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7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编新年寄语--和光偕行,格物致知
1
作者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向各位学委、编委、专家、作者及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美好的祝福!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怀激动和期待。在过去...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向各位学委、编委、专家、作者及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美好的祝福!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怀激动和期待。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起见证了无数值得铭记的时刻,也一起书写了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腔内血管外科 新的历史起点 新年 编委
下载PDF
格物创新惟器致用——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向度
2
作者 许大海 韩婷婷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0-78,共9页
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变迁革故鼎新的时代,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的双重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审美,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使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品功能、形式、材质、工艺有了新认知,体现了近代以来的总体变化:一方面随着新材... 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变迁革故鼎新的时代,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的双重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审美,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使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品功能、形式、材质、工艺有了新认知,体现了近代以来的总体变化:一方面随着新材料、工艺、审美观念、生产技术的革新,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品质、工艺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逐步走向衰弱,这在大多数当时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工艺产品为适应社会需求逐步发展起来,引领了当时工艺美术的生产,这在一些较早开放地区尤其是以海派家具、旗袍等工艺生产的上海表现尤为明显,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工艺美术品生产不断创新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格物创新 工艺美术品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3
作者 郑桂华 王会丽(整理) 张楼(整理)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4期44-46,共3页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把书打开,今天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请举手。(生举手。)师:没看过是理所当然的啊,不举手很正常。不过大家好像都举手了,请放下。既然我们...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把书打开,今天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请举手。(生举手。)师:没看过是理所当然的啊,不举手很正常。不过大家好像都举手了,请放下。既然我们都看过了,老师要问一个难一点的问题,大家看投影,文章发表的时候标题里多了一个词语,哪个词?生:“真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文章发表 举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老师 上课
下载PDF
朱熹的“知”与阳明的“知”──心性论脉络的“格物致知”诠释
4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历来学界对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理解并不一致。有“认识论”脉络的诠释,也有“心性论”脉络的诠释。在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格物”的第一阶段是以外在事物为对象而究明“所当然之则”的工夫,所以确实可以从“认识论”脉络解读它;但... 历来学界对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理解并不一致。有“认识论”脉络的诠释,也有“心性论”脉络的诠释。在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格物”的第一阶段是以外在事物为对象而究明“所当然之则”的工夫,所以确实可以从“认识论”脉络解读它;但到了究明“所以然之故”的第二阶段,外物之理与内心之理相通,“格物”成为“知性”,因此无法单纯地将它规定为现代认识论脉络的“求知”活动。关于“致知”,其工夫的对象、舞台不是外在物理,而是内在心理,因此无法从认识论脉络解读它。朱熹所理解的“知”是人心先天具有的本体之性(理)展现为作用之情的灵妙机能,换言之,即“明德”或“良知”。因此,关于“知”的基本意涵以及“知至”的境界,可以说朱熹与阳明的理解是一致的。吾人不能轻易地将朱熹脉络的“格物致知”与阳明脉络的“致良知”视为完全对立、矛盾的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格物致知 认识论 知识 心性论
下载PDF
巧设口语交际任务,助力演讲词教与学——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为例
5
作者 廖敏 刘菊春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8期61-63,共3页
针对演讲词阅读教学中由文体把握不准导致学讲分裂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将演讲词阅读划分为还原演讲现场、明晰演讲观点、体会演讲价值三个环节,探索演讲词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特定口语交际任务,在交流情境中... 针对演讲词阅读教学中由文体把握不准导致学讲分裂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将演讲词阅读划分为还原演讲现场、明晰演讲观点、体会演讲价值三个环节,探索演讲词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特定口语交际任务,在交流情境中实现学习主体的读讲紧密结合,提高演讲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讲词教学 口语交际任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下载PDF
格物以致其良知——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致思理路
6
作者 郭羽楠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王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始终伴随着对朱熹格物之法的质疑与回应。与朱熹讲求“即物穷理”不同,阳明格物论所观照的是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意志,提倡在心上做工夫的新进路。这重塑了格物论的基础,激起了对程朱理学的全面反思。阳明新诠“格物... 王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始终伴随着对朱熹格物之法的质疑与回应。与朱熹讲求“即物穷理”不同,阳明格物论所观照的是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意志,提倡在心上做工夫的新进路。这重塑了格物论的基础,激起了对程朱理学的全面反思。阳明新诠“格物”的重心,以“致良知”的提出为界线,经历了由“诚意”到“致良知”的转移。不过,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关联,致知、诚意、格物被相互贯通。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和变化体现出阳明学的宗旨与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格物 良知 诚意
下载PDF
