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之杰 李明序 张万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5-167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效率,本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中苜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高效再生的植株,以筛选出的植株叶片为外植体,并通过调节培养基激素配比,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 为进一步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效率,本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中苜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高效再生的植株,以筛选出的植株叶片为外植体,并通过调节培养基激素配比,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进行冷处理等措施优化苜蓿由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转化过程中以嫩叶作为外植体,菌液和重悬液中添加150μmol·L^(-1)乙酰丁香酮,侵染过程中使用300μmol·L^(-1)的谷氨酰胺将瞬时转化效率从32%提高至92%,转化效率提高到31%。研究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系可为紫花苜蓿高效遗传改良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杆菌 遗传转化 体系优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彩色马蹄莲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
作者 李菲 曹永琼 +3 位作者 王纲 郭彦兵 李紫薇 吴红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2-1699,共8页
【目的】建立及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a)遗传转化体系,为提高彩色马蹄莲遗传转化效率及培育彩色马蹄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不同外植体(茎基、叶、不定芽)和不同浓度噻苯隆(TDZ)(0.001、0... 【目的】建立及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a)遗传转化体系,为提高彩色马蹄莲遗传转化效率及培育彩色马蹄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不同外植体(茎基、叶、不定芽)和不同浓度噻苯隆(TDZ)(0.001、0.002和0.005 g/L)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外植体和丛生芽增殖培养基;液氮冻融法将pCAM BIA2301和pBI121质粒转入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以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作为农杆菌介导转化测定的报告基因,对彩色马蹄莲的丛生芽进行遗传转化,阳性苗经PCR扩增验证转化结果。通过不同硫酸卡那霉素(Kan)浓度(50、100和150 mg/L)、侵染时间(25、30和40 min)及共培养时间(2和3 d)3因素正交试验筛选最佳转化条件。【结果】外植体为不定芽的丛生芽诱导率极显著高于茎基和叶(P<0.01),当不定芽为外植体、TDZ浓度为0.002 mg/L时,丛生芽增殖倍数(5.12倍)显著高于0.001和0.005 mg/L TDZ处理(P<0.05),筛选出M6培养基+0.002 mg/L TDZ+30 g/L蔗糖+6.25 g/L琼脂为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影响阳性频率因素排序为:侵染时间>Kan浓度>共培养时间。当Kan浓度为50 mg/L、侵染时间25 min及共培养时间为3 d为最优侵染条件,此时,GUS+丛生芽出芽频率和PCR阳性频率最高,分别为54.0%和15.27%。【结论】成功优化彩色马蹄莲遗传转化体系,最佳外植体为不定芽,转化体系最佳组合为Kan浓度为50 mg/L、侵染时间为25 min及共培养时间为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杆菌 遗传转化 优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霉菌遗传转化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兴喜 杨谦 +1 位作者 宋金柱 郭兆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60~19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DNA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而且大多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60~19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DNA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而且大多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具有转化率高、低拷贝、遗传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有可能成为丝状真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木霉菌 遗传转化 潮霉素抗性 病害 生物防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改良木霉菌(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黄玉杰 杨合同 +1 位作者 陈凯 周红姿 《山东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30-35,共6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在丝状真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30~80个转化子105个孢子。PCR检测和几丁质酶分析表明含有编码几丁质酶外源基因(chi...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在丝状真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30~80个转化子105个孢子。PCR检测和几丁质酶分析表明含有编码几丁质酶外源基因(chi113)的TDNA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而且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具有转化率高、操作简便、遗传稳定等优点,在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绿色木霉菌 转化 潮霉素抗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在禾本科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谭伟 杨俊杰 +1 位作者 彭金环 于元杰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7-562,共6页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农杆菌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比较完善与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但在单子叶植物中应用较少。丈章介绍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在禾本科植物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此法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 杆菌 遗传转化 禾本科植物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籼稻蜀恢527遗传转化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亮亮 唐维 +1 位作者 喻旭 刘永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141,共7页
