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苏格木勒-3汤对大鼠酒精性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付丹妮 甄东 +4 位作者 轩天麒 张瑄 于丽君 刘明洁 王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3-607,共5页
目的 观察蒙药苏格木勒-3汤(SD-3)对大鼠酒精性心肌病(ACM)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备酒精诱导的大鼠心肌病模型,共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CON)组、模型(ACM)组、SD-3低剂量(ACM+SL)组、SD-3中剂量(ACM+SM)组、SD-3高剂量(ACM+SH... 目的 观察蒙药苏格木勒-3汤(SD-3)对大鼠酒精性心肌病(ACM)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备酒精诱导的大鼠心肌病模型,共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CON)组、模型(ACM)组、SD-3低剂量(ACM+SL)组、SD-3中剂量(ACM+SM)组、SD-3高剂量(ACM+SH)组、阳性药物曲美他嗪(ACM+TI)组。计算心脏体质量比并观察SD-3对酒精诱导的心肌肥厚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明确SD-3对ACM的保护作用。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肌酸激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T水平;生化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SD-3对酒精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模型中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CON组相比,ACM组心脏体质量比、血清中CTnT、CK-MB、TG和TC含量及Bax、Caspase3、Caspase7表达显著升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ACM组相比,SD-3各剂量组心脏体质量比、血清中CTnT、CK-MB、TG和TC含量及Bax、Caspase3、Caspase7水平显著降低,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SD-3对ACM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勒-3汤 蒙药 酒精性心肌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艳佳 杨蕊 +3 位作者 王昇 孙利东 白东浩 靳尚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代谢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溶液复合造模法建立慢性应激失眠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阳性对照,0.92 mg/kg... 目的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代谢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溶液复合造模法建立慢性应激失眠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阳性对照,0.92 mg/kg)和苏格木勒-4组(5.2 g/kg),每组6只。从夹尾刺激第7天开始,苏格木勒-4组、地西泮组大鼠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14 d。利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利用无创睡眠活动监测系统对大鼠24 h睡眠时间进行监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平均24 h睡眠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苏格木勒-4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共鉴定出5-羟基吲哚乙酸、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5-羟色胺、硫酸苯酚、1-羧基乙基酪氨酸、3-(4-羟基苯基)乳酸、N-乙酰基酪氨酸、酪氨酸共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色氨酸和酪氨酸2条代谢通路。结论苏格木勒-4可以改善失眠大鼠睡眠时间和行为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格木勒-4 失眠 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下载PDF
“铁力木”还是“格木”?——兼论近代以来两个植物中文定名所引起的历史割裂和文化传承问题
3
作者 于少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格木”和“铁力木”是同一树种的不同名称,且“格木”是“铁力木”的俗称。近代,在西方植物学进入中国之后,国内的植物学家们将“铁力木”定为了Mesua ferrea L.的中文名,将“格木”定为了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格木”和“铁力木”是同一树种的不同名称,且“格木”是“铁力木”的俗称。近代,在西方植物学进入中国之后,国内的植物学家们将“铁力木”定为了Mesua ferrea L.的中文名,将“格木”定为了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的中文名,从而人为地将古代同一树种的不同名称变成两个不同树种的名称。而根据对现存文献中记载为“铁力木”文物用材的研究,发现其实际上是中文名为“格木”的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与现代中文名为“铁力木”的Mesua ferrea L.完全不同,是两个树种。这使得“铁力木”这个词语在古代和现代出现了指代完全不同的现象,人为地制造了概念混淆和历史割裂,给“铁力木”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增添了极大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铁力木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Mesua ferrea L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对格木人工林生长及林内小生境的影响
4
作者 李志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了解不同海拔高度格木林生长及林内小生境的差异,开展了海拔高度分别为215~260、430~470和520~580m地块格木造林试验。造林6年的试验林研究表明,格木对海拔高度215~580m地块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格木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降... 为了解不同海拔高度格木林生长及林内小生境的差异,开展了海拔高度分别为215~260、430~470和520~580m地块格木造林试验。造林6年的试验林研究表明,格木对海拔高度215~580m地块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格木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降低,不同海拔高度格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格木林下植物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减弱;随海拔高度上升,格木林内气温、土壤温度和相对光照强度降低,林内湿度增加;在海拔高度215~260m地块,格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量最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最丰富。因此,格木应选择在低海拔地区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海拔高度 保存率 生长量 植物多样性 小气候
下载PDF
不同密度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
5
