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钻核磁共振仪器缩短回波间隔方法优化设计
1
作者 刘伟 张文秀 +1 位作者 陈文轩 廖广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9-418,共10页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直接探测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随钻核磁共振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得油气藏评价参数的技术方法.面对复杂油气藏中随钻核磁共振测量问题,通过缩短脉冲序列的回波间隔,可以减少仪器测量时间,能够获得快...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直接探测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随钻核磁共振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得油气藏评价参数的技术方法.面对复杂油气藏中随钻核磁共振测量问题,通过缩短脉冲序列的回波间隔,可以减少仪器测量时间,能够获得快速衰减的短弛豫组分,实现储层孔隙结构的精细表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级能量泄放方法,能够逐级降低天线品质因数,缩短天线恢复的死区时间,在不改变回波采集信噪比的情况下,实现脉冲序列的短回波间隔采集系统设计,并在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仪器回波信号信噪比良好,振铃噪声与回波信号区分明显,测试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一致,能够实现短回波间隔数据采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仪器 随钻核磁共振 回波间隔 驰豫组分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大豆含油率检测与判别
2
作者 张宇 赵亚楠 +1 位作者 赵健翔 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低场二维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大豆含油率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含水合物松散沉积体核磁共振响应特征
3
作者 廖文海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5期95-97,共3页
近年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低场核磁技术的磁场相对于高场核磁技术较低,磁化率均匀,比较适合于对流体的定量测量。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国内外学者开展核磁共振实验的目的是来研究水合物生长和分解过程的... 近年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低场核磁技术的磁场相对于高场核磁技术较低,磁化率均匀,比较适合于对流体的定量测量。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国内外学者开展核磁共振实验的目的是来研究水合物生长和分解过程的微观孔隙结构、两相转化、水合物微观分布和动力学机制,以此来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勘探、开采过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动力学机制 磁化率 核磁共振实验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微观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响应 水合物储层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在古龙页岩油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龙川 张兆谦 +4 位作者 郑建东 王春燕 朱建华 王文娟 高吉峰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古龙页岩油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微米-纳米孔喉及微裂缝发育,利用常规方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含油性具有较大难度。针对以上难题,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核磁共振变T_(2)谱截止值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 古龙页岩油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微米-纳米孔喉及微裂缝发育,利用常规方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含油性具有较大难度。针对以上难题,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核磁共振变T_(2)谱截止值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隙含油的二维核磁共振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分析,厘清了古龙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有效孔隙度平均相对误差为7.3%,含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为4.0%,这不仅提高了计算储量关键参数的解释精度,还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该技术流程和方法对于类似页岩油的有效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的评价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核磁共振测井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二维核磁共振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评价页岩流体饱和度实验仿真
5
作者 谢然红 徐陈昱 +2 位作者 郭江峰 金国文 付建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8,110,共6页
二维核磁共振(2D NMR)T_(1)-T_(2)测量在页岩油勘探中具有重要优势,但其数据处理与解释过程复杂,涉及抽象的理论知识。设计了一套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的2D NMR T_(1)-T_(2)谱储层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评价实验仿真。仿真系统包括地层T_(1... 二维核磁共振(2D NMR)T_(1)-T_(2)测量在页岩油勘探中具有重要优势,但其数据处理与解释过程复杂,涉及抽象的理论知识。设计了一套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的2D NMR T_(1)-T_(2)谱储层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评价实验仿真。仿真系统包括地层T_(1)-T_(2)谱模型构建、回波数据正演、回波数据反演以及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评价模块。通过输入不同参数,模拟得到页岩地层的T_(1)-T_(2)谱模型、回波数据、T_(1)-T_(2)谱反演结果以及页岩储层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评价结果。实验以直观、实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基于2D NMR T_(1)-T_(2)谱的页岩储层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评价过程,增强学生对NMR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的理解,提高NMR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 流体识别 饱和度评价