籼稻(Indica rice)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转化率较低,尤其是对优良品种成熟胚愈伤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和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还缺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籼稻基因工程的进展。以籼稻品种重穗型恢复系蜀恢527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 籼稻(Indica rice)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转化率较低,尤其是对优良品种成熟胚愈伤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和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还缺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籼稻基因工程的进展。以籼稻品种重穗型恢复系蜀恢527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成熟胚愈伤诱导及生理状态的影响;并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和调整激素间浓度配比从而筛选出蜀恢527最佳分化培养基。结果表明:在32℃光照条件下,蜀恢527成熟种子在N6D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继代2次后胚性愈伤质量状态最好。以基本培养基NBS中添加0.02 mg/L NAA+2 mg/L KT+3 mg/L 6-BA+50 mg/L VC+0.5 mg/LIAA为蜀恢527成熟胚遗传转化的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频率较高,分化率达到36.42%。利用优化的籼稻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转录因子OsbZIP39转入籼稻基因组中,经PCR分子初步检测得到了抗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籼稻 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下载PDF
简单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基因转化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美茹 李洪清 《实验生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本文在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简单、高效的水稻转基因系统。将水稻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农杆菌EHA101/pHQ9,EHA 101/pHQ 10,EHA 101/pHQ T3感染后,筛选抗性愈伤,经分化获得转化株。抗性愈伤的平均... 本文在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简单、高效的水稻转基因系统。将水稻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农杆菌EHA101/pHQ9,EHA 101/pHQ 10,EHA 101/pHQ T3感染后,筛选抗性愈伤,经分化获得转化株。抗性愈伤的平均得率为约100个愈伤/g愈伤外植体,抗性愈伤的分化频率平均高达85%。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T1代对潮霉素的抗性表明,多数转基因株系符合孟德尔分离比3∶1。该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应用T-DNA标签法和基因打靶法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水稻 遗传转化 转基因植株 功能基因组
下载PDF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萌动子叶节细胞 被引量:2
8
作者 薛仁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88-1192,T0003,共6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萌动大豆成熟子叶节获得了高频率的转基因大豆。从萌发12~16h的大豆种子切取半片种子作为目标组织,对其子叶节组织进行伤处理后,接种于含有pGB载体的LBA4404农杆菌溶液。pGB载体含有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PP... 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萌动大豆成熟子叶节获得了高频率的转基因大豆。从萌发12~16h的大豆种子切取半片种子作为目标组织,对其子叶节组织进行伤处理后,接种于含有pGB载体的LBA4404农杆菌溶液。pGB载体含有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PPT)抗性基因bar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将接种的外植体分别在含有3或5mg/L PPT的芽诱导培养基、3mg/L PPT的芽伸长培养基及2~4mg/L PPT的根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了筛选。利用萌发5d的外植体进行PPT浓度筛选的结果表明,芽诱导、芽伸长及根诱导阶段的PPT浓度分别为5、3及3mg/L时,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为5.3%。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和GFP分析结果表明被整合的外源基因在大豆细胞中得到了稳定的表达。成熟植株对体外喷洒100mg/LPPT溶液产生抗性。转化效率达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杆菌 转化 萌动种子 子叶节
下载PDF
一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简单、快捷转化雪柑的新方法
9
作者 王会全 曾黎辉 +1 位作者 吴少华 徐海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6-180,共5页
以雪柑种子为外植体,以pC1301-PMI-LFY重组载体为转化载体,将蘸有农杆菌侵染液的接种针在种子胚的顶端分生组织部位刺2-3次,深度1 mm左右,当实生苗成活后移栽。通过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得到了1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4.35%。... 以雪柑种子为外植体,以pC1301-PMI-LFY重组载体为转化载体,将蘸有农杆菌侵染液的接种针在种子胚的顶端分生组织部位刺2-3次,深度1 mm左右,当实生苗成活后移栽。通过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得到了1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4.35%。针刺法简便快速,在雪柑上能够成功应用,为木本植物的遗传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雪柑 LFY基因 针刺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萝卜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晓敏 吴雷 +2 位作者 王魁 李世升 徐漫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2,共4页
以"短叶-13"萝卜为试材,采用浸花法,使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根癌农杆菌浸泡生长状态良好的萝卜花序,研究了农杆菌介导萝卜遗传转化的新方法。结果表明:GFP蛋白能够在萝卜幼根中成功表达。
关键词 转基因 杆菌 萝卜 浸花
原文传递
一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平菇菌丝体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广稳 祝嫦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8-1171,共4页
