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0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施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理生长与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向友珍 张威 +3 位作者 唐子竣 付骏宇 李志军 张富仓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1,共12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2种接种水平,即接种根瘤菌(R)和清水拌种。在大豆各生育期测量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特性等大豆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同时还测定氮素吸收量等指标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RN2处理下的大豆生长状况最佳,2年平均最大根瘤数为241.47、最大根瘤干质量为1.30 g、最大根长密度为15.00 cm/cm^(3)、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44 cm^(2)/cm^(2)、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7 530.51 kg/hm^(2)、最大叶绿素含量为53.55、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2.75μmol/(m^(2)·s)、最大种子产量为4 659.4 kg/hm^(2)。由此可见减少氮肥施用量(N2)的同时接种根瘤菌(R)对于促进关中平原大豆的生理生长、提升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氮 接种根瘤菌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草木樨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崔婷婷 蒋明珠 +2 位作者 杨红梅 张甜甜 张厚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004-0009,共6页
选用新疆阿克舒地区的22株草木犀为试验材料进行根瘤菌分离和鉴定,以期进行草木犀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比较分析。通过使用16S rDNA-recA-nodA-nifH PCR-RFLP 组合结果,表明实验中获得的2株根瘤菌都属于Ensifer,经过与标准菌株... 选用新疆阿克舒地区的22株草木犀为试验材料进行根瘤菌分离和鉴定,以期进行草木犀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比较分析。通过使用16S rDNA-recA-nodA-nifH PCR-RFLP 组合结果,表明实验中获得的2株根瘤菌都属于Ensifer,经过与标准菌株比对相似度均已达到95%以上,可以判定与标准菌株为同一种;通过生物进化树分析,TB2844菌株为草木樨中华根瘤菌,TH2833菌株为胡特兰根瘤菌。期中分离获得的Sphingobacterium、Chryseobacterium株,在根瘤内生菌的调查报道较少,在新疆草木樨根瘤内生菌中属于新的发现;其中胡特兰根瘤菌(TH2833)在新疆地区的报道也较少,在新疆地区草木樨根瘤中也属新发现,初步确定了草木犀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犀 根瘤菌 基因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楚雄南苜蓿根瘤菌的鉴定及其耐酸耐铝特性研究
3
作者 黎梅杰 段正山 +3 位作者 邓宗澳 罗富成 段新慧 韩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了获得耐酸铝性强的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共生根瘤菌菌株,本研究对从不同地区采集到的5份根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鉴定得到的根瘤菌进行菌体形态观察、低氮回接以及耐酸、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YS-8,YS-10,D... 为了获得耐酸铝性强的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共生根瘤菌菌株,本研究对从不同地区采集到的5份根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鉴定得到的根瘤菌进行菌体形态观察、低氮回接以及耐酸、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YS-8,YS-10,DH-9,DH-31属于根瘤菌属根瘤菌、CX-44属于中华根瘤菌属苜蓿中华根瘤菌,5个菌株均符合根瘤菌基本形态特征。接种5株根瘤菌后,楚雄南苜蓿的干重、鲜重、株高、结瘤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pH值在4.5~7.5范围内,5株菌株均能正常生长,当pH值=3.5时,5株菌株全部死亡;当Al3+浓度在100~1 500 mg·L^(-1)之间,随着Al3+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逐渐缓慢,Al3+浓度达到2 000 mg·L^(-1)时,5株菌株全部死亡。分离出的5株根瘤菌均能与楚雄南苜蓿共生结瘤并促进其生长,且具有较强的耐酸铝性。筛选出的5株根瘤菌均能在pH值大于3.5且铝离子浓度(pH值=5)小于1 500 mg·L^(-1)的条件下推广使用,菌株CX-44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楚雄南苜蓿 共生根瘤菌 抗酸铝菌株
下载PDF
