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0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核苷类似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璐 盛唯瑾 刘秀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癌症是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全球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死亡是由癌症造成的。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核苷类似物在化疗药物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结构为嘌呤或嘧啶核苷。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并不能长久有效地控制癌症... 癌症是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全球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死亡是由癌症造成的。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核苷类似物在化疗药物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结构为嘌呤或嘧啶核苷。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并不能长久有效地控制癌症进展,而且核苷类似物存在选择性低,副作用较大等缺点,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是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核苷类似物分类以及近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抗肿瘤药 化疗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2
作者 李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4-1534,共1页
由于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认识有限,获批的抗病毒药物种类较少,以及缺少对儿童长期用药影响的关注,目前针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最佳抗病毒治疗策略仍不明确。既往研究提示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由于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认识有限,获批的抗病毒药物种类较少,以及缺少对儿童长期用药影响的关注,目前针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最佳抗病毒治疗策略仍不明确。既往研究提示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复制,但对其在儿童患者中的效果证据仍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长期用药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联合 抗病毒药 核苷类似物 病毒复制 儿童患者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耐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仵朝晖 陈顺 +3 位作者 贾栋 李斌 于晓辉 李初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1-105,109,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除了可以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治疗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但NAs的临床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B的发病率,延缓了病程进展,但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除了可以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治疗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但NAs的临床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B的发病率,延缓了病程进展,但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此,本文重点就NAs治疗CHB现状、机制、耐药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干扰素 耐药
下载PDF
4’-取代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艺儒 陈默芳 +1 位作者 陶林 席宇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3年第4期5-10,31,共7页
病毒感染作为主要传染性疾病,传播迅速,可引起爆发性疾病。而核苷类似物与核苷酸结构相似,被病毒逆转录酶错误识别后,可终止DNA复制,因此核苷类似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可覆盖同一病毒大部分毒株,在核苷类似物4’-修饰后其电负性、空... 病毒感染作为主要传染性疾病,传播迅速,可引起爆发性疾病。而核苷类似物与核苷酸结构相似,被病毒逆转录酶错误识别后,可终止DNA复制,因此核苷类似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可覆盖同一病毒大部分毒株,在核苷类似物4’-修饰后其电负性、空间位阻或脂溶性改变,可提高其抗病毒活性和稳定性。总结了引入4’-修饰基团的合成方法及其对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修饰 核苷类似物 抗病毒
原文传递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贺洪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本院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常规采用核苷类似物(拉夫米定+阿德福韦酯)治疗(48例),联合组在基础组用药基础...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本院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常规采用核苷类似物(拉夫米定+阿德福韦酯)治疗(48例),联合组在基础组用药基础上配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开展治疗(48例),比较两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疗效、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药后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基础组;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组;联合组患者用药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均低于基础组,其白蛋白(ALB)含量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核苷类似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用药方案后,可有效减轻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提升疗效,改善其肝功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核苷类似物 乙肝肝硬化 肝纤维化程度 肝功能
下载PDF
抗癌核苷类似物 被引量:33
6
作者 吴耀文 蒋宇扬 +2 位作者 付华 杨杰 赵玉芬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1-1098,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核苷类抗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分别介绍了具有抗癌活性的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机理、各种核苷类似物抗癌剂的分类、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IMPDH)抑制剂以及核苷氨基磷酸酯前药的结构与抗癌活性关系 .
