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酸克雷伯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案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胜林 康雨童 +5 位作者 梁一赫 徐帅 邱小彤 李芳 刘雪萍 李振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2-919,926,共9页
目的对产酸克雷伯菌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并探索产酸克雷伯菌克隆群(clonal groups,CGs)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chewBBACA被用作GbG(gene-by-gene)分析的生物信息学管道,从整个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中进行集... 目的对产酸克雷伯菌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并探索产酸克雷伯菌克隆群(clonal groups,CGs)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chewBBACA被用作GbG(gene-by-gene)分析的生物信息学管道,从整个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中进行集群识别,以构建和验证产酸克雷伯菌的cgMLST方案。公开获得的21个完整的产酸克雷伯菌基因组序列用于cgMLST方案的创建,386个不完整的产酸克雷伯菌基因组序列用于cgMLST方案的验证。结果建立了一个针对3356个核心基因的cgMLST(简称3356-cgMLST)方案。提出的3356-cgMLST方案实现了针对98%以上(400/407)的产酸克雷伯菌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的分型。根据提出的3356-cgMLST方案,最终纳入分型的400株产酸克雷伯菌基因组序列中共确定了130个CGs。基于3356-cgMLST方案获得的CGs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产酸克雷伯菌呈现出明显的多国家多地区传播现象。结论本研究为产酸克雷伯菌提供一个公开的3356-cgMLST方案,并揭示产酸克雷伯菌基因组序列呈现高度的遗传多样性,CG26为优势克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菌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基因分型 克隆群
下载PDF
C型乙型肝炎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庆鸣 何忠平 +2 位作者 庄辉 宋淑静 戴旺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 (HBV)全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方法 应用直接PCR基因分型法确定HBV基因型 ,然后随机选择 1例单纯HBVC基因型感染的患者血清 ,分 3个相互重叠片段扩增HBV基因并分别克隆测序。利用VectorNTISuite 7 0软件包、GeneDo...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 (HBV)全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方法 应用直接PCR基因分型法确定HBV基因型 ,然后随机选择 1例单纯HBVC基因型感染的患者血清 ,分 3个相互重叠片段扩增HBV基因并分别克隆测序。利用VectorNTISuite 7 0软件包、GeneDoc 2 6和TreeView 1 5,将该 3个基因片段拼接为全基因组序列 ,命名为BD HB1,并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HBVC基因型序列全长为 3 2 15bp ,其中A占 2 2 2 % ,G占2 2 4% ,C占 2 6 8% ,T占 2 8 6% ;有S、C、P和X区 4个开放读码框架 (ORFs) ;HBsAg亚型为adr ;HBVRT区 549~552aa为YMDD ,未发生变异 ;未发现前C区nt1896G变异 :BCP区nt1762、1764发生双突变。对HBV分段序列及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 ,BDHB1与HBVVC基因型的同源性最高。结论 BDHB1基因组符合HBVC基因型结构特点 ,在BCP区存在双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乙型肝炎病毒 HBV 基因 基本核心启动子 变异 基因组序列分析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长虹 寺地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00-1305,共6页
检测了Ae.speltoides和Ae.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crassa以及Ae.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speltoides和Ae.ovata... 检测了Ae.speltoides和Ae.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crassa以及Ae.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speltoides和Ae.ovat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808和2810bp。与四倍体Ae.crassa的序列相比,在普通小麦和Ae.speltoides中各有一个791bp的大片段缺失,在Ae.ovata中存在一个793bp的大片段缺失。Ae.ovata的缺失片段比普通小麦和Ae.speltoides的长2个碱基,推测Ae.ovata的大片段缺失在进化上是独立发生的。Ae.speltoides的大片段缺失与普通小麦的完全相同,支持Ae.speltoides是普通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供体的假说。除了大片段缺失外,在这个区域还检测到了7个插入/缺失和15个碱基替换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是研究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之间遗传变异关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核苷酸序列分析 普通小麦 点突变 山羊草 RBCL基因 终止密码子 比较分析 CEMA 序列长度 研究结果 遗传变异 四倍体 Ae 缺失 片段 检测 碱基 位点 供体
下载PDF
几个中国大麦属物种叶绿体psbL和psbJ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育明 颜泽洪 +3 位作者 吴卫 郭红 张志清 郑有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19,25,共6页