格物致知,与古为新: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战丽彬教授团队“以脾为先,五脏协同”调控生命活动现代科学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
7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1主要学术思想概述战丽彬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38年,主要进行中医脾脏象理论、阴虚证辨证标准及其在代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应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学术历程见图1)。以中医学整体观念、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 1主要学术思想概述战丽彬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38年,主要进行中医脾脏象理论、阴虚证辨证标准及其在代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应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学术历程见图1)。以中医学整体观念、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运用滋补脾阴法开展防治老年脑病、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为老年脑病提供了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药,为揭示中医脾脏象本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象学说 老年脑病 研究思路与方法 阴虚证 辨证标准 格物致知 中西医结合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论朱子对“格物”工夫的分说与会通——以“穷理”“择善”“致知”为考察中心
8
作者 赵项飞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 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义礼智”之性;当立足于本体之发用时,他认为“格物”便是“致知”,其目的在于确立“应接事物”的光明“主宰”之心。在朱子看来,“致知格物,便是择善”。因此,“穷理”“择善”“致知”三者之间名异而实同,皆可会通于“格物”。由此可以澄清朱子的“格物”工夫,既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又具有修养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格物 穷理 择善 致知
下载PDF
“格物·开新——2024年贵州美术新力量双年展”举办
9
作者 王旭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7-7,共1页
不久前,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主办,遵义美术馆、六盘水美术馆协办的“格物·开新——2024年贵州美术新力量双年展”首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当前在贵州美术界较具代表性的青年画家54人,展出作品125件。参展作者... 不久前,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主办,遵义美术馆、六盘水美术馆协办的“格物·开新——2024年贵州美术新力量双年展”首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当前在贵州美术界较具代表性的青年画家54人,展出作品125件。参展作者由新一届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青年特聘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画家 特聘画师 美术馆 格物 画院 六盘水 双年展 开新
下载PDF
陕西省定边县第五中学 博学慎思格物致知
10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4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定边县第五中学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鼓楼南大街采油厂斜对面。学校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4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227人;高级教师63人,一级教师125人;现有教学班57个,学生3254名,其中住宿生60... 定边县第五中学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鼓楼南大街采油厂斜对面。学校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4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227人;高级教师63人,一级教师125人;现有教学班57个,学生3254名,其中住宿生60名。学校建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办公楼、男女公寓楼、学生餐饮楼、能源中心、报告厅等,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园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水控系统、餐饮刷卡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倾心打造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党建示范点、文化艺术长廊等文化育人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占地面积 一级教师 育人基地 水控系统 报告厅 广播系统 刷卡系统 格物致知
下载PDF
明末清初“格物穷理之学”中的科学思想
11
作者 景天魁 魏厚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2-79,共8页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中蕴含着实证性、实验性科学思想和实用性科学技术。实证是“格物穷理”之体,实验是“格物穷理”之法,实用是“格物穷理”之用,三者一起构成完整的“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不仅是当时士人用之改造中国社会的群学自觉,还是一场推动当时中国向近代科学化转变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物穷理之学” 科学思想 实证 实验 实用
下载PDF
论道庙堂:《康熙几暇格物编》中的动物释读
12
作者 邹振环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6期105-114,159,共11页
《康熙几暇格物编》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与他人讨论科学问题的读书札记,是他学习、研究和考察自然现象、文化问题所写的读书心得。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所记每事皆按条目编写,每条都有标题,每一条目皆由题目和内容构成,或长或短,类似... 《康熙几暇格物编》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与他人讨论科学问题的读书札记,是他学习、研究和考察自然现象、文化问题所写的读书心得。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所记每事皆按条目编写,每条都有标题,每一条目皆由题目和内容构成,或长或短,类似后来辞书中的辞条或年鉴中专门论述一个问题的条目。书中有不少是康熙长期出师行猎巡视各地,以及关于物产资料、山川动物、江河鱼类、草木药材、风云雷电、潮汐地震、语音方言、风俗习惯等的考察记录。札记中涉及的动物特别引人注目。本文拟以该书中的动物札记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虎踞宫廷之中的意见领袖康熙皇帝,是如何释读自己所认识的动物,进而将庙堂有关博物学的认识,提升为其政治统治服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几暇格物编》 动物意象 读书札记 自然考察 庙堂政见
下载PDF
“格物致知”法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滕建北 黎理 杜沛霖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225-229,316-317,共7页
