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源屏蔽的超导核磁共振成象磁体的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励庆孚 江有名 李新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有源屏蔽的核磁共振成象(MRI)超导磁体的设计方法。主线圈和屏蔽线圈几何参数的配合应使磁场中的所有12次以下谐波完全消除,以满足MRI装置对磁场均匀度的要求。屏蔽线圈和主线圈的磁矩正好相互抵消,使离磁体较远处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有源屏蔽的核磁共振成象(MRI)超导磁体的设计方法。主线圈和屏蔽线圈几何参数的配合应使磁场中的所有12次以下谐波完全消除,以满足MRI装置对磁场均匀度的要求。屏蔽线圈和主线圈的磁矩正好相互抵消,使离磁体较远处的杂散磁场基本消除,以满足对杂散磁场进行屏蔽的要求。屏蔽线圈径向和轴向尺寸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屏蔽效果、超导线用量、屏蔽线圈和主线圈间电磁作用力以及低温容器结构尺寸的影响。文章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体 核磁共振成象磁体 有源屏蔽 设计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象中的磁化率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先球 边明华 +1 位作者 谢海滨 邬学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自制的微成象系统,在7T的主磁场下,测量了模型样品的核磁共振图象中磁化率引起的失真。观察到图象的失真随频率编码梯度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对不同的成象脉冲序列,场梯度回波序列所产生的失真最大,自旋回波序列其次,双相位编... 利用自制的微成象系统,在7T的主磁场下,测量了模型样品的核磁共振图象中磁化率引起的失真。观察到图象的失真随频率编码梯度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对不同的成象脉冲序列,场梯度回波序列所产生的失真最大,自旋回波序列其次,双相位编码的脉冲序列则能完全消除磁化率效应引起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效应 核磁共振成象 双相位编码序列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及设备
3
作者 冯义濂 《现代科学仪器》 1989年第1期23-30,共8页
一、引言核磁共振成象最初称为组合成象(Zeugmatography)、自旋密度成象,又称核磁共振断层扫描(NMRTomography)、NMR-CT 等等,是近十多年来新出现的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它跨核磁共振波谱学、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机技术。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化学位移 射频脉冲 自旋回波 脉冲序列 回波时间 弛豫时间 核磁共振波谱 自旋密度 射频线圈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进展
4
作者 刘婉华 章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233-236,共4页
核磁共振(NMR)成象是一种新型的临床诊断工具,近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临床检查的许多方面优于CT,特别是在检查软组织方面,可清晰区别脑白质和脑灰质,不用造影剂就可以显示血管的影象。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影象技术 医学应用
下载PDF
原木的核磁共振成象——一种探测原木内部缺陷的有效方法
5
作者 石如庚 《木工机床》 1989年第4期30-34,共5页
引言在工业发达国家里扫描和计算机技术在制材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材积、合理下锯、合理裁边和截断、自动分选和归垛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木的使用价值,特别提高其成材的等级率,各国正进... 引言在工业发达国家里扫描和计算机技术在制材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材积、合理下锯、合理裁边和截断、自动分选和归垛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木的使用价值,特别提高其成材的等级率,各国正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原木内部的缺陷从外部不易直接发现,因而同一根原木用同样的下锯方式,当原木处在不同的原始位置,所得成材的等级率往往相差甚大。而成材等级对售价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制材工业 自动分选 内部缺陷 拉莫频率 外部磁场 核磁共振扫描 自旋回波 回波时间 进动
下载PDF
用岩心饱和度分布的核磁共振成象得到低渗透白垩岩的毛管压力曲线
6
作者 林旭东 Norg.,JV 《测井与射孔》 2000年第3期15-20,42,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从注入岩心饱和度分布的核磁共振成象得到油水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以恒定流速注入岩心得到平稳状态的流体饱和度分布,在平稳状态下饱和度分布不变化,润湿相和非润湿相间的局部压力差代表毛管压力。用... 本文介绍一种从注入岩心饱和度分布的核磁共振成象得到油水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以恒定流速注入岩心得到平稳状态的流体饱和度分布,在平稳状态下饱和度分布不变化,润湿相和非润湿相间的局部压力差代表毛管压力。用NMR技术测量饱和度分布,在排泄情况下,通过数学计算得到非润湿相的压力。本文介绍了NMR技术及计算样品中压力分布的方法。非均质样品产生无规律的饱和度分布,可从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岩心 饱和度分布 毛管压力 白垩岩
下载PDF
关于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及其优越性的探讨
7
作者 亓跃同 冯平生 《医疗装备》 1995年第10期8-9,共2页
