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肺癌术后优势人群有效核心处方的发现及实验验证
1
作者 方旭鹏 徐振晔 +5 位作者 王中奇 邓海滨 苏婉 蔡玥娇 谢振颖 王立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中医药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优势人群的核心处方,对核心处方进行有效性评价。方法收集829例肺癌术后无进展生存期大于2年的患者,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挖掘核心中药处方,通过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术后动...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中医药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优势人群的核心处方,对核心处方进行有效性评价。方法收集829例肺癌术后无进展生存期大于2年的患者,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挖掘核心中药处方,通过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术后动物模型,进行核心处方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优势人群中出现复发转移和未出现复发转移两组人群各挖掘出处方5张,动物实验表明中药可以有效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延长小鼠生存时间,提高小鼠体质量(P<0.05),同时以未复发转移人群核心处方干预,肺癌术后小鼠复发肺部转移瘤发生更少,生存时间更长。结论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可以对肺癌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处方挖掘,挖掘所得的核心处方初步验证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遗传算法 核心处方 中医药 肺癌术后 复发转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严长宏教授核心处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新宇 王彤 +1 位作者 李雅静 严长宏(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2期7-14,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严长宏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核心处方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严长宏教授2022年底于包头市方舱医院的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数据,构建疾病数据库,使用...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严长宏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核心处方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严长宏教授2022年底于包头市方舱医院的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数据,构建疾病数据库,使用数据挖掘得出治疗核心处方。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靶点以及潜在通路,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核心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疗效药靶(TDD)数据库获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靶点;取交集靶点后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中,运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得到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对关键成分与靶点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62个核心处方的有效成分,其中槲皮素、豆甾醇、山柰酚、谷甾醇、汉黄芩素等是关联度值最高的化合物。获得73个交集靶点,其中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RELA癌基因(RELA Proto-Oncogene,REL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为关联成分最多的靶点基因。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处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通路有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以及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处方中的槲皮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与多个关键的核心靶点通过氢键结合。结论:研究初步阐释了严长宏教授的核心处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药物、多通路、多信号的优势,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处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口服剂型中成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核心处方挖掘
3
作者 师玥 吴力群 张韵清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531-536,共6页
目的 分析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口服剂型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挖掘核心处方。方法 收集中国药品注册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口服剂型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证型、症状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Apriori关联规则分... 目的 分析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口服剂型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挖掘核心处方。方法 收集中国药品注册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口服剂型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证型、症状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主要证型及症状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发现核心处方。结果 共纳入52种中成药,含单味药136味,涉及6种证型、16种症状,其中脾失运化证、脾胃气虚证、寒湿证为主要证型,食积、纳少、腹泻为主要症状,明确了与3种证型、3种症状相关的核心处方。结论 频率统计与Apriori关联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挖掘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口服剂型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展现中医对证治疗与对症治疗的特色,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中成药 消化系统疾病 核心处方
原文传递
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挖掘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亚男 李艳杰 +1 位作者 陈玉鹏 倪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中查找“消渴”“糖尿病”等关键词,找出治疗糖尿...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中查找“消渴”“糖尿病”等关键词,找出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处方并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中医医案知识服务共享系统、复杂网络分析软件(Liquorice软件)对所涉及中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71种,涉及中药158味,得出了这些药物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特征及组方规律;得到71种中成药的核心处方;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兼内热、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燥热兼气虚血瘀证,并分别得到5个证型的核心处方及相应配伍。结论: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已上市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进行组方分析,得出其用药规律及和核心处方,可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成药 复杂网络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配伍 核心处方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研究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核心处方 被引量:4