杀菌剂和根瘤菌剂拌种对花生根际微生物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高晴 杨智翔 +5 位作者 刘光华 杨龙兴 唐康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收获时测定荚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1)甲基硫菌灵单拌能显著促进细菌生长;甲基硫菌灵单拌、根瘤菌剂单拌及3种复配拌种处理在抑制真菌、促进根瘤菌方面表现较好;哈茨木霉单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对放线菌的促生效果更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其复配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增殖。(2)从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甲基硫菌灵单拌能够在全生育期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比值,哈茨木霉单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二者在苗期和结荚期均能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3)除哈茨木霉单拌及其复配外,各拌种处理均能够增加花生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增产最大,增幅为49.39%;根瘤菌剂单拌增产40.24%,解淀粉芽孢杆菌复配增产32.78%。结论归纳为:甲基硫菌灵单拌、哈茨木霉菌与根瘤菌剂复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根瘤菌剂复配在微生物方面综合表现更好,更适宜改善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荚果产量上增幅较大。因此,推荐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杀菌剂 根瘤菌 拌种 根际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皖豫高效抗逆大豆根瘤菌Y2-4的选育
5
作者 乔李锦 姚莉 +4 位作者 徐冲 卢一飞 孙安心 秦梅 陈文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筛选适合安徽、河南两地的大豆高效抗逆根瘤菌,从安徽和河南两地选取7个采样点采集大豆根瘤并分离根瘤菌,通过系统发育分子鉴定、回接大豆筛选、抗逆境胁迫能力测定筛选高效抗逆大豆根瘤菌,并通过初步田间接种试验对其促生效果进行了... 为筛选适合安徽、河南两地的大豆高效抗逆根瘤菌,从安徽和河南两地选取7个采样点采集大豆根瘤并分离根瘤菌,通过系统发育分子鉴定、回接大豆筛选、抗逆境胁迫能力测定筛选高效抗逆大豆根瘤菌,并通过初步田间接种试验对其促生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621株大豆根瘤细菌,其中Sinorhizobium属菌株418株(67.3%),是该地区的优势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株198株(31.9%),Rhizobium属菌株5株(0.8%,回接大豆不能结瘤)。筛选得到1株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效抗逆根瘤菌S.fredii Y2-4,与参比菌株CCBAU 45436相比,Y2-4菌株接种的大豆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地上干重分别提高了1.8%、15.5%和9.8%,且在3%NaCl盐胁迫及38℃高温胁迫条件下仍具有生长能力。田间接种试验结果显示,在全氮(225 kg·hm^(-2)复合肥,氮磷钾比例15∶15∶15)、减氮26.6%(225 kg·hm^(-2)复合肥,氮磷钾比例11∶15∶15)、不施氮(225 kg·hm^(-2)复合肥,氮磷钾比例0∶15∶15)3种氮肥水平下接种Y2-4菌株均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减氮26.6%+接种Y2-4”处理较“全氮+不接种”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增加了25.5%。综上所述,Y2-4菌株可以作为皖豫两省部分地区的大豆高效抗逆根瘤菌接种菌株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共生 高效固氮 胁迫 产量
原文传递
Cd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氮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孙文君 吴基正 李元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9,共8页
为探讨接种根瘤菌对Cd胁迫下紫花苜蓿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2种紫花苜蓿(维多利亚、WL525HQ)为植物材料,研究Cd(0 mg·kg^(-1)和50 mg·kg^(-1))处理土壤接种根瘤菌对两种紫花苜蓿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为探讨接种根瘤菌对Cd胁迫下紫花苜蓿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2种紫花苜蓿(维多利亚、WL525HQ)为植物材料,研究Cd(0 mg·kg^(-1)和50 mg·kg^(-1))处理土壤接种根瘤菌对两种紫花苜蓿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影响紫花苜蓿氮代谢,50 mg·kg^(-1)Cd胁迫对未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WL525HQ地上部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最大,NR活性较0 mg·kg^(-1)Cd处理降低85.01%。0 mg·kg^(-1)Cd处理时,WL525HQ接种根瘤菌后地上部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较未接种组提高95.53%,维多利亚接种根瘤菌后地上部天冬酰胺合成酶(AS)活性增加33.30%。50 mg·kg^(-1)Cd胁迫时,与不接种根瘤菌相比,接种根瘤菌的WL525HQ地上部NR活性增幅最大(164.66%),接种根瘤菌后维多利亚地下部NR活性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提高99.46%。50 mg·kg^(-1)Cd处理中,接种根瘤菌缓解了Cd胁迫对紫花苜蓿含氮物质积累的抑制,维多利亚、WL525HQ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未接种组显著提高6.24%和5.82%,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6.10%和18.70%,维多利亚总氮含量显著提高9.48%。研究表明,接种根瘤菌可通过调节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来促进Cd胁迫下紫花苜蓿的氮素向蛋白质合成的方向转运积累,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紫花苜蓿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体系 根瘤菌 氮代谢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7