对8份来源于中国和2份来自国外的不同大麦属物种或亚种叶绿体基因组psbL-psbJ区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0份大麦属材料的psbL-psbJ区序列长度均为365bp,且无变异位点。同时,将大麦属psbL-psbJ区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麦(Secalecereale L.... 对8份来源于中国和2份来自国外的不同大麦属物种或亚种叶绿体基因组psbL-psbJ区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0份大麦属材料的psbL-psbJ区序列长度均为365bp,且无变异位点。同时,将大麦属psbL-psbJ区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麦(Secalecereale L.)、小麦(Triticumaestivum L.)、水稻(Oryza sativa L.)和玉米(Zea mays L.)的相同序列比较,发现所有物种的psbL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17bp,且无核酸变异位点;psbJ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23bp,共检测到6个核酸变异位点。除水稻外,所有物种psbL和psbJ基因间区长度均为125bp,水稻psbL和psbJ基因间区为126bp。在psbL和psbJ基因间区,除水稻具有1个插入位点外,还发现8个核酸变异位点。psbL-psbJ区揭示的大麦属物种、黑麦、小麦、水稻和玉米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化范围为0.0055-0.0426。以玉米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发现,同属于小麦族的大麦属植物、黑麦和小麦间亲缘关系较近,而水稻与玉米则相对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属 基因序列分析 物种 中国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长度 序列测定 序列比较 插入位点 遗传分化 关系分析 系统发育 亲缘关系 水稻 变异 玉米 黑麦 核酸 外类群 小麦族 植物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基因组D17S5位点遗传多态性
5
作者 杨英浩 伍新尧 +2 位作者 罗超权 郭俊明 刘煦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5-285,共1页
本文介绍用二步法PCR检测广东汉族人基因组D17S5 VNTR(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的结果。共发现有12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片段的大小在100bp至870bp之间(每一重复单位为70bp),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0.00.5至0.19之间。
关键词 基因组 等位基因频率 广东汉族人 遗传多态性 统计学分析 人群 串联重复序列 VNTR 位点 片段
下载PDF
2008-2022年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研究
6
作者 柯自立 张小玄 +5 位作者 徐海滨 高亚东 罗朝晨 黄梦颖 邱玉锋 杨劲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8-715,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为深入开展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来源O1群霍乱弧菌16株,肉汤稀释法检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得到全基因组序列... 目的了解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为深入开展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来源O1群霍乱弧菌16株,肉汤稀释法检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nippy、Roary、Prokka等开源软件及NCBI、BacWGSTdb等在线分析网站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预测、泛基因组多样性的分析。结果福建省霍乱弧菌分为5个ST(sequence type)型别,其中新发现的ST182和ST1480型是当前我国优势克隆群ST75型的进化分支,并与2010年和2013年的台湾株高度同源。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均不同程度地携带各种毒力因子并发生变异;预测出7大类13个耐药基因,其中黏菌素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表型一致。泛基因组学分析发现霍乱弧菌拥有1个开放的泛基因组,Roary聚类分析表现出比cgMLST更高的分辨率。结论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态性,新发的ST1480型克隆群具有流行潜力,需加强对此类菌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基因组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在克罗诺杆菌属菌株溯源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闫瑞 杨捷琳 +3 位作者 陈翠玲 钮冰 徐之雯 蒋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4,共6页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急性细菌病原体,最初因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爆发的几起致死性疾病(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Cronobacter PubMLST基因组和序列定义数据库(http://pubmlst.org/cronobacter/)...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急性细菌病原体,最初因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爆发的几起致死性疾病(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Cronobacter PubMLST基因组和序列定义数据库(http://pubmlst.org/cronobacter/)中已包含超过2400多株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序列信息,阪崎克罗诺杆菌1774株,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295株是其中的优势菌种,这些菌株共分离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将7个位点的多位点序列分型(7-loci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7-lociMLST)方案应用于2438株克诺罗菌株,共揭示了591种可定义的序列型(sequencetype,ST),其中ST4(334株)、ST1(280株)、ST7(78株)和ST13(67株)为主要序列型。7-lociMLST对于克罗诺杆菌的致病型分型鉴定有很大帮助,但由于MLST所针对的七个基因位点在基因组总量中占比较小,导致同一ST型中包含地理来源,分离时间,宿主等不相关的菌株,而对菌株溯源结果适得其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基于直系同源基因簇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enes MLST, cogMLST(1865-loci)),对PubMLST中240株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菌株,包括阪崎克罗诺杆菌ST1(67株),ST4(95株),ST13(43株)和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ST7(35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ogMLST可对ST型相同,但无相关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分型,且不同聚类与菌株分离国家及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这或许对于相同ST克罗诺杆菌属菌株的全球溯源分析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基因组分型 溯源分析
