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散裂和弹核碎裂反应中余核产生的贝叶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1
作者 魏慧玲 彭丹 +1 位作者 魏啸宝 马春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1-797,共7页
核散裂反应和炮弹碎裂反应中的余核产生截面是核反应理论和实验中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核散裂和弹核碎裂反应中余核(尤其是靠近滴线的稀有同位素)产生截面的预测,本文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方法的两类预测模型。一类是无物理模型引导... 核散裂反应和炮弹碎裂反应中的余核产生截面是核反应理论和实验中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核散裂和弹核碎裂反应中余核(尤其是靠近滴线的稀有同位素)产生截面的预测,本文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方法的两类预测模型。一类是无物理模型引导的BNN模型,另一类是有物理模型引导的BNN+模型。结果发现BNN模型需要学习充足的信息量,才能拥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BNN+模型既能继承物理模型的优点,又能弥补该模型的缺陷。在同样少的样本数据下,BNN+模型仍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裂反应 核碎裂反应 产生截面 贝叶斯神经网络
下载PDF
500A MeV^(40)Ar与铜靶作用弹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碎片产生分截面研究
2
作者 李蓉 张东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对最高能量为500 A MeV的^(40)Ar与铜靶作用弹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碎片产生分截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相近能区^(40)Ar诱发铜靶核碎裂的实验结果及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荷变化总截面与相近能区实验结果一致,也... 本文对最高能量为500 A MeV的^(40)Ar与铜靶作用弹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碎片产生分截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相近能区^(40)Ar诱发铜靶核碎裂的实验结果及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荷变化总截面与相近能区实验结果一致,也与Bradt-Peters及Nilsen半经验公式预言一致;NUCFRG2和PHITS模型预言低于实验结果.弹核碎片产生分截面在所研究的能区范围与束流能量没有明显依赖关系,EPAX3及FRACS半经验参数化公式可以较好地再现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 碎片产生分截面
下载PDF
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中的弹核碎裂过程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孝威 许国发 刘福虎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8-404,共27页
本文概括了14.6AGeV,60AGeV,200AGeV^(16)O,14.5AGeV^(28)Si和200AGeV^(32)S与固定靶碰撞的弹核碎裂过程的主要实验结果,分析了弹核电磁离解截面与弹核和靶核电荷大小及弹核能量间的关系,核反应截面与弹核和靶核大小及弹核能量间的关系... 本文概括了14.6AGeV,60AGeV,200AGeV^(16)O,14.5AGeV^(28)Si和200AGeV^(32)S与固定靶碰撞的弹核碎裂过程的主要实验结果,分析了弹核电磁离解截面与弹核和靶核电荷大小及弹核能量间的关系,核反应截面与弹核和靶核大小及弹核能量间的关系,得到了弹核碎片的电荷分布、横动量分布和发射角分布以及α粒子多重数分布等规律,讨论了弹核碎裂过程包括电磁离解与核反应碎裂的机制,还评述了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中弹核碎片的次级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相对论性效应 核碎裂
下载PDF
200AGeV^(16)O与乳胶作用的弹核碎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福虎 许国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69-276,共8页
本文报告200 A GeV ^(16)O与核乳胶相互作用的弹核碎裂的实验结果,给出了电磁离解事例和核反应事例的百分比,碎片电荷分布,及核反应事例的氦碎片多重数分布,讨论了描述碰撞强烈程度的量。
关键词 核碎裂 乳胶 -碰撞 氧16
下载PDF
3.7AGeV^(16)O与核乳胶碰撞的靶核碎裂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福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本文报告3.7AGeV16O与核乳胶碰撞的靶核碎裂的实验结果,并与200AGeV16O相应的结果作比较。给出了靶核碎片多重数分布,及其与弹核碎片之间的关联,以及靶核各类碎片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核碎裂 原子 乳胶 碰撞
下载PDF
核碎裂在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中的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丰收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5,共3页
讨论了重离子辐照生物中核碎裂效应,给出与此相关的核碎裂研究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重离子 生物分子 核碎裂
下载PDF
