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脂糖凝胶电泳与核酸印迹杂交法检测细菌毒力基因PCR产物的灵敏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綦廷娜 刘志广 +2 位作者 王涛 李培京 叶长芸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8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核酸印迹杂交法在检测细菌毒力基因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10倍连续稀释的O157∶H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血清2型猪链球菌染色体提取物为模板,与志贺毒素2基因(stx2)和荚膜多糖2J基因(cps2J)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 目的探讨核酸印迹杂交法在检测细菌毒力基因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10倍连续稀释的O157∶H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血清2型猪链球菌染色体提取物为模板,与志贺毒素2基因(stx2)和荚膜多糖2J基因(cps2J)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核酸印迹杂交法检测PCR产物,比较两种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结果 1%琼脂糖凝胶电泳对EDL933菌株stx2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6.7×102cfu(56.87 pg)/PCR体系,对SC84菌株cps2J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2 cfu(12.65 pg)/PCR体系;核酸印迹杂交法对EDL933菌株stx2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6.7×10-1 cfu(56.87 fg)/PCR体系,对SC84菌株cps2J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1 cfu(12.65 fg)/PCR体系。结论用核酸印迹杂交法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stx2基因和猪链球菌cps2J基因PCR产物的灵敏度均比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高了10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印迹杂交 琼脂糖凝胶电泳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猪链球菌2型 stx2基因 cps2J基因 检测灵敏度
原文传递
核酸点印迹杂交法检测枣疯病植原体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宇 《河北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该文详细介绍了应用核酸点印迹杂交法 (Dot- blot)检测枣疯病病原植原体(Phytoplasma)的操作步骤和检测结果 ,分析和讨论了检测结果和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认为此法是鉴定枣疯病病原植原体的准确、灵敏的方法 。
关键词 核酸印迹杂交 枣疯病 植原体 苗木脱毒
下载PDF
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16S rRNA/DNA方法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彤 方汉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综述了以 1 6SrRNA/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是使相关的科研人员能够对 1 6SrRNA/DNA技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并可以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DNA指纹技术、 1 6SrDNA文库的建立、DN... 综述了以 1 6SrRNA/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是使相关的科研人员能够对 1 6SrRNA/DNA技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并可以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DNA指纹技术、 1 6SrDNA文库的建立、DNA测序及微生物分类鉴定 (即系统发育树分析 )、基因探针设计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分子生态技术 16SrRNA/DNA方法 环境微生物 种群分析 DP4A指纹技术 系统发育树 荧光原位杂交 核酸印迹杂交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云苏 陈峥嵘 +1 位作者 阎作勤 蒋淳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探讨MIF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核酸印迹杂交的方法了解MIF在神经损伤后表达的变化 ,并对损伤后 4d的神经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观察其表达部位...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探讨MIF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核酸印迹杂交的方法了解MIF在神经损伤后表达的变化 ,并对损伤后 4d的神经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观察其表达部位的改变。结果 ①MIF在神经损伤后出现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在神经损伤后 4d ,其MIF表达的部位与正常坐骨神经表达的部位不同。在神经损伤的远端 ,MIF存在于吞饮髓鞘碎片的雪旺细胞中。而在损伤神经的近端 ,MIF不仅存在于雪旺细胞中 ,同时在轴突内也有较高水平。②对神经损伤后MIFmRNA的杂交定量分析显示 ,在损伤后的 12h内 ,MIF的mRNA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 ,2 4h后骤然上升至高水平并在 1周内维持较高水平 ,之后回落至正常水平。结论 MIF在周围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大鼠 免疫组化 核酸印迹杂交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下载PDF
蛋白酶体-C2亚基基因在烫伤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申传安 柴家科 +2 位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蒋金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 g/ kg)制成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心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用核糖核酸印迹杂交(Northern杂交)检测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大鼠烫伤后2 h和6 h,单位心肌内3MH含量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而伤后6 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 1)。脓毒症大鼠伤后2 h和6 h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和6 h较对照组也均显著升高(P均<0 .0 1)。结论 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动物心肌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持续增强现象,蛋白降解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烧伤脓毒症时心功能异常的蛋白代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心肌内 表达及 亚基基因 Northern杂交 Wistar大鼠 高效液相-荧光法 mRNA表达 烧伤脓毒症 三甲基组氨酸 核酸印迹杂交 对照组 内毒素攻击 心肌细胞内 蛋白降解率 心功能异常 Ⅲ度烫伤 体表面积 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
6
作者 韩金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69-71,共3页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及明显的产业化前景。该技术可将大量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及明显的产业化前景。该技术可将大量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一次可以对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弥补传统核酸印迹杂交(Southern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等)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低通量等不足。而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使该技术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如基因表达谱测定、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及杂交测序(SBH)等,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及现代医学科学及医学诊断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有助于在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广泛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BLOTTING NORTHERN 原理 核酸印迹杂交 检测分析 计算机科学 自动化程度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中国脑膜炎奈瑟菌中插入序列1301的分布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7
作者 庞杏林 侯配斌 +5 位作者 高源 徐丽 任红宇 朱兵清 周海健 邵祝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脑膜炎奈瑟菌(Nm)中插入序列IS1301的分布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设计IS1301引物,应用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219株Nm菌株的IS1301,对IS1301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和序列比对,PC... 目的研究中国脑膜炎奈瑟菌(Nm)中插入序列IS1301的分布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设计IS1301引物,应用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219株Nm菌株的IS1301,对IS1301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和序列比对,PCR扩增IS1301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及核酸印迹杂交,研究不同Nm菌株中IS1301的分布特征。结果219株Nm菌株中,34株携带IS1301(15.53%),A、B、C群和不可分群的Nm菌株IS1301阳性率分别为11.11%、20.75%、6.17%和28.57%;IS1301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记编号Z49092.1的Nm菌株序列相似度为94%~100%,进化树分析可分为两簇;C群Nm菌株与其他血清群菌株IS1301序列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的Nm菌株基因组中至少存在6~17个IS1301拷贝,相同PFGE带型Nm菌株所携带的IS1301拷贝数具有多态性特征。结论IS1301在中国Nm菌株中的分布具有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插入序列IS1301 脉冲场凝胶电泳 核酸印迹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