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廖继佩 林先贵 +2 位作者 曹志洪 骆永明 吴龙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8-413,共6页
以玉米为供试植物 ,研究了砂培条件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 (Acaulosporalaevis,Glomuscaledonium ,Glomusmanihotis)与不同浓度重金属 (铜和镉 )的相互作用对菌根侵染率、孢子数、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浓度的铜和镉中 ... 以玉米为供试植物 ,研究了砂培条件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 (Acaulosporalaevis,Glomuscaledonium ,Glomusmanihotis)与不同浓度重金属 (铜和镉 )的相互作用对菌根侵染率、孢子数、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浓度的铜和镉中 ,G .caledonium的侵染率均最高 ,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变化较小 ,而它的孢子数在这 3种接种处理中最低 .低量的铜 (0 .0 5mg/kg)可显著地减少不接种、接种A .laevis和G .manihotis的细菌数量 ,却能显著地增加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 .当溶液中铜的浓度大于 0 .2mg/kg时 ,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小于不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 .铜或镉的浓度不同时放线菌数量均有接种远大于不接种 ,其中接种之间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 ,且随重金属浓度增大而变化较小 .无论是不同浓度的铜还是不同浓度的镉的接种处理常有利于增加磷酸酶活性 .重金属浓度低时 ,细菌和真菌数量、磷酸酶活性变化较大 ,高浓度时变化较小 .图 7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枝菌真菌 重金属 相互作用 玉米 根际微生物数量 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被引量:64
2
作者 章家恩 刘文高 王伟胜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根际微生物总量具有根际效应明显;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植物的某些生长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根际微生物数量 土壤养分状况 效应 南亚热带 相关关系
下载PDF
羊草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海明 刘宝岩 张荣昌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松嫩平原羊草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羊草的生长发育,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羊草生长发育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较少,随着生长条件的改善,微生物生长繁殖逐渐加快,数量逐渐增...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松嫩平原羊草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羊草的生长发育,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羊草生长发育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较少,随着生长条件的改善,微生物生长繁殖逐渐加快,数量逐渐增大,果后营养期达最大值,然后又下降.对羊草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羊草整个生育时期,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羊草地上生物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生育时期 根际微生物数量 地上生物
下载PDF
覆盖与种植模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和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强 王琦 +1 位作者 张恩和 刘青林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6-51,共6页
研究覆盖材料(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与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间作豌豆和玉米间作箭筈豌豆)对土壤呼吸速率和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曲线因覆盖与种植模式而异,峰值出现时... 研究覆盖材料(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与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间作豌豆和玉米间作箭筈豌豆)对土壤呼吸速率和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曲线因覆盖与种植模式而异,峰值出现时间也各不相同;同一种植模式下,玉米生育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膜>生物膜>裸露种植>秸秆,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秸秆>生物膜>普通膜>裸露种植;不同种植模式,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豌豆和玉米间作箭筈豌豆的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提高35%和25%,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提高38.14%和84.75%;经相关分析,土壤呼吸与根际微生物数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呼吸速率受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但根际微生物不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试验表明,秸秆覆盖降低土壤呼吸速率,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间作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和根际微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种植模式 土壤呼吸速率 根际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群 尹飞 +1 位作者 郝四平 李潮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96-3104,共9页
采用微区池栽模拟试验,研究下层(20~40cm、40~60cm)土壤容重改变后,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MBC)和微生物量N(MBN)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MBC和MBN随土层加深和下层土壤容重增加... 采用微区池栽模拟试验,研究下层(20~40cm、40~60cm)土壤容重改变后,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MBC)和微生物量N(MBN)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MBC和MBN随土层加深和下层土壤容重增加而降低,且相同层次不同容重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层次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MBC和MBN既受本土层容重大小影响,也随相邻土层容重增大其降幅增加,且20~40cm土层容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MBC和MBN的影响远大于40~60cm土层容重。玉米生育期间,三者受下层土壤容重变化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双重影响,且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放大了容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MBC和MBN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层土壤容重 玉米 根际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
下载PDF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强度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延杰 翟明普 +1 位作者 武觐文 贾黎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测定了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强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混交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化强度高于纯林 ,其中硝化细菌数量及硝化强度、解无机磷微生物数量及磷转化强度尤为显著 ,幅度达 1~ 2倍。说... 测定了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强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混交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化强度高于纯林 ,其中硝化细菌数量及硝化强度、解无机磷微生物数量及磷转化强度尤为显著 ,幅度达 1~ 2倍。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有效化。并且在生长旺季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生化活性最高 ,有利于树木的旺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刺槐 混交林 纯林 根际微生物数量 生化强度 季节性动态
原文传递
不同有机肥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坤明 施春亮 史俊琴 《现代化农业》 2005年第8期19-19,共1页
通过施用不同有机粪肥,对大豆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入有机粪肥后,能明显增加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土壤中致病菌的数量。
关键词 大豆 有机肥 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数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 有机粪肥 致病菌 施用
下载PDF
重迎茬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台莲梅 张红梅 +1 位作者 闫风云 辛惠普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2,47,共3页
通过对不同茬口、迎茬条件下施用不同有机肥的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重迎茬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正茬,真菌数量高于正茬,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变化。施入不同有机肥后,能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 通过对不同茬口、迎茬条件下施用不同有机肥的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重迎茬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正茬,真菌数量高于正茬,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变化。施入不同有机肥后,能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真菌中青霉菌数量增多,致病菌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微生物数量 重迎茬 有机肥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与烟草专用复合肥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姣 刘国顺 +1 位作者 高琴 何永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以烟草专用复合肥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生物有机肥与烟草专用复合肥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提高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 采用田间试验,以烟草专用复合肥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生物有机肥与烟草专用复合肥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提高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生物有机肥A在整个烟叶生长进程中对细菌数量影响更显著,并且显著增加了旺长期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且对烟叶生长中期脲酶活性影响较大;生物有机肥D显著增加了旺长期放线菌数量;从移栽35 d到50 d,生物有机肥A,生物有机肥D增加了多酚氧化酶活性,促进更多的有机质分解并被烟叶吸收;生物有机肥C显著增加烟叶生长进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生物有机肥B仅对烟叶生长前期放线菌、脲酶、多酚氧化酶影响较大.A无论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还是土壤酶活性、生物有机肥作用均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烤烟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整地对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王素英 王海荣 +2 位作者 方亮 赵瑞霞 张福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
油松幼林地与未造林地上不同整地方法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不整地,说明整地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与不整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 油松幼林地与未造林地上不同整地方法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不整地,说明整地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与不整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互作效应差异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土壤微生物数量 整地方法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Rhizosphere Microbial Populations under Cotton Intercropped with Red Date in Arid Desert Oasis of Southern Xinjiang
11
作者 汤秋香 石大伟 +7 位作者 林涛 高文伟 田立文 郭仁松 李玉 叶强涛 林毅 徐海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2期207-211,309,共6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of cotton rhizosphere in a soil at various amounts of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zer in a red date-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 [Method] In the field ...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of cotton rhizosphere in a soil at various amounts of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zer in a red date-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 [Method]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at 0, 150, 300, 450, 600, and 750 kg/hm2,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populations of bacteria,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at the rhizo-sphere of cotton intercropped with red dat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Microbial popula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nitrogen fertilizer of 300 and 450 kg/hm2 during bud, flowering and bol opening periods.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were higher during flowering and bol opening stages than at bud stage. The num-ber of fungi slightly changed during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Appropriat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300 to 600 kg/hm2) was favorable to the survival of the microor-ganisms in the soil under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a guideline for screening and determining the optimum amount of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date and 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 Nitrogen fertilizer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