下载PDF
高倍数水驱砂岩中原油黏度、岩心润湿性时变规律核磁共振实验
6
作者 贾虎 张瑞 +2 位作者 罗宪波 周子力 杨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5,共8页
根据模拟原油黏度与横向弛豫时间谱几何平均值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模拟原油黏度预测模型,并结合高倍数水驱核磁共振(NMR)实验实现了孔隙介质中模拟原油黏度的时变规律定量表征;基于核磁共振弛豫理论推导出新的NMR润湿性指数计算公式,结合... 根据模拟原油黏度与横向弛豫时间谱几何平均值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模拟原油黏度预测模型,并结合高倍数水驱核磁共振(NMR)实验实现了孔隙介质中模拟原油黏度的时变规律定量表征;基于核磁共振弛豫理论推导出新的NMR润湿性指数计算公式,结合砂岩岩心高倍数水驱实验,定量表征了水驱过程岩石润湿性的时变规律。研究表明:岩心中剩余油黏度与过水倍数正相关,过水倍数较低时剩余油黏度升高速度较快,过水倍数较高时剩余油黏度升高速度趋缓。剩余油黏度的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相关,储层均质性越强,剩余油中重质组分含量越高,黏度越高。注水后储层润湿性将发生改变,亲油储层向亲水储层转变,亲水储层则亲水性更强,且改变程度随过水倍数增加而增强。原油黏度的时变性与润湿性的时变性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原油的黏度变化不可忽略,考虑模拟原油黏度变化时计算得到NMR润湿性指数与测试Amott(自吸法)润湿性指数更具有一致性,更加符合储层润湿性时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高倍数水驱 核磁共振 原油黏度 岩石润湿性 时变规律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黄酒发酵进程监测及品牌的分析
7
作者 王欣 郑思宇 +2 位作者 冯龙斐 刘敏 刘宝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该文对不同发酵阶段的黄酒样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检测,比较了陈酿时间、酒精度和品牌对黄酒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影响,最后对9个品牌黄酒的LF-NMR弛豫信息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 该文对不同发酵阶段的黄酒样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检测,比较了陈酿时间、酒精度和品牌对黄酒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影响,最后对9个品牌黄酒的LF-NMR弛豫信息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样品的单组分弛豫时间(T_(2W))显著缩短,而陈酿后黄酒的T_(2W)又相对延长。多组分弛豫图谱(T_(2))表明,对照组和浸米样品均只有1个峰。发酵后样品的T_(2)图谱均出现2个峰。从第一次发酵到煎酒期间,T_(21)和T_(22)不断缩短,而陈酿期间T_(21)和T_(22)相对延长。同一品牌及陈酿时间的黄酒,酒精度越大,体系的T_(2W),T_(21)和T_(22)越短;同一品牌及酒精度下,陈酿时间仅对T_(21)有一定影响。不同品牌黄酒因酿造工艺的区别而使弛豫分布有一定特点。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酒精度、陈酿时间、品牌及种类的黄酒的弛豫特性的PCA分布及间距不同。说明应用LF-NMR技术可实现对不同工艺生产的黄酒的快速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低场核磁共振 发酵 品牌
下载PDF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算法的地表核磁共振信号参数估计
8
作者 于晓辉 冯海 +2 位作者 田宝凤 孙海欣 孙晓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0-727,共8页
在地表核磁共振(SNMR)找水系统中,根据SNMR信号的参数能够预估地下含水层的储水量、导电性以及孔隙结构等信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探测现场采集的SNMR信号十分微弱,易受到环境噪声干扰,导致无法直接获取SNMR信号的参数。针对这一问题,该... 在地表核磁共振(SNMR)找水系统中,根据SNMR信号的参数能够预估地下含水层的储水量、导电性以及孔隙结构等信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探测现场采集的SNMR信号十分微弱,易受到环境噪声干扰,导致无法直接获取SNMR信号的参数。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法(TLS-ESPRIT)的地表核磁共振信号参数估计方法。基于谐波噪声与SNMR信号的相似信号特征构成一个由多个正弦衰减信号叠加的混合信号模型,使用TLS-ESPRIT将混合信号参数提取问题转换为旋转不变矩阵的广义特征值求解,从而获得SNMR信号的拉莫尔频率和弛豫时间,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求得其初始振幅和相位。仿真信号和实测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估计出混有随机噪声和工频谐波噪声的SNMR信号的参数,相比传统的谐波建模方法,在参数提取精度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核磁共振 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法 谐波噪声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预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董海胜 刘恒言 +5 位作者 徐楠 何凯锋 于燕波 兰海云 杜秉健 臧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1-308,共8页
目的:开展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快速、准确和无损的预测方法研究,对于保障产品货架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预包装即食牛肉为分析对象,采集样品低场核磁H质子的T2弛豫时间,建立即食牛肉水分含量定量分析模型,结合样品感官接受性等... 目的:开展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快速、准确和无损的预测方法研究,对于保障产品货架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预包装即食牛肉为分析对象,采集样品低场核磁H质子的T2弛豫时间,建立即食牛肉水分含量定量分析模型,结合样品感官接受性等建立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预包装即食牛肉低场核磁谱图横向弛豫时间可较好地反映出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航天即食牛肉的品质变化。建立了即食牛肉含水量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4%;建模集相关系数(r)为0.9405,校正标准差(RMSECV)为34.5,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1,对10个分别贮存一定时间但未参与建模的样本分别进行距离货架期终点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的相关性达0.99,预测结果的误差范围为0.7%~9.9%,RMSEP为13.6,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满足货架期预测的精度要求。结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预包装即食牛肉产品保质期预测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保质期 预包装即食牛肉 无损预测
