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万雄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联合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黄幼玲 刘嫄 +2 位作者 丁国胜 陈雅菲 丁海婷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3期90-92,共3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的炎性周围神经病,镇万雄教授根据医疗经验,以整体治疗观念将格林巴利综合征纳入“痹证”范畴并对证型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气虚、血虚、阳虚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生的诱发性因素,风寒、气滞、痰湿、血瘀则是导...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的炎性周围神经病,镇万雄教授根据医疗经验,以整体治疗观念将格林巴利综合征纳入“痹证”范畴并对证型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气虚、血虚、阳虚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生的诱发性因素,风寒、气滞、痰湿、血瘀则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性因素,气血阴阳虚弱乃疾病之源,寒凝瘀滞气机乃疾病之因。同时镇老结合疾病发展将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分期对症治疗,使用当归四逆汤联合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格林巴利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附案例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寒凝血瘀型 当归四逆汤 灸法
下载PDF
不同排痰方法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中的排痰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高峰 张艳华 王慧霞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5期212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使用不同排痰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膨肺吸痰法排痰,观察组给予呼气相挤压胸廓法(MHTST)排痰,两组病人共干预3周。观察两组病人的痰液...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使用不同排痰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膨肺吸痰法排痰,观察组给予呼气相挤压胸廓法(MHTST)排痰,两组病人共干预3周。观察两组病人的痰液清除效果、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指标、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总量较对照组长;间隔时间较对照组短;吸痰情况较对照组彻底(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对照组低,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潮气量、静态顺应性、平台压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MHTST排痰模式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能够更为有效地清除痰液,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流循环,促使病人症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肺吸痰法 呼气相挤压胸廓法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旗 张祥杰 +5 位作者 宋思奇 田福玲 崔建美 马树祥 王洪彬 李雪青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根据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出常用腧穴及经络的使用频率。结果... 目的:通过研究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根据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出常用腧穴及经络的使用频率。结果:针灸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采用毫针或电针针刺腧穴治疗的文献共55篇,涉及115个穴位,共出现881频次,平均每穴使用7.66次。按照累积频率的第75百分位数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足三里、合谷、曲池、阳陵泉、外关、三阴交六个穴位。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所选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大肠经穴位,占总频次的18.16%。应用频率居第二位的为胃经穴位,占总频次的17.37%。结论: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所选腧穴以足三里、合谷、曲池、阳陵泉、外关、三阴交使用频率最高,经络则以手足阳明经最为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针刺 穴位
下载PDF
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饶雪梅 麦朗君 李丽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39-1741,共3页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松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评分、...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松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评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临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感觉障碍和四肢疼痛方面的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81.67%)高于对照组(63.33%)。结论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丙种球蛋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激素 儿童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溪 贾素洁 +4 位作者 廖音娟 古春萍 毛艳梅 肖祎云 刘芳群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7期1141-1143,共3页
探讨临床药师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对用药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审核,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格林巴利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建议。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应避免使用免疫原性药物,特别是外... 探讨临床药师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对用药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审核,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格林巴利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建议。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应避免使用免疫原性药物,特别是外源性神经节苷脂。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治疗团队,能为药物治疗决策提供积极帮助,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宣教,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贾飞勇 梁东 傅文永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电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88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学农 周清毅 +1 位作者 赵开祝 叶燕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电针 华陀夹脊穴 辩证分型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晓红 王丽娟 +3 位作者 郑芷萍 詹国华 袁彦伯 王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19-1020,共2页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2 4hIgG合成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固定电泳检测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组 5 5 %出现IgG型的寡克隆带 ,对照组只有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病情迁延及肌力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球蛋白的自身合成 ,存在着体液免疫的异常。通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对于判断病程和预后以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 免疫固定电泳法
下载PDF
9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寡克隆区带电泳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娟 刘杰 +6 位作者 陈柯霖 李斯文 谷愉愉 刘淑静 周金 康熙雄 张国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085-2087,2091,共4页