随着电子技术,超导技术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医学影像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诊断水平。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原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脏的核磁共振成象
8
作者 Smolorz J 叶正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心脏核磁共振成象技术、正常心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核磁共振图象以及其对各种心脏病心功能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心脏 核磁共振成象 NMR 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象定位诊断眼内非金属异物
9
作者 谢冰 陈维亮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2期7-7,共1页
核磁共振成象定位诊断眼内非金属异物371医院(河南新乡453000)谢冰陈维亮1994年以来,我院收治眼内非金属异物共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5~40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2天。临床上均有明确的外伤史。5例... 核磁共振成象定位诊断眼内非金属异物371医院(河南新乡453000)谢冰陈维亮1994年以来,我院收治眼内非金属异物共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5~40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2天。临床上均有明确的外伤史。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玻璃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定位诊断 非金属异物 玻璃异物 无晶状体 眼内异物 玻璃体内出血 扫描时间 解剖结构 球外异物
下载PDF
吡啶溶胀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志茹 张蓬洲 +2 位作者 丁广良 李丽云 叶朝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159-1162,共4页
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 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同时在固体煤中质子间存在有强的自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使T_2值变小,并且导致谱线增宽,因此限制了成象的分辨率。目前有关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的文献报道的很少。Dieckman等人通过使用多脉冲质子去偶技术和投影重建核磁共振成象方法,获得了几个干燥煤样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象,并区分了他们的基本微观结构。空间分辨率约为200μm。我们用吡啶饱和蒸气处理了抚顺西露天长焰煤和老虎台气煤等几种煤,通过质子密度成象,观察了进入煤样中的溶剂的分布情况,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吡啶 渗透 溶胀
原文传递
强磁场下小白鼠大脑的^1H核磁共振成象
11
作者 丁广良 胡红兵 +1 位作者 李丽云 叶朝辉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分别用FLASH和STEAM脉冲序列完成存活和死亡的小白鼠大脑的核磁共振显微成象及大脑的定域波谱,用相移预饱和方法抑制水峰.实验结果表明,用核磁共振微成象方法能够观察到小白鼠的死、活在大脑定域谱中反映出的差别以及显微图象上解剖细... 分别用FLASH和STEAM脉冲序列完成存活和死亡的小白鼠大脑的核磁共振显微成象及大脑的定域波谱,用相移预饱和方法抑制水峰.实验结果表明,用核磁共振微成象方法能够观察到小白鼠的死、活在大脑定域谱中反映出的差别以及显微图象上解剖细节的差别,其中定域谱反映出的差别尚未见到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核磁共振成象 磁场
原文传递
激光光抽运核极化^129Xe核磁共振成象
12
作者 汪盛烈 孙献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1996年第7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激光 光抽运核极化 核磁共振成象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成象测井(Le Log专栏)
13
作者 申本科 《测井技术信息》 1995年第3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测井 MRIL 油田
原文传递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成象(6例与CT对照分析)
14
作者 张兆琪 廉宗澂 +1 位作者 韩悦 郭庆乐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2期71-73,共3页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桥脑小脑角是肿瘤常见的部位之一。CT描述病变呈低密度,边界清楚而且很少钙化,病灶无强化等特征,诊断一般无困难。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MRI的特征,并与CT表现相比较。MRI的临床...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桥脑小脑角是肿瘤常见的部位之一。CT描述病变呈低密度,边界清楚而且很少钙化,病灶无强化等特征,诊断一般无困难。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MRI的特征,并与CT表现相比较。MRI的临床应用为表皮样囊肿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表皮样囊肿 NMR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15
作者 周国筠 陈龙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5,共3页
