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ISPR/Cas的分子诊断传感器在非核酸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卓 周建 +1 位作者 王馨 徐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97-1805,共9页
CRISPR/Ca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辑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分子诊断工具。目前基于CRISPR/Cas建立了一系列的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广泛应用于核酸、非核酸等检测过程中。与应用较广泛的核酸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相比,基于CRISPR/Cas的... CRISPR/Ca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辑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分子诊断工具。目前基于CRISPR/Cas建立了一系列的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广泛应用于核酸、非核酸等检测过程中。与应用较广泛的核酸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相比,基于CRISPR/Cas的非核酸检测系统目前尚未见系统性综述,因此本文围绕基于CRISPR/Cas12和CRISPR/Cas13建立的两大类非核酸分子传感器诊断系统的基本特征、工作流程及其检测原理等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CRISPR/Cas分子诊断系统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分子诊断传感器 核酸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核酸分子杂交-流式细胞术检测HPV E6/E7 mRNA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旭 崔延伟 刘紫烟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核酸分子杂交-流式细胞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普通门诊常规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361例已婚女性患者的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样本,... 目的探讨核酸分子杂交-流式细胞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普通门诊常规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361例已婚女性患者的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样本,并进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 DNA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严重级别的升高而增加。与HPV DNA比较,HPV E6/E7 mRNA有较高的特异性(72.73%)和阳性预测值(47.06%)。当TCT结果为ASCUS时,依据HPV E6/E7 mRNA结果进行阴道镜检分流的正确率为66%。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且阴道镜镜检分流正确率和判断子宫颈组织高度病变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宫颈癌 核酸分子杂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法及核酸分子检测技术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多池 梁爱群 +1 位作者 吴烨莹 云飞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及核酸分子检测(NAT)3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核病的价值及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20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206例中确...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及核酸分子检测(NAT)3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核病的价值及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20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206例中确诊为结核病的106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新收治患者17例,治疗1~2个月患者89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了TST、TB-IGRA及NAT,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分析这3种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3种检测方式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ST相比,研究组TB-IGRA、NAT的阳性率更高,对照组TB-IGRA、NAT的阳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NAT检测新收治和治疗1~2个月患者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NAT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TS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GRA、NAT结核病诊断符合率高,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法 核酸分子检测 结核病
下载PDF
基于合成核酸分子工程的生物医学应用
4
作者 曹梦瑶 李丽 裴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85,共9页
核酸结构设计因简单的碱基配对法则而获得预测结构的能量支持,且具备更强的折叠合成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核酸碱基的化学多样性缺乏,使得核酸结构在功能上多样性比蛋白质弱,因而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聚焦核酸分子工程,尤... 核酸结构设计因简单的碱基配对法则而获得预测结构的能量支持,且具备更强的折叠合成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核酸碱基的化学多样性缺乏,使得核酸结构在功能上多样性比蛋白质弱,因而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聚焦核酸分子工程,尤其是对核酸结构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基于核酸结构的空间可寻址性,实现了多种材料在核酸结构上的位点可控的修饰;基于对核酸分子序列的设计,还实现了核酸分子间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连续微调.此外,设计构建了合成分子化学反应网络、分子机器及核酸基生物材料,并将这种绿色生物材料应用于生物分子识别、生物膜表面工程及生物催化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核酸分子工程 生物分子识别 细胞表面工程 生物催化
