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易申德 蔡军 邹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交叉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手术指标、恢复指标、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Dienst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长度均得到明显改善,髓内固定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交叉固定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畸形愈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交叉固定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髓内固定组术后2、4、8周PRWE评分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结论:在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中,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优于交叉固定,可增加稳定性并加快骨折愈合,但两种置针方式的安全性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克氏针 髓内固定 交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尺骨茎突修复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疗效评价
2
作者 刘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尺骨茎突修复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随访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入院的48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各24例,固定组在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基础上进行尺... 目的评价尺骨茎突修复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随访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入院的48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各24例,固定组在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基础上进行尺骨茎突修复手术,非固定组进行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对比固定组和非固定组术后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背伸和屈曲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术后12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估结果和愈合率。结果尺骨茎突骨折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对患者腕部功能、前臂活动范围、愈合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中残余畸形和客观评分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是三角纤维软骨撕裂与否对尺骨茎突骨折有影响。结论尺骨茎突骨折修复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术后愈合能力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腕关节和前臂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腕关节 愈合能力
下载PDF
骨伤复原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探讨
3
作者 刘宇 林桂宇 陈重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骨伤复原汤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分析骨伤复原汤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腕活动度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3,P=0.161)。治疗前,两组手腕旋前度、背伸度、掌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两组Cooney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伤复原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能改善手腕活动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骨伤复原汤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通痹熏洗汤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胡敏 赵东晓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通痹熏洗汤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探讨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97例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通痹熏洗汤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探讨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97例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拆除夹板后对照组48例给予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通痹熏洗汤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尺偏、桡偏、背伸、掌屈分别为(23.04±2.52)°、(19.18±2.32)°、(60.41±6.70)°、(53.95±6.46)°,高于对照组的(20.83±2.09)°、(17.92±1.61)°、(57.22±5.55)°、(50.60±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3.27%,高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62±1.04)、(6.89±0.85)、(25.86±3.32)d,短于对照组的(9.45±1.72)、(8.46±1.33)、(33.75±4.56)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通痹熏洗汤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能显著减轻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腕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提高腕关节活动度,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熏洗汤 云南白药气雾剂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董傲铮铮 李文翠 +8 位作者 刘建全 邓志钦 李永胜 尹建文 程翔宇 陈小强 王光辉 李嘉贝 赵喆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0,136,共5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3]。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辅助治疗等方案均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的分期以及患者对预后的要求进行选择[4-6]。临床中大部分采用手术方式对桡...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3]。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辅助治疗等方案均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的分期以及患者对预后的要求进行选择[4-6]。临床中大部分采用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7-8]。近年来较大的进展是腕关节镜的辅助应用[9-10]。1979年Chen[11]首次报道了应用关节镜作为腕关节疾患的诊断工具,并对其手术入路进行介绍。1992年Whipple等[12]首次报道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3]。近几十年来,随着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在创伤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大[14]。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倾向于选择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镜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的用药规律
6
作者 陆庆旺 周红海 +4 位作者 吴健 韦明 田君明 覃鸿图 刘柏杰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医学网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以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献,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及方药,采用...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医学网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以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献,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及方药,采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4.1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临床研究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文献251篇,共获处方210条,涉及药物227味,使用总频次为2225次,涉及19类中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多见。中药外治常见的高频药物为红花、伸筋草、透骨草、桂枝、乳香、海桐皮、没药、威灵仙、当归、川芎、防风、桑枝等,以温性药为主,其次是寒性药;药味以苦为主,其次是辛、甘;多数药物归肝、脾、肾、肺、胃经。聚类分析获得4类药物聚类组合,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关联规则分析获得核心药物有红花、透骨草、海桐皮、没药、桂枝、伸筋草、乳香,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配伍规律。结论:中药外治桡骨远端骨折多用辛温、苦寒,归肝、脾、肾经的药物,常选用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物相配伍,兼有温经通络、补益肝肾之效,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药 外治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郭氏正骨联合活络骨康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伟涛 赵家邦 +1 位作者 许少刚 黄万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590-594,共5页
目的观察郭氏正骨联合活络骨康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序号为偶数者)和对照组(序号为奇数者),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郭氏... 目的观察郭氏正骨联合活络骨康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序号为偶数者)和对照组(序号为奇数者),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郭氏正骨手法复位联合活络骨康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郭氏正骨手法复位联合钙尔奇D_(3)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康复时间、骨密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复位当天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度数、桡骨高度、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度数、桡骨高度均较复位当天明显增加,对照组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法复位后2周,1、3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度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桡骨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位当天比较,2组患者复位后2周、1个月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复位后2周、1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瘀斑消失时间,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郭氏正骨联合活络骨康丸能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效果,并缩短康复时间及改善骨密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氏正骨 活络骨康丸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韩克 赵家邦 +1 位作者 许少刚 黄万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 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碳酸钙D_(3)+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活络骨康丸+肘下石膏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骨密度、疼痛程度、肿胀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度数和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掌偏角度数有明显减低,尺偏角度数及桡骨高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部位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肿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6周VAS评分及肿胀值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疼痛及肿胀,并改善骨密度,提升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骨康丸 肘下石膏 碳酸钙D_(3)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三种入路掌侧钢板置入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9
作者 黄晓夏 彭聪 +2 位作者 艾科拜尔·喀迪尔 滕勇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67-3872,共6页
背景:既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需切断旋前方肌,修复旋前方肌失败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联合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入路分为传统Henr... 背景:既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需切断旋前方肌,修复旋前方肌失败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联合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入路分为传统Henry入路组(A组)、劈开肱桡肌腱入路(B组)、旋前方肌后方