介绍磁共振成象术应用于眼外伤6例.MRI对非磁性异物可以清楚地构画出其大小和部位;对磁性异物则显示困难,且会产生移位而损伤眶内组织,禁忌使用.对眶内血肿能容易地确定血肿的部位和性质.对外伤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可不使用造影剂,直接清... 介绍磁共振成象术应用于眼外伤6例.MRI对非磁性异物可以清楚地构画出其大小和部位;对磁性异物则显示困难,且会产生移位而损伤眶内组织,禁忌使用.对眶内血肿能容易地确定血肿的部位和性质.对外伤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可不使用造影剂,直接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及扩大了的海绵窦或眼静脉,对该病的诊断十分有利.对挤压性青紫的诊断是否有价值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核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洪涛 《辽宁医学杂志》 1992年第1期12-13,共2页
随着先进仪器的不断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影象学诊断方法和科学性也逐渐完善和提高。UCG(超声心动图)、ECT(核素显像)均对心血管疾病提高了诊断价值,但磁共振成象(MRI)在非创伤性诊断上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如利用其“血流流空”效应,可在不... 随着先进仪器的不断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影象学诊断方法和科学性也逐渐完善和提高。UCG(超声心动图)、ECT(核素显像)均对心血管疾病提高了诊断价值,但磁共振成象(MRI)在非创伤性诊断上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如利用其“血流流空”效应,可在不使用造影剂,不受电离辐射的情况下显示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对诊断心脏大血管的畸形及瓣膜病很有帮助。利用其不同组织的高分辨率和生化学性质的分析可诊断心肌病变,故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象(El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心血管病
下载PDF
影象诊断学——心脏功能的磁共振成象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建华 姚庆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0年第6期321-324,共4页
全面评价心脏疾病的成象技术必须能精确地观察心脏解剖和功能,传统上这种评价只能依赖于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近几年,非损伤性方法如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具有舒适、无危险性的特点,已能取代损伤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 心脏功能 核磁共振成象 心脏病
下载PDF
脊柱脊髓伤的早期磁共振成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健 施增儒 +3 位作者 刘仕远 吴忆 王金林 葛毅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1年第2期74-75,共2页
20例脊柱伤后3周内的伤员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颈椎18例,胸、腰椎各1例.除胸、腰椎创伤外,MRI均同时显示了脊柱的损伤和脊髓本身的损伤,解释了临床神经学损害的表现.文中描述了各种损伤的MRI征象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 20例脊柱伤后3周内的伤员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颈椎18例,胸、腰椎各1例.除胸、腰椎创伤外,MRI均同时显示了脊柱的损伤和脊髓本身的损伤,解释了临床神经学损害的表现.文中描述了各种损伤的MRI征象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MRI对急性、亚急性脊柱创伤病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以及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伤 脊髓伤 核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轴位心血管磁共振成象及临床应用
19
作者 乔建华 姚庆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0年第5期264-266,280,共4页
常规与胸部正交的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象(ECG-G-MRI)能从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进行心血管成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1-5]。但这些与胸部正交的心血管MR图象有很多不足:1.以左室及室间隔为主的心脏... 常规与胸部正交的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象(ECG-G-MRI)能从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进行心血管成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1-5]。但这些与胸部正交的心血管MR图象有很多不足:1.以左室及室间隔为主的心脏主轴不在与胸部正交的成象平面上,故这些平面不能满意地显示上述结构。2.胸部正交心血管MR图象不能进行病人之间的严格比较,因为某些因素如身体体形、横膈位置等常引起心脏在胸腔中位置的变异。3.胸部正交平面对心肌壁是斜的,可发生室壁厚度假性增大;同时心包脏层和心内膜下层斜形成象或相切于心肌壁,亦使心肌壁比实际增厚。另外,由于部分容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诊断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胸部磁共振成象(MRI):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今后方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Spritzer C 李益群 程军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0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前言数年来神经系统以外 MRI 的临床应用因其生理运动严重影响图象质量而受限。胸部问题尤多,因该部生理运动最为显著。与 CT 一样,MRI 在胸部的应用落后于身体其他部位。目前已有足够的信息明确 MRI 在胸部检查中的作用,估评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