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婧 张敏 +2 位作者 林峰 周鹏 周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0-686,共7页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B解离液,细胞核悬液加入50μL·mL^-1碘化丙啶染色5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果表明:(1)9个乌饭树单株的核DNA含量平均值为(1.22±0.03)pg,最小值为1.18 pg,最大值为1.27 pg。(2)检测结果与已知的越橘属二倍体植株的2C-值含量相似,且不同地理来源的单株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推测这9个单株为二倍体植株。(3)测定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可丰富越橘属植物的C-值库;基于流式细胞术建立的乌饭树核DNA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该属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 dna含量 2c-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核DNA C-值的比较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付改兰 冯玉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8科10属13种外来入侵植物、6种本地植物和1种外来非入侵植物的核DNAC-值。结果表明:作为整体,外来入侵植物的平均核DNAC-值显著低于本地种和外来非入侵种,但对同属不同类型植物进行比较,未发现一致的规律;在4个既包...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8科10属13种外来入侵植物、6种本地植物和1种外来非入侵植物的核DNAC-值。结果表明:作为整体,外来入侵植物的平均核DNAC-值显著低于本地种和外来非入侵种,但对同属不同类型植物进行比较,未发现一致的规律;在4个既包含外来入侵种又包含本地种的属中,泽兰属(Eupatorium)和鬼针草属(Bidens)外来入侵种的核DNAC-值显著低于同属本地种,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2种外来入侵植物中仅有1个种的核DNAC-值显著低于同属本地种,而草胡椒属(Peperomia)外来入侵种的核DNAC-值显著高于同属本地种;表明核DNAC-值与外来植物入侵性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入侵植物 本地植物 dna c-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S180-S2D9传代细胞的DNA指纹图谱、细胞核型、生物学特性及DNA含量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贺文 岳红坤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S180-S2D9传代细胞的DNA指纹图谱、细胞核型、生物学特性及DNA含量,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提取S180-S2D9传代细胞的DNA后,进行RAPD分析;细胞培养加秋水仙碱,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染色体数目;原代、50代、100代细胞... 目的:通过比较S180-S2D9传代细胞的DNA指纹图谱、细胞核型、生物学特性及DNA含量,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提取S180-S2D9传代细胞的DNA后,进行RAPD分析;细胞培养加秋水仙碱,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染色体数目;原代、50代、100代细胞分别接种KM小鼠腹腔,观察腹水的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天数;培养的细胞用70%乙醇固定,流式细胞仪测DNA含量.结果:与原代、50代细胞相比,100代细胞的DNA指纹图谱发生变异;50代、100代、100代克隆株1、100代克隆株2、100代克隆株3,其染色体均数做方差分析表明,两两单位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原代、50代、100代细胞分别接种于10只昆明小鼠腹腔,3组的存活天数分别为13~23d、13~20d、10~14d,与原代、50代相比,100代均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原代与50代均数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表明,5株细胞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0.3575、0.3984、0.3542、0.3919、0.3890.结论:在细胞核型与DNA含量的比较上,5株细胞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DNA指纹图谱与对小鼠致死性方面提示传代细胞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80-S2D9细胞 dna指纹图谱 致死性 dna含量 dna指纹图谱 dna含量分析 传代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细胞 统计学差异 染色体数目 小鼠腹腔 RAPD分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检测植物核DNA含量和倍性水平 被引量:113
4
作者 弓娜 田新民 +1 位作者 周香艳 刘建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7,共7页
流式细胞仪作为高效的检测工具,在植物学研究的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生态所通过大量的植物流式细胞术实验,针对检测植物核DNA含量和倍性水平,总结出一套详细通用的实验方法。同时着重... 流式细胞仪作为高效的检测工具,在植物学研究的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生态所通过大量的植物流式细胞术实验,针对检测植物核DNA含量和倍性水平,总结出一套详细通用的实验方法。同时着重阐述了各个实验环节的关键点,分析因碎片过多而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今后检测各种植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流式细胞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植物dna含量 倍性水平 C
下载PDF
论DNA C-值与植物入侵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5
作者 倪丽萍 郭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72-2381,共10页
外来植物的入侵已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强调并迅速提高对外来植物的预警能力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由此,如何预测植物的入侵能力,也就成为入侵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植物入侵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入侵植物本身的生物学... 外来植物的入侵已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强调并迅速提高对外来植物的预警能力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由此,如何预测植物的入侵能力,也就成为入侵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植物入侵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入侵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点或入侵生境特点,然而,争议多于结论,至今未能找出有效预测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答案。着重从DNAC-值与植物入侵性关系这一角度进行论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染色体数目、大小、倍性在细胞水平的变化被认为可能与植物入侵性相关,因为染色体数目、大小变化是物种在细胞水平上的一种表型变异形式,而细胞水平累积的效应有可能决定着植物整体水平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决定植物的分布范围,最终与入侵性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近年来,人们将注意力转移至被子植物DNAC-值变化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生物学意义。现有资料表明,DNAC-值与细胞大小、体积、重量、发育速率等细胞水平上的表型特征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与核型相关的DNAC-值的影响效应,可扩展到多细胞植物有机体的发育速率,在植物生活史的各个阶段起作用,其中就影响到两个受时间因子限制同时又与植物分布相关联的特征——最短世代时间及生活周期类型,而许多入侵成功植物即表现为世代时间短等特点,对于入侵性植物,其不可避免会受生长时间及分布环境的限制,如能保证其在这两方面占有优势便能入侵成功。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外来入侵种比同属其它种类具有较低的核DNA含量,由此,提出通过研究植物DNAC值,就有可能预测植物入侵能力的强弱,低DNAC-值的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与入侵性大小呈负相关,这为发现新的植物入侵性预测指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dna c- 最短世代时间 生活周期类型
