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力学特性及其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春梅
苏谦
+2 位作者
刘杰
周珩
郭源浩
《路基工程》
2019年第6期13-17,共5页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为一种适用于挖方通过滑坡体中下部高速铁路工程的新型支挡结构,其力学特性和关键设计参数亟需分析。运用ABAQUS建立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研究了结构的力学特性、关键设计参数。结果表明...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为一种适用于挖方通过滑坡体中下部高速铁路工程的新型支挡结构,其力学特性和关键设计参数亟需分析。运用ABAQUS建立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研究了结构的力学特性、关键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结构前后排桩内力在桩梁交接处出现极值或规律性变化点,有应力集中现象,结构有较强空间抵抗变形能力;结构的前桩锚固深度宜为0.3~0.5倍桩身长度,后桩锚固深度宜为0.3~0.6倍桩身长度,建议横梁刚度取1.0~2.0倍前桩刚度,次梁刚度宜取0.1~0.5倍横梁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
力学特性
关键设计参数
数值模拟
高速铁路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横穿古滑坡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伟志
李安洪
+1 位作者
胡会星
刘凯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61-2875,共15页
横穿古滑坡建造挖方工程极易导致古滑坡复活,增加工程风险。为满足铁路路堑横穿巨型古滑坡的稳定控制技术要求,以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若干计算假定的基础上,推导框架式抗滑支挡结内力计算方法。结合林织铁路横穿巨型古滑坡...
横穿古滑坡建造挖方工程极易导致古滑坡复活,增加工程风险。为满足铁路路堑横穿巨型古滑坡的稳定控制技术要求,以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若干计算假定的基础上,推导框架式抗滑支挡结内力计算方法。结合林织铁路横穿巨型古滑坡的挖方工程建设,开展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测试及施工工法研究,揭示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内力和位移响应特征,形成结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结果表明:(1)理论计算得到的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内力与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相差不大,弯矩和剪力极值主要位于桩梁连接处,属于结构局部加强设计的关键节点。(2)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应用于双线铁路时,前桩、后桩及横梁宜重点加强抗剪设计,次梁应加强抗弯设计;前桩、后桩及横梁内力受列车时速影响较小,次梁内力随运营时速增加略有增大。(3)横梁、次梁对前桩、后桩起到变形协调作用,滑坡推力加载后前桩、后桩桩顶最大侧向位移不大于6.0 mm;在九度及以下地震区(peak a=0.05 g~0.4 g),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4)在古滑坡中建造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其施工工序宜“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桩身桩间交替”,施工工艺宜“前桩、后桩分序施工,局部掏槽预留横梁、次梁与桩的连接钢筋,整体浇筑后桩与横梁”。研究成果可向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复杂艰险山区铁路路基建造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山区铁路
古
滑
坡
挖方工程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
设计方法
施工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力学特性及其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春梅
苏谦
刘杰
周珩
郭源浩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路基工程》
2019年第6期13-17,共5页
基金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2016G002-E)
中铁四院厦门分院合作课题(2018H0580)
文摘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为一种适用于挖方通过滑坡体中下部高速铁路工程的新型支挡结构,其力学特性和关键设计参数亟需分析。运用ABAQUS建立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研究了结构的力学特性、关键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结构前后排桩内力在桩梁交接处出现极值或规律性变化点,有应力集中现象,结构有较强空间抵抗变形能力;结构的前桩锚固深度宜为0.3~0.5倍桩身长度,后桩锚固深度宜为0.3~0.6倍桩身长度,建议横梁刚度取1.0~2.0倍前桩刚度,次梁刚度宜取0.1~0.5倍横梁刚度。
关键词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
力学特性
关键设计参数
数值模拟
高速铁路工程
Keywords
frame type anti-slide retaining structur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design parameters
numerical simulation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分类号
U417.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横穿古滑坡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伟志
李安洪
胡会星
刘凯文
机构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61-2875,共15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2019YFG04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8577)。
文摘
横穿古滑坡建造挖方工程极易导致古滑坡复活,增加工程风险。为满足铁路路堑横穿巨型古滑坡的稳定控制技术要求,以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若干计算假定的基础上,推导框架式抗滑支挡结内力计算方法。结合林织铁路横穿巨型古滑坡的挖方工程建设,开展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测试及施工工法研究,揭示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内力和位移响应特征,形成结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结果表明:(1)理论计算得到的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内力与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相差不大,弯矩和剪力极值主要位于桩梁连接处,属于结构局部加强设计的关键节点。(2)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应用于双线铁路时,前桩、后桩及横梁宜重点加强抗剪设计,次梁应加强抗弯设计;前桩、后桩及横梁内力受列车时速影响较小,次梁内力随运营时速增加略有增大。(3)横梁、次梁对前桩、后桩起到变形协调作用,滑坡推力加载后前桩、后桩桩顶最大侧向位移不大于6.0 mm;在九度及以下地震区(peak a=0.05 g~0.4 g),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4)在古滑坡中建造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其施工工序宜“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桩身桩间交替”,施工工艺宜“前桩、后桩分序施工,局部掏槽预留横梁、次梁与桩的连接钢筋,整体浇筑后桩与横梁”。研究成果可向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复杂艰险山区铁路路基建造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山区铁路
古
滑
坡
挖方工程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
设计方法
施工技术
Keywords
slope engineering
mountain railway
ancient landslide
excavation engineering
framed anti-slide retaining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P6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力学特性及其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郭春梅
苏谦
刘杰
周珩
郭源浩
《路基工程》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横穿古滑坡框架式抗滑支挡结构工程技术研究
陈伟志
李安洪
胡会星
刘凯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