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宋萧怡 许程洁 +1 位作者 张航烽 王甲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 025例SLE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依据系统性红...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 025例SLE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将其分为非活动组(n=750)和活动组(n=27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常规实验室检查、细胞因子和肾脏病理学等指标。结果 活动组患者具有肾、肺、皮肤、关节炎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均P <0.05)。所有患者均进行了ANCA检测,核周型ANCA(perinuclear ANCA, p-ANCA)是最主要的核型,且与疾病的活动状态显著相关(P <0.05)。对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有反应的患者有25例,所有患者对蛋白酶3(proteinase 3, PR3)均无反应;此外,两组之间的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活动组相比,活动组p-ANCA+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显著升高、抗dsDNA抗体滴度及SLEDAI评分明显增加;相反,白蛋白、C3和C4水平显著降低(P <0.05)。同时,p-ANCA与IL-6水平明显相关,且IL-6水平随SLEDAI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p-ANCA阳性的患者更易于发生狼疮性肾炎,但与肾脏病理无关。结论 在SLE患者中,p-ANCA的出现表明了更严重的疾病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6 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下载PDF
HPV16L1核浆运输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军 王一理 司履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1,共5页
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greenflurenscentprotein,EGFP)标记不同的截短型HPV16L1蛋白(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L1protein,HPV16L1),分析HPV16L1蛋白核定位信号(Nucleuslocationsignal,NLS)的作用。构建重组pFB-EGFP、pFB-EGFP... 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greenflurenscentprotein,EGFP)标记不同的截短型HPV16L1蛋白(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L1protein,HPV16L1),分析HPV16L1蛋白核定位信号(Nucleuslocationsignal,NLS)的作用。构建重组pFB-EGFP、pFB-EGFP-HPV16L1、pFB-EGFP-HPV16L1△NLS和pFB-EGFP-NLSHPV16L1p转移载体;在DH10Bac宿主菌内经Tn7转座子介导的同源重组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Ac-EGFP、Ac-EGFP-HPV16L1、Ac-EGFP-HPV16L1△NLS和Ac-EGFP-NLSHPV16L1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表达相应截短型HPV16L1融合蛋白;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融合蛋白的荧光特性和核浆转运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Ac-EGFP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内明亮的绿色荧光均匀分布;重组Ac-EGFP-HPV16L1和Ac-EGFP-NLSHPV16L1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明亮的绿色荧光主要位于细胞核内;重组Ac-EGFP-HPV16L1△NLS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绿色荧光局限于细胞浆内,细胞核内无绿色荧光。说明HPV16L1蛋白羧基端的23个氨基酸(GKRKATPTTSSTSTTAKRKKRKL)具有完全核定位作用,能引导HPV16L1蛋白和EGFP突破核膜屏障进入Sf-9细胞核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定位信号 运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食管癌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DNA含量和核浆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忠英 黎妙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0-52,共3页
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37例食管癌癌旁粘膜上皮刮片细胞核DNA含量,在同部位取组织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核/浆面积比值测定。正常上皮和单纯性增生上皮DNA含量在2C-4C范围内。浸润性癌细胞DNA含量4C和>4C的细胞数增多。不典型增生... 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37例食管癌癌旁粘膜上皮刮片细胞核DNA含量,在同部位取组织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核/浆面积比值测定。正常上皮和单纯性增生上皮DNA含量在2C-4C范围内。浸润性癌细胞DNA含量4C和>4C的细胞数增多。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DNA组方图可分两型:一型接近于单纯性增生,另一型和浸润性癌相似。说明同一病理组织学诊断却有两种恶性特征。单纯增生上皮核/浆比值接近于正常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特别在中、表层细胞,核/浆比值明显增高,说明后者细胞分化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脱氧 细胞分化 细胞光度测定法 DNA
原文传递
survivin胞浆与胞核表达在原发性和转移性上皮卵巢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艳 李勇 +2 位作者 范立侨 王小玲 王玲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SURVIVIN 与胞表达 卵巢癌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核胞浆转运蛋白α-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峰 赵国强 +6 位作者 赵明理 郭亮 方华 王玉玲 张建立 张清勇 曹开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核胞浆转运蛋白α-5(karyopherin alpha-5,KPNA5)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核胞浆转运蛋白α-5(karyopherin alpha-5,KPNA5)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G组20例患者与对照组10名受试者胸腺组织中KPNA 5 mRNA和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MG组和对照组胸腺组织中,KPNA 5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0.08)和(0.57±0.0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NA 5蛋白阳性细胞均数分别为(8.99±0.49)和(5.8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NA 5分子在MG胸腺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MG的发生,是MG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转运蛋白α-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体积及浆核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美艳 王明山 +1 位作者 周武 金艳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62-2363,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技术,测定12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0例、B级4... 