作者 段海霞 师茜 +3 位作者 康生萍 苟海青 罗崇亮 熊友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82,共17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用,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研究表明AMF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系统总结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阐明了植物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刺激根瘤菌和AMF形成结瘤因子和菌根因子,激活后续信号通路,从而使根瘤菌和AMF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和机制;概述了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的协同增效和拮抗作用;总结了影响AMF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后,本研究提出AMF-根瘤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微生物菌肥研发缓慢等问题,并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层面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AMF和根瘤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相互作用 共生 固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外源硒结合根瘤菌处理对蒙古黄芪生长及其活性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保虎德 马生军 +3 位作者 陈文峰 帕尔哈提·柔孜 张润林 王慧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通过外源硒与根瘤菌处理后,采用发芽床试验法测定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指标,采用土培盆栽法测定蒙古黄芪幼苗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外源硒、根瘤菌和外源硒结合根瘤菌3种处理对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的抑... 通过外源硒与根瘤菌处理后,采用发芽床试验法测定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指标,采用土培盆栽法测定蒙古黄芪幼苗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外源硒、根瘤菌和外源硒结合根瘤菌3种处理对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幼苗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外源硒结合根瘤菌处理,蒙古黄芪幼苗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分别增加了29.00%、27.90%、46.31%,与空白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外源硒与根瘤菌结合处理,蒙古黄芪中粗脂肪、硝态氮、总皂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77%、1.54%、0.51%。外源硒结合根瘤菌对蒙古黄芪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粗脂肪、硝态氮、总皂苷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研究可为药食两用富硒蒙古黄芪的生产和品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蒙古黄芪 生长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垭杰 权金鹏 +2 位作者 甘辉林 王鹏 顾新民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价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促进紫花苜蓿提前接瘤,促进提高苜蓿产量和饲草品质,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饲草品质的有效措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两个杂交饲用大豆的根瘤菌生物功能与共生匹配性
10
作者 李舒宁 王明玖 +5 位作者 杜雨芊 刘嘉伟 常雅迪 曹克璠 提忠慧 程庆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杂交饲用大豆根瘤菌具有潜在的生物功能和共生匹配性,为综合评价并筛选出最具匹配性的菌株,以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杂交后代品种“蒙农S006饲用大豆”(简称S006)和品系“8-4-1棕”(简称8-4-1)为材料,在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试验种植区,于... 