下载PDF
核酸分子“光开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凌连生 何治柯 +2 位作者 吴风武 罗庆尧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综述了核酸分子“光开关”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阐述了它在核酸分子识别分析中的应用 ,并提出了研究核酸分子“光开关”
关键词 核酸分子识别 电荷转移反应 核酸分子光开关
下载PDF
核酸分子开关稳定性增强策略
6
作者 薛倩 王焕翔 邹振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2期34-43,共10页
核酸分子开关由核酸分子自组装形成,包括核酸分子识别单元和荧光信号报告单元。核酸分子开关具有设计简便、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然而,在实际检测体系中,核酸探针的稳定性是阻碍其应用的瓶颈问... 核酸分子开关由核酸分子自组装形成,包括核酸分子识别单元和荧光信号报告单元。核酸分子开关具有设计简便、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然而,在实际检测体系中,核酸探针的稳定性是阻碍其应用的瓶颈问题。在生物样品中,核酸分子开关易被各种核酸酶降解,产生假阳性信号,影响检测的准确度。该文主要介绍为核酸分子开关的生物稳定性改善方法,重点介绍碱基修饰改性、核酸纳米框架结构、纳米材料负载、封闭核酸酶切割位点、左旋核酸等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开关 生物传感 抗酶解性能 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蛋白质与核酸分子氢键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霍红 王幸福 +1 位作者 车迅 黄威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4-616,共3页
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的红外光谱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差异 ,其中包括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分子的氢键缔合方式和程度上的不同。光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1)蛋白质的酰胺Ⅰ带 ,N—H基团和某些氨基酸残基上C—O(H)基团的振动谱带 ;( 2 ... 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的红外光谱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差异 ,其中包括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分子的氢键缔合方式和程度上的不同。光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1)蛋白质的酰胺Ⅰ带 ,N—H基团和某些氨基酸残基上C—O(H)基团的振动谱带 ;( 2 )核酸分子中磷酸二酯的反对称伸缩振动谱带和配对的碱基N—H基团振动等谱带上。氢键是维系和促进蛋白质与核酸高级结构形成的重要作用力 ,癌变时氢键的变化与癌细胞的特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有可能利用氢键的这些光谱特征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测癌变可能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乳腺癌 氢键 癌组织 蛋白质 核酸分子 变化特征 诊断 光谱特征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鉴别和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邱宝利 徐兴耀 +1 位作者 牟志美 周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了将家蚕微孢子虫 (N .b .)从蚕业生产中流行的 10多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中鉴定出来 ,并对其发病程度进行检测 ,用PCR技术合成了一段 317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DH5α中 ,并大量制备该片段 ,用地高辛 (DIG)标记成探针 ,... 为了将家蚕微孢子虫 (N .b .)从蚕业生产中流行的 10多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中鉴定出来 ,并对其发病程度进行检测 ,用PCR技术合成了一段 317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DH5α中 ,并大量制备该片段 ,用地高辛 (DIG)标记成探针 ,经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 ,发现该片段为N .b .所特有。该探针为N .b的特异性检测探针 ,灵敏度可达 1ngDNA水平。对蚕业生产上的带毒蚕蛾和蚕卵的模拟检测证明 ,该DIG探针可将N .b发病初期的带毒蚕蛾和蚕卵检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杂交 鉴别 检测 家蚕 微孢子虫
下载PDF
核酸分子系统学方法在酵母菌分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许超德 李绍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阐述了rDNA/rRNA序列分析法、RFLP分析法和RAPD分析法3种核酸分子系统学方法的相关概念及其在酵母菌分类中的应用和进展,并对这些方法作了简要的比较。
关键词 核酸分子系统学 酵母菌 分类
下载PDF
甲基紫-核酸分子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功武 方光荣 冯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甲基紫 核酸分子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基于Ag^+对C-C错配识别和Ru(phen)_2(dppx)^(2+)的核酸分子“光开关”特性的银离子光学传感器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志友 郭晓婷 凌连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以含错配碱基胞嘧啶的自互补寡聚核苷酸序列(Oligo-1,5'-TACATACTATACTATCTA-3')作为Ag+识别序列,以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phen=1,10-phenanthroline,dppx=7,8-dimethyldipyridophenazine)作发光探针,... 