关键词 抗癌化疗剂 核苷类似物 IMPDH抑制剂 核苷氨基磷酸酯前药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线粒体毒性机制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倩倩 时丽丽 +3 位作者 谭初兵 张洁 潘晓菲 徐为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88,共4页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疱疹、慢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其抗病毒疗效确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但随着核苷类似物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例如肝毒性、中毒性肾损伤、肌病、乳酸酸中毒...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疱疹、慢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其抗病毒疗效确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但随着核苷类似物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例如肝毒性、中毒性肾损伤、肌病、乳酸酸中毒、周围神经病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此类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药物对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其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DNA聚合酶γ活性受抑制、线粒体DNA突变、氧化应激、遗传易感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本文将以核苷类似物诱发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为出发点,详细阐述此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线粒体毒性 DNA聚合酶γ 肾毒性 肝毒性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干预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谭朝霞 汤影子 +2 位作者 况雪梅 范熠 丁世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多聚酶区(P)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3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区基因变异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多聚酶区(P)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3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区基因变异发生情况。结果 350例患者中有124例检测出基因型耐药,C基因型在基因型耐药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基因型耐药患者的比例(P<0.001)。突变类型共计23种,其中以rtM204I突变最多见(41,33.1%),其次为rtL180M/rtM204V联合突变(25,20.1%)。主要核苷类似物耐药所占比例最高为拉米夫定(60.5%),其次为阿德福韦(21.8%)及替比夫定(16.1%)。结论 HBV P区基因耐药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变,rtM204V/I突变最为常见。基因C型患者更易出现基因型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基因型 耐受性 乙型肝炎多聚酶区基因突变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光明 张大志 +1 位作者 何华 赵有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对未来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周HBV-DNA水平将其分成阴性组(HBV-DNA<1.0×103copy/mL)和阳性组(HBV-DNA≥1.0... 目的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对未来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周HBV-DNA水平将其分成阴性组(HBV-DNA<1.0×103copy/mL)和阳性组(HBV-DNA≥1.0×103copy/mL),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抑制程度与治疗48周或72周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阴性组基线HBV-DNA和ALT水平平均值分别为8.25 log10 copy/mL和167.0 u/L,而阳性组对应为8.71 log10 copy/mL与107.1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8周或72周阴性组各疗效指标即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阴性组治疗48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7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治疗72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8周或72周病毒反弹率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或阳性组治疗48周病毒反弹率与7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可借助治疗前HBV-DNA或ALT水平来预测,治疗初始阶段病毒的抑制程度可能与未来的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桂林地区乙肝患者HBV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何玲 班亚珂 +5 位作者 左晓臣 徐东平 朱华 莫之婧 刘青波 刘永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189-3191,共3页
目的: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 目的: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HBV 核苷类似物 耐药突变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长安 赵巍峰 +5 位作者 刘淑媛 窦芊 杜敬佩 杨瑞 王园园 李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恩替卡韦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12周,再给予PEG-IFNα-2b单药治疗36周。治疗后48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48周检测2组患者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并计算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4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43.33%(1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eAg、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时2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至治疗后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周(停药后),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有上升趋势。结论NA序贯PEG-IFN联合治疗NA治疗后HBsAg低水平CHB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提高血清HBsAg和HBeAg的阴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序贯治疗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乐天 沈中阳 +5 位作者 牛玉坚 罗二平 陈虹 李莉 陈新国 臧运金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939-940,共2页
目的评价核苷类似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感染的远期预防效果。方法对在武警总医院长期随访的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的抗乙肝用药情况和... 目的评价核苷类似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感染的远期预防效果。方法对在武警总医院长期随访的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的抗乙肝用药情况和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止到2010-02-28,在该院随访超过6个月且坚持联合抗乙肝用药的肝移植受者共计1006例,随访时间6~109个月(中位数60.5个月),术后1、3、5、7年HBV再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3%、2.5%、3.4%和4.2%(P<0.05)。结论联合使用核苷类似物和 HBIG在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预防方面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单位时间段内HBV再感染发生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HBV再感染 预防 核苷类似物 HBIG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增效作用及对CD4、CD8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永华 韩颖 +1 位作者 刘肄辉 蔡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增效作用及其对CD4、CD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组予核苷类似物加健脾补肾方药治疗,疗程均为52周。