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平菇菌丝体的方法。利用嵌套平板的方法,在内层平板培养平菇菌丝,待菌丝生长至平板边缘,将经诱导的根癌农杆菌与共培养培养基(CCM)混合,倒入内层平板与外层平板的间隙中,与正在生长中的菌丝共培... 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平菇菌丝体的方法。利用嵌套平板的方法,在内层平板培养平菇菌丝,待菌丝生长至平板边缘,将经诱导的根癌农杆菌与共培养培养基(CCM)混合,倒入内层平板与外层平板的间隙中,与正在生长中的菌丝共培养,实现转化,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转化子,平均转化效率33%左右。此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极易扩大实验规模,为平菇的分子育种以及其他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介导转化 菌丝体 平菇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耐逆性增强的高羊茅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吴关庭 陈锦清 +5 位作者 胡张华 郎春秀 陈笑芸 王伏林 金卫 夏英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95-2402,共8页
为改良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耐逆性,以成熟种子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耐逆相关CBF1基因导入4个供试品种的基因组,经GUS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 为改良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耐逆性,以成熟种子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耐逆相关CBF1基因导入4个供试品种的基因组,经GUS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验证,获得了112株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92%~2.87%,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试验表明,在高盐与高渗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具有显著生长优势,存活率极显著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经低温、高温、干旱和高盐等逆境胁迫处理后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平均较对照植株低25%~30%,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耐逆性有所增强.考察发现,非胁迫条件下CBF1基因的组成型超表达使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杆菌 遗传转化 CBFI基因 耐逆性 杆菌介导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何业华 熊兴华 +8 位作者 官春云 李栒 林良斌 陈社员 刘忠松 李文彬 钟军 刘春林 周小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经比较影响农杆菌介导Barnase嵌合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各种因素后 ,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转基因实验体系。按该体系 ,甘蓝型油菜“湘油 15”子叶柄预培养 2 0h ,OD60 0 为 0 5农杆菌菌液感染后共培养 3d ,在MS +2mg·L-1AgNO3 +4 5mg&... 经比较影响农杆菌介导Barnase嵌合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各种因素后 ,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转基因实验体系。按该体系 ,甘蓝型油菜“湘油 15”子叶柄预培养 2 0h ,OD60 0 为 0 5农杆菌菌液感染后共培养 3d ,在MS +2mg·L-1AgNO3 +4 5mg·L-1BA +10mg·L-1Km +30 0mg·L-1Carb培养基上进行选择 ,转化率为 8 8% ,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了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介导 TA29-Barnase基因 基因转化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下载PDF
甘蔗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海藻糖合酶基因获得抗渗透胁迫能力增强植株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自章 张树珍 +1 位作者 杨本鹏 李杨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由双拷贝CaMV35S启动子驱动担子菌灰树花 (Grifolafrondosa)的海藻糖合酶基因 (TSase)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pBBBT ,通过三亲交配法将 pBBBT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 5菌株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蔗 (Saccha rumhybrid)栽培品种 ,以增强甘蔗... 由双拷贝CaMV35S启动子驱动担子菌灰树花 (Grifolafrondosa)的海藻糖合酶基因 (TSase)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pBBBT ,通过三亲交配法将 pBBBT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 5菌株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蔗 (Saccha rumhybrid)栽培品种 ,以增强甘蔗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 ,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对EHA10 5菌株敏感 ,甘蔗外植体开始大量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时是感染的适宜时期 ,用膦丝菌素 (PPT)筛选 ,抗性植株发生频率平均为 4 .5 %。经PCR及dot Southern检测证明 ,TSase已经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部分转化植株根叶畸形、株型异常、生长缓慢。移栽到含PEG80 0 0 17.4 % (w/v)的MS培养基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杆菌介导转化 海藻糖合酶基因 抗渗透胁迫能力 增强植株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方卫国 张永军 +1 位作者 杨星勇 裴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44,共5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 ,与其它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和易得到稳定转化子等特点。目前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已实现了多个属种真菌的遗传转化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根癌农...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 ,与其它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和易得到稳定转化子等特点。目前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已实现了多个属种真菌的遗传转化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转化机理和T DNA在真菌细胞中的存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并展望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介导 真菌 遗传转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百脉根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孙艳香 杨红梅 +3 位作者 耿云红 朱晔荣 王宁宁 王勇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7,共7页