目的:探讨肝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技术,测定12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0例、B级45例、C级37例)及109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WBC)总数和MOV、MOC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WBC和MOC明显降低(P<0.01),MOV、MOV-SD及MOC-SD明显增大(P<0.01)。与Child-PughA级比较,Child-PughB级和C级的MOV、MOV-SD、MOC-SD均明显增大,MOC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ild-PughB级和C级间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肝硬化过程中MOV及MOC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MOV及MOC的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体积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脓毒血症早晚期肝细胞核被膜NTPase活性及poly(A)^+mRNA核浆转运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载权 杨军 +3 位作者 庞永正 周爱儒 汤健 唐朝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和方法 :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血症大鼠模型上 ,研究早晚期脓毒血症肝细胞核被膜核苷三磷酸酶 (NT Pase)活性及 poly(A) +mRNA核浆转运的变化。结果 :脓毒血症早期NTPase活性增加而晚期活性降低 ,即早期Vmax与对照组比增加 6 2 % (ATP... 目的和方法 :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血症大鼠模型上 ,研究早晚期脓毒血症肝细胞核被膜核苷三磷酸酶 (NT Pase)活性及 poly(A) +mRNA核浆转运的变化。结果 :脓毒血症早期NTPase活性增加而晚期活性降低 ,即早期Vmax与对照组比增加 6 2 % (ATP ,P <0 .0 5 )和 18% (GTP ,P <0 .0 5 ) ;晚期Vmax下降 2 6 % (ATP ,P <0 .0 5 )和5 6 % (GTP ,P <0 .0 5 )。脓毒血症仅晚期NTPase底物亲和力降低 ,即晚期Km与对照组比分别升高 2 6 % (ATP ,P<0 .0 5 )和 37% (GTP ,P <0 .0 5 )。脓毒血症早期 poly(A) +mRNA核浆转运速率增加而晚期降低 ,即早期组 10min转运速率较对照组增加 2 7% (ATP ,P <0 .0 5 )和 30 % (GTP ,P <0 .0 5 ) ;晚期组降低 2 1% (P <0 .0 1)和 35 % (P <0 .0 1)。结论 :脓毒血症肝细胞核膜NTPase活性呈早期升高、晚期下降的双相变化与肝细胞核被膜 poly(A) +mR NA核浆转运速率的早、晚期变化相平行 ,同时与脓毒血症血糖浓度的早、晚期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NTPASE 酶活 细胞mRNA转运
下载PDF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病人受照射剂量的估算 被引量:5
8
作者 姚波 蒋本荣 +3 位作者 贾蜀琼 满秋红 邱立娟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中2例严重受照射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MN)检测,并估算受照射剂量。方法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分别进行MN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外周血培养均未见双核淋巴细胞。患... 目的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中2例严重受照射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MN)检测,并估算受照射剂量。方法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分别进行MN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外周血培养均未见双核淋巴细胞。患者A的骨髓培养所获双核细胞极少,依据双核淋巴细胞多少粗估剂量>20Gy。患者B的骨髓MN率为2.42个/细胞,剂量估计为8.7(8.0~9.4)Gy,与用染色体畸变分析、物理方法及ESR法所估算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MN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是除染色体畸变分析之外又一种可靠的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生物剂量估计 分裂阻滞微
下载PDF
阻滞eIF-4E对乙酰肝素酶mRNA核浆转运及其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杨玉捷 张亚历 +4 位作者 崔海宏 钟世顺 刘宇虎 赖卓胜 王继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 :确定结肠癌LS 1 74T细胞中过量表达的真核细胞起始因子 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E ,eIF 4E)是否影响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mRNA的核浆转运 ,并改变乙酰肝素酶表达水平 .方法 :脂质体包裹与eIF 4EmRNA翻译起始点互补的a... 目的 :确定结肠癌LS 1 74T细胞中过量表达的真核细胞起始因子 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E ,eIF 4E)是否影响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mRNA的核浆转运 ,并改变乙酰肝素酶表达水平 .方法 :脂质体包裹与eIF 4EmRNA翻译起始点互补的asODN转染人大肠腺癌细胞LS 1 74T .使用Westernblot,RT PCR方法分别检测eIF 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 .乙酰肝素酶mRNA在细胞内核浆分布水平采用Northernblot检测 ,其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 .结果 :asODN转染显著抑制eIF 4E基因和蛋白表达 .伴随eIF 4E被阻抑 ,Northernblot结果显示更多乙酰肝素酶mRNA滞留在细胞核 ,且其蛋白表达量也下降 .结论 :阻抑eIF 4E可影响LS 1 74T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核浆转运 ,并降低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细胞起始因子4E 乙酰肝素酶 信使RNA 转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小G蛋白Ran介导的核浆转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迪 《科技视界》 2015年第5期7-7,19,共2页
小G蛋白Ran作为一个信号分子家族,具有介导核浆转运,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核膜的重组,DNA复制的起始,细胞周期等功能。Ran小G蛋白对核浆转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浆转运过程中有哪些蛋白质及信号分子的参与,在生物学和... 小G蛋白Ran作为一个信号分子家族,具有介导核浆转运,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核膜的重组,DNA复制的起始,细胞周期等功能。Ran小G蛋白对核浆转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浆转运过程中有哪些蛋白质及信号分子的参与,在生物学和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等。本文总结了Ran小G蛋白及其效应分子在核浆转运方面的研究内容,并简要阐述了小G蛋白Ran介导的核浆转运异常与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 转运 KARYOPHERINS 孔复合体 相关疾病
下载PDF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如英 武子涛 盛剑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758-759,共2页
