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麦豆奶桑葚馒头感官品质及营养价值评价
1
作者 张娟 张巍 +3 位作者 佟菲 周媛 唐雯 刘玉霞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该文对传统精粉馒头、精粉豆奶桑葚馒头、全麦豆奶桑葚馒头三种馒头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三者的差异;同时对全麦豆奶桑葚馒头进行了血糖生成指数(GI)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全麦豆奶桑葚馒头感官评分与传统精粉馒... 该文对传统精粉馒头、精粉豆奶桑葚馒头、全麦豆奶桑葚馒头三种馒头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三者的差异;同时对全麦豆奶桑葚馒头进行了血糖生成指数(GI)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全麦豆奶桑葚馒头感官评分与传统精粉馒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略低于精粉豆奶桑葚馒头(P<0.05);全麦豆奶桑葚馒头中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馒头(P<0.05),仅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其他两种馒头(P<0.05);全麦豆奶桑葚馒头GI值为39.95,属于低GI食物。全麦豆奶桑葚馒头不仅感官品质好,而且营养价值高,符合我国居民健康饮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 大豆 奶粉 桑葚 馒头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血糖生成指数
下载PDF
桑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模型建立及风味分析
2
作者 郭朔 李玥 +2 位作者 隋茜茜 刘素稳 常学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6期38-48,共11页
为获得较好的桑葚干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热风、自然、冷冻、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对桑葚进行处理,分析桑葚的干燥特性,建立其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微观结构、感官和有机风味物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桑葚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 为获得较好的桑葚干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热风、自然、冷冻、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对桑葚进行处理,分析桑葚的干燥特性,建立其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微观结构、感官和有机风味物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桑葚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存在恒速、加速和减速3个阶段。微波功率对干燥速率和特性的影响最大。桑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单项扩散模型。冷冻干燥和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处理的桑葚保持了原有结构,微观结构特性优于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风味发现,热风干燥所得桑葚的风味物质缺失严重,自然干燥桑葚的乙酸含量较高,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桑葚与新鲜桑葚更接近,但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会使桑葚中的糠醛的浓度升高。综上,与热风和自然干燥方式相比,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在感官和风味上有较好的优势,是一种优良的桑葚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 动力学模型 风味分析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变化分析
3
作者 丁明可 陈慧芝 +5 位作者 吴伟杰 牛犇 房祥军 陈杭君 刘瑞玲 郜海燕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结果表明,3个发酵组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总酸含量最高(1.52 g·L^(-1))、总糖含量最低(789.59 mg·L^(-1))、总花色苷含量最高(6.04 g·L^(-1)),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电子鼻分析结果可有效区分3种菌种的发酵风味;气相色谱-质谱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6种、酸类14种、醛类9种、酮类7种、酯类8种、其他物质7种,其中2-壬酮在植物乳杆菌发酵组中含量较高,赋予发酵汁果香以及花香。综合而言,植物乳杆菌发酵组在营养成分、气味及风味物质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更适用于蓝莓桑葚原浆的发酵,有助于开发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益生元蓝莓果浆。本研究可为蓝莓桑葚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桑葚 乳酸菌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超声-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桑葚花青素及其活性研究
4
作者 玉澜 何秋云 +1 位作者 陈燕萌 郭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1,共8页
为优化超声-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桑葚中花青素的工艺条件,本试验以花青素的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低共熔溶剂类型、DESs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桑葚... 为优化超声-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桑葚中花青素的工艺条件,本试验以花青素的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低共熔溶剂类型、DESs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桑葚提取花青素的影响,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为DESs含水量50%、料液比1:15 g/mL、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30 min、微波功率750 W、微波时间40 s,在此条件下桑葚花青素的提取量可达8.892 mg/g。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对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桑葚花青素强于抗坏血酸(VC)。本研究可为低共熔溶剂的应用、桑葚花青素的提取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花青素 超声-微波辅助 低共熔溶剂 抗氧化
下载PDF