下载PDF
2017-2019年济宁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珊 杜照中 +5 位作者 尹强 韩淑琪 赵剑 江亚娟 王胜男 温红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886,共8页
目的了解济宁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2017-2019年流行前期、流行期、流行后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数据... 目的了解济宁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2017-2019年流行前期、流行期、流行后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数据库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疫苗抗原分析,利用IQ-TREE和Splits Tree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2017-2019年共检测1086份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分离出21株脑膜炎奈瑟菌,健康人群平均带菌率为1.93%。其中流行前期带菌率为0.93%,流行期带菌率为2.30%,流行后期带菌率为1.83%。17~19岁人群带菌率较高,3~5岁儿童及≥20岁成人中未检出阳性菌株。检出的21株菌株中,B群15株,C群1株,不可分群5株。通过基因组分析,主要的ST型为ST-12301和ST-14655,ST-17464、ST-17465、ST-17466、ST-17467和ST-17468为本研究新发现的ST型。进行基因测序的19株菌株中,有8株属于4821克隆群,其余菌株不属于确定的克隆群,有3株血清型为不可分群的菌株但其基因型为B型。结论济宁市2017-2019年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以B群为主。本研究新发现5种MLST序列型,提示近几年菌株基因组存在微进化。MLST序列型的变迁有可能导致流行模式发生改变,有必要开展持续监测。17~20岁人群带菌率高,应密切关注菌株在人群中的扩散传播,以防引起流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健康人群 血清群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系统发育树 4821克隆群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宋内志贺菌暴发疫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郝潇 赵嘉咏 +2 位作者 宋威蓉 胡赢心 穆玉姣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对宋内志贺菌暴发菌株的全基因组聚类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全基因组比对溯源分析算法的建立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河南省某寄宿制初中食物中毒事件中的17例腹泻病例,每个病例采集粪便拭子1份,提取细菌DNA进行全基因组测... 目的对宋内志贺菌暴发菌株的全基因组聚类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全基因组比对溯源分析算法的建立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河南省某寄宿制初中食物中毒事件中的17例腹泻病例,每个病例采集粪便拭子1份,提取细菌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经质控过滤、拼接组装后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经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共鉴定出17株宋内志贺菌。wgSNP分析将17株宋内志贺菌分为3个主要分枝,分枝3内对应病例的分枝事件频度和时空跨度都较大。cg MLST分析将17株宋内志贺菌暴发菌株归为同一分枝。结论wgSNP与cgMLST测序分析技术各有优劣,可以为肠道腹泻传染病日常监测和暴发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内志贺菌 基因组 暴发 单核苷酸多态性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淑晔 郭政新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了解近期某院院内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某院2018年11月—2019年3月CRKP 21株,采用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KB法分析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菌株进行全基因... 目的:了解近期某院院内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某院2018年11月—2019年3月CRKP 21株,采用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KB法分析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拼接,分析菌株耐药基因,采用MLST和cgMLST软件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构建最小生成树(MST)。结果:21株CRKP均携带blaKPC-2型耐药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而cgMLST分型显示CT3176(14株,66.7%)为院内流行优势菌株,另有CT1689型(3株)、CT1313型(2株)、CT1814型(1株)和CT3195型(1株)。在MST中某院CRKP被分为3大簇,其中CT3176型菌株为主要一簇。结论:某医院内ST11型的CRKP以CT3176亚型为主并在院内有小范围的播散,同时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酶烯类 耐药性全基因组测序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
下载PDF