百脉根(L otus corn icu la tus L.)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之一,也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根癌农杆菌转化百脉根的效率和优化百脉根子叶遗传转化的条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EHA 105作... 百脉根(L otus corn icu la tus L.)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之一,也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根癌农杆菌转化百脉根的效率和优化百脉根子叶遗传转化的条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EHA 105作为宿主菌对百脉根进行转化较LBA 4404和GV 3101具有更高的转化率;5 d苗龄的子叶最适合作为转化的外植体;浸染过程中0.05 M Pa负压处理5 m im以及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 m g/L的乙酰丁香酮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3次选择继代培养后,PCR检测全部为阳性.对部分PCR阳性植株进行PCR-Sou thern杂交,证实PCR产物真实可靠,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百脉根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 杆菌 遗传转化 苗龄 AS 负压处理
下载PDF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基因转化早期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霞 黄学林 +2 位作者 李哲 陈云凤 李筱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2,共5页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 30 1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inoculation)转化“6 4 1”香蕉 (MusaAAACavendishsubgroupcv.6 4 - 1)的薄片外植体 ,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对转化早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EHA10 ...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 30 1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inoculation)转化“6 4 1”香蕉 (MusaAAACavendishsubgroupcv.6 4 - 1)的薄片外植体 ,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对转化早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EHA10 5较适合于介导转化。将薄片置于固体高渗培养基上培养 4h后 ,通过真空减压法使农杆菌接种于其上 ,获得了较高的瞬时表达率 (41 6 7% ) ,是对照 (8 33% )的 5倍 ,农杆菌悬液稀释 5倍用于转化较好 ,共培养 3d为宜。薄片外植体越靠近根部 ,瞬时表达率越高。而外植体预培养会降低瞬时表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香蕉 基因转化 瞬时表达 转基因植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秦玲 李明 +3 位作者 王永熙 韩礼星 黄贞光 赵改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5-140,共6页
论述和分析了影响苹果高效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包括试验材料苹果的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Ag NO3、前期暗培养、抗生素等内外因子 ,以及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包括苹果基因型、外植体生... 论述和分析了影响苹果高效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包括试验材料苹果的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Ag NO3、前期暗培养、抗生素等内外因子 ,以及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包括苹果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菌株类型、菌液浓度、活化物质的应用、共培养、预培养、选择培养、培养基成分等内外因子。并对其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介导 苹果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3
19
作者 黄天带 李哲 +3 位作者 孙爱花 周权男 华玉伟 黄华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91-1697,共7页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以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研究了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AS)等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AS不...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以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研究了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AS)等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AS不影响转化效率。2.2万个花药愈伤组织经EHA105菌株侵染后,转入未添加AS的培养基,22℃共培养6d,通过50mgL-1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叶片GUS染色、uidA和NptII基因PCR特异扩增、PCR产物测序及NptII基因Southern检测,鉴定出11株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嫁接和次生体胚发生,获得来自8个转基因株系的681株转基因植株,移栽成活253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杆菌 花药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次生体胚发生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元风 刘彦卓 +4 位作者 王金花 罗文永 毛兴学 李玲 李晓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7-743,748,共8页
研究了抗生素种类、继代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的影响,并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4个高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稻品种中。结果显示,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头胞霉素,其适宜浓度为250 ̄350mg/L;4个品种继代愈伤比初代愈伤能获得更... 研究了抗生素种类、继代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的影响,并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4个高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稻品种中。结果显示,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头胞霉素,其适宜浓度为250 ̄350mg/L;4个品种继代愈伤比初代愈伤能获得更高的抗性愈伤得率;各个品种转化有其最佳的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茉莉新占和绿黄占为1.0,粤香占和矮秀占为0.6。应用此优化的农杆菌转化体系,我们得到了转化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杆菌 基因转化 反义WX基因 杆菌介导 籼稻品种 遗传转化 羧苄青霉素 直链淀粉含量 菌液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