酶法提取桑葚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维 陈静 +1 位作者 侯少平 奚军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优选酶法提取桑葚总黄酮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以料液比、酶解时间、乙醇浓度、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桑葚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并对其体外DPPH、ABTS自由基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在固定酶... 目的:优选酶法提取桑葚总黄酮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以料液比、酶解时间、乙醇浓度、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桑葚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并对其体外DPPH、ABTS自由基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在固定酶解温度为50℃、pH为3.5时优选果胶酶加入量10%的条件下,当液料比25 mL/g,酶解时间59 min,乙醇浓度56%,超声功率60 W时,桑葚总黄酮实际提取率为3.165%,与预测值3.168%极为接近(RSD=0.103%);抗氧化试验表明,桑葚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在0.05~0.25 mg/mL测试浓度内,均随浓度增大清除率增强,与阳性对照Vc清除率极为接近。结论:桑葚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可为桑葚药食两用药材资源在医药、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总黄酮 果胶酶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桑葚果渣花青素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6
作者 林颖 赵书田 +4 位作者 熊灵 丁波 邓照 吴浪 张文学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1,共6页
为充分利用桑葚果渣中的花青素,在超声辅助酶提取条件下,以桑葚果渣为原料,探索了料液比、酶用量、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4个单因素对桑葚果渣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酶提取花青素工艺,进一步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为充分利用桑葚果渣中的花青素,在超声辅助酶提取条件下,以桑葚果渣为原料,探索了料液比、酶用量、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4个单因素对桑葚果渣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酶提取花青素工艺,进一步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对提取液进行了花青素成分确定。结果表明,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酶用量0.3%、超声时间1.7 h、超声温度55℃,此时桑葚果渣花青素提取量可达7.0712 mg/g。提取液中可检测到10种花青素,主要为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44.56%)、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葡萄糖苷(25.84%)、矢车菊素-3-O-木糖苷(18.41%)和矢车菊素-3,5-O-二葡萄糖苷(7.34%)。该试验结果可为桑葚果渣利用和花青素产品生产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花青素 超声辅助酶提取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桑葚籽毛油超声辅助乙醇脱酸工艺研究
7
作者 陈好 杨丹 +1 位作者 陈晨 李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6,111,共5页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对桑葚籽油(MSO)进行脱酸处理,以脱酸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酸工艺,并与碱炼脱酸对比研究脱酸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脱酸条件为脱酸温度40℃、超声功率400 W、油溶质量比1∶3、萃取次数3...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对桑葚籽油(MSO)进行脱酸处理,以脱酸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酸工艺,并与碱炼脱酸对比研究脱酸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脱酸条件为脱酸温度40℃、超声功率400 W、油溶质量比1∶3、萃取次数3。在此条件下,MSO脱酸率可达95.69%。与碱炼脱酸相比,超声辅助乙醇脱酸制得MSO的α-生育酚、β-生育酚和总酚保留率分别提高了21.52%、17.92%和2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籽油 超声 酸价 脱酸
下载PDF
煎煮提取的桑葚粗多糖的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刘彤 王欣 《工业微生物》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文章基于对煎煮提取的桑葚粗多糖得率的分析,对粗多糖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煎煮法提取的桑葚粗多糖得率为11.47±0.22%,且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 文章基于对煎煮提取的桑葚粗多糖得率的分析,对粗多糖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煎煮法提取的桑葚粗多糖得率为11.47±0.22%,且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为酸性吡喃糖,热稳定性良好,抗氧化活性优越。研究结果有望为桑葚多糖的提取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多糖 煎煮 抗氧化
下载PDF
桑葚微胶囊对酸奶品质与风味的影响
9
作者 卢钏燚 周静 +4 位作者 赵涛 魏春菊 贺禧 王颖 雷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1,共10页