5
作者 卓越 周仲瑜 +3 位作者 陈霞 金熠婷 王丽华 王佳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5-640,共6页
目的利用当今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腧穴及核心穴组。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医学(Wan-Fang)、中医药在线数据库(TC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几大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收集近40... 目的利用当今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腧穴及核心穴组。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医学(Wan-Fang)、中医药在线数据库(TC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几大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收集近40年来国内外学者使用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筛选与整理,然后建立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再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对腧穴节点进行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利用Gephi9.1程序绘制出相应的可视化复杂网络效果图。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灸法处方113个,共涉及到69个腧穴。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提示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腧穴依次是丰隆、三阴交、关元等;核心穴组依次是天枢与中脘、丰隆与三阴交、气海与天枢等。结论本研究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总结出了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处方,为今后临床医师或相关研究者使用该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了新依据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复杂网络技术 灸法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基于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探讨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
6
作者 麦迪娜·阿不都热依木 杜思齐 +1 位作者 王佳新 麦合苏木·艾克木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目的运用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分析探讨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文资料来自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系统(Wan fan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系统(VIP)、药智网数据(... 目的运用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分析探讨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文资料来自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系统(Wan fan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系统(VIP)、药智网数据(YAOZHI)中收录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建立处方—药物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进行药物组的关联规则研究,寻找含大黄的核心处方。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靶点网络,把有效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以及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核心处方成分和核心靶蛋白分子衔接。结果由文献整理后共得到含大黄维医方剂共56首,涉及187味,其中频次>10次的10味;关联规则发现药对为大黄与小茴香、大黄与玫瑰花的支持度最高;根据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及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核心处方是大黄、小茴香、玫瑰花、藏红花、乳香、甘草。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核心处方关键成分有山柰酚、异鼠李素、乳香酸、乙酰基-α-乳香酸、藏红花酸、因香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STAT3、JUN、IL-1β、TP53、CCL2、SRC、IL-10等;KEGG富集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IL-17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的乳香酸、藏红花酸等与IL-6、JA、TP5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治疗慢性肝炎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组合可能通过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作用于IL-6、STAT3、JUN、IL-1β、TP53等靶,为慢性肝炎的维医方药治疗及其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慢性肝炎 含大黄维医方剂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已上市中成药治疗肾阳虚证的“病-症-药”超网络分析及核心处方发现
7
作者 俞成诚 王念 +7 位作者 关双 冷媛媛 刘溪 宋祺 顾浩 于亚南 王忠 刘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153-8164,共12页
目的 应用超网络法分析主治肾阳虚证的上市中成药,以期挖掘其临床应用、关键用药及核心处方,探寻中医药复方应用规律。方法 从中成药数据库和药智网中收集治疗肾阳虚证已上市中成药,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其临床研究,观察应用情况;以中成... 目的 应用超网络法分析主治肾阳虚证的上市中成药,以期挖掘其临床应用、关键用药及核心处方,探寻中医药复方应用规律。方法 从中成药数据库和药智网中收集治疗肾阳虚证已上市中成药,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其临床研究,观察应用情况;以中成药涉及的疾病和症状及中药作为超网络的节点,采用Apriori算法对节点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以相应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关联组合作为超网络的边,构建肾阳虚证“病-症-药”超网络;使用Cytoscpe3.9.1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和拓扑分析,以药物超度值衡量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由此挖掘肾阳虚证的主要疾病、核心处方和药物配伍规律。结果 筛选出191个复方,涉及药味293种,疾病43种,症状19种;其中64个复方有临床应用报道;肾阳虚证核心处方是鹿茸、肉苁蓉、淫羊藿、地黄、枸杞、人参、菟丝子、补骨脂、杜仲和附子,主要疾病是失眠和阳痿。结论 基于超网络筛选治疗肾阳虚证的核心处方,从多维度体现中医药异病同治思维,为临床诊疗与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 中成药 超网络 核心处方 鹿茸 肉苁蓉 淫羊藿 地黄 枸杞子 人参 菟丝子 补骨脂 杜仲 附子 失眠 阳痿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仝小林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核心处方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吴浩然 方心怡 +2 位作者 张培 代丹 田佳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4-1792,共9页