以含错配碱基胞嘧啶的自互补寡聚核苷酸序列(Oligo-1,5'-TACATACTATACTATCTA-3')作为Ag+识别序列,以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phen=1,10-phenanthroline,dppx=7,8-dimethyldipyridophenazine)作发光探针,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Ag+定量分析方法。以150 nmol/L Oligo-1,2.0μmol/L Ru(phen)2(dppx)2+及120 mmol/L NaNO3在pH 7.5的PBS缓冲溶液中反应30 min作为最佳实验条件,Ag+在10.0~120.0 nmol/L范围内与溶液的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 7,检出限(3δ/Slope)为8.1 nmol/L。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核酸分子“光开关” 银离子 光学传感器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标记在药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洋 蒋林 +3 位作者 陈金龙 林乐维 乐敏丽 周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标记在中药材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藻类、菌类、种子植物和动物类药材中的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指导。方法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该领... 目的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标记在中药材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藻类、菌类、种子植物和动物类药材中的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指导。方法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DNA分子标记在该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给中药材的生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DNA分子标记作为中药材研究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标记 药材 应用
下载PDF
具有核酸分子“光开关”特性钌(Ⅱ)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运 关洪亮 何治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4-1019,共6页
钌(Ⅱ)配合物类核酸分子"光开关"探针性质稳定、无毒环保,可用于痕量核酸检测、基因序列分析及三链DNA检测、DNA图像研究及DNA动力学过程分析、基因损伤研究、基因转染材料研究、量子点生物效应研究及用作电化学探针。随着核... 钌(Ⅱ)配合物类核酸分子"光开关"探针性质稳定、无毒环保,可用于痕量核酸检测、基因序列分析及三链DNA检测、DNA图像研究及DNA动力学过程分析、基因损伤研究、基因转染材料研究、量子点生物效应研究及用作电化学探针。随着核酸及其相关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适配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核酸和核酸分子"光开关"还可进行药物筛选、生命活性分子如ATP及蛋白质等的分析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抗光漂白等特性。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及医学诊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者对近10年来核酸分子"光开关"探针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5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光开关” 分析应用 评述
下载PDF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HPV感染 被引量:2
14
作者 丘佳明 叶凯 +1 位作者 杨之蕙 金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过程中HPV6/11、HPV16/18的表达,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5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30例、尖锐湿疣30例、上皮内瘤变89例、鳞癌50例共249例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原位核酸分子... 目的: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过程中HPV6/11、HPV16/18的表达,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5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30例、尖锐湿疣30例、上皮内瘤变89例、鳞癌50例共249例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6/11,HPV16/18检测。结果:慢性炎症组HPV6/11阳性表达4%,HPV16/18阳性表达0%;乳头状瘤样增生组HPV6/11阳性表达10%,HPV16/18阳性表达3.3%;尖锐湿疣组HPV6/11阳性表达93.3%,HPV16/18阳性表达23.3%;CIN组中Ⅰ级HPV6/11阳性表达48.9%,HPV16/18阳性表达42.2%;Ⅱ级HPV6/11阳性表达39.1%,HPV16/18阳性表达69.6%;Ⅲ级HPV6/11阳性表达9.5%,HPV16/18阳性表达66.7%;鳞癌组HPV6/11阳性表达6%,HPV16/18阳性表达82%。结论: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细胞的HPV6/11、HPV16/18,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鳞癌 上皮内瘤变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下载PDF
同步PCR技术及其在植物核酸分子定量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进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6期631-637,共7页