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预后评价中的意义及其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哲 马铁 +1 位作者 杨向红 张可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预后评价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8例GNB的标本和临床资料。显微镜下计数每例标本的MK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例标本中Ki67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预后评价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8例GNB的标本和临床资料。显微镜下计数每例标本的MK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例标本中Ki67蛋白的表达。根据2003年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GNB预后良好型15例,预后不良型13例。随访28例,失访1例。预后良好型GNB患者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生存时间与病理分型显著相关(P<0.05)。MKI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生存时间相关(P<0.05)。高MKI组与低MKI组相比,Ki67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在GNB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价中,MKI是一个显著的预后评价指标,单独检测Ki67对预后评价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 预后 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
下载PDF
原子核碎裂
8
作者 唐孝威 《自然杂志》 1989年第1期3-6,80,共5页
在相对论性原子核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时,原子核会发生碎裂现象。唐孝威教授的《原子核碎裂》一文介绍了当前原子核物理学的这一前沿课题的研究概况。文章深入浅出,很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对欲了解这一内容的隔行专家来说,阅后定有裨益。
关键词 原子反应 乳胶 核碎裂 氦原子 唐孝威 径迹 相对论性 带电粒子 硫原子
下载PDF
14.6AGcV^(16)O与核乳胶靶相互作用中的靶核碎裂与射弹碎裂
9
作者 秦玉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91-196,共6页
本文报告和分析了14.6 A GeV ^(16)O与核乳胶靶相互作用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靶核碎裂有能量无关和射弹大小无关特性;射弹碎裂也具有能量无关特性;靶核热化过程存在“饱和效应”.
关键词 乳胶靶 核碎裂 射弹碎裂 强子
下载PDF
290 A MeV ^(12)C与Al靶核碎裂反应截面研究
10
作者 王琦 王烨嘉 张东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对最高束流能量为290 A MeV的^(12)C核诱发铝靶核反应射弹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及碎片粒子产生分截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射弹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碎片粒子产生分截面在误差范围内与束流能量无关,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计算结果与Br... 本文对最高束流能量为290 A MeV的^(12)C核诱发铝靶核反应射弹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及碎片粒子产生分截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射弹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碎片粒子产生分截面在误差范围内与束流能量无关,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计算结果与Bradt-Peter公式及PHITS,NUCFRG2理论模型预测值一致,碎片粒子产生分截面值与NUCFRG2理论模型预测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射弹碎片 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 碎片产生分截面
下载PDF
400 A MeV^(12)C诱发Pb靶核反应弹核碎裂研究
11
作者 贾利芳 李宜洋 张东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4-59,共6页
论文对最高束流能量为400 A MeV的^(12)C核诱发铅靶核反应弹核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弹核碎片产生分截面、弹核散射角及弹核碎片发射角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弹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电荷数Z=5的弹核碎片产生分截面在实验误... 论文对最高束流能量为400 A MeV的^(12)C核诱发铅靶核反应弹核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弹核碎片产生分截面、弹核散射角及弹核碎片发射角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弹核碎裂电荷变化总截面及电荷数Z=5的弹核碎片产生分截面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弹核能量无关,弹核碎裂反应电荷变化总截面的实验结果与Bradt-Peter半经验公式及PHITS,NUCFRG2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弹核粒子平均散射角小于电荷数Z=5的弹核碎片的发射角,且在所研究的束流能量范围内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 碎片产生分截面 散射角 碎片发射角