下载PDF
基于差分结构的地面核磁共振数据噪声压制技术
10
作者 张洋 王美婷 尚新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地面核磁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MR)技术是一种可直接定性定量探测地下水的非侵害式地球物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警和环境检测等方面。但在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环境噪声导致微弱的SNMR信号常常被淹... 地面核磁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MR)技术是一种可直接定性定量探测地下水的非侵害式地球物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警和环境检测等方面。但在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环境噪声导致微弱的SNMR信号常常被淹没,很难获取有效的SNMR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结构的SNMR数据噪声压制技术,采用两个接收线圈等距设置在发射线圈上下位置。这种分布可以实时抵消大部分环境噪声以及消除收发线圈耦合影响。理论建模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方法能够有效压制噪声,并可靠获取到早期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tion decay,FID)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核磁共振 噪声压制 FID信号 消除收发耦合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动态截止值理论的致密砂砾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
11
作者 张啸 陈国军 +3 位作者 肖华 张文芊 张帆 高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清水河组致密砂砾岩储层为该区的重要勘探领域,渗透率是评价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关键参数。为提高此类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基于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致密砂砾岩岩心饱和水及离心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谱,明确致密砂...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清水河组致密砂砾岩储层为该区的重要勘探领域,渗透率是评价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关键参数。为提高此类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基于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致密砂砾岩岩心饱和水及离心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谱,明确致密砂砾岩孔隙中流体的赋存形态及渗流规律,提出常规核磁共振渗透率计算方法的不足,并且提出核磁共振动态截止值的概念。基于核磁共振动态截止值,将储层孔隙空间划分为3类:自由流体孔、毛细管半束缚孔、完全束缚孔;分析了渗透率与不同孔隙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致密砂砾岩储层渗透率与自由流体孔孔隙度、核磁总孔隙度、毛细管半束缚孔的T_(2)几何平均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完全束缚孔流体饱和度呈负相关关系。构建基于不同孔隙类型渗透率模型,计算渗透率与岩心实验渗透率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9.0%。该方法提高了致密砂砾岩储层渗透率的计算精度,且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清水河组致密砂砾岩储层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深层 致密砂砾岩 核磁共振 动态截止值 渗透率
下载PDF
页岩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与孔径分布量化关系及应用
12
作者 吴连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常用于表征页岩的全孔径分布特征。为确定T2谱与页岩孔径的量化关系,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7块页岩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核磁共振实验。利用T2几何平均值和孔隙比表面积、孔隙体积之间的关系式,获得T2谱计算孔...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常用于表征页岩的全孔径分布特征。为确定T2谱与页岩孔径的量化关系,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7块页岩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核磁共振实验。利用T2几何平均值和孔隙比表面积、孔隙体积之间的关系式,获得T2谱计算孔径分布的关键参数——表面弛豫率。7块页岩样品的表面弛豫率为1.52~3.06 nm/ms,平均值为2.53 nm/ms。由表面弛豫率计算的孔径分布结果与低温氮吸附的NLDFT模型计算结果相似度高,证实了页岩表面弛豫率确定方法和取值的合理性。利用上述方法确定了济阳坳陷典型页岩薄层的孔径分布,结合储层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页岩中泥质薄层主要起到生-储作用,而纤维状方解石薄层、粉晶方解石薄层和长英质薄层则可以作为储-渗通道。在研究页岩油微观富集、流动机制及评价页岩油“甜点”时,需细化分析不同薄层的孔径分布特征及其生-储-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 表面弛豫率 孔径分布 孔渗结构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导向的心理干预在首次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毛燕 李丹琦 +1 位作者 鱼汀 耿悦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导向的心理干预在首次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首次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号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双号纳入观察组(n=50),单... 