目的了解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我院51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30例对照患者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1例溃疡性... 目的了解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我院51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30例对照患者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32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2.75%及95.56%。1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2例阳性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3.33%,30例对照组未发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高度的特异性,对其检测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
下载PDF
几种核受体核浆穿梭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晓峰 吴乔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63-368,共6页
许多核受体属于核转录因子,它们在胞浆合成后快速地转运入核,同时还能够在核浆之间穿梭以行使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核受体的核浆转运主要通过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依靠运输载体Importins和Exportins介导以及Ran-GDP提供能量。现对糖皮质... 许多核受体属于核转录因子,它们在胞浆合成后快速地转运入核,同时还能够在核浆之间穿梭以行使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核受体的核浆转运主要通过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依靠运输载体Importins和Exportins介导以及Ran-GDP提供能量。现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等核受体在核浆穿梭转运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也介绍我们实验室最近发现的视黄素X受体(RXR)核浆穿梭转运的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配体 穿梭 定位信号 输出信号 调控机制 穿梭 糖皮质激素受体 转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四君子汤加三七对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财堂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三七对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三七对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再服用四君子汤加三七,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Mayo评分、肠镜下Baron评分等疗效指标及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 ANC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p AN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三七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Mayo评分及肠镜下Baron评分,提高疗效,降低结肠黏膜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四君子汤 三七 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下载PDF
检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471-1472,共2页
【摘要】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pANCA)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正常健康人60例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摘要】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pANCA)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正常健康人60例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ANCA,比较二者差异,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ANCA阳性率68.3%,正常健康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特异性92.7%,灵敏度65.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ANCA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病情越严重,pANCA阳性率越高。结论pANCA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点,病程越短、病情越严重,pANCA阳性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周型抗中性料细胞胞抗体特异性灵敏度
下载PDF
沉默Pin1表达抑制高氧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SIRT1核-浆穿梭
15
作者 赵帅 董文斌 +3 位作者 李清平 康兰 雷小平 周正颐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760-4762,4765,共4页
目的通过沉默Pin1表达观察高氧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核-浆穿梭改变。方法在体外常规培养A549细胞及A549-Pin1shRN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高氧组、A549-Pin1shRNA细胞组(均给予高体积分数氧诱导细... 目的通过沉默Pin1表达观察高氧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核-浆穿梭改变。方法在体外常规培养A549细胞及A549-Pin1shRN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高氧组、A549-Pin1shRNA细胞组(均给予高体积分数氧诱导细胞)。密闭培养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 3、p53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定位SIRT1核-浆穿梭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呈梭形,活细胞数量较多。高氧组细胞生长状态差,细胞由原来的梭形变成椭圆形。A549-Pin1shRNA组细胞生长状态欠佳,贴壁欠佳,活细胞数量较高氧组有所增加,但是未达到对照组的水平。对照组密闭培养24h,高氧组、A549-Pin1shRNA组通氧后密闭培养24h后,对照组中Caspase 3、p53表达最少,与高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549-Pin1shRNA组在通氧后密闭24h,Caspase 3、p53表达介于对照组与高氧组之间,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荧光法定位SIRT1核-浆穿梭改变中,对照组未见SIRT1核-浆穿梭改变,而A549-Pin1shRNA组较高氧组减少。结论抑制Pin1表达能够减少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SIRT1核-浆穿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PIN1 SIRT1 -穿梭
下载PDF