目的整理分析仝小林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方药,并探索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仝小林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处理,提取核心处方。进一步检索相关数据库获取核心处方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代谢... 目的整理分析仝小林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方药,并探索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仝小林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处理,提取核心处方。进一步检索相关数据库获取核心处方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点,构建核心方-核心化合物-核心靶点网络,同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1028诊次的有效处方,核心处方由黄连、知母、赤芍等10味中药组成,处方加减以浙贝母、莪术、三七等三味小方为主。核心处方共有151个活性成分、64个潜在作用靶点,核心化合物包括异鼠李素、毛蕊异黄酮、小檗碱、莫纳可林K等,核心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MAPK8、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等,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仝小林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处方由黄连、知母等药物组成,随症加减多用三味小方,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疗效,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综合调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数据挖掘 核心处方 黄连 知母 网络药理学 疗效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的多发性硬化核心处方分析
9
作者 谭文章 伍大华 +5 位作者 李静 邓竣 谢乐 谢瑶 王释亮 文赞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24-28,57,共6页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核心处方。方法:以“中药”“中医”“多发性硬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献,整理处方药物并建立Excel数据表,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核心处方。方法:以“中药”“中医”“多发性硬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献,整理处方药物并建立Excel数据表,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6篇,包含214个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98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其次是当归、白术、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四气多为温、平、寒性,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常用药对由黄芪、当归、白术、白芍、川芎、党参等药物组合而成。聚类分析发现6个核心处方,具有补血益气、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滋补肝肾、清热解毒等功效。结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复方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类为主,佐以清热解表、平肝息风、利水渗湿类,可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拟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聚类分析 核心处方
原文传递
已上市中成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核心处方多维度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顾浩 何文静 +4 位作者 魏鹏路 党海霞 游蓉丽 刘骏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738-4744,共7页
通过抗流感已上市中成药的多维度挖掘和分析,探讨流行性感冒的中成药组方用药规律和药物性效特征的研究。通过整理和挖掘说明书中明确记载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已上市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方法,从剂型、类别、... 通过抗流感已上市中成药的多维度挖掘和分析,探讨流行性感冒的中成药组方用药规律和药物性效特征的研究。通过整理和挖掘说明书中明确记载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已上市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方法,从剂型、类别、处方药物频次分析;利用网络模块划分方法,挖掘流感中成药的核心药物组合及其成分-靶点-生物通路角度的作用机制;利用中成药功效名词关系,构建流感功效名词术语网络,分析其主要功效之间的网络关联;利用药性特征定量方法,对3种清热解毒类功效的流感常见中成药,进行性、味、归经的药性特征举例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流感治疗的中医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对流感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及新流感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已上市中成药 核心处方 网络模块划分 功效药性分析
原文传递
已上市中成药治疗不同证候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处方挖掘 被引量:19
11
作者 魏鹏路 顾浩 +4 位作者 关双 苏苑苑 刘琼 刘骏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基于分析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已上市中成药,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用药与组方规律。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证型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IBM SPSS Modeler 14. 1 Prem... 基于分析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已上市中成药,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用药与组方规律。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证型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IBM SPSS Modeler 14. 1 Premium软件,Apriori算法)分析主要证型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对最终筛选出的170种中成药、共197味中药进行分析,涉及11个证型,其中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是主要证型,明确治疗主要证型处方的单味药用药频次、归纳常用药物组合,总结出4个主要证型的核心处方,并对4个证型的核心处方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证型的用药与组方规律。核心处方体现了已上市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组方法则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补气开窍、补益气阴等,用药以丹参、川芎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予以降香、赤芍、三七、红花、冰片、人参等中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相结合挖掘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特点、核心处方,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已上市中成药 核心处方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已上市中成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核心处方挖掘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念 冷媛媛 +2 位作者 刘骏 顾浩 王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1-1809,共9页