目的研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导向的心理干预在首次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首次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号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双号纳入观察组(n=50),单号纳入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导向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及焦虑评分、自我评价评分、应对行为评分、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回避、侵扰、高唤醒评分及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总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屈服、回避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核磁共振检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导向的心理干预在首次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评价效果,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干预 核磁共振检查 应对行为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页岩油地层原油黏度的核磁共振评价方法
14
作者 秦志军 朱明月 +6 位作者 廖广志 毛锐 罗兴平 张浩 王刚 肖立志 樊睿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7-2067,共11页
随着页岩油气资源的规模化勘探与开发,精细地层评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层原油黏度作为影响页岩油开发方案、产能、产量以及采收率等的重要参数,是流体识别及定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页岩油流体赋存状态多样且流动机理复杂,... 随着页岩油气资源的规模化勘探与开发,精细地层评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层原油黏度作为影响页岩油开发方案、产能、产量以及采收率等的重要参数,是流体识别及定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页岩油流体赋存状态多样且流动机理复杂,导致原油黏度指数难以准确估算.因此,建立页岩油地层原油黏度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核磁共振评价原油黏度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并明确原油黏度、T_(2)对数平均值、绝对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核磁共振方法表征不同温度下原油T_(2)弛豫特征与绝对温度的变化规律;然后,开展页岩油原油变温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原油的黏温关系图版,分析表征原油黏度的主要参数,验证页岩油原油黏度理论计算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饱含原油的页岩油岩心变温核磁共振实验,进一步明确地层条件下原油黏度、绝对温度以及T_(2)对数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改进原油黏度理论计算模型,建立了页岩油地层原油黏度的核磁共振评价方法.实际测井资料应用表明页岩油地层可动油黏度指数与实际试油得到的原油黏度相比,相对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黏度 页岩油 流体赋存状态 T2谱 变温核磁共振
下载PDF
核磁共振碳谱测定天然鱼油和加工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
15
作者 李峰 杨雪 +3 位作者 金俊 金青哲 韦伟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2,共7页
鱼油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为明确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天然鱼油和3种加工鱼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同时运用Novozym 435醇解结合... 鱼油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为明确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天然鱼油和3种加工鱼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同时运用Novozym 435醇解结合气相色谱分析了4种天然鱼油中甘油三酯上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位置分布。结果表明:加工鱼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28.43%~76.63%,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为12.72%~56.37%,总体含量均高于天然鱼油;天然鱼油中DHA主要分布在sn-2位,sn-2 DHA相对含量为50.39%~63.71%,而加工鱼油中DHA则处于随机分布状态,sn-2 DHA相对含量为28.78%~36.76%;不同天然鱼油中SFA和MUFA没有明确分布规律。综上,鱼油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DHA的含量但是改变了其在甘油三酯碳骨架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加工工艺 sn-2位脂肪酸 核磁共振碳谱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致密砂岩气藏防水锁作用机理研究
16
作者 马伟云 黄凯 +4 位作者 王鹏 杨帆 杨琦 安琦 王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9-1470,共12页
致密砂岩气藏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微观孔喉尺度细小,在生产及压裂过程中极易产生水锁伤害。为开展致密储层防水锁作用机理研究,将常规岩心自吸实验、防水锁剂抑制水锁伤害实验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相结合... 致密砂岩气藏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微观孔喉尺度细小,在生产及压裂过程中极易产生水锁伤害。为开展致密储层防水锁作用机理研究,将常规岩心自吸实验、防水锁剂抑制水锁伤害实验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相结合,从微观角度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微纳米级孔喉中的防水锁作用机理,为致密砂岩气藏防水锁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加入防水锁添加剂后,流体表面张力下降,接触角增大,自吸速率变慢,渗透率有一定程度恢复;在此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T 2谱从微观角度评价缓慢自吸阶段液体在不同孔喉尺度范围内的液相水锁滞留现象,其中加入防水锁添加剂后在自吸20 h时在较小孔喉处自吸液相平均占比为38.61%,整体孔喉平均液相占比为35.79%。而在未加入防水锁试剂的样品中在自吸20 h时在较小孔喉处液相占比为67.48%,整体孔喉占比为54.52%;通过防水锁剂抑制水锁伤害实验得出,加入防水锁剂后渗透率恢复程度在15.38%~20.19%,整体液相滞留占比平均下降幅度在10.73%。防水锁剂有效地降低较小孔候处液相滞留占比,降低流体表面张力以及增大岩心疏水性能,揭示了致密砂岩气藏防水锁作用机理,为致密砂岩气藏降低水锁伤害程度、提高返排效率,为实现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锁剂 核磁共振技术(NMR) 毛管自吸 水锁伤害 致密砂岩气藏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比较