针对桑葚易腐烂、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稳定性差的问题,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制备桑葚微胶囊,最大限度保存和利用桑葚全果中的营养成分,并用其制备桑葚微胶囊酸奶(mulberry microencapsulated yogurt,MY),同时以桑葚冻干粉酸奶(mulberry fre... 针对桑葚易腐烂、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稳定性差的问题,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制备桑葚微胶囊,最大限度保存和利用桑葚全果中的营养成分,并用其制备桑葚微胶囊酸奶(mulberry microencapsulated yogurt,MY),同时以桑葚冻干粉酸奶(mulberry freeze-dried powdered yogurt,FY)、普通酸奶(normal yogurt,NY)为对照,考察桑葚微胶囊对酸奶品质与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葚微胶囊添加量为1.5 g/100 mL时酸奶感官品质最佳;3种酸奶贮藏期间(21 d),MY的质构特性、pH值和感官更趋稳定,乳酸菌总数和桑葚活性成分含量均最高且被更好地保留,贮藏21 d时乳酸菌总数为3.65×10^(8)CFU/mL,较FY、NY分别提高15.75%、9.18%(P<0.05),其总酚、黄酮、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83.32%、83.87%、73.82%,较FY提高了25.41%、34.51%、55.77%(P<0.05),微胶囊对花青素的保护效果尤为明显。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提示MY中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更高,而2-戊酮、正丁醛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含量降低,MY具有纯正浓郁的桑葚果香和酸奶香,桑葚微胶囊的添加对增进酸奶风味具有积极作用。综上,桑葚微胶囊使桑葚原料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酸奶的贮藏品质、活性成分稳定性和风味,并显著增强了酸奶的营养价值,该研究不仅解决了桑葚易腐性和活性成分稳定性差的问题,也为桑葚的开发利用以及丰富酸奶类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微胶囊 酸奶 稳定性 风味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桑葚果实、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中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二级质谱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娜 魏萌 +7 位作者 韩爱云 陈佳 胡连霞 解立斌 李亚楠 白佳敏 剧慧栋 陈永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6-252,共7页
为了解桑葚果酒和桑葚果实在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该研究以桑葚果实、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二级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m... 为了解桑葚果酒和桑葚果实在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该研究以桑葚果实、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二级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MS)对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HPLC-ESI-MS/MS分析结果表明,在桑葚果实、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中均检测到花青素-3-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芸香糖苷,而花葵素-3-芸香糖苷和4-丙酮酸-花青素-3-葡萄糖苷分别只在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中被检测到。同时,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中花青素-3-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芸香糖苷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桑葚果实。此外,在桑葚果实中鉴定的8种非花色苷多酚中,仅有4种存在于桑葚干酒和桑葚利口酒中。相较于桑葚果实,桑葚干酒和利口酒中原儿茶素、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显著升高。桑葚果实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介于桑葚干酒和利口酒之间。综上,桑葚果酒和桑葚果实中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果实 桑葚果酒 酚类化合物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下载PDF
桑葚、草莓中3种常见防腐剂的检测
11
作者 陈涛 赵蓉蓉 +1 位作者 王茹斓 艾雪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5期103-105,109,共4页
以从市场购买的10批桑葚、10批草莓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批桑葚、10批草莓中3种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防腐剂的标准曲线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回收率均在90.2%~... 以从市场购买的10批桑葚、10批草莓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批桑葚、10批草莓中3种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防腐剂的标准曲线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回收率均在90.2%~105.2%,说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草莓、桑葚中防腐剂的检测。10批草莓中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均未检出,10批桑葚中苯甲酸、山梨酸均未检出,8批桑葚检出脱氢乙酸,检出质量浓度为0.027 3~0.128 0 g·kg^(-1)。本方法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分离并检测桑葚、草莓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的含量,为检测桑葚、草莓中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桑葚 草莓 防腐剂
下载PDF
6个桑葚品种在凯里地区的引种试验及综合评价
12
作者 潘新春 冯芬 +2 位作者 吴明秋 刘欣 杨芩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57-62,共6页
为丰富贵州凯里地区果树种类,引进‘桂花蜜’‘云南野桑’和‘泰国黑桑’等6个桑葚品种并在该地区进行试验种植,观测其物候期,比较叶片生长状况、果实特性,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9个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为丰富贵州凯里地区果树种类,引进‘桂花蜜’‘云南野桑’和‘泰国黑桑’等6个桑葚品种并在该地区进行试验种植,观测其物候期,比较叶片生长状况、果实特性,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9个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物候期方面,6个参试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中‘泰国黑桑’‘黑珍珠’在4月下旬成熟,‘桂花蜜’‘云南野桑’‘农家桑’和‘四季果桑’在5月初成熟;叶片和果实特性方面,6个品种叶片生长情况与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四季果桑’的叶长、叶宽和叶柄长较大,‘黑珍珠’的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较高;营养品质方面,‘桂花蜜’‘四季果桑’的营养品质较优,其中‘桂花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含量较高,‘四季果桑’的果糖、葡萄糖和总糖等含量较高;综合评价表明,‘四季果桑’‘泰国黑桑’和‘农家桑’的营养品质综合评分较高,可在凯里及周边地区适度发展,亦可作为桑葚品种培育的优良母本。本文为推广桑葚栽培、优良品种培育和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品种 引种 物候期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桑葚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