目的分析已上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挖掘核心处方。方法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症状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证型及主要症状的用... 目的分析已上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挖掘核心处方。方法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症状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证型及主要症状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发现与挖掘核心处方。结果筛选出138种中成药,含203味中药,涉及11个证型、19个症状,其中风热证、风寒证是主要证型,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是主要症状,明确了与2个证型、4个症状相关的核心处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是导致小儿出现惊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小儿上感重症惊风用药规律加以分析总结,挖掘出了治疗惊风的核心处方。结论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挖掘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中医思辨规律,对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核心处方 风热证 风寒证 惊风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翁维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核心处方挖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旭杰 朱宝琛 +2 位作者 李秋艳 翁维良 张菀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6-860,共5页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翁维良教授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cardiac arrhythmia,BA)的核心处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翁维良治疗BA的门诊病历,处方总数为585个,共使用中药163味,其中有效处方435个,使用中药140味,...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翁维良教授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cardiac arrhythmia,BA)的核心处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翁维良治疗BA的门诊病历,处方总数为585个,共使用中药163味,其中有效处方435个,使用中药140味,无效处方150个,使用中药128味。通过Liquorice系统分别针对总体处方、有效处方、无效处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总体处方中的高频药物包括高良姜、荜茇、郁金、延胡索、肉桂、桂枝、陈皮、细辛、生黄芪、太子参、丹参;有效处方中的高频药物包括高良姜、荜茇、郁金、延胡索、肉桂、干姜;无效处方中的高频药物包括郁金、延胡索、丹参、赤芍、生黄芪、陈皮。结论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挖掘的有效处方,即翁维良治疗BA的核心处方,体现出翁维良治疗BA的基本用药规律与诊疗思路。翁维良认为BA的核心病机为阳虚血瘀或阳郁血瘀,针对患者阳虚、气郁、血瘀并重的发病特点,提出运用温阳、理气、活血的用药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复杂网络分析 数据挖掘 翁维良 核心处方
原文传递
基于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研究中医临床核心处方的筛选方法
14
作者 王颖 张晓冉 +3 位作者 王俊宏 房祥忠 任昕昕 柏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9-187,共9页
目的:该研究基于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清零指令(BIC)准则2种方法模拟医生临床诊疗过程,挖掘某一临床医生治疗特定病证的核心处方。方法:该研究认为中医临床处方可分为治疗主证的核心处方和治疗兼证... 目的:该研究基于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清零指令(BIC)准则2种方法模拟医生临床诊疗过程,挖掘某一临床医生治疗特定病证的核心处方。方法:该研究认为中医临床处方可分为治疗主证的核心处方和治疗兼证的随证加减用药部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导出治疗特定疾病病历资料,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2种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俊宏教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气阴两虚型103首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药味数量与药味使用人群比例两者关系的最优平衡折点,而筛选核心处方。结果:以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形成的核心处方筛选方法,筛选出由石菖蒲、山楂、枸杞子、醋鸡内金、太子参等15味药组成的test4为核心处方,经中医理论分析和王俊宏教授确认符合中医治疗ADHD的理法方药特点。结论:以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方法可有效整理、筛选中医临床核心处方,而且相比于目前核心处方筛选方法,具有符合医生临证处方过程的特点,以期该方法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处方 核心处方 方法学 经验传承
原文传递
埋线学术流派——埋线针刀疗法特征初探(2)——杨五针是埋线针刀流派的处方核心
15
作者 毛长兴 李登科 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埋线学术流派—埋线针刀疗法处方的特征。方法梳理埋线针刀流派的处方:杨五针的思路、构成、配穴、操作技巧的特点,杨五针是由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枕五针、椎五针、脂五针、糖五针等54个技术或者处方组成的系列处方,... 目的探讨埋线学术流派—埋线针刀疗法处方的特征。方法梳理埋线针刀流派的处方:杨五针的思路、构成、配穴、操作技巧的特点,杨五针是由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枕五针、椎五针、脂五针、糖五针等54个技术或者处方组成的系列处方,每一个处方由5个穴位或者阳性点构成,故称之为"杨五针"。杨五针由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推寰循经式迷走神经节埋线术、三点一线式蝶腭神经节埋线术、分经拨脉式颈动脉窦埋线术4个单独的特殊穿刺术、以疼痛类疾病为主的23个处方和以神经节为主的27个内科疑难杂病为主的27个处方组成。结果杨五针在临床中具有稳定的神奇疗效。结论杨五针是埋线针刀流派的核心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流派 埋线针刀疗法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基于一种矩阵和权重改进的MW-Apriori算法探讨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用药规律
16
作者 于子洋 张艳燕 +3 位作者 马笑凡 崔伟锋 潘玉颖 李星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通过一种改进Apriori算法对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中药处方配伍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李培旭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 目的通过一种改进Apriori算法对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中药处方配伍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李培旭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基于矩阵和权重改进的MW-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用药规律及药物组合特点,从而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结果共收集处方1239张,病例391例,涉及到药物共214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有135味,累计使用频次17467次,药物种类共21类,使用频次排名前5类分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药、解表药、活血药,性味归经方面,使用较多为寒性、平性及甘味药。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中显示连翘-金银花组合是所有药物组合中出现频次最高,甘草作为单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且关联性最强,关联性较强药物为:金银花、连翘、黄柏、生地、黄芪、柴胡、泽泻、当归、白芍、蒲公英,总结出常见证型9种,常用药物50味,并从中得出核心证型及核心处方各4种,核心药物24味。结论通过对李培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数据分析,肾病蛋白尿的原发病较多,病机以湿热致肾闭精泄,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病程冗长,湿热(毒)蕴结为基本证型,治疗以祛邪通闭、益气养阴为主,选药多注重寒性、平性及甘味药物,研究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较为准确客观反映李教授学术思想,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蛋白尿 中医药 关联规则 核心证型 核心处方
