 困难
下载PDF
胃异型增生及胃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研究
14
作者 汤九仲 李向阳 +2 位作者 何新凤 柳杰 李恒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100例胃切除标本(胃癌50例,异型增生30例,正常胃20例)观察研究。结果核内AgNOR均数在胃异型增生、胃癌中增多与正常胃上皮细胞有显著差异(P<0.001),且嗜银颗粒逐渐变大,变分散。在胃癌的不同类...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100例胃切除标本(胃癌50例,异型增生30例,正常胃20例)观察研究。结果核内AgNOR均数在胃异型增生、胃癌中增多与正常胃上皮细胞有显著差异(P<0.001),且嗜银颗粒逐渐变大,变分散。在胃癌的不同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存活时间长短之间亦均有显著差异。提示AgNOR技术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胃癌的分型、分级及估价预后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胃癌 异型增生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25回落幅度与细胞核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的关系
15
作者 陆晓兰 顾斌 +2 位作者 蒋小平 叶玉梅 樊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血清CA125回落幅度与细胞核AgNOR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依据不同细胞核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分成两组:AgNOR计数≤3.5,属A组(n=25);计数>3.5,属B组(n=17)。用图像分析方...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血清CA125回落幅度与细胞核AgNOR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依据不同细胞核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分成两组:AgNOR计数≤3.5,属A组(n=25);计数>3.5,属B组(n=17)。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AgNOR计数。于术前和术后20d,测定血清CA125水平。结果:术后血清CA125水平回落幅度在A组(81%)显著高于B组(67%)(P=0.0004)。在A组和B组,术后血清CA125水平回落>50%分别为96%和65%(P=0.02),回落>75%的分别为68%和24%(P=0.01)。当AgNOR计数取值为3.5时,其与术后血清CA125水平回落幅度的相关系数为-0.5248(P=0.0004)。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CA125水平回落幅度可能与细胞核AgNOR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细胞核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 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在穿刺细胞学上的应用
16
作者 王长奇 蒋景濂 《江西医学检验》 1992年第3期6-9,共4页
Ag-NOR是核仁组成区(NOR)相关的嗜银蛋白的简称,由于它能反映细胞核结构与功能,能反映细胞rD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台成活性,因而1981年以来被病理学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并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肿瘤分级的一项新指标(1)。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穿刺 良恶性肿瘤 AG-NOR 肿瘤分级 病理学 鉴别 核结构 简称 活性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7
作者 郑绍光 罗秉庆 +1 位作者 唐青梅 韦照勇 《实用医技杂志》 199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能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本文通过对胃粘膜慢性炎症、异型增生及中晚期胃癌各30例用AgNOR染色和PCNA免疫标记、发现AgNOR颗粒随细胞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其均值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并与...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能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本文通过对胃粘膜慢性炎症、异型增生及中晚期胃癌各30例用AgNOR染色和PCNA免疫标记、发现AgNOR颗粒随细胞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其均值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并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可作为上述胃粘膜上皮病变诊断及判定愈后的有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沾膜上皮异型增生 胃癌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胃粘膜不同病变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定量分析
18
作者 法金枝 熊安宜 +2 位作者 孙琪 宋京栓 刘建东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1-23,共3页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观测了100例胃良、恶性病变细胞AgNORs含量及形态。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上皮细胞核内AgNORs计数平均为1.41;慢性萎缩性胃炎为1.55;慢性胃炎伴上皮不典型...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观测了100例胃良、恶性病变细胞AgNORs含量及形态。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上皮细胞核内AgNORs计数平均为1.41;慢性萎缩性胃炎为1.55;慢性胃炎伴上皮不典型增生为2.59;胃癌为3.56,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gNORs形态分布各组间亦有明显差异。表明AgNORs可作为判断胃上皮细胞增生与分化程度的一项形态定量指标,AgNORs染色技术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胃癌 胃粘膜 不典型增生 恶性病变 形态定量 胃上皮细胞 NOR 显示 平均
全文增补中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及Ki-67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晖 孔昭燕 +2 位作者 张长淮 周小鸽 刘金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及细胞增殖指数(PIki-67)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将76例乳腺癌前驱病变,包括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25例、低度导管原位癌(DCIS)17例、中度导管原位癌14例及高度导管原位癌20例,...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及细胞增殖指数(PIki-67)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将76例乳腺癌前驱病变,包括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25例、低度导管原位癌(DCIS)17例、中度导管原位癌14例及高度导管原位癌20例,制成组织芯片,进行AgNOR嗜银染色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定量分析AgNOR染色结果并计算PI Ki-67结果AgNOR颗粒形态、大小在各病变中存在差异;每个细胞AgNOR颗粒平均个数、AsNOn颗粒总面积、单个Ag—NOR颗粒面积、PIKi埘从ADH到高度DCIS逐渐增高,ADH、低度DCIS与高度DCI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与低度DCIS在每个细胞AgNOR颗粒平均个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NOR与Ki-67是乳腺癌前驱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不典型增生 导管原位癌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KI-67 组织 芯片
原文传递
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期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志刚 白兆芝 +1 位作者 徐列明 王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防治PLGC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造模组。预...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防治PLGC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造模组。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灌服胃安泰胶囊,最后和其他组进行比较。确认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胃安泰高、中、低剂量组,维酶素组和病理对照组,以胃安泰胶囊(不同剂量)分别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进行灌胃,以维酶素片作为西药对照。实验结束后摘取胃,测定胃黏膜AgNORs颗粒的水平。[结果]经胃安泰胶囊治疗后,PLGC大鼠胃黏膜AgNORs颗粒数明显减少,疗效优于维霉素组(P<0.01);预防组大鼠胃黏膜AgNORs颗粒数明显少于病理对照组(P<0.01)。[结论]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期病变有很好的预防和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期病变 胃安泰胶囊 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