下载PDF
46.7MeV/u^(12)C引起的弹核碎裂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冠华 詹文龙 +9 位作者 诸永泰 郭忠言 胡晓庆 郗鸿飞 周建群 尹淑芝 冯恩普 赵有雄 魏志勇 范恩杰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测量了46.7MeV/u^(12)C束流轰击不同靶核的核反应中前方向出射的类弹碎片,发现弹核碎裂产物的最可几能量可用Abrasion图象来解释。它们的平行动量分布宽度满足Goldhaber关系式,实验中提取的约化平行动量分布宽度σ_0=80±10MeV/c,... 测量了46.7MeV/u^(12)C束流轰击不同靶核的核反应中前方向出射的类弹碎片,发现弹核碎裂产物的最可几能量可用Abrasion图象来解释。它们的平行动量分布宽度满足Goldhaber关系式,实验中提取的约化平行动量分布宽度σ_0=80±10MeV/c,接近于相对论情形下的值,并且σ_0对于不同的反应系统有相近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反应 中能 核碎裂 碳口
原文传递
核碎裂的标度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玉明 H. N■■Division +1 位作者 C. N■■ S. Leray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2期1713-1716,共4页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通过中高能重离子碰撞,原子核会碎裂成许多轻的核碎片。这种新的反应机制称为核碎裂。同发生临界现象时的宏观系统相类似,核碎裂也显示出标度特性。但这一特性只能部分地被重组聚集模型(RAM)所描述。本文给出了推广...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通过中高能重离子碰撞,原子核会碎裂成许多轻的核碎片。这种新的反应机制称为核碎裂。同发生临界现象时的宏观系统相类似,核碎裂也显示出标度特性。但这一特性只能部分地被重组聚集模型(RAM)所描述。本文给出了推广的重组聚集模型,并用它很好地复制了乳胶实验测得的核碎裂的标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核内沉积的能量约为它束缚能的80—90%(≈6MeV)时,这一临界现象就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标准特性 临界指数
原文传递
高能原子核碎裂中的矩关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福虎 孙汉城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5年第3期14-17,共4页
本文用瓜分客体的方法,得到了16O和32S碎裂中碎片电荷分布的条件矩.结果表明条件矩间呈对数关联,且对关联行为本身来说,电磁离解和核反应相应的结果类似,氧核与硫核相应的结果类似.计算结果与3.7和200GeV/u16... 本文用瓜分客体的方法,得到了16O和32S碎裂中碎片电荷分布的条件矩.结果表明条件矩间呈对数关联,且对关联行为本身来说,电磁离解和核反应相应的结果类似,氧核与硫核相应的结果类似.计算结果与3.7和200GeV/u16O及200GeV/u32S与核乳胶作用的实验数据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弹碎片 电荷分布 条件矩 对数关联 核碎裂
原文传递
热核三重碎裂和伴随粒子裂变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戴光曦 贺智勇 +5 位作者 符炎彪 李祖玉 段利敏 张保国 刘国兴 吴和宇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96-100,共5页
对中能核反应中的三体碎裂数据的处理中对整体形变的真的三重碎裂与三体事件(如裂变加上类弹碎片或蒸发粒子)进行鉴别:这时对它们的质量谱、发射平面方向分布作了比较,再次证明了整体形变三重碎裂的确是存在的.伴随粒子裂变测量给... 对中能核反应中的三体碎裂数据的处理中对整体形变的真的三重碎裂与三体事件(如裂变加上类弹碎片或蒸发粒子)进行鉴别:这时对它们的质量谱、发射平面方向分布作了比较,再次证明了整体形变三重碎裂的确是存在的.伴随粒子裂变测量给出非全熔合裂变与周边碰撞的跟随裂变两种方式,它们的产额比与伴随粒子的探测角有关联.裂片出平面的幅角分布存在两组,分别与两种伴随粒子裂变相对应.周边碰撞跟随裂变的出平面的幅角为38度.从非全熔合裂变的幅角分布的宽度可量度蒸发粒子数目从而得到复合核的激发能或核温度.非全熔合裂变的伴随粒子在大角度下为纯蒸发粒子,从纯蒸发粒子的能谱和测出的同位素比也可得到核温度.实验还测量了30AMeV40Ar核弹在159Tb和nat.Ag靶子上的削碎的碎片,得到碎片的动量谱和其宽度.宽度为75MeV/c,与期待值一致.在6度测出碎片产额是一样的,可是在9度测出的碎片愈重产额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碎裂 伴随粒子 裂变 核碎裂
下载PDF
弹核碎裂反应中同位旋效应的系统研究(英文)
16
作者 方德清 马余刚 +9 位作者 马春旺 钟晨 蔡翔舟 陈金根 郭威 苏前敏 田文栋 王鲲 颜廷志 沈文庆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用统计擦碎模型对中能区不同弹靶体系在弹核碎裂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和同位旋标度率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归一的同位素分布峰位差和约化的同位旋标度率参数随(Z_(proj)-Z)/Z_(proj) or(N_(proj)-N)/N_(proj)呈指数下降,与反应系统大... 用统计擦碎模型对中能区不同弹靶体系在弹核碎裂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和同位旋标度率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归一的同位素分布峰位差和约化的同位旋标度率参数随(Z_(proj)-Z)/Z_(proj) or(N_(proj)-N)/N_(proj)呈指数下降,与反应系统大小无关.指出约化的同位旋标度率参数可以用来研究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反应系统的激发程度和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擦碎模型 核碎裂反应 同位旋效应