下载PDF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琼琼 罗丹妮 +2 位作者 代凯凯 王金花 杨继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455-461,共7页
目的: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并分析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 目的: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并分析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中搜索的核心期刊中有关针灸治疗AS的文献,选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采用系统中的频次分析、穴对分析、关联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针灸处方104首,涉及腧穴113个,取穴总频次926次。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夹脊(67次,65.05%)。高频穴对有肾俞-夹脊、大椎-夹脊、大椎-腰阳关、腰阳关-夹脊、足三里-夹脊等。并组合有主要核心处方和次要核心处方。结论:根据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分析总结的针灸治疗AS取穴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取穴以督脉穴位为主,仍需结合临床实践,随病情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 取穴规律 腧穴 穴位配对 核心处方 数据挖掘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笑凡 李星锐 +2 位作者 崔伟锋 潘玉颖 于钟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已发表文献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研究现状并探讨用药规律及核心证型、核心处方特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平台、维普数据网等3家数据库的近25年...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已发表文献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研究现状并探讨用药规律及核心证型、核心处方特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平台、维普数据网等3家数据库的近2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Excel 2016进行有效方剂初步整理、药物规范等,建立数据库,并对药物频次、性味、药物归类等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纳入85篇文献,收录105个方,药物使用总频次1182次,使用频次前3位的是丹参、牛膝、黄芪;功效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其中补虚药中又以补气药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四气以平、温、寒以及微寒性药物居多,以平类药物位居首位;五味多见甘味、苦味以及辛味药,以甘味为首;归经以肝经为首,肾经、脾经、肺经以及心经次之;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显示,牛膝-丹参、山药-山茱萸、山药-茯苓、黄芪-丹参、山茱萸-丹参、茯苓-丹参、山茱萸-茯苓、茯苓-牛膝,女贞子+石决明=>菊花,钩藤+女贞子=>菊花,钩藤+女贞子+石决明=>菊花等药物组合使用较多;核心证型以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肝阳上亢型、湿浊阻滞型为主,核心处方中以牛膝为核心药物,山茱萸、熟地黄、山药、杜仲、黄芪、丹参、钩藤、天麻、石决明、菊花、泽泻、茯苓、大黄分别为相应核心证型组合用药。结论通过对纳入的文献分析发现,高血压肾病肝肾阴虚,痰浊血瘀为主导病机,病程多为虚实夹杂,而在治疗时以补肝益肾,活血化瘀,平肝潜阳,健脾益肾等为原则,选药时注重性味归经,以甘味性平类,归经以肝肾经为主,辅以味苦、辛,性温、寒及微寒类药物,研究所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能对高血压肾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核心证型 核心处方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平衡理论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用药关联性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玥 佘婧瑶 +5 位作者 王静 曹莹 梁春云 卢燕 王佩娟 陈思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24-531,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方药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医平衡理论在本病诊疗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法]查阅并筛选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方药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医平衡理论在本病诊疗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法]查阅并筛选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2016年以来选择中医药治疗POI的期刊论文,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组方特点及与中医平衡理论的关联性。[结果]经过筛选共得到处方100首,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序是熟地黄、菟丝子、当归、白芍、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香附、甘草、女贞子;性味归经分析显示,常用药物以温性、平性,甘味、苦味为主,多归肝、肾二经。归纳分析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共挖掘出21条核心用药组合,5首新处方。[结论]肾虚是POI的本质病机,补肾填精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辅以补血养肝、健脾宁心、疏肝调气、活血豁痰等。中医平衡理论凸显并贯穿于治疗始终,关联规则分析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中医药 平衡理论 配伍规律 核心处方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希敏 张丹君 +1 位作者 杨科朋 鄢巨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和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从血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处方,初步筛选、统计后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2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和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从血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处方,初步筛选、统计后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29首,中药282味,其中高频中药3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和丹参;四气属寒的中药种类最多,属温、平者次之;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经最多,其次为心、肾经;功效类别以清热、补虚、活血化瘀居多。核心处方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甘草、丹参、黄芪,聚类分析得到8项分类组合。[结论]核心处方以活血、清热、益气三效并举,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能够减少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瘀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核心处方 清热活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