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编新年寄语--和光偕行,格物致知
1
作者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向各位学委、编委、专家、作者及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美好的祝福!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怀激动和期待。在过去...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向各位学委、编委、专家、作者及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美好的祝福!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怀激动和期待。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起见证了无数值得铭记的时刻,也一起书写了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腔内血管外科 新的历史起点 新年 编委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2
作者 郑桂华 王会丽(整理) 张楼(整理)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4期44-46,共3页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把书打开,今天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请举手。(生举手。)师:没看过是理所当然的啊,不举手很正常。不过大家好像都举手了,请放下。既然我们...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把书打开,今天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请举手。(生举手。)师:没看过是理所当然的啊,不举手很正常。不过大家好像都举手了,请放下。既然我们都看过了,老师要问一个难一点的问题,大家看投影,文章发表的时候标题里多了一个词语,哪个词?生:“真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文章发表 举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老师 上课
下载PDF
朱熹的“知”与阳明的“知”──心性论脉络的“格物致知”诠释
3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历来学界对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理解并不一致。有“认识论”脉络的诠释,也有“心性论”脉络的诠释。在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格物”的第一阶段是以外在事物为对象而究明“所当然之则”的工夫,所以确实可以从“认识论”脉络解读它;但... 历来学界对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理解并不一致。有“认识论”脉络的诠释,也有“心性论”脉络的诠释。在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格物”的第一阶段是以外在事物为对象而究明“所当然之则”的工夫,所以确实可以从“认识论”脉络解读它;但到了究明“所以然之故”的第二阶段,外物之理与内心之理相通,“格物”成为“知性”,因此无法单纯地将它规定为现代认识论脉络的“求知”活动。关于“致知”,其工夫的对象、舞台不是外在物理,而是内在心理,因此无法从认识论脉络解读它。朱熹所理解的“知”是人心先天具有的本体之性(理)展现为作用之情的灵妙机能,换言之,即“明德”或“良知”。因此,关于“知”的基本意涵以及“知至”的境界,可以说朱熹与阳明的理解是一致的。吾人不能轻易地将朱熹脉络的“格物致知”与阳明脉络的“致良知”视为完全对立、矛盾的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格物致知 认识论 知识 心性论
下载PDF
论朱子对“格物”工夫的分说与会通——以“穷理”“择善”“致知”为考察中心
4
作者 赵项飞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 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义礼智”之性;当立足于本体之发用时,他认为“格物”便是“致知”,其目的在于确立“应接事物”的光明“主宰”之心。在朱子看来,“致知格物,便是择善”。因此,“穷理”“择善”“致知”三者之间名异而实同,皆可会通于“格物”。由此可以澄清朱子的“格物”工夫,既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又具有修养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格物 穷理 择善 致知
下载PDF
“格物·开新——2024年贵州美术新力量双年展”举办
5
作者 王旭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7-7,共1页
不久前,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主办,遵义美术馆、六盘水美术馆协办的“格物·开新——2024年贵州美术新力量双年展”首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当前在贵州美术界较具代表性的青年画家54人,展出作品125件。参展作者... 不久前,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主办,遵义美术馆、六盘水美术馆协办的“格物·开新——2024年贵州美术新力量双年展”首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当前在贵州美术界较具代表性的青年画家54人,展出作品125件。参展作者由新一届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青年特聘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画家 特聘画师 美术馆 格物 画院 六盘水 双年展 开新
下载PDF
明末清初“格物穷理之学”中的科学思想
6
作者 景天魁 魏厚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2-79,共8页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中蕴含着实证性、实验性科学思想和实用性科学技术。实证是“格物穷理”之体,实验是“格物穷理”之法,实用是“格物穷理”之用,三者一起构成完整的“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不仅是当时士人用之改造中国社会的群学自觉,还是一场推动当时中国向近代科学化转变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物穷理之学” 科学思想 实证 实验 实用
下载PDF
论道庙堂:《康熙几暇格物编》中的动物释读
7
作者 邹振环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105-114,159,共11页
《康熙几暇格物编》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与他人讨论科学问题的读书札记,是他学习、研究和考察自然现象、文化问题所写的读书心得。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所记每事皆按条目编写,每条都有标题,每一条目皆由题目和内容构成,或长或短,类似... 《康熙几暇格物编》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与他人讨论科学问题的读书札记,是他学习、研究和考察自然现象、文化问题所写的读书心得。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所记每事皆按条目编写,每条都有标题,每一条目皆由题目和内容构成,或长或短,类似后来辞书中的辞条或年鉴中专门论述一个问题的条目。书中有不少是康熙长期出师行猎巡视各地,以及关于物产资料、山川动物、江河鱼类、草木药材、风云雷电、潮汐地震、语音方言、风俗习惯等的考察记录。札记中涉及的动物特别引人注目。本文拟以该书中的动物札记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虎踞宫廷之中的意见领袖康熙皇帝,是如何释读自己所认识的动物,进而将庙堂有关博物学的认识,提升为其政治统治服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几暇格物编》 动物意象 读书札记 自然考察 庙堂政见
