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烯丙基三硫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核转录因子-k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桂军 刘俊峰 +2 位作者 于占彪 张玉想 胡振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的影响。方法 复制LPS致ALI小鼠模型。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LI模型组、DAT...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的影响。方法 复制LPS致ALI小鼠模型。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LI模型组、DATS预防组、DATS治疗组和DATS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各组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肺组织NF—kB活性。结果 ALI模型组2h血清及肺组织TNF—α含量明显升高(P均〈0.01),6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生理盐水和DATS对照组(P均〈0.01);DATS预防组2h和6h血清及肺组织TNF—α含量较ALI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DATS治疗组无明显效果(P均〉0.05)。ALI模型组2h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ATS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均〈0.01),DATS预防组可明显抑制肺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P〈0.05),但DATS治疗组无明显效果。ALI模型组肺组织NF~kB活性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ATS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DATS预防组可明显抑制肺组织NF—kB活性(P〈0.05),但DATS治疗组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结论 预先给予DATS可抑制LPS诱导的ALI小鼠肺组织NF—kB活性和TNF—α mRNA表达,减少血清及肺组织中TNF—α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抗ALI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 脂多糖 肺损伤 急性 细胞因子 核转录因子-kb
下载PDF
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冯春生 王虎山 +1 位作者 李凇 谭毓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 k B(NF- k B)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NF- k B的移位 ,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核 NF- k B的...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 k B(NF- k B)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NF- k B的移位 ,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核 NF- k B的表达量。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NF- k B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 ,核 NF- k 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P<0 .0 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 NF- k B的表达增加 ,进一步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发病机制 大鼠 短暂局灶性脑缺血 核转录因子-kb
下载PDF
萎胃康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核转录因子-kB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海燕 赵岩 于佳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86-2288,共3页
目的:观察萎胃康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kB(NF-kB)及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萎胃康大、小剂量组、三九胃... 目的:观察萎胃康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kB(NF-kB)及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萎胃康大、小剂量组、三九胃泰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CAG模型。分别运用复方萎胃康大、小剂量及三九胃泰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NF-kB表达及胃黏膜的病理学形态。结果:萎胃康大、小剂量组胃黏膜中NF-kB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萎胃康大、小剂量组胃黏膜中NF-kB表达显著低于三九胃泰组(P<0.01)。各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观察,萎胃康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萎胃康颗粒可以使CAG模型大鼠胃黏膜中NF-kB表达降低,能够明显改善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炎症、萎缩性病变,对CAG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胃康颗粒 核转录因子-kb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已酮可可碱对内毒素所致SIRS大鼠核转录因子-KB的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德红 邓哲 郑晓英 《慢性病学杂志》 2007年第A0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内毒素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调控。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三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内毒素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调控。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三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NF-kB活性以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NF-kB活性以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NF-kB活性以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在SIRS组大鼠中NF-kB活性与TNF-α和IL-1β的表达分别呈明显正相关(r=0.67,r=0.43,P<0.01)。结论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F-kB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酮可可碱 内毒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核转录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kB1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王加红 苏枫 +1 位作者 陈忠 陆献成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8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家族中NF-Kb1基因-94ins/delATTG 的多态性与我国早发冠心病(早发CHD)的相关性。方法对早发冠心病(病例组)92例和非冠心病(对照组)94例患者,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家族中NF-Kb1基因-94ins/delATTG 的多态性与我国早发冠心病(早发CHD)的相关性。方法对早发冠心病(病例组)92例和非冠心病(对照组)94例患者,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NF-kappaB1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病例del/del型纯合子,ins/ins型纯合子,del/ins型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及ins、del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kappaB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早发冠心病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b1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早发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KB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挺 叶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胰腺实质持续性炎症,导致腺体广泛纤维化、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进而使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胰实质的纤维化,伴胰腺细胞破坏。目前普遍认为,NF-KB可通过对胰...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胰腺实质持续性炎症,导致腺体广泛纤维化、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进而使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胰实质的纤维化,伴胰腺细胞破坏。目前普遍认为,NF-KB可通过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的调控参与胰腺纤维化而最终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本文就对NF-KB及其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核转录因子-kb 胰腺星状细胞 胰腺纤维化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涛 莫伟 +2 位作者 侯兰英 邓彬 莫林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22期30-30,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本组实验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将80例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0例)与脑外伤损伤组(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的...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本组实验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将80例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0例)与脑外伤损伤组(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脑外伤损伤组的脑组织中神经损伤病变区域在损伤后6-120h阶段性时间内,NF-K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显著增高,因此NF-KF的异常可能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从而实现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 核转录因子-kb 变化规律