13
作者 任若玙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5年第1期51-52,共2页
介绍了桑葚菌核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致病环境因子,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绿色防控总体要求提出了栽植抗性品种、合理密植、覆盖地膜、摘除病果、土壤消毒、抓关键期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 桑葚 菌核病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桑葚红色素用作酸碱反应指示剂的研究
14
作者 陈安伟 王艳 +2 位作者 王宇彤 张立秋 程琼 《广州化工》 2025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新鲜成熟的桑葚作为原料,用乙醇提取法提取桑葚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溶液浸泡新鲜桑葚后将桑葚打碎过滤后得到桑葚色素和乙醇混合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得到比较浓的桑葚色素。实验发现桑葚红色素在酸碱滴定反应中有与酚酞指示剂拥有相同... 以新鲜成熟的桑葚作为原料,用乙醇提取法提取桑葚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溶液浸泡新鲜桑葚后将桑葚打碎过滤后得到桑葚色素和乙醇混合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得到比较浓的桑葚色素。实验发现桑葚红色素在酸碱滴定反应中有与酚酞指示剂拥有相同类似的变色效果,测定结果一致。桑葚指示剂在p H值为6.28~7.26之间,颜色明显变化,并对酸、碱等溶液的浓度变化较敏感。桑葚红指示剂为纯天然的植物色素指示剂,对环境无污染,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在大学分析化学的教学实验中可便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指示剂 桑葚红色素 创新实验 绿色环保
下载PDF
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组成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晓云 陶雨婷 +4 位作者 战佳莹 李俊宏 杜宝昌 陈婧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组别样品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进而探究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与抗氧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酵后桑葚酚类物质(1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45.97%±2.23%提高到59.01%±3.59%(P<0.05);对O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68.68%±1.23%提高到78.55%±0.57%(P<0.05);发酵后的桑葚饮料中酚类物质的还原力显著提高(P<0.05);发酵前后的酚类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从发酵前后桑葚酚类物质中共筛选出4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3种花色苷类、10种酚酸类、18种类黄酮及15种其它酚类物质,其中发酵后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分别为26种和20种,共涉及4个相关代谢通路,包括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色苷生物合成。58.70%的酚类物质与DPPH和OH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结论:桑葚经发酵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及含量的增加使得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饮料 发酵 酚类 抗氧化活性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桑葚花青素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菊 陈婧司 +2 位作者 陈冰艺 邓莎 吕远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9-185,共7页
桑葚花青素不稳定,外界因素的变化容易造成其降解。该试验以花青素保留率和颜色变化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光照、pH值、温度、添加剂、金属离子等因素对桑葚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其降解动力学。结果显示:室外光照加速了花青素的降解,k... 桑葚花青素不稳定,外界因素的变化容易造成其降解。该试验以花青素保留率和颜色变化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光照、pH值、温度、添加剂、金属离子等因素对桑葚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其降解动力学。结果显示:室外光照加速了花青素的降解,k值由避光条件的1.80×10^(-2)升高至14.12×10^(-2),t_(1/2)由避光条件的38.5 h降至5.2 h。酸性环境(pH值1.00,3.00)下花青素的稳定性高,中性(pH值7.00)、碱性(pH值9.00)时花青素易发生降解,96 h后花青素的保留率分别降至83.25%、72.44%,颜色由酸性时的红色分别变为灰绿色、墨绿色。花青素在80,100℃分别放置10 h后ΔE^(*)分别变为3.4097,6.1928,红色褪去,花青素的保留率仅为65.39%、38.83%。酸度剂(柠檬酸)对花青素有明显的稳定和增色作用,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加速了花青素的降解。Al^(3+)、Fe^(3+)、Fe^(2+)等金属离子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花青素的结构,颜色分别变为蓝紫色、黄褐色、蓝黑色。桑葚花青素的贮藏稳定性较差,适合低温、避光和酸性环境,并避免接触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和铁、铝制品。该试验结果为花青素的贮藏、加工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花青素 稳定性 颜色变化 保留率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桑葚不同果实发育阶段的代谢组学分析
17
作者 钟秋珍 林旗华 张泽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9-1075,共7页