目的:以中药鉴定学教学为例,阐述“格物致知”治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内涵,提出推广“格物致知”法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建议。方法:以本校的本科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格物致知”治学法的内涵、历史作用、现代... 目的:以中药鉴定学教学为例,阐述“格物致知”治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内涵,提出推广“格物致知”法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建议。方法:以本校的本科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格物致知”治学法的内涵、历史作用、现代意义,提出并实施了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格物致知”的教学方法,总结其适用要点。结果:该方法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求知的学风,可将中药鉴定学相关学科知识整合为系统的、网络化的统一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中药鉴定 教学
下载PDF
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与朱子的区别——兼谈陆王工夫论的差异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锡洪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14-25,共12页
朱子直接根据《大学》的文本主张“致知在格物”,阳明则基于孟子有关本心的思想重新诠释《大学》,主张致知以格物。在朱子处,格物属于知而不是行,是本心之知主导意识的前提。阳明所说格物则以本心之知为前提,是对本心之知的落实,已不仅... 朱子直接根据《大学》的文本主张“致知在格物”,阳明则基于孟子有关本心的思想重新诠释《大学》,主张致知以格物。在朱子处,格物属于知而不是行,是本心之知主导意识的前提。阳明所说格物则以本心之知为前提,是对本心之知的落实,已不仅是知而且是行。从工夫阶次的角度来看,格物在阳明这里主要有两种含义,即为善去恶与勉然去欲。含义一通贯勉然与自然两层工夫,含义二则主要指第一层的工夫。与阳明不同,象山否定勉然的积极作用,主张工夫直接从自然入手,阳明批评其扩大了自然做工夫的适用范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阳明后学中包括王龙溪、王塘南等在内的不少人并非接近于阳明反而接近于象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格物 致知 勉然 自然
下载PDF
“物”的中介性:朱熹“格物致知”思想新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沁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强调“物”的中介性以及“格物”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为其根本特征。天理作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必须要通过“物”作为中介才能被主体加以把握。“物”关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实践,“物”与“心”基于“理”的普遍贯通...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强调“物”的中介性以及“格物”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为其根本特征。天理作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必须要通过“物”作为中介才能被主体加以把握。“物”关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实践,“物”与“心”基于“理”的普遍贯通而具有内在的关联与一致性,从而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对立。“格物致知”作为“心”与“物”之间循环往复、交织过渡的实践活动,最终指向对于“物”在“理”之“所当然”的整体性秩序中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心与理一 中介性
原文传递
“淮南格物论”的源流考证
16
作者 严实 杨小明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9期49-51,共3页
王艮作为“阳明心学”的传承者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改造了王阳明的“良知说”,以对《大学》“物有本末”的解读为起点,发展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格物论思想,立足于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阐释格物不再是对于外在... 王艮作为“阳明心学”的传承者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改造了王阳明的“良知说”,以对《大学》“物有本末”的解读为起点,发展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格物论思想,立足于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阐释格物不再是对于外在知识的追求方式,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本文从“淮南格物论”的发展源流进行论述,结合宋明时期前人格物思想的理解差异,进而分析其与王艮思想的联系和后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淮南格物 安身立本
下载PDF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17
作者 冯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精神
下载PDF
陆九渊的“求其本心”与格物三方
18
作者 张兴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将“本心”作为其核心学说,认为学者应该“求其本心”。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陆九渊所理解的《大学》“格物致知”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需要学者做到“隆师亲友”,即努力做到向老师学习,向好友请教... 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将“本心”作为其核心学说,认为学者应该“求其本心”。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陆九渊所理解的《大学》“格物致知”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需要学者做到“隆师亲友”,即努力做到向老师学习,向好友请教。陆九渊所理解的“格物”具体方法包含读书亲师友的为学之法、慎思于己的思考之法和审问明辨的问辨之法三个方面。陆九渊反对朱子的“支离”学说,强调本心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格物致知 博学 慎思 问辨
下载PDF
方以智与明清之际“格物致知”论的转向
19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28,共1页
“格物致知”概念出自《大学》,自西汉时期《大学》编入《礼记》并被推尊为儒家经典后,延续至唐代,其间先哲对“格物致知”的阐释众多,殆以道德修身为主。然自宋明以降,随着理学与心学的崛起,“格物致知”的内涵阐释出现了分歧,大抵呈... “格物致知”概念出自《大学》,自西汉时期《大学》编入《礼记》并被推尊为儒家经典后,延续至唐代,其间先哲对“格物致知”的阐释众多,殆以道德修身为主。然自宋明以降,随着理学与心学的崛起,“格物致知”的内涵阐释出现了分歧,大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向:尊程朱派主要是向外求格物以穷理,趋于实;崇陆王派主要是向内求心性以致知,趋于虚。这两者各有偏至,亦各有不足。至明清之际,这两种不同的诠释思想,呈现出明显的融汇贯通的迹象,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学术和学风的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格物致知 诠释思想 程朱 穷理 明清之际 方以智 心学
下载PDF
论《大学》“格物”思想在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
作者 郎文行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2期131-136,共6页
《大学》“格物”思想包括把握主干、条理源流、分别部类三个内涵。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认识《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次第、如何理清汉唐文献目录分类沿革、如何认识理校等,其产生原因包括对历史事实认识不... 《大学》“格物”思想包括把握主干、条理源流、分别部类三个内涵。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认识《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次第、如何理清汉唐文献目录分类沿革、如何认识理校等,其产生原因包括对历史事实认识不足、对原始材料掌握不够、对读书校勘的一般过程不了解等,这些问题可以用《大学》“格物”思想去解决。《大学》“格物”思想内涵历久弥新,既是传统学术的一贯传统,也与现代学术的一般共性相通,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格物 古典文献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