同步PCR是一种集生化、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封闭式DNA扩增系统 ,采用荧光染料将扩增与检测过程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在PCR过程中在线显示PCR反应 ,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绝对定量起始模板的拷贝数。该技术大大简化和加速了核酸分子的定... 同步PCR是一种集生化、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封闭式DNA扩增系统 ,采用荧光染料将扩增与检测过程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在PCR过程中在线显示PCR反应 ,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绝对定量起始模板的拷贝数。该技术大大简化和加速了核酸分子的定量过程 ,不仅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 ,而且很容易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核酸分子的绝对起始拷贝数。同微阵列等分子生物技术一起 ,同步PCR技术将会在功能基因解析和病害分子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除了介绍同步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外 ,还介绍了定量拟南芥Aux IAA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实验 ,并就同步PCR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PCR技术 植物核酸分子定量 基因表达 病害 分子诊断
下载PDF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练芬 胡开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核酸分子杂交 乙型肝炎
下载PDF
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产前诊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幼慈 孙永玉 蒋晓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6期15-17,共3页
用ELISA法筛选早孕妇女和中孕引产妇女血人巨细胞病毒IgM(HCMV-IgM),早孕妇女阳性者在孕12-20周(中孕引产妇女阳性者在引产时)留羊水,用生物素标记的HCMV-DNA探针斑点杂支检测其羊水中的HCMV-... 用ELISA法筛选早孕妇女和中孕引产妇女血人巨细胞病毒IgM(HCMV-IgM),早孕妇女阳性者在孕12-20周(中孕引产妇女阳性者在引产时)留羊水,用生物素标记的HCMV-DNA探针斑点杂支检测其羊水中的HCMV-DNA,对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作出产前诊断。结果:早孕妇女384例,血HCMV-IgM阳性26例。此26例羊水HCMV-DNA阳性9例,其中7例出生时留脐血进一步检测HCMV-IgM和HCMV-DNA。证实有HCMV感染。中孕引产妇女125例,血HCMV-IgM阳性10例。此10例羊水HCMV-DNA阳性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HCMV-DNA HCMV-IGM 中孕引产 早孕 产前诊断 妇女 核酸分子杂交 探针 斑点
下载PDF
基于母体血浆胎盘源及胚胎源核酸分子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技术
18
作者 邢光东 夏银 +2 位作者 茆骏 郭宁 王根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0-1422,共3页
动物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及时消除配种后假孕、妊娠后假发情等不利因素,胎儿性别早期鉴定可提高母牛犊的出生比例。近年来,随着孕妇血浆/血清中的胎儿源性游离DNA及胎盘源性游离... 动物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及时消除配种后假孕、妊娠后假发情等不利因素,胎儿性别早期鉴定可提高母牛犊的出生比例。近年来,随着孕妇血浆/血清中的胎儿源性游离DNA及胎盘源性游离RNA的发现,使人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及产前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使胎盘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无创伤性研究成为可能。这些均为单胎动物,特别是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游离胎儿核酸分子 早期妊娠诊断 早期性别鉴定
下载PDF
85例支原体肺炎核酸分子杂交检测结果报告
19
作者 潘丽萍 王鸣和 +1 位作者 谢元芳 吕屏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6期751-751,共1页
支原体为临床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晚近报告颇多,并有局部流行趋势。本病诊断长期依赖于血清抗体滴度测定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但因存在耗时较久,检出阳性率颇低以及灵敏性和特异性欠佳等缺点,致使不能达到临床早期... 支原体为临床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晚近报告颇多,并有局部流行趋势。本病诊断长期依赖于血清抗体滴度测定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但因存在耗时较久,检出阳性率颇低以及灵敏性和特异性欠佳等缺点,致使不能达到临床早期诊断的目的。晚近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二者相结合的检测方法,使其特异性和灵敏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据此,作者检测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1998年2月至6月,由急诊室收治临床存在明显呼吸道感染的85例患者,经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确诊为支原体肺炎17例,检出阳性率为20%。本文的目的旨在探索该技术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之价值,以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肺炎 核酸分子杂交 诊断
下载PDF
电镜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的探索
20
作者 焦仁杰 于文斗 +1 位作者 丁明孝 翟中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11-111,共1页
显微水平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等方面,但电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却仍在探索之中,主要因为剧烈的核酸分子杂交条件与样品精细结构的保存之间存在着矛盾,为此,我们分别在分级... 显微水平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等方面,但电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却仍在探索之中,主要因为剧烈的核酸分子杂交条件与样品精细结构的保存之间存在着矛盾,为此,我们分别在分级抽提的整装细胞,L-K_4包埋或Epon812包埋的超薄切片样品以及DGD包埋-去包埋样品中对进行电镜分子原位杂交研究的可行性和杂交条件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在整装细胞样品中已取得初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 原位杂交技术 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