杂交饲用大豆根瘤菌具有潜在的生物功能和共生匹配性,为综合评价并筛选出最具匹配性的菌株,以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杂交后代品种“蒙农S006饲用大豆”(简称S006)和品系“8-4-1棕”(简称8-4-1)为材料,在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试验种植区,于分枝期对根瘤菌进行分离纯化,经BOX-PCR分类与16S rDNA扩增测序鉴定,共得到14株根瘤菌,分别予以命名,归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菌属(Rhizobium)和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采用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比色法对所得菌株进行溶磷能力和生长素分泌能力测定,表明14株根瘤菌均具有溶磷能力和生长素分泌能力。其中,溶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Z8,溶磷量为4.55 mg·L^(-1);生长素分泌最高的菌株是S133,分泌量为224.16 mg·L^(-1)。在室内盆栽条件下,将所得菌株分别与试验材料进行接种,观测其共生匹配状况,以不接菌为对照。接种根瘤菌25 d后,对杂交饲用大豆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株高、根瘤数、根瘤鲜重、叶片数、固氮酶活性和植株全氮含量进行测定。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S006共生匹配效果排序前三的菌株是Z8、Z2和S134;8-4-1排序前三的菌株是Z75、S134和Z2。本研究筛选出与2个杂交饲用大豆共生匹配效果优良的菌株。后期研究中可制成根瘤菌接种菌剂,在内蒙古地区推广种植2个杂交饲用大豆时进行接种,以充分发挥优良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减少化肥施用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溶磷性 分泌生长素 共生匹配
原文传递
豌豆根瘤菌SCAU P10的接种效果、促生特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11
作者 张艳琴 陈远学 +3 位作者 PENTTINEN Petri 刘明 吴超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4,共9页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生能力,用水培法研究菌株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长寿仁”“中豌6号”“无须豆尖1号”“云豌91号”的共生匹配性,通过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共生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金堂县豌豆接种供试菌株SCAU P10的鲜豌豆籽粒(青豌豆)显著增产32.3%,两试验地接种供试菌株的根瘤数、株高、绿肥产量(植株鲜重)、饲草产量(植株干重)、植株氮钾积累量均较不接种对照(CK)显著增加。抗逆促生特性试验表明,菌株耐酸耐碱能力均较强,可在pH 4.0~10.0条件下生长,耐盐能力较差,仅能在NaCl浓度0.01%~0.6%条件下生长,能分泌生长素(IAA),具有较强的溶磷(卵磷脂、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和溶钾能力。匹配性试验表明,供试菌株SCAU P10与四川4个主要豌豆品种均高效匹配。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和共生基因综合分析表明,菌株SCAU P10归属于Rhizobium sophorae,且经历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结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sophorae SCAU P10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共生匹配性好,具有溶磷溶钾和分泌IAA的能力,pH生长范围较广,可有效促进豌豆生长及养分吸收。研究结果可为四川地区豌豆根瘤菌菌剂的研制、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田间验证 抗逆促生性 共生匹配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定向微生态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曹轶 崔文靖 马瑞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我国大豆根瘤菌种质资源丰富,但其应用进展缓慢,接种面积仅占全国大豆总种植面积的1%~3%。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根瘤菌不能产芽孢,其抗逆能力较差,导致产品货架期短,应用效果不稳定。为实现根瘤菌产品多元化、功能化、差异化,提高产... 我国大豆根瘤菌种质资源丰富,但其应用进展缓慢,接种面积仅占全国大豆总种植面积的1%~3%。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根瘤菌不能产芽孢,其抗逆能力较差,导致产品货架期短,应用效果不稳定。为实现根瘤菌产品多元化、功能化、差异化,提高产品活性与应用效果,使用定向微生态(directed micro-ecology,DME)体系优化培养策略,实现根瘤菌、芽孢杆菌的定向扩培及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获得根瘤菌最优培养基(25.5 mL·L^(-1)糖蜜液、15.2 g·L^(-1)酵母膏、pH 6.98),在DME培菌机中使用该配方可以实现根瘤菌(100 L·min^(-1),20 h)及芽孢杆菌(150 L·min^(-1),14 h)菌量50倍以上的扩增,达到(20~50)×10^(8) CFU·mL^(-1),且杂菌率控制在5%以下。盆栽接种实验表明,DME扩培菌株接种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实验室常规培养菌株的同等接种处理,这表明DME培菌机培养的功能微生物应用效果更好。根瘤菌与芽孢杆菌的复配组合可以协助根瘤菌更好地实现其共生功能,具体表现在苗期结瘤数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并且最终的产量与单接种菌株相比也增加了近20%。