作者 LOMINA Sayavong 汪丛啸 +2 位作者 李万年 刘志龙 杨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密度2 m×3 m下的林木胸径、树高最优,较最低水平高16.7%、27.9%;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全N、硝态N、铵态N含量最高,灌木草本多样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不同林分密度下格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及林分的经营培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林分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多样性 林下植被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苏格木勒-4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都丽娜 杨德志 +2 位作者 乌兰 吴萨如拉 松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66-3889,共24页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Exploris-MS/MS)快速识别、鉴定及归属苏格木勒-4汤中的化学成分后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并明确苏格木勒-4汤抗失眠药效。方法选用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Exploris-MS/MS)快速识别、鉴定及归属苏格木勒-4汤中的化学成分后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并明确苏格木勒-4汤抗失眠药效。方法选用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进样量5μL。在控制软件(Xcalibur,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控制下基于FullScan-ddMS2功能进行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采集,并结合自建数据库和在线数据库,通过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裂解规律和对照品比对等方式鉴定苏格木勒-4汤中化学成分。再对鉴定出来的化学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OMIM、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分别获取苏格木勒-4各味单药靶点和失眠靶点,取交集获得抗失眠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苏格木勒-4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为明确苏格木勒-4汤的抗失眠药效,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K)、模型组(M)、苏格木勒-4汤组(S)和安神补脑液组(A)。使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结合PCPA进行造模,再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天,治疗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观察一般状态和行为学改变,并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脑组织中AChE、5-HT及GABA含量。结果从苏格木勒-4汤中共鉴定出136个化合物,分别为37种萜类成分、34种生物碱类成分、,26种黄酮类成分、20种苯丙素类成分、14种酚酸类成分和5种氨基酸类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证明苏格木勒-4汤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是其Romucosine D、Nornantenine、Nuciferine、(R)-ar-Turmerone等成分作用于ACHE、ADORA2A、CHRM1等靶点,以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synaptic signaling、trans-synaptic signaling等信号通路,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联合实现的。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苏格木勒-4汤及安神补脑液均能改善失眠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行为学改变,升高血清与脑组织中AChE、5-HT及GABA含量(P<0.01),改善失眠。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苏格木勒-4汤的化学成分,并初步归纳各类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特点,网络药理学及药效学实验表明苏格木勒-4汤抗失眠效果显著,为苏格木勒-4汤的质量控制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勒-4汤 失眠 裂解规律 网络药理学 药效学
下载PDF
苏格木勒-3挥发油自微乳的处方筛选及评价
7
作者 张晨 刘宏 +2 位作者 张弘 许佳绮 王焕芸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对苏格木勒-3挥发油自微乳(VOS-3-SMEDDS)的处方进行筛选及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互溶结果初步筛选自微乳中各辅料,再通过伪三元相图对处方进行筛选,并对苏格木勒-3挥发油自微乳给药系统进行粒径、Zate电位以及稳定性考察。结果 制得... 目的 对苏格木勒-3挥发油自微乳(VOS-3-SMEDDS)的处方进行筛选及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互溶结果初步筛选自微乳中各辅料,再通过伪三元相图对处方进行筛选,并对苏格木勒-3挥发油自微乳给药系统进行粒径、Zate电位以及稳定性考察。结果 制得的VOS-3-SMEDDS为淡黄色透明溶液,其最佳处方为苏格木勒-3挥发油(10%)、Tween 80(72%)、甘油(18%),其平均粒径为(19.7±0.25)nm,多分散指数为(0.191±0.01),Zate电位平均值为(-33.3±5.74)mV。通过稳定性考察得出VOS-3-SMEDDS在高速离心、长时间(6个月内)静置、不同稀释倍数(10、20、50、100、200倍)以及不同介质(蒸馏水、0.1 mol·L^(-1)HCl溶液、pH为6.8的PBS溶液)下均未出现分层。结论 本研究中VOS-3-SMEDDS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得到的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良好,并且改善了苏格木勒-3挥发油的水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勒-3 挥发油 自微乳给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下载PDF
格木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措施
8
作者 苏慧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在广西地区林业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格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当地林业树种更加丰富。格木是一种优良的树种,其木材硬度较大、耐腐蚀性较强,在建筑工程、船舶以及家具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格木种植综合效益,需要做好种... 在广西地区林业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格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当地林业树种更加丰富。格木是一种优良的树种,其木材硬度较大、耐腐蚀性较强,在建筑工程、船舶以及家具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格木种植综合效益,需要做好种植技术的优化,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格木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本文对格木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培育 生物特征 种植技术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林窗面积对桉树林分内格木生长、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曾敏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2期169-171,共3页