目的 了解寡克隆区带电泳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3-2019年确诊为GBS的98例患者的寡克隆区带电泳结果从性别、年龄、急慢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8例GBS中,脑脊液及... 目的 了解寡克隆区带电泳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3-2019年确诊为GBS的98例患者的寡克隆区带电泳结果从性别、年龄、急慢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8例GBS中,脑脊液及血清中寡克隆区带阳性率接近,分别为37.8%、 33.7 %,而脑脊液中特异性寡克隆区带的阳性率为7.1%,较前者显著降低( P <0.05);不同年龄段脑脊液及血清寡克隆区带阳性率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50岁年龄组脑脊液及血清寡克隆区带的阳性率(52.4%、50.0%)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26.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GBS患者>50岁年龄组脑脊液及血清寡克隆区带阳性率高,而脑脊液中特异性寡克隆区带的阳性率较低,提示>50岁年龄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部分是由于血清中的蛋白渗透,并不全是鞘内合成,可能与老年人的血脑屏蔽功能较年轻人较差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寡克隆区带电泳 鞘内合成
下载PDF
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亚丽 侯永芳 +2 位作者 董铎 刘翠丽 王丹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9期549-552,共4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微生物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状况、遗传、营养状况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其发病率随地区、年龄、性别、人群、时期、国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许多...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微生物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状况、遗传、营养状况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其发病率随地区、年龄、性别、人群、时期、国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许多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有联系,但一直没有因果关联性结论。本文通过检索近些年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介绍了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影响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关联性判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患者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红 梁璐 +1 位作者 于学忠 郭树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首发症状
下载PDF
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斌 赖晓晖 曾燕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首发症状 四肢活动障碍 排便困难 小便失禁 病例资料 行走困难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晓翠 张剑平 刘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5-285,共1页
目的 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6 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住院病历回顾性分析 ,对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激素的应用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医院感染率 42 .85 % ,多因素分析表明 ,基础疾病、住院... 目的 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6 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住院病历回顾性分析 ,对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激素的应用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医院感染率 42 .85 % ,多因素分析表明 ,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的长短、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侵入性操作等 ,是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医院感染率的主要原因。结论 减少危险因素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是降低格林巴利综合征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格林巴利综合征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兆孔 郇英 毕延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93-995,共3页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9年6月1日~2004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体及感染部位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41.05 %,感染例次率55.79%,以呼吸道感...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9年6月1日~2004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体及感染部位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41.05 %,感染例次率55.79%,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27.37 %,其次为泌尿系,占6.32 %;基础疾病、激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应用、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住院时间等,是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多发生于住院约2周. 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传导功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润英 肖吉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传导功能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 病因
下载PDF
以全身疼痛为突出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广琴 曹成波 +4 位作者 许海东 党玉坤 张丽丽 周红青 李德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患者男,49岁。因“腹部刺痛20余天,四肢刺痛10 d”于2014年8月16日入院。患者主诉20天前在外院进行肠道息肉切除术,术后夜间感到腹部、胸背部疼痛不适,以针刺样疼痛为主,无皮疹、发热等,皮肤科会诊考虑为“带状疱疹”,并给予“... 患者男,49岁。因“腹部刺痛20余天,四肢刺痛10 d”于2014年8月16日入院。患者主诉20天前在外院进行肠道息肉切除术,术后夜间感到腹部、胸背部疼痛不适,以针刺样疼痛为主,无皮疹、发热等,皮肤科会诊考虑为“带状疱疹”,并给予“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0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四肢疼痛不适,以四肢末端为主,表现为针刺样疼痛,有时为烧灼样疼痛,接触物体后更为明显,伴有瘙痒、肢体活动不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疼痛 格林巴利综合征 四肢末端 疼痛不适 息肉切除术 带状疱疹 药物治疗 阿昔洛韦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佩岩 邹萍 李惠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89-,共1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护士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 神经根炎 病儿 肢体瘫痪 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IL-12、IL-18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刚 刘力婕 郝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IL-18的蛋白表达情况和淋巴白皮细胞IL-12、IL-18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二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12和IL-18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且二者蛋白表达和受体mRNA的蛋白表达都具有正相关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3.6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抑制IL-12和IL-18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促炎症因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鼠神经生长因子 激素 白细胞介素 12-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全丽芳 吴婷 +3 位作者 姜佳 唐斌 朱丽娟 杨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59-459,共1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对称性和迟缓性肢体麻痹伴感觉障碍,严重者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机械通气常用于改善GBS患者的呼...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对称性和迟缓性肢体麻痹伴感觉障碍,严重者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机械通气常用于改善GBS患者的呼吸功能,其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疾病预后。我科对GBS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人文关怀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振委 孙永安 +1 位作者 陶爱华 何效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5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及治疗后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更好,可以更快显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