下载PDF
“格物致知”法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滕建北 黎理 杜沛霖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225-229,316-317,共7页
目的:以中药鉴定学教学为例,阐述“格物致知”治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内涵,提出推广“格物致知”法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建议。方法:以本校的本科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格物致知”治学法的内涵、历史作用、现代... 目的:以中药鉴定学教学为例,阐述“格物致知”治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内涵,提出推广“格物致知”法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建议。方法:以本校的本科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格物致知”治学法的内涵、历史作用、现代意义,提出并实施了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格物致知”的教学方法,总结其适用要点。结果:该方法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求知的学风,可将中药鉴定学相关学科知识整合为系统的、网络化的统一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中药鉴定 教学
下载PDF
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与朱子的区别——兼谈陆王工夫论的差异 被引量:2
9
作者 傅锡洪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14-25,共12页
朱子直接根据《大学》的文本主张“致知在格物”,阳明则基于孟子有关本心的思想重新诠释《大学》,主张致知以格物。在朱子处,格物属于知而不是行,是本心之知主导意识的前提。阳明所说格物则以本心之知为前提,是对本心之知的落实,已不仅... 朱子直接根据《大学》的文本主张“致知在格物”,阳明则基于孟子有关本心的思想重新诠释《大学》,主张致知以格物。在朱子处,格物属于知而不是行,是本心之知主导意识的前提。阳明所说格物则以本心之知为前提,是对本心之知的落实,已不仅是知而且是行。从工夫阶次的角度来看,格物在阳明这里主要有两种含义,即为善去恶与勉然去欲。含义一通贯勉然与自然两层工夫,含义二则主要指第一层的工夫。与阳明不同,象山否定勉然的积极作用,主张工夫直接从自然入手,阳明批评其扩大了自然做工夫的适用范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阳明后学中包括王龙溪、王塘南等在内的不少人并非接近于阳明反而接近于象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格物 致知 勉然 自然
下载PDF
“物”的中介性:朱熹“格物致知”思想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沁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强调“物”的中介性以及“格物”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为其根本特征。天理作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必须要通过“物”作为中介才能被主体加以把握。“物”关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实践,“物”与“心”基于“理”的普遍贯通...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强调“物”的中介性以及“格物”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为其根本特征。天理作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必须要通过“物”作为中介才能被主体加以把握。“物”关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实践,“物”与“心”基于“理”的普遍贯通而具有内在的关联与一致性,从而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对立。“格物致知”作为“心”与“物”之间循环往复、交织过渡的实践活动,最终指向对于“物”在“理”之“所当然”的整体性秩序中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心与理一 中介性
原文传递
“淮南格物论”的源流考证
11
作者 严实 杨小明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9期49-51,共3页
王艮作为“阳明心学”的传承者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改造了王阳明的“良知说”,以对《大学》“物有本末”的解读为起点,发展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格物论思想,立足于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阐释格物不再是对于外在... 王艮作为“阳明心学”的传承者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改造了王阳明的“良知说”,以对《大学》“物有本末”的解读为起点,发展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格物论思想,立足于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阐释格物不再是对于外在知识的追求方式,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本文从“淮南格物论”的发展源流进行论述,结合宋明时期前人格物思想的理解差异,进而分析其与王艮思想的联系和后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淮南格物 安身立本
下载PDF
“格物致道”与象思维视域下数字乡村设计研究——以扬州市鹅村村为例
12
作者 杨思辰 孙琦 《Design(汉斯)》 2023年第4期3374-3384,共11页
目的:针对数字化乡村建设中设计在地性弱,传播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道”与“象”的美学向度引入现代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策略,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从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更多可能性,以期丰... 目的:针对数字化乡村建设中设计在地性弱,传播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道”与“象”的美学向度引入现代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策略,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从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更多可能性,以期丰富对传统道象关系的理解和对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方法:分析了“格物致道”与象思维相关思维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将“象”与“道”的哲学概念引入设计学领域,总结了当地村落的人文地域文化,并通过观物取象、离象再现、意象相融等手法,对地域文化中蕴含的隐喻内容进行现代视觉性的转化。结果:是将有限之“象”体现无穷之“道”的转化过程,通过设计实现对具体器物的抽象形式表达,从而丰富其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结论:“以器载象,格物致道”的道象关系是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不断延续壮大,产生新的变化。其蕴含的自然之道、阴阳和谐之道、度物取真之道以及中国传统的工匠求真精神对当今新农村数字化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道 象思维 数字乡村 中国传统艺术 道象关系