下载PDF
裸子植物核DNA含量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香艳 马静芳 王旺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18-3426,共9页
共收集了217个裸子植物种的核DNAC-值,占裸子植物总种数(约730种)的29.73%,且涵盖了裸子植物所有科,为便于检索,以字母为序列成一表。目前为止,裸子植物所有科(17科)均有已被测定核DNA含量的代表种,且基因组大小范围也有所扩大。裸子植... 共收集了217个裸子植物种的核DNAC-值,占裸子植物总种数(约730种)的29.73%,且涵盖了裸子植物所有科,为便于检索,以字母为序列成一表。目前为止,裸子植物所有科(17科)均有已被测定核DNA含量的代表种,且基因组大小范围也有所扩大。裸子植物核DNA含量存在68.5倍的差异,核DNA含量最大的为西藏白皮松(Pinus gerardiana),值为75.36 pg/2C,而最小的P.aurescens,核DNA含量仅为1.10 pg/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流式细胞术 dna c- 基因组大小的种内和种间变化 进化和适应意义
下载PDF
植物核DNA含量在全球尺度上的纬度变异式样及其气候适应意义——以菊科植物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解梦 于晶 郭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53-3461,共9页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也还存在争议。先前有关核DNA含量与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矛盾性报道可能与取样过小、地理范围过窄、研究对象遗传背景差异过大有关。如果对一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类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取样,核DNA含量会呈现有规律的纬度梯度变化,可能与大的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自然分类群。为揭示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以及这种变异是否具有环境适应意义,以菊科为对象开展了核DNA含量与纬度、生物气候因素关系的统计分析。从"植物DNA C-值数据库"检索到822种菊科植物的核DNA含量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沿经度方向上设立10条样带,每条样带横跨15个经度,每条样带又均分成22个样块,每个样块纵跨7.5个纬度;其次,从"世界气候数据网站"下载1950—2000年时间段14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应用Arc GIS 9.3获得每个样块14个生物气候因子的平均值;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站"记录,计算每个样块菊科植物平均的核DNA含量数据。为避免气候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发现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分别是第一、二主成分上荷载最大的因子,去除与它们相关性在-0.7至+0.7之间的其他气候因子后获得了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三个变量用于进一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在全球10个样带上的核DNA含量与纬度关系密切,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呈现极显著的单峰型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二项式进行拟合。因此,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沿着纬度梯度有规律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dna含量 dna c- 基因组大小 非线性关系 纬度 生物气候因子
下载PDF
木兰科主要属种核DNA含量(2C-值)的检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叶林江 张志荣 +2 位作者 孙志霞 田双 张志勇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5-610,共6页
植物核DNA含量(2C-值)作为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特征参量,对植物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木兰科(Magnoliaceae)中10个代表性属,即木兰属(Magnolia)、含笑属(Michelia)、木莲属(Manglietia)、鹅掌楸属(Liriodendron)、盖裂... 植物核DNA含量(2C-值)作为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特征参量,对植物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木兰科(Magnoliaceae)中10个代表性属,即木兰属(Magnolia)、含笑属(Michelia)、木莲属(Manglietia)、鹅掌楸属(Liriodendron)、盖裂木属(Talauma)、合果木属(Paramichelia)、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单性木兰属(Kmeria)和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下的23个种;以玉米(Zea mays)核DNA含量(5.45 pg/2C)为标准,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样品的核DNA含量(2C-值)。结果表明,23个种的核DNA含量从3.25 pg(3 178.50 Mbp)到13.61 pg(13 310.58 Mbp)不等;且CV值均<5%。本研究结果可为木兰科中主要属下单元基因组大小的评估和其他植物核DNA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木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2c-) 基因组大小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孙晋虎 石冰 王大章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 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 ,每组分别加入DEX使其终浓度为0 .0 5ng/ml,0 .1ng/ml,0 .5ng/ml,1ng/ml,5ng/ml,1 0ng/ml,5 0ng/...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 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 ,每组分别加入DEX使其终浓度为0 .0 5ng/ml,0 .1ng/ml,0 .5ng/ml,1ng/ml,5ng/ml,1 0ng/ml,5 0ng/ml,1 0 0ng/ml,1 0 0 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及PGE2 的含量,并在第3天时检测DNA、蛋白质的含量。结果 DEX可显著增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OD值,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在含量0 .5ng/ml时DEX的促进生长作用最强。在培养早期DEX轻度降低腭突间充质细胞PGE2 的合成,而在培养后期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代谢,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而影响了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增殖 A系小鼠 地塞米松 胚腭突 腭突间充质细胞 PGE2 DEX 蛋白质合成 dna 不同剂量 空白对照 生长作用 抑制作用 生长代谢 OD ml 含量 腭发育 实验 检测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