定向微生态(DME)体系通过定向营养和生长控制,使得目标功能微生物在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微生态环境中,达到应用级别的产量和纯度,实现与纯培养菌株相同的功能,对于促进根瘤菌的产业化、加快功能菌株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微生态体系 根瘤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连作花生养分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索炎炎 张翔 +4 位作者 司贤宗 李亮 程培军 余辉 刘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探讨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瘤菌对连作花生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有益于缓解花生连作障碍,促进花生养分高效和持续高产。在花生典型种植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酸性砂姜黑土,设置不接种(CK)、接种AM真菌(AM)、接种根瘤菌(Rb)、双接种(AM+Rb)... 探讨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瘤菌对连作花生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有益于缓解花生连作障碍,促进花生养分高效和持续高产。在花生典型种植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酸性砂姜黑土,设置不接种(CK)、接种AM真菌(AM)、接种根瘤菌(Rb)、双接种(AM+Rb)4个处理,采用微区试验,研究AM真菌与根瘤菌对花生生长、根系形态、养分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增加了花生第一侧枝长和分枝数,显著提高了花生根和地上部生物量、荚果重和根瘤数,其中AM+Rb处理提高效果最显著。同时AM+Rb处理的花生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30.1%、20.2%和59.7%,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明显提高,不同部位氮、磷、钾、钙、镁积累量显著增加,效果优于单接种。比较AM真菌和根瘤菌2种接种方式,Rb处理的花生不同部位氮积累量较高,而AM处理的根系形态状况较好,且花生不同部位磷、钾、钙、镁吸收量较高。可见,在酸性砂姜黑土区,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尤其是双接种有益于改善根系形态状况和根际微生物环境,增强花生养分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花生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花生 根系形态 养分吸收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根瘤菌的标记技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莫才清 周俊初 李阜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6,共3页
根瘤菌接种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且应用效果较为稳定的生物肥料之一。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根瘤菌—豆科植物这一共生固氮体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一些经过遗传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应用效果的基因工程根瘤菌正在进入... 根瘤菌接种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且应用效果较为稳定的生物肥料之一。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根瘤菌—豆科植物这一共生固氮体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一些经过遗传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应用效果的基因工程根瘤菌正在进入或将要进入农业生产实际中。然而,一个阻止根瘤菌接种剂有效应用的问题是:当根瘤菌接种剂施入土壤后,其命运如何?与土著性根瘤菌比较,其竞争结瘤性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接种剂 标记基因 标记技术 竞争结瘤 发光酶基因 转座子 基因工程根瘤菌 接种根瘤菌 豆科植物 土著根瘤菌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菌株5873 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15
作者 马鸣超 姜昕 +2 位作者 王鹏辉 关大伟 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51-2760,共10页
【目的】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是微生物肥料重要的功能菌种之一,可通过生物固氮为大豆生长提供氮素,实现节本增效,菌株5873作为其典型代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筛选并鉴定其特异引物,建立大豆根瘤菌5873菌株水平的... 【目的】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是微生物肥料重要的功能菌种之一,可通过生物固氮为大豆生长提供氮素,实现节本增效,菌株5873作为其典型代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筛选并鉴定其特异引物,建立大豆根瘤菌5873菌株水平的快速检测方法,对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鉴定、产品质量检测和功能评价至关重要。【方法】以商业化菌株大豆根瘤菌5873为供试材料,基于其全基因组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大豆根瘤菌种内参比菌株相关序列,以及与其高度同源(基因组ANI值大于99.95%)的大豆根瘤菌USDA 6T差异片段,通过多重序列比对,进行特异引物设计和筛选,获得特异性引物对,并通过对PCR反应条件/体系优化、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建立大豆根瘤菌5873的快速检测方法。