2020-2023年山西省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洋 姚素霞 +3 位作者 郝瑞娥 韩吉婷 张秋香 杨红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分析2020-2023年山西省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20-2023年山西省临床分离的479株布鲁氏菌进行常规生物学鉴定,提取基因组进行MLVA-16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k-Locus Variable-numb... 目的分析2020-2023年山西省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20-2023年山西省临床分离的479株布鲁氏菌进行常规生物学鉴定,提取基因组进行MLVA-16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k-Locus Variable-number-Analysis,MLVA)聚类显示总体相似度在50.5%~100%,共204种VNTR型,聚类结果5株以上的成簇VNTR型有11种,其中有1种成簇数量在25株的VNTR型和1种成簇数量在17株的VNTR型。对这2种VNTR型的全部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分别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聚类,存在成簇的菌株,且差异位点较少。结论MLVA分型方法可将布鲁氏菌进行有效分辨,cgMLST能进一步阐述菌株亲缘关系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山西省内存在着特定基因型的布鲁氏菌的长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核心引物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准 许勇 +5 位作者 张海英(编译) 王慧 郭绍贵 任毅 宫国义 翁益群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9-190,共2页
目的与意义:西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西瓜生产中种子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和普遍,种子纯度不够和假种子坑农事件常有发生,严重干扰了种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品种创新与知识产权... 目的与意义:西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西瓜生产中种子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和普遍,种子纯度不够和假种子坑农事件常有发生,严重干扰了种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品种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严重损害.常规的品种鉴定难以依靠品种形态特征进行准确、快速的品种鉴别.SSR技术具有共显性、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如果将基因组的所有SSR位点对供试种质一一进行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研究将依据西瓜基因组序列开发一套SSR核心标记,可用于西瓜种质资源核酸指纹库构建和遗传背景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技术 西瓜生产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分析 核心引物 种植业结构调整 基因组序列 验证
下载PDF
细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与溯源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丽萍 张文成 +2 位作者 颜世敢 陈蕾蕾 崔生辉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6,共7页
细菌分型与溯源对食品安全监管、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全基因组分型技术以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whol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wg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 细菌分型与溯源对食品安全监管、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全基因组分型技术以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whol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wg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wgSNP)等为代表,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能够实现精准溯源,逐渐成为细菌分型和溯源的主流技术。然而,wgMLST、wgSNP消耗巨大的计算资源,而且wgSNP对测序的准确性要求极高,推广难度大;相比之下,cgMLST需要较少的计算能力,应用性更强。本文重点介绍了细菌核心基因组的筛选、等位基因的赋值、cgMLST分型原理及操作步骤和细菌基因组溯源评价,为细菌的cgMLST分型与溯源提供了技术指导,有助于保证cgMLST分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溯源 评价
原文传递
多位点序列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对盐单胞菌科菌株JSM 104105的系统发育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锦华 刘细寒 +3 位作者 邓丽颖 冯玉周 刘祝祥 陈义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3-699,共17页
【目的】为了精准地判定产铁载体嗜盐新菌株JSM 104105在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采用基于16SrRNA基因、DNA促旋酶B亚基基因(DNAgyraseB subunit gene,gyrB)和核糖核酸聚合酶σ因子RpoD基因(RNA polymeras... 【目的】为了精准地判定产铁载体嗜盐新菌株JSM 104105在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采用基于16SrRNA基因、DNA促旋酶B亚基基因(DNAgyraseB subunit gene,gyrB)和核糖核酸聚合酶σ因子RpoD基因(RNA polymerase sigma factor RpoD gene,rpoD)序列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对菌株JSM 104105的系统发育地位进行初步分析;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comparative genomics analysis),分析该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密切的典型菌株之间的GC含量、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和数字DNA-DNA杂交值(digital DNA-DNA hybridization,dDDH),并进行基因组系统发育学分析(phylogenomic analysis),更准确地判定菌株JSM 104105在盐单胞菌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MLS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基因序列分析,还是多基因串联序列分析,对盐单胞菌科各分类单元以及菌株JSM104105的系统发育地位都能提供较为一致的结果。分析表明,菌株JSM104105归属于盐单胞菌科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与该属的Halomonas gudaonensis、Halomonas azerbaijanica和Halomonas lysinitropha的系统发育关系较密切,它们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稳定亚簇(subcluster),其中菌株JSM 104105占据稳定的独立进化分支。