本文主要对林窗面积对于桉树林中格木生长、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优化桉树与格木的混交种植方式。以广西某林区为实验探究对象,该林区中林窗面积分别为95m2、150m2、215m2、293m2、383m2以及485m2,应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本文主要对林窗面积对于桉树林中格木生长、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优化桉树与格木的混交种植方式。以广西某林区为实验探究对象,该林区中林窗面积分别为95m2、150m2、215m2、293m2、383m2以及485m2,应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林区中格木长势、叶片形态、树干形态等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证明,22在林窗面积增大的情况下,格木胸径、树高、冠幅等具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在215m与293m林2窗面积条件下长势最好;叶片长度、宽度以及叶片面积等减少,其中叶片长宽比的差异不够显著;215m与222293m林窗面积下,格木树干通直度与圆满度提升,削减度降低;在215m与293m林窗面积下,主杆、枝2条以及叶片生物量最大,根系生物量在485m情况下最大。由此可见,在桉树林中,林窗面积对于格木的生长、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具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面积 桉树林分 格木生长 形态影响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蒙成药苏格木勒-7味丸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0
作者 籍学伟 包顺茹 +2 位作者 白妍 崔黎 韩峰 《中国药品标准》 2023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蒙成药苏格木勒-7味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增加了豆蔻、沉香、肉豆蔻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沉香中沉香四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应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 目的: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蒙成药苏格木勒-7味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增加了豆蔻、沉香、肉豆蔻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沉香中沉香四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应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沉香四醇进样量在67.8~678.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4.01%,RSD为1.49%。测定样品9批,沉香四醇含量为0.032~1.07 mg·g^(-1)。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能显著提升苏格木勒-7味丸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勒-7味丸 豆蔻 沉香 肉豆蔻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我国格木的地理分布与种实表型变异 被引量:32
11
作者 赵志刚 郭俊杰 +3 位作者 沙二 林开勤 曾杰 徐建民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4,共7页
在调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主要天然分布区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荚果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8个格木天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规律,探讨了种实表型变异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格木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 在调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主要天然分布区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荚果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8个格木天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规律,探讨了种实表型变异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格木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福建3省区北回归线附近低海拔地区,大部分呈散生状态或小群体;格木荚果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形态指数以及每个荚果内种子数、种子厚度和千粒重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荚果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种子性状;每个荚果内种子数与荚果的长度、形态指数以及种子的长度、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和宽度与荚果大小、种子千粒重与荚果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荚果形态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纬度、种子宽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种子形态指数与年均气温、种子大小与年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8个格木群体分为3类:GX03单独为1类,GX01与GX02聚为1类,其余5个群体聚为1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格木保护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种实特征 地理分布 表型变异
下载PDF
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树种格木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4 位作者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4,共8页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多次相交。(3)中等木与优势木的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潜力大,直至第30年时仍未达数量成熟。(4)心材形成的起始树龄和起始树干去皮直径分别为12.2年、7.73cm。(5)林分中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Richards方程,其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0.978691,拟合效果显著;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Richards方程。(6)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距离工具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具有测量结果精准、效率高、成本低及复测易于实现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树干解析 心材 生长规律 Adobe ACROBAT软件 测量工具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赵志刚 郭俊杰 +1 位作者 曾杰 徐建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共7页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种群生命表 年龄结构 种群动态 广西大明山
下载PDF
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35
14