然后,采用盆栽试验,将大豆根瘤菌5873与其他根瘤菌菌株混合接种于大豆根际,应用上述方法对大豆根瘤菌5873竞争结瘤能力进行评价和方法验证。【结果】筛选获得了一组特异引物4-4和Q1(4-4-F 5′-GATAAGGCCACGGGTGAACA-3′/4-4-R 5′-CACTCGATAAGCTCCGCTGT-3′和Q1-F 5′-CCGGTCGTGACTGGAATGAT-3′/Q1-R 5′-TCGAGGCCTACAAGAACGTC-3′),优化并建立了PCR快速检测方法,即反应体系:Premix TaqTM 12.5μL,引物各1.0μL,基因组DNA 15 ng左右,加ddH2O补足至25μL;反应条件:95℃预热5 min,94℃变性45 s,61℃退火45 s,72℃延伸60 s,30个循环,再72℃延伸10 min。通过凝胶电泳检测目的条带的有无(355和218 bp),即可实现大豆根瘤菌5873的快速检测,该方法检出灵敏度为1850 CFU/μL。此外,借助该方法可以成功地评价大豆根瘤菌5873竞争结瘤能力,与传统BOX-PCR评价结果一致。【结论】大豆根瘤菌5873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实现了以菌体发酵液或根瘤破碎提取液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的鉴定操作,省去了根瘤的分离、根瘤菌分离纯化、培养、DNA提取及测序鉴定等繁琐的环节,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只需短短几个小时便可准确检测大豆根瘤菌5873,为微生物肥料中根瘤菌菌剂的产品质量检测和竞争结瘤能力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特异引物 PCR扩增 竞争结瘤
下载PDF
云南七彩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及其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
16
作者 李林 孙毅 +3 位作者 方海东 史亮涛 岳学文 闫帮国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了阐明豆血红蛋白在花生与根瘤菌互作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区七彩花生根瘤中分离到的29株慢生根瘤菌进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各菌株对云南七彩花生生物量和植株全氮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植物生物量、根瘤... 为了阐明豆血红蛋白在花生与根瘤菌互作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区七彩花生根瘤中分离到的29株慢生根瘤菌进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各菌株对云南七彩花生生物量和植株全氮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植物生物量、根瘤菌固氮能力与豆血红蛋白总量和根瘤鲜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各根瘤菌菌株后植株生物量、株高均明显提高,总体上不同根瘤菌之间的固氮能力差异不显著,其中来自七彩花生种植地的根瘤菌固氮效果高于其他来源的根瘤菌。豆血红蛋白总量、根瘤鲜质量均与花生生物量和植株氮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豆血红蛋白总量的解释力更高。去除根瘤质量的影响后,花生生物量、植株氮总量与豆血红蛋白含量仍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表明豆血红蛋白是影响花生根瘤固氮能力的关键因素,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的重要指标。此外,本研究表明,作为云南省的乡土品种,七彩花生可以通过豆血红蛋白的增减来调节对不同固氮能力根瘤菌的资源投入,实现其与根瘤菌共生关系间的奖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七彩花生 根瘤菌 固氮 豆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白三叶氮同化的影响
17
作者 吴会会 刘瑞成 +2 位作者 江道菊 谢苗苗 邹英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3-1221,共9页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在白三叶氮(N)同化中的作用,该研究对白三叶进行单一或联合接种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和三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分析其对白三叶的生长、光合作用、叶片N和氨基酸含量以及N同化相...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在白三叶氮(N)同化中的作用,该研究对白三叶进行单一或联合接种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和三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分析其对白三叶的生长、光合作用、叶片N和氨基酸含量以及N同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接种AMF或根瘤菌以及联合接种AMF和根瘤菌均显著增加了白三叶的株高、匍匐茎长度、叶片数、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稳态光量子效率和叶片N含量,这种增强效应是联合接种>单一AMF>单一根瘤菌>未接种处理。(2)联合接种AMF和根瘤菌显著增加了白三叶叶片中丙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显著提升了叶片N同化相关酶如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天冬酰胺合成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性,显著促进AMF对白三叶根系的侵染。综上认为,联合接种AMF和根瘤菌通过激活N同化相关酶活性有效促进N同化,产生更多氨基酸,进一步促进白三叶植株生长;联合接种AMF和根瘤菌具有协同作用,有效促进了白三叶的N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白三叶 氮(N)同化 氨基酸