尽管它们之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为97.3%-98.9%,但菌株JSM104105很难归属于其中任何已知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确认了这一判断。菌株JSM104105与系统发育关系密切的H.gudaonensis CGMCC 1.16133T、H.azerbaijanica TBZ202T和H.lysinitropha 3(2)T的ANI值(78.9%-91.6%)和dDDH值(22.1%-43.7%),均显著低于界定原核生物物种的阈值(ANI,95%-96%;dDDH≥70%)。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SM104105明确构成盐单胞菌属独立的亚分支(subclade)。【结论】从分子系统发育学视角精准地判定产铁载体嗜盐细菌JSM104105归属于盐单胞菌科盐单胞菌属,与该属的已知物种H.gudaonensis、H.azerbaijanica和H.lysinitropha的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但不能归属于该属的已知种,应该代表了一个新的基因种(geno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单胞菌科 多位点序列分析 比较基因组分析 基因组系统发育学 基因组特征
原文传递
水稻14-3-3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金谷雷 汪旭升 朱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6-732,共7页
通过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MarkovModel,HMM),对粳稻(OryzasativaL.ssp.japonica)基因组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获得8个1433蛋白的同源序列,其中发现4个新基因。通过对所有粳稻的1433蛋白的DNA序列与各种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Se... 通过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MarkovModel,HMM),对粳稻(OryzasativaL.ssp.japonica)基因组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获得8个1433蛋白的同源序列,其中发现4个新基因。通过对所有粳稻的1433蛋白的DNA序列与各种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SequenceTags,ESTs)进一步比对,为1433蛋白找到了ESTs的证据。结果说明这些基因在水稻不同的处理和不同的部位都有所表达,而且不同成员之间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蛋白质多序列联配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可能的功能多态位点。通过基因结构和染色体定位的分析,确认了水稻基因组中存在ε样和非ε样两类1433蛋白。此外,对目前植物中的1433家族作了初步的进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家族 隐马尔柯夫模型 Markov 蛋白质数据库 表达序列标签 Model DNA序列 染色体定位 水稻基因组 同源序列 ESTs 表达模式 分析结果 多态位点 基因结构 进化分析 行搜索 sp. 基因 粳稻 植物
下载PDF
江苏省2016—2019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璐 段然 +4 位作者 祝雯雯 朱莹莹 鲍倡俊 王鑫 谈忠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4-728,745,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2016—2019年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9年江苏地区各类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分型,并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和多位...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2016—2019年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9年江苏地区各类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分型,并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2016—2019年在江苏地区共采集各类标本6398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86株,其中105株菌为血清型无法鉴定,可鉴定血清型中以O:8、O:3为主,存在3个生物型,大部分为生物型1A。通过测序分析发现毒力基因以Ⅲ型(ail-、ystA-、ystB+、yadA-、virF-)和Ⅳ型(ail-、ystA-、ystB-、yadA-、virF-)为主,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将所有分离株分为81个ST型。结论:江苏地区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较复杂,生物型相对集中,腹泻患者中可分离到毒力基因Ⅳ型菌株,ST基因型呈多样性发散分布,应重点加强猪、鸡、狗等动物的管控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血清型 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组数据解析金耳A和B交配型位点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真辉 曹瑶 +3 位作者 李梦杰 杨林雷 罗祥英 李荣春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7,共22页
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有银耳目胶体食用菌,因优异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而常被用作传统药物和食品。它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但其交配型位点结构仍未被解析。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4种不同交配类型的金... 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有银耳目胶体食用菌,因优异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而常被用作传统药物和食品。它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但其交配型位点结构仍未被解析。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4种不同交配类型的金耳单核菌株基因组进行重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了金耳的A和B交配型位点并与其他大型真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个单核体中含有2种A交配型位点和2种B交配型位点;其中2种A交配型位点都包含一对HD1和HD2基因,以典型的“头对头”方式排列,位点上下游基因的共线性较高,以脑状耳包革Naematelia encephala最高,在上下游具有保守的氧化还原酶基因和PRL22基因,而mip和β-fg基因不位于HD基因两侧,不存在紧密连锁关系。2种B交配型位点均含有1个信息素受体(STE3)和1个信息素前体基因(phB),比较B1和B2位点发现,B1位点的STE3和phB基因紧密排列,在phB上游紧密相邻着1个B2位点没有的RVT_1基因,在B2位点中STE3和phB基因之间插入了3个基因,其中STE12基因在B1位点没有,与其他真菌相比,B位点共线性较差,表明不同真菌中B位点变异性较大;在4个单核体中均含有信息素受体NaSTE3-3基因,但在其上下游未发现信息素前体基因,并与B交配型位点不在同一contig上。本研究获得的结果将有助于诠释金耳交配型位点结构,为今后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单核菌株 基因组 A交配型位点 B交配型位点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天津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骁 赵处敏 +4 位作者 康青 杜婷 李萍 杜欣军 王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487-4493,共7页
