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莱斯芽孢杆菌BQ对党参根腐病病原菌抑制效应初探
1
作者 王馨芳 张婉霞 +3 位作者 史美玲 张梓坤 寇志安 田永强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67-173,F0003,共8页
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Q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孢子萌发、生防机制和离体防治试验检测该菌株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Q可明显抑制党参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DS... 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Q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孢子萌发、生防机制和离体防治试验检测该菌株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Q可明显抑制党参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DS的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55%,对峙区菌丝发生明显形变;孢子萌发结果表示,贝莱斯芽孢杆菌BQ的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病原菌DS的孢子萌发;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进行初探,贝莱斯芽孢杆菌BQ的代谢产物能引起病原菌DS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核酸内容物释放量增加,细胞破裂至死亡。离体防治结果显示,贝莱斯芽孢杆菌BQ对党参根腐病的治疗效果达到46.13%,预防效果达到了63.62%。可见,贝莱斯芽孢杆菌BQ有防治党参根腐病的潜力,可作为生物防治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贝莱斯芽孢杆菌 根腐病病原菌 尖孢镰孢菌 生物防治 抑制效应
下载PDF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97
2
作者 鞠会艳 韩丽梅 +1 位作者 王树起 丛登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23-727,共5页
采用砂培、水培和室内培养等试验方法研究了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连作和轮作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 ,差异达显著... 采用砂培、水培和室内培养等试验方法研究了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连作和轮作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低浓度时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生长的化感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轮作大豆 ,差异达显著水平 .同一茬口 ,高浓度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生长的化感促进作用小于低浓度 ,而且在连作大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 .与对照相比 ,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 (L5和B5)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化感抑制作用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而低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的生长有化感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大豆 根分泌物 根腐病病原菌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茶籽饼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3
作者 杨秀娟 李卫雅 +3 位作者 李彩苗 成碧君 高芬 赵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7-1235,共9页
黄芪和三七根腐病害日益显著,严重制约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探讨茶籽饼水浸提液和挥发性气体,以及茶籽饼中有效抑菌成分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6株优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茶籽饼中各物质成分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能力。试验采... 黄芪和三七根腐病害日益显著,严重制约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探讨茶籽饼水浸提液和挥发性气体,以及茶籽饼中有效抑菌成分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6株优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茶籽饼中各物质成分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能力。试验采用平板接种法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6株优势病原菌进行培养,每日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抑菌率。结果表明,2 g·L^(-1)茶籽饼水浸提液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率分别为52.08%、20.89%、41.98%。5 g·L^(-1)茶籽饼水浸提液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土赤壳菌(Ilyonectria sp.)的抑菌率分别为25.31%、30.51%、13.33%。50 g·L^(-1)茶籽饼挥发性气体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F.solani、F.oxysporum、Ilyonectria sp.的抑菌率分别为52.16%、60.16%、40.47%。茶籽饼中茶皂素和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6株病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辛烯-3-醇和2-甲基丁酸抑菌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茶籽饼防控中药材根腐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腐病病原菌 茶籽饼 水浸提液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率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生长及其产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立功 张匀华 +7 位作者 季宏平 孟庆林 石凤梅 张威 纪武鹏 王军 刘佳 李易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59-61,共3页
研究了不同微量元素(B、Mn、Mo、Cu、Zn)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的作用。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n为60 mg.L-1、Zn为1.8 mg.L-1、B为2 mg.L-1时对茄镰孢菌产孢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n、Mo、B在供试的... 研究了不同微量元素(B、Mn、Mo、Cu、Zn)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的作用。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n为60 mg.L-1、Zn为1.8 mg.L-1、B为2 mg.L-1时对茄镰孢菌产孢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n、Mo、B在供试的3个浓度下对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产毒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最低浓度时,Cu为1.8 mg.L-1、Zn为1.2 mg.L-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毒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 产孢 菌丝生长 产毒
下载PDF
三七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拮抗三七根腐病原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丽 苗翠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挖掘云南文山三七内生放线菌菌种资源以及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评价,为生物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传播、有效治理及解决三七连作障碍和后续研究三七内生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提供菌种资源。采用三种分离方... 挖掘云南文山三七内生放线菌菌种资源以及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评价,为生物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传播、有效治理及解决三七连作障碍和后续研究三七内生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提供菌种资源。采用三种分离方法、六种分离培养基对文山两个产地三七全株植物进行内生放线菌分离,分离到的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鉴定到属,通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初筛。共分离到56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特征初步排重后,选2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并鉴定到属,其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放线产孢菌属(Actinomycetospora)、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黄英菌属(Yinghuangia)四个属。对23株菌株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初筛,14株菌株(60.87%)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菌株S004、S006、S014、S016、S022、S042、S047、S053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具备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本研究初步探索出适合三七内生放线菌分离的分离方法,获得一批三七内生放线菌菌种资源,并筛选出8株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内生放线菌 多样性 根腐病病原菌 活性评价
下载PDF
甘薯根腐病菌侵染对甘薯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柴一秋 陈利锋 王金生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8-324,共7页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侵染及其培养液滤液处理高敏感性甘薯品种‘胜利百号’后,引起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ABA含量大幅升高。其中在根部出现最早,但茎尖中积累浓度最高。...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侵染及其培养液滤液处理高敏感性甘薯品种‘胜利百号’后,引起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ABA含量大幅升高。其中在根部出现最早,但茎尖中积累浓度最高。侵染后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GA1/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甘薯组培苗经FSB培养滤液处理9h后,ABA含量显著上升,处理15h,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GA1/3含量在101和102稀释液处理15h(103稀释液处理12h)时出现显著上升。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甘薯根腐病株矮小不产生藤蔓,并在秋季大量现蕾开花的生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 脱落酸 赤霉素 组织培养 开花 甘薯
下载PDF
接种Forl对番茄幼苗生长、根系保护性酶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王宇 李芬 +3 位作者 王辉 朱文莹 李文丽 王富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5,共6页
以番茄品种‘Moneymaker’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的方法,研究了接种该病原菌后番茄幼苗形态、生理及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病原菌对番茄幼苗生长、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 以番茄品种‘Moneymaker’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的方法,研究了接种该病原菌后番茄幼苗形态、生理及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病原菌对番茄幼苗生长、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12 d后,番茄幼苗主要生长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病情指数高达62.3%。随着接种天数增加,接种和对照处理幼苗根系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但接种处理增幅较为缓慢,且接种后6 d和12 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另外,随着接种天数增加,接种处理幼苗根系中乙烯信号标记基因ETR4与Pti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ICS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而PAL的相对表达变化幅度较小;防御信号基因PR1a的响应较为强烈,相对表达量最高升至200倍左右;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1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 幼苗生长 保护性酶 防御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