【目的】研究桑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代谢组分变化规律。【方法】以桑葚品种粤椹大十绿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的果实为样本材料,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基于差异富集代谢物(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进行KEGG代... 【目的】研究桑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代谢组分变化规律。【方法】以桑葚品种粤椹大十绿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的果实为样本材料,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基于差异富集代谢物(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进行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结果】从粤椹大十3个时期果实样本中检测到1146种代谢组分,以P<0.05且VIP>1.0为标准,其中483种代谢物被鉴定为DAMs,包括51种积累水平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均显著差异的DAMs。2种类黄酮和1种花色苷在桑葚发育过程中显著提高。基于DAMs进行KEGG分析表明,α-亚麻酸代谢和亚油酸代谢在绿果期发育到转色期过程中显著富集,抗坏血酸和藻酸盐代谢在转色期发育到成熟期过程中显著富集,而亚油酸代谢和角质/木栓和蜡生物合成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显著富集。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粤椹大十桑葚果实发育过程中包含6种上调积累和1种下调积累的亚油酸代谢组分,但从整体上看亚油酸积累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51种DAMs可能持续参与桑葚果实整个发育过程,其中花色苷与类黄酮显著提高,亚油酸代谢途径中的7种关键代谢组分可能影响其品质风味形成。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桑葚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揭示桑葚果实品质风味形成机制和选育优质桑葚种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桑葚采摘期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果实发育 代谢组学 KEGG代谢途径 亚油酸
下载PDF
桑葚葡萄复合果酒发酵工艺响应面法优化
18
作者 张瑶 唐凤仙 +3 位作者 单春会 赵馨馨 赵史敏 陈新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3,共7页
以桑葚为主要原料,复配葡萄发酵制备桑葚葡萄复合果酒,以感官评分和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对其发酵前后的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桑葚混合发酵的最适葡萄品种为玫瑰香葡萄,... 以桑葚为主要原料,复配葡萄发酵制备桑葚葡萄复合果酒,以感官评分和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对其发酵前后的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桑葚混合发酵的最适葡萄品种为玫瑰香葡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桑葚汁与玫瑰香葡萄质量比9:1,发酵温度20℃,初始pH为4.4,初始糖度22°Bx。在此优化条件下,桑葚葡萄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7.86%vol,感官评分为87.3分。发酵60 h后,总糖、pH分别从219.60 g/L、4.40下降至60.70 g/L、4.26,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升了12.32%和24.03%,总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上升了1.77 g/L、159.67 mg/L和34.4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葡萄 复合果酒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玫瑰桑葚酒酿造工艺优化
19
作者 王虹玲 孙天利 +3 位作者 唐丽萍 孙猛 马婉莹 杨玉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106-111,共6页
以玫瑰花、桑葚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玫瑰桑葚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玫瑰桑葚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料液比3∶10(g/mL)、发酵时间为8 d、发酵温度为24℃、发酵初始pH值为3.8。此条件下发酵出的玫瑰桑葚酒酒... 以玫瑰花、桑葚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玫瑰桑葚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玫瑰桑葚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料液比3∶10(g/mL)、发酵时间为8 d、发酵温度为24℃、发酵初始pH值为3.8。此条件下发酵出的玫瑰桑葚酒酒体清亮,香气醇正,具有玫瑰花和桑葚独特的风味,感官评分为90,酒精度为10.9%vol;未检测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符合GB 275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桑葚 果酒 发酵工艺 感官评分
下载PDF
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0
作者 杨琦 叶钦 +2 位作者 徐霞 宋楷 陈丽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60-565,共6页
目的探讨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cribriform‐morular thyroid carcinoma,C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提高对这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新分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浙江大... 目的探讨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cribriform‐morular thyroid carcinoma,C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提高对这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新分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4例CMT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例均为年轻女性,单侧单发病灶,其中2例出现超声影像和术中冰冻的低估诊断。镜下4例肿瘤均存在筛状、滤泡状、乳头状、实性生长区域和桑葚体结构,乳头状核特征评分2~3分。4例肿瘤的免疫表型为β-catenin弥漫核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阳性,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阴性。结论CMTC是一种罕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和术中冰冻易出现低估诊断。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可作出明确诊断,并需要提示临床进行FAP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