目的研究并评估几种分子分型方法对亲缘关系相近鸡源沙门氏菌的分辨能力。方法针对2015—2016年从天津市大型市场和超市中分离的106株沙门氏菌及其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了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序列类型(sequence types,STs),并通过脉冲... 目的研究并评估几种分子分型方法对亲缘关系相近鸡源沙门氏菌的分辨能力。方法针对2015—2016年从天津市大型市场和超市中分离的106株沙门氏菌及其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了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序列类型(sequence types,STs),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以及一种基于59个基因的分型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106株沙门氏菌共分为8种血清型和8个ST型;PFGE分型方法将沙门氏菌分为7个集群;cgMLST将沙门氏菌分为8个集群;59个基因的分型方法将亲缘关系相近的分离株分为9个集群。结论肠炎沙门氏菌为这些沙门氏菌中的优势亚型;cgMLST具有最高的分辨率;基于59个基因的分型方法可以满足对亲缘关系相近沙门氏菌的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功能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重庆市南岸区临床和食品来源空肠弯曲菌耐药特征及基因组分析
19
作者 冯莉 宗华 +3 位作者 李彩云 龚玲玉 罗益 周思雨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南岸区临床和食品来源空肠弯曲菌的耐药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为该地区空肠弯曲菌感染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2022年在重庆市南岸区6家哨点医院就诊的336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和国家食品安全... 目的了解重庆市南岸区临床和食品来源空肠弯曲菌的耐药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为该地区空肠弯曲菌感染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2022年在重庆市南岸区6家哨点医院就诊的336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采集的60份生禽肉食品样本进行空肠弯曲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20株(15株临床株,5株食品株)空肠弯曲菌进行药敏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并下载公共数据库基因组进行比较;利用测序数据对菌株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耐药基因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南岸区空肠弯曲菌临床株和食品株多重耐药率为70.00%;20株空肠弯曲菌分为19种MLST型别、19种cgMLST型别和18种PFGE带型;49株空肠弯曲菌(包括20株南岸区菌株和29株公共数据库菌株)系统发育树显示,南岸区分离自禽肉的4株食品株(2022NAF01、2022NAF02、2022NAF03、2022NAF04)与4株临床株(2021NAP02、2021NAP01、2021NAP03、2022NAP04)进化距离较近,6株与北京市4株菌距离接近。结论重庆市南岸区空肠弯曲菌的流行株呈多态性,在遗传特征上表现为多样性,且呈现很高的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多重耐药 PFGE 基因组测序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咸阳市食品及芝麻酱加工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俊君 王莹莹 +3 位作者 杨囡 王丽娟 刘刚 秦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7-965,共9页
目的了解咸阳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0—2019年采集咸阳市12类1699份食品及酱制品加工环节样本,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目的了解咸阳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0—2019年采集咸阳市12类1699份食品及酱制品加工环节样本,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检测菌株血清表型,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谱系、克隆群、序列型和血清群,采用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cg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699份样本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2株,总检出率为4.24%,检出率最高的是生肉制品18.49%(22/119);1/2a、1/2b和1/2c为优势血清型(87.50%,63/72);分离株共分为40个PFGE带型,其中有3个优势带型(GX6A16.XY0009、GX6A16.XY0004、GX6A16.XY0003),初步建立了咸阳市单增李斯特菌的PFGE指纹图谱库;全基因组测序菌株分属3个谱系,以谱系II为主56.94%(41/72);血清群以Ⅱa为主,共31株(43.06%,31/71);分为15个CC型,其中CC224、CC8、CC9和CC87为优势CC型(56.94%,41/72)。cgMLST能将不同谱系、血清群和CC型的菌株明显分开,分为18个亚群,与CC型基本保持一致。结论咸阳市流通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持续存在,并有交叉污染的可能。建立的PFGE指纹图谱库可为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暴发溯源提供支持,基于全基因组的cgMLST分型可用于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菌株的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污染状况 基因组测序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