下载PDF
重金属胁迫下花生根瘤菌的溶磷作用研究
18
作者 崔永亮 罗伟 +6 位作者 雷久城 余秀梅 程祖强 吴航玉 张玉婷 陈绪玲 胡骥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4-1190,共7页
根瘤菌-豆科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能有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了筛选出兼具重金属抗性和溶磷作用的花生根瘤菌,本研究从典型镉污染区域农田中采集并分离纯化出36株花生根瘤菌菌株,通过溶磷作用测定和重金属抗性测定,筛选出3株同时具备重... 根瘤菌-豆科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能有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了筛选出兼具重金属抗性和溶磷作用的花生根瘤菌,本研究从典型镉污染区域农田中采集并分离纯化出36株花生根瘤菌菌株,通过溶磷作用测定和重金属抗性测定,筛选出3株同时具备重金属抗性和溶磷能力的优良菌株HM28、HM2和HM21。其中HM28(Rhizobium metallidurans)的溶磷量为55.81μg/mL,Cu、Ni、Cd、Cr、Zn对其的致死浓度分别为30mg/kg、40mg/kg、10mg/kg、25mg/kg和50mg/kg;HM2(Rhizobium altiplani)的溶磷量为52.82μg/mL,Cu、Ni、Cd、Cr、Zn对其的致死浓度分别为50mg/kg、30mg/kg、10mg/kg、25mg/kg、20mg/kg;HM21(Rhizobium altiplani)的溶磷量为48.61μg/mL,Cu、Ni、Cd、Cr、Zn对其的致死浓度分别为50mg/kg、50mg/kg、50mg/kg、50mg/kg、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根瘤菌 土壤重金属污染 溶磷作用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对林下红三叶草产量与品质及土壤特性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海琳 毛培春 +3 位作者 田小霞 郑明利 付娟娟 孟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61-3568,共8页
本试验设置接种根瘤菌(IR)、接种根瘤菌+次年返青追施氮磷钾复合肥(IR+AF)和不接种根瘤菌+不施肥(对照组CK)三种处理,对林下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的生长表型、结瘤数量、初花期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R和... 本试验设置接种根瘤菌(IR)、接种根瘤菌+次年返青追施氮磷钾复合肥(IR+AF)和不接种根瘤菌+不施肥(对照组CK)三种处理,对林下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的生长表型、结瘤数量、初花期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R和IR+AF处理均可促进林下红三叶植株生长,提高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特别是IR+AF复合处理下的初花期红三叶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分别较CK增加18.70%,19.39%,8.96%和6.98%,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CK提高22.67%,13.46%和17.78%,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CK显著降低16.22%和14.57%,相对饲喂价值显著增加28.29%;IR单一处理利于促进初花期植株根系结瘤,有效结瘤总数达92.33个·株-1,是CK的1.94倍;IR和IR+AF处理均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IR+AF处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显著增加41.28%和35.59%,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12.50%和51.75%,本结果为林下红三叶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 红三叶 根瘤菌 产量与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根瘤菌HH103ΩNopAA/T/C三重突变体构建及结瘤表型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梅 邹佳男 +3 位作者 陈庆山 刘春燕 王锦辉 辛大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8-384,共7页
为提高豆科-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效率,研究中华根瘤菌HH103菌型各效应因子突变体对大豆结瘤的影响,以其效应因子NopAA、NopT和NopC为研究对象,采用三亲杂交的方法获得突变体HH103ΩNopAA/T/C,PCR鉴定后,以绥农14为材料进行结瘤表型分析,发... 为提高豆科-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效率,研究中华根瘤菌HH103菌型各效应因子突变体对大豆结瘤的影响,以其效应因子NopAA、NopT和NopC为研究对象,采用三亲杂交的方法获得突变体HH103ΩNopAA/T/C,PCR鉴定后,以绥农14为材料进行结瘤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HH103ΩNopAA/T/C可以影响大豆结瘤数量以及结瘤重量,但对瘤大小没有明显影响;降低平均结瘤数和瘤鲜重干重,与突变体HH103ΩNopC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效应因子NopAA、NopT和NopC相互调控,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三型效应因子 HH103ΩNopAA/T/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