下载PDF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13
作者 冯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精神
下载PDF
陆九渊的“求其本心”与格物三方
14
作者 张兴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将“本心”作为其核心学说,认为学者应该“求其本心”。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陆九渊所理解的《大学》“格物致知”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需要学者做到“隆师亲友”,即努力做到向老师学习,向好友请教... 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将“本心”作为其核心学说,认为学者应该“求其本心”。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陆九渊所理解的《大学》“格物致知”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需要学者做到“隆师亲友”,即努力做到向老师学习,向好友请教。陆九渊所理解的“格物”具体方法包含读书亲师友的为学之法、慎思于己的思考之法和审问明辨的问辨之法三个方面。陆九渊反对朱子的“支离”学说,强调本心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格物致知 博学 慎思 问辨
下载PDF
方以智与明清之际“格物致知”论的转向
15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28,共1页
“格物致知”概念出自《大学》,自西汉时期《大学》编入《礼记》并被推尊为儒家经典后,延续至唐代,其间先哲对“格物致知”的阐释众多,殆以道德修身为主。然自宋明以降,随着理学与心学的崛起,“格物致知”的内涵阐释出现了分歧,大抵呈... “格物致知”概念出自《大学》,自西汉时期《大学》编入《礼记》并被推尊为儒家经典后,延续至唐代,其间先哲对“格物致知”的阐释众多,殆以道德修身为主。然自宋明以降,随着理学与心学的崛起,“格物致知”的内涵阐释出现了分歧,大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向:尊程朱派主要是向外求格物以穷理,趋于实;崇陆王派主要是向内求心性以致知,趋于虚。这两者各有偏至,亦各有不足。至明清之际,这两种不同的诠释思想,呈现出明显的融汇贯通的迹象,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学术和学风的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格物致知 诠释思想 程朱 穷理 明清之际 方以智 心学
下载PDF
论《大学》“格物”思想在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6
作者 郎文行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2期131-136,共6页
《大学》“格物”思想包括把握主干、条理源流、分别部类三个内涵。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认识《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次第、如何理清汉唐文献目录分类沿革、如何认识理校等,其产生原因包括对历史事实认识不... 《大学》“格物”思想包括把握主干、条理源流、分别部类三个内涵。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认识《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次第、如何理清汉唐文献目录分类沿革、如何认识理校等,其产生原因包括对历史事实认识不足、对原始材料掌握不够、对读书校勘的一般过程不了解等,这些问题可以用《大学》“格物”思想去解决。《大学》“格物”思想内涵历久弥新,既是传统学术的一贯传统,也与现代学术的一般共性相通,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格物 古典文献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淮南格物说:一个高倡身体权利与自由的儒学新样态
17
作者 刘秋明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6-94,共9页
朱子主要以“文”为所格对象,王阳明以“心”为所格对象,二者各有其流弊。王艮则以“身”为所格对象,隆崇保身、安身、尊身之义,划分了“人我权利之限”。“身”是“格物”“格心”所必须依托的载体。因此,“格身”实则是“格物”“格... 朱子主要以“文”为所格对象,王阳明以“心”为所格对象,二者各有其流弊。王艮则以“身”为所格对象,隆崇保身、安身、尊身之义,划分了“人我权利之限”。“身”是“格物”“格心”所必须依托的载体。因此,“格身”实则是“格物”“格心”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核心内容是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这当中涵括基本的物质需求、人身自由和价值选择自由等权利,这些权利皆是以“身”为本,代表了广大平民阶层的意志。然而,当它们与传统“舍生取义”的道德信念相抵牾时,王艮给出了道德和自由之间的折中方案,得出“止至善者安身也”的最终结论,这却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儒学重义于身的传统,崭露出异端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淮南格物 身体权利 身体自由
下载PDF
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赛区五企业赛道复赛圆满举办
18
作者 廖语嫣 《物联网技术》 2023年第8期12-12,共1页
8月4日,以“科技向上,格物致新”为主题的2023西北物联网合作伙伴大会暨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企业赛道复赛(赛区五)在西安中国联通圆满举办。本次大赛旨在汇聚产学研各界力量,利用中国联通格物平台助力形成前瞻性应用,... 8月4日,以“科技向上,格物致新”为主题的2023西北物联网合作伙伴大会暨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企业赛道复赛(赛区五)在西安中国联通圆满举办。本次大赛旨在汇聚产学研各界力量,利用中国联通格物平台助力形成前瞻性应用,助力“格物致知”精神的持续发挥,共创“万物智联”新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大赛 中国联通 物联网应用 产学研 格物致知 合作伙伴 助力 前瞻性
下载PDF
王希季: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
19
作者 沈黎明 《共产党员》 2023年第21期32-33,共2页
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 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和空间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 国际宇航科学院 格物致知 两弹一星 返回式卫星 总体方案
下载PDF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乐爱国 高令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58,64,共6页
朱熹的格物致知包括了格自然之物的科学研究活动,他本人在格物致知中也进行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思想和活动对后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朱熹 格物致知 格物穷理 科学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