17
作者 张尤佳 王焕勇 +3 位作者 刘宇毅 姜霄鹰 马雪原 彭如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A组)、Ⅲ~Ⅳ级(B组),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根据心衰特点,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功能下降心衰组(C组)、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组(D组)、收缩功能不全心衰组(E组)、混合性心衰组(F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心动图的EDV、ESV、SV、EF与MRI相近(P>0.05);B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均大于A组(P<0.05),EF均小于A组(P<0.05)。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EF比较(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中的EDV、ESV、SV、EF与MRI参数中的EDV、ESV、SV、EF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RI均能有效评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二者的左心功能参数存在明显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测定灭火剂材料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18
作者 李杨 黄卫 +3 位作者 王畅 李洋 花磊 田颖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泡沫灭火剂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使用受到严格管控.针对灭火剂中PFOS快速测定的需求,建立了基于19F的定量核磁共振波谱(qNMR)检测方法.方法以全氟丁基磺酸钾为标准物质,通过计算全氟丁基磺酸钾的-CF3在化学位移δ-78.94处19F... 泡沫灭火剂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使用受到严格管控.针对灭火剂中PFOS快速测定的需求,建立了基于19F的定量核磁共振波谱(qNMR)检测方法.方法以全氟丁基磺酸钾为标准物质,通过计算全氟丁基磺酸钾的-CF3在化学位移δ-78.94处19F特征峰和PFOS的-CF2在化学位移δ-117.12处19F特征峰的积分面积比值,进而实现PFOS定量分析.经测试,全氟丁基磺酸钾百分含量与定量峰面积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5,检出限为0.024%,定量限为0.080%.8种灭火剂产品的定性测定结果与实际标注情况相吻合,其中4种泡沫灭火剂产品中PFOS含量在0.106%~1.339%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方法受基质干扰小、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为泡沫灭火剂中PFOS的管控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泡沫灭火剂 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 全氟丁基磺酸钾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和低场核磁共振检测的苹果品质评价
19
作者 沈海军 徐子昂 +2 位作者 王文琪 宇庭 曹仲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8,共8页
研究不同品种苹果的品质特性,建立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以5个品种的苹果(天水花牛、阿克苏糖心、黄元帅、奶油富士、洛川红富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内聚性等4项质构特性和含水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 研究不同品种苹果的品质特性,建立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以5个品种的苹果(天水花牛、阿克苏糖心、黄元帅、奶油富士、洛川红富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内聚性等4项质构特性和含水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SS)、可溶性固体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等4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探究苹果水分分布与理化及质构特性间的关联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可评价苹果品质的主要指标。基于熵权法对各核心指标赋予权重,并建立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苹果的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和理化指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确立了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2)(不易流动水)、T_(21)(结合水)及TA、SS、SSC为核心指标。熵权法计算权重结果得出T_(22)、T_(21)之和为35.31%,占比最大,表明水分分布对苹果品质影响最大,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天水花牛和阿克苏糖心的品质较好。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苹果的品质评价模型,为包括苹果在内的果蔬品质评价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法 低场核磁共振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固体核磁共振样品制备系统的自主研制
20
作者 陈阳 周萌 +1 位作者 李勇 杨海军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近年来,国内多个科研单位引进了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由于目前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还没有国产化,完全依赖进口,因此仪器及配套的样品制备系统价格昂贵.转子是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实验的关键耗材,其尺寸精密度要求极高,加工难度大.通过分析进... 近年来,国内多个科研单位引进了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由于目前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还没有国产化,完全依赖进口,因此仪器及配套的样品制备系统价格昂贵.转子是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实验的关键耗材,其尺寸精密度要求极高,加工难度大.通过分析进口成品3.2mm固体核磁共振转子及其配套样品制备工具的特性和实际应用需求,改进转子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优化转子的密封性,成功实现了固体核磁共振转子和配套样品制备工具箱的自主研制.测试结果表明,自主研制的转子能在12kHz转速下正常运行,满足常规固体核磁共振实验需求,且配套的样品制备工具箱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转子 样品制备工具 自主研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