原文传递
碳离子肿瘤治疗中弹核碎裂反应测量系统的研制
17
作者 徐治国 段利敏 胡正国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了评估弹核碎裂反应在碳离子肿瘤治疗中产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一套探测器系统用来测量相关反应产物。这套探测系统包括起始探测器、水靶系统、带电粒子鉴别系统和中子测量系统。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0M... 为了评估弹核碎裂反应在碳离子肿瘤治疗中产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一套探测器系统用来测量相关反应产物。这套探测系统包括起始探测器、水靶系统、带电粒子鉴别系统和中子测量系统。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0MeV/u12C6+束打50mm水靶的实验在束测试了这套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ΔE-E和TOF-ΔE两种粒子鉴别方法这套探测系统清楚地区分了H,He,Li,Be,B和C等元素。通过计算不同Z值带电碎片的微分截面得到了这些带电碎片(本工作给出元素H和He)相应的角分布。这套探测系统中的带电粒子测量系统性能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重离子肿瘤治疗 12C6+碎片测量
原文传递
46.7MeV/u^(12)C引起的弹核碎裂及轻带电粒子关联
18
作者 诸永泰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3年第3期26-30,共5页
我们在HIRFL提供的46.7MeV/u的^(12)C离子轰击^(58)Ni、^(115)In和^(197)Au靶所引起的核反应中研究了弹核碎裂与转移反应的竞争,分别提取了对应于弹核碎裂和转移反应的类弹碎片的约化动量宽度,从粒子发射不稳定态的相对布居得到了不同... 我们在HIRFL提供的46.7MeV/u的^(12)C离子轰击^(58)Ni、^(115)In和^(197)Au靶所引起的核反应中研究了弹核碎裂与转移反应的竞争,分别提取了对应于弹核碎裂和转移反应的类弹碎片的约化动量宽度,从粒子发射不稳定态的相对布居得到了不同反应系统的核温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温度 重离子反应
原文传递
波包宽度对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锦霞 张东海 +1 位作者 李贤 张欢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3,共8页
运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嫁接GEMINI统计衰变模型对波包宽度与弹核碎裂反应截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不同的波包宽度对400AMeV36Ar+C,20Ne与C,Al,Cu,Sn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影响,分析了同位素36Ar,40Ar与Al反应在... 运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嫁接GEMINI统计衰变模型对波包宽度与弹核碎裂反应截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不同的波包宽度对400AMeV36Ar+C,20Ne与C,Al,Cu,Sn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影响,分析了同位素36Ar,40Ar与Al反应在不同的波包宽度下的同位素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波包宽度的选择影响着弹核碎裂的反应截面,并且与核反应体系有关。当σ2r=2fm2时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而σr=(0.88+0.09A1/3)fm的计算结果与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对弹核碎裂的反应截面影响明显。不同的波包宽度对丰中子核40Ar的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影响要小于对36Ar的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影响,而且随体系分布的波包宽度计算的同位素要比σ2r=2fm2时计算的同位素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ImQMD模型 GEMINI模型 波包宽度
原文传递
对能对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影响
20
作者 程锦霞 张东海 李俊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1-625,共5页
运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嫁接GEMINI统计衰变模型对400 AMeV^(36)Ar与C、Al、Cu、Pb的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奇偶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核碎裂电荷反应截面的奇偶效应产生在初级碎块的退激发过程中,而且退激发... 运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嫁接GEMINI统计衰变模型对400 AMeV^(36)Ar与C、Al、Cu、Pb的弹核碎裂反应截面的奇偶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核碎裂电荷反应截面的奇偶效应产生在初级碎块的退激发过程中,而且退激发过程中的对能在奇偶效应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考虑对能,弹核碎裂电荷反应截面的奇偶效应将消失。同时由于对能的作用使得弹核碎裂的中子反应截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碎裂 奇偶效应 对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