作者 蚁伟民 张祝平 +1 位作者 丁明懋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 ,发现其中格木 ( 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 568.1 72 t/hm2 ,叶面积指数为 2 7.80 2 5m2 /m2 ,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用红外线 CO2 气体分析法 ...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 ,发现其中格木 ( 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 568.1 72 t/hm2 ,叶面积指数为 2 7.80 2 5m2 /m2 ,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用红外线 CO2 气体分析法 ,分层测定了格木群落主要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 ,格木群落的总生产力为 2 4 970 k J/m2 · a,由总生产力计算其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吸收利用率为 1 7.0 5% ,净生产力的利用率为 4 .4 82 % ,都比厚壳桂群落高。测定格木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格木群落 光能利用效率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格木不同种源光合作用光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申文辉 李志辉 +4 位作者 彭玉华 黄志玲 黄小荣 郝海坤 姜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8,共6页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R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n和Gs最大值较大,南宁种源的Ci最大值最大、Tr上升过程中一直较大,浦北种源RWUE最大;浦北种源VLSP、RAQY和Rd高,VLCP低,对光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南宁种源和大容山种源VLSP和VLCP高,阳性特征明显,有较好的适应强光能力;博白种源VLSP和VLCP低,利用弱光能力强;缅甸种源VLSP和VLCP均在中等,对光环境的适应生态幅窄;越南种源Rd和RAQY低,其利用光能能力不强;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max最大,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通过比较不同种源格木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光响应曲线 光合生理指标 水分利用率 光响应特征参数
下载PDF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5 位作者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3,共15页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濒危植物 天然种群 表型多样性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渐危植物格木的濒危机制及其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黄忠良 郭贵仲 张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1-676,共6页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布变窄的原因之一。格木要求比较特殊的生境,如温暖、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否则生长不良或难以生存。格木的繁殖依赖于种子,但其种子具不透水的坚硬种皮,难以萌发,且易遭病菌和蛀虫为害,因而天然更新能力弱。幼树新梢受蛀虫危害严重。这些是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格木 濒危机制 繁殖特性
下载PDF
不同基质和育苗容器规格对格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黎明 韦叶桥 +2 位作者 蒙愈 冯海 陈金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6-1650,共5页
【目的】筛选适合培育格木幼苗的基质和容器,为完善格木容器育苗技术和营造格木高效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腐熟松树皮、沤制锯末、炭化松树皮、黄心土及格木林下表土配置5种基质(分别设置为A1、A2、A3、A4和CK),使用12 cm×... 【目的】筛选适合培育格木幼苗的基质和容器,为完善格木容器育苗技术和营造格木高效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腐熟松树皮、沤制锯末、炭化松树皮、黄心土及格木林下表土配置5种基质(分别设置为A1、A2、A3、A4和CK),使用12 cm×15 cm(B1)和15 cm×20 cm(B2)两种规格的无纺布容器,开展格木幼苗培育试验,调查不同基质和不同规格容器培育格木幼苗的地径、苗高和生物量及造林后的成活率与生长表现,分析其造林效果。【结果】不同基质、不同规格容器培育的格木幼苗生长表现及造林效果差异均达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水平,而不同基质与不同规格容器交互作用仅幼苗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幼苗生长表现与造林效果均以基质A2(松树皮50%+黄心土30%+格木林下表土20%)最佳,基质A4(松树皮60%+沤制锯末30%+炭化松树皮10%)最差;容器B2和B1的幼苗造林成活率整体上差异不明显,但前者的生长表现显著优于后者。基质A2的两种规格容器幼苗的造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生产上宜选用12 cm×15 cm规格的无纺布容器和松树皮50%+黄心土30%+格木林下表土20%基质培育格木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育苗 基质 容器规格 造林效果
下载PDF
珍稀树种格木蛀梢害虫的种类鉴定与发生规律初报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志刚 王敏 +3 位作者 曾冀 莫洪荣 郭俊杰 曾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蛀梢害虫的严重为害长期制约着其人工林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格木蛀梢害虫种类的鉴定,以及若干造林模式的虫害调查,初步总结了格木蛀梢害虫的发生规律。格...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蛀梢害虫的严重为害长期制约着其人工林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格木蛀梢害虫种类的鉴定,以及若干造林模式的虫害调查,初步总结了格木蛀梢害虫的发生规律。格木蛀梢害虫为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主要为害格木未完全木质化的嫩梢,严重影响其干形和长势。从广东格木种源家系试验林虫害发生的时空格局分析,荔枝异型小卷蛾繁殖快,在纯林中扩散迅速,而且所有种源、家系均受害,因此格木不宜营造大片纯林。格木与桉树以及米老排、红锥等速生树种同龄或异龄混交模式中,格木处于林冠下,其受害率明显下降,说明与速生树种混交能够控制荔枝异型小卷蛾的发生与为害;而与生长速度接近的马尾松混交,因二者处于同一林冠层,对虫害控制效果差;这种差异可能与荔枝异型小卷蛾不适应荫蔽环境有关。研究首次明确了格木蛀梢害虫种类,初步摸清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模式,为格木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异形小卷蛾 格木 为害特点 混交模式 蛀梢害虫
下载PDF
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蚁伟民 曹洪麟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宏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4,共8页
于1995年12月调查了鼎湖山格木群落,在16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91种,分属49科,78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群落组成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外貌终年常绿,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乔木叶子多为单叶... 于1995年12月调查了鼎湖山格木群落,在16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91种,分属49科,78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群落组成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外貌终年常绿,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乔木叶子多为单叶并以中型叶为主。这些都反映了本区高温湿润的气候特点。群落中格木种群的重要值大于其它种群,说明格木是该群落的优势种,从而命名该群落为格木群落。虽然南亚热带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豆科植物,但以豆科树种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却不多见,因此深入研究格木群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格木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