p62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核浆易位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杨荔艳 刘奏 +2 位作者 郝佳洁 张钰 王明荣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1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p62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核浆易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核输出抑制剂KPT330处理食管鳞癌细胞KYSE70、KYSE150和KYSE510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抑制剂处理前后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的... 目的:探讨p62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核浆易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核输出抑制剂KPT330处理食管鳞癌细胞KYSE70、KYSE150和KYSE510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抑制剂处理前后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的定位情况。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磷酸化蛋白质组技术鉴定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定点突变技术用于构建p62不同磷酸化状态的突变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邻位连接实验(PLA)分析p62与GSK-3β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使用核输出抑制处理后,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62积聚在细胞核中。质谱鉴定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存在T269/S272/S328/S332这4个位点的磷酸化,进一步发现T269/S272位点磷酸化、且同时S328/S332去磷酸化可使胞浆中的p62转移至细胞核中。Co-IP和PLA实验结果显示,p62与GSK-3β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结论:食管鳞癌细胞中p62的核浆易位与其S328/S332磷酸化状态相关,且可能受GSK-3β激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2蛋白 食管鳞癌 易位 磷酸化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下载PDF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骨髓中出现多核浆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17
作者 贺西章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7期186-186,共1页
目的:探讨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骨髓中出现多核浆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骨髓穿刺涂片常规分类计数浆细胞百分比并观察是否出现多核浆细胞;速率散射浊度法检测血清各型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原发疾病分布在骨髓中出现... 目的:探讨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骨髓中出现多核浆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骨髓穿刺涂片常规分类计数浆细胞百分比并观察是否出现多核浆细胞;速率散射浊度法检测血清各型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原发疾病分布在骨髓中出现和未出现多核型浆细胞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前者骨髓浆细胞百分比、血清IgA水平及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后者;前者血清IgG、IgM、总Ig水平及A/G比值与后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骨髓中出现多核浆细胞的患者血清IgA水平,骨髓浆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浆细胞形态正常者的水平,提示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尤其是黏膜防御功能增强。而且这种细胞生物学异常现象更易出现在年龄高的患者中,推测可能与疾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多症 骨髓 细胞反应性
下载PDF
宫颈粘膜癌变过程中DNA含量、Ag—NOR及核形态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坤平 郑杰 +6 位作者 胡文浩 李宏安 潘晓琳 郭长军 张素清 高志斌 吴玉新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2-25,共4页
对54例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坛生、原位癌、鳞癌Ⅰ级、Ⅱ级、Ⅲ级进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糖蛋白(Ag-NOR)计数,同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中的25例进行DNA含量的原位定量及核浆比测定,结果8C及8C以上细胞群的出现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 对54例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坛生、原位癌、鳞癌Ⅰ级、Ⅱ级、Ⅲ级进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糖蛋白(Ag-NOR)计数,同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中的25例进行DNA含量的原位定量及核浆比测定,结果8C及8C以上细胞群的出现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Ag-NOR计数及核浆比与细胞DNA含量变化呈正相关,随病理分级逐级增高,并在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DNA 核浆比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荧光核型与靶抗原不符的特殊情况分析
19
作者 王美娥 胡朝军 +6 位作者 李萍 邓垂文 吴子燕 曾小峰 张奉春 李永哲 张蜀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将pANCA合并MPO阳性、cANCA合并PR3阳性以外ANCA荧光模型以及靶抗原同时有阳性的其他特殊情况定义为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NCA合并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44.20±17.25)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占56.8%,ANCA相关性血管炎占15.2%,其中诊断为UC与非UC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01)。pANCA合并MPO、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58.20±14.05)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最多,占48.3%。cANCA合并MPO阳性患者组中,年龄(56.06±20.39)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占61.8%,间质性肺炎以及甲状腺亢进各占8.8%。结论pANCA、PR3阳性可作为UC的敏感性指标,pANCA、MPO、PR3阳性及cANCA、MPO阳性也可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酶3 溃疡性结肠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临床疾病分布及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春莹 张婷 许颖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ANCA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ANCA阳性患者247例,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06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阳性141例,患者60岁以上ANCA阳性率均有所增高(P<0.05)。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占比最高,达143例(57.89%),除常见的呼吸系统(17.41%)及肾脏(21.86%)受累外,有15例患者(6.07%)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其他疾病以pANCA阳性为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SSc)等疾病中均有分布。pANCA阳性SLE患者中81.82%ANA荧光结果表现为高滴度,多数伴有dsDNA抗体和ssa-A/Ro52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ANCA阳性患者以中老年居多,ANCA是临床AAV患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出现CNS受累的表现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AAV以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多出现pANCA阳性,这对SLE患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