下载PDF
甘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血单核细胞内核转录因子-k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哲 刘德红 +6 位作者 赵中江 孙冀武 谢玉刚 周泽强 姚彬 邱旻 王卫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6-427,共2页
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是引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kB(NF—kB)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抗... 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是引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kB(NF—kB)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抗炎靶点.甘氨酸可增加失血性休克、脓毒症及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对缺血/再灌注肝细胞以及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观察了应用甘氨酸后血单核细胞(BMCs)内NF—kB及其下游靶基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甘氨酸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创伤性休克 核转录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A 细胞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kB在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新学 李欣 +4 位作者 马中富 王礼春 杜志民 董吁刚 马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a(TNF—a)、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进行静脉溶栓再通的AMI患...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a(TNF—a)、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进行静脉溶栓再通的AMI患者(AMI再灌注组,8例),并以健康体检者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k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TNF—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sTM水平。结果NF—kB活性以及TNF—a和sTM水平在溶栓后0.5h就明显升高,1h达高峰,3、12和24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的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1h时的各数值均显著高于24h(P均〈0.05)。sTM与NF—kB活性和TNF—a之间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AMI再灌注后存在着NF—kB活化、TNF—a增加和内皮细胞损伤;NFxB活化可能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kb 心肌梗死 急性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玉霞 刘洋 +3 位作者 刘征 王晓明 袁青领 卢秀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株CGTHW3乍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PTC细胞株CGTHW3,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NF-k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株CGTHW3乍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PTC细胞株CGTHW3,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NF-k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迁移能力。结果(1)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显著促进CGTHW3细胞的增殖;(2)与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59.17±2.32)%]和空白对照组[(28.50±1.71)%]比较,NF-k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的细胞凋亡比例[(19.85±0.93)%]明显下降(P〈0.05);(3)与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NF-k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G。期细胞显著降低,而s期细胞显著升高(P〈0.05);(4)NF-kB信号通路激活组细胞迁移数为(157±8)个,与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30±2)个]和空白对照组[(52±4)个]比较,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NF。KB在PTC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迁移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核转录因子-kB、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冀勇 王志刚 +1 位作者 曲春城 丁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71,共1页
核转录因子-kB(NF-kB)是炎症介质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参与介导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我们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与NF—kB、ICAM-1活性表达... 核转录因子-kB(NF-kB)是炎症介质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参与介导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我们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与NF—kB、ICAM-1活性表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转录因子-kb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壁炎症反应 ICAM-1 形态学改变 炎症介质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kB圈套寡核苷酸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曾少波 江斌 +4 位作者 李强 周猛 严斌 张敏 兰明银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kB(nuclearfactor—kappaB,NF—kB)圈套寡核苷酸抑制NF—kB活性后,肝癌HepG2细胞凋亡情况及其对环格列酮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NF—k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肝癌HepG2细胞,检测NF—kB活性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Fas...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kB(nuclearfactor—kappaB,NF—kB)圈套寡核苷酸抑制NF—kB活性后,肝癌HepG2细胞凋亡情况及其对环格列酮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NF—k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肝癌HepG2细胞,检测NF—kB活性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Fas的变化。以100μmol/L的环格列酮处理转染和未转染的细胞1~4d,观察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转染后的肝癌HepG2细胞NF—kB活性明显下降,Bcl-2表达减少和Fas表达增加,并且环格列酮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更多的细胞被阻滞于G1/G0期。结论NF—kB圈套寡核苷酸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增加肝癌HepG2细胞对环格列酮的敏感性,可能与NF—kB圈套寡核苷酸通过下调NF—kB的活性使凋亡蛋白Fas表达增加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b圈套寡苷酸 肝肿瘤 HEPG2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KB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娟 徐青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4,共5页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控制哮喘的发生对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病理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此过程与多种炎性蛋白的高表达有关,而核转录因子.KB(NF—KB)作...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控制哮喘的发生对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病理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此过程与多种炎性蛋白的高表达有关,而核转录因子.KB(NF—KB)作为这些炎症蛋白的上游调控因子参与了哮喘的病理发展。由此,特异性的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核转录因子-kb 哮喘