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增效作用及其对CD4、CD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组予核苷类似物加健脾补肾方药治疗,疗程均为5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抗原血清转换率、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可明显提高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疗效,减少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其增效的机理可能与提高CD4及CD4/CD8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法 核苷类似物 肝炎 乙型 慢性 CD4 CD4/CD8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完全应答患者的病毒学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耿书英 陈金军 +3 位作者 万铁林 李咏茵 徐旭雯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治疗达到完全应答(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AgCs)之间HBV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基...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治疗达到完全应答(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AgCs)之间HBV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PC/BCP基因区变异检测,包括经NA治疗1年以上、达到CR的117例CHB患者(治疗组)和58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IAgCs(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中1例A型、44例B型、16例C型,对照组中33例B型、10例C型、2例D型、1例基因型不明,两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CP区A1762T/G1764A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vs 41.4%,P<0.01),PC区G1896A检出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4.0%vs 72.4%,P<0.01)。结论NA治疗达到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PC/BCP变异检出率低于IAg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基因型 变异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干预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模式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正勤 曹灵芝 +2 位作者 赵耘 全文 孙正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扬州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多聚酶区(P区)发生基因变异的突变模式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 目的研究扬州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多聚酶区(P区)发生基因变异的突变模式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区基因变异发生情况。结果 108例患者中,69例检测出基因型耐药,突变类型共计12种,其中rt M204I突变最多见(30.4%),其次为rt L180M/rt M204I联合突变(13.0%)。主要核苷类似物耐药所占比例最高为拉米夫定(62.3%),其次为阿德福韦酯(21.7%)及替比夫定(15.9%)。单个位点突变33例,2个位点突变29例,3个及以上位点突变7例,其中1例为单用拉米夫定,1例为单用恩替卡韦,其余5例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不规则联合或序贯使用。结论 HBV P区基因耐药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变,rt M204V/I突变最为常见,3个及以上位点突变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不规则联合或序贯使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耐药 突变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焕伟 邓斐文 甄作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6例无心跳供体肝移植,供肝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为(-),受体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其中2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5例受体术前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1 000 copies/ml,1例HBV DNA<1 000 copies/ml。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第二阶段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的2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清HBsAg(+)6例、(-)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5例,HBeAg(+)2例,抗-HBc(+)14例,抗-HBe(+)5例;11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DNA>500 copies/ml,15例HBV DNA<500 copies/ml;2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单药口服预防乙肝复发。结果第一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全部受体术后血清HBsAg和HBV DNA均转阴,至今未见乙肝复发。第二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50周,20例接受HBsAg(-)供肝,其中1例于术后39周出现一过性HBsAg(+),随后又转阴;另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28周发生乙肝复发,但血清HBV DNA(-);其中15例采用抗-HBc(+)供体肝移植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6例采用HBsAg(+)供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HBsAg均未转阴。所有随访受体均存活,术后均未见HBV DNA复制,亦未发现核苷类似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复发 核苷类似物 单药治疗 预防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韬 张丽娟 张跃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肝癌...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肝癌晚期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领域及单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乙肝 肝癌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成勇 赵圣强 孟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104,共2页
目前我国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核苷类似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泰诺福韦(替诺福韦)。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治疗 应用 拉米夫定 慢性乙肝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下载PDF
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家箴 杨兴祥 +2 位作者 江南 林健梅 黄仁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 分析应用核苷类似物(NUC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L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122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9例,未抗病毒治疗53例。两组其他基础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 目的 分析应用核苷类似物(NUC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L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122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9例,未抗病毒治疗53例。两组其他基础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在治疗4周末,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3.5±2.2)lg copies/ml,而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则为[(4.5±2.4)lg copies/ml,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已经发生ACLF的乙型肝炎患者接受NUCs治疗,在短期内很难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核苷类似物 治疗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严琳 孔军 侯莉莉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中与1,3-二羰基化合物反应得到吡咯衍生物,进而设计合成了6个核苷类似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经IR,NMR及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核苷类似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
关键词 吡咯衍生 核苷类似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