原文传递
水肿激活核转录因子-KB抑制肠道收缩性活动
14
作者 马杰(编译) 李银平(审校)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384,共1页
美国学者近期研究分析了由水肿引起的肠道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减弱的分子机制。肠道间质水肿常见于腹外科创伤后接受液体复苏的患者,由肠道间质水肿导致的肠收缩功能减退是经由肠道平滑肌中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减弱实现的。肠问... 美国学者近期研究分析了由水肿引起的肠道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减弱的分子机制。肠道间质水肿常见于腹外科创伤后接受液体复苏的患者,由肠道间质水肿导致的肠收缩功能减退是经由肠道平滑肌中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减弱实现的。肠问质水肿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它是由肠道平滑肌细胞所处问质环境的诸多改变所导致,因此,肠道间质水肿所导致的肠功能障碍很可能也是多因子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b 肠道平滑肌 间质水肿 收缩性 轻链磷酸化 激活 肌球蛋白 平滑肌细胞
原文传递
蒺藜皂苷对缺血心肌细胞内核转录因子-κB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巍 李晶莹 +1 位作者 李红 杨世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892,共4页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H2O2损伤时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ε)、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采用H2O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应用PKCε抑制...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H2O2损伤时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ε)、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采用H2O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应用PKCε抑制剂Chelerythrine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定性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各组PKCε、ERK1/2及NF-κB水平。结果蒺藜皂苷明显保护受损心肌细胞,降低细胞凋亡率,并且能够升高PKCε、ERK1/2及NF-κB水平;应用Chelerythrine可部分阻断蒺藜皂苷的上述作用。结论蒺藜皂苷对H2O2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PKCε、ERK1/2及NF-κB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PKCΕ ERK1/2 核转录因子-kb(NF-kb) CHELERYTHRINE
下载PDF
烫伤脓毒症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活化与肾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凤华 姚小弟 +1 位作者 李冀军 柴家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目的 研究烫伤脓毒症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 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加内毒素攻击制备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烫伤脓毒症1、2、6、12和24 h组,烫伤脓毒症1、2... 目的 研究烫伤脓毒症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 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加内毒素攻击制备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烫伤脓毒症1、2、6、12和24 h组,烫伤脓毒症1、2和6 h+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组。采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肾组织NF-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结果 肾组织NF-κB活性于烫伤脓毒症后1 h明显增强并达到高峰(P<0.01),PDTC可显著降低烫伤脓毒症后 1 h NF-κB的活性。烫伤脓毒症后1 h和2 h血浆及肾组织中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1),PDTC 可显著降低伤后血浆TNF-α水平(P均<0.01),对肾组织中TNF-α水平影响不明显。烫伤脓毒症后BUN 及SCr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1),PDTC对BUN和SCr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NF-κB抑制剂可降 低烫伤脓毒症大鼠肾组织NF-κB活性,但对肾脏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烫伤 核转录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 肾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内毒素耐受及其与核转录因子-κB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浩 梁华平 顾红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内毒素耐受 核转录因子-kb 内毒素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及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明伟 安明顺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能否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活性,并减轻ANP时肺组织病理损害。方法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NP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每组10只。sham组和ANP模型组制...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能否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活性,并减轻ANP时肺组织病理损害。方法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NP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每组10只。sham组和ANP模型组制模前1h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1ml/kg),三七总皂苷组制模前1h腹腔注射50g/L三七总皂苷(1ml/kg)。用质量分数为5%的牛磺胆酸钠经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大鼠ANP模型;sham组进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后关腹,不注入牛磺胆酸钠。各组于制模6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W/D)比值和NF-kB活性。结果ANP模型组肺组织NF-kB阳性细胞率70%~100%所占比例(7只比0只)和阳性细胞数[(72.52±7.63)PU比(33.09±4.75)PU]明显高于sham组(P均〈0.05),经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后NF-kB阳性细胞率70%~100%所占比例(0只比7只)和阳性细胞数[(42.77±9.79)PU比(72.52±7.63)PU]较ANP模型组明显下降(P均〈0.05)。ANP模型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及W/D比值均较sham组显著增高,而三七总皂苷组较ANP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NF-kB在ANP大鼠肺组织中被明显激活;三七总皂苷可以在体内抑制肺组织中NF-kB的激活,减轻各脏器的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性 急性 大鼠 核转录因子-kb 三七总皂苷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肺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蓉 姜虹 朱也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8-1169,共2页
核转录因子-kB(NF—kB)是-种蛋白转录因子,它使细胞间黏附分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TNF-α、IL-6、IL-1β及IL-8等炎症反应相关炎症前分子的转录最大化。由于这些分子与炎症级链反应相关且主要在转录水平得到调控,因此NF—kB是炎... 核转录因子-kB(NF—kB)是-种蛋白转录因子,它使细胞间黏附分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TNF-α、IL-6、IL-1β及IL-8等炎症反应相关炎症前分子的转录最大化。由于这些分子与炎症级链反应相关且主要在转录水平得到调控,因此NF—kB是炎症级链反应重要的细胞间调控物。本综述将系统阐述NF—kB的分子生物学相关机制及其在包括急性肺损伤、哮喘及阻塞性肺病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b 细胞间黏附分子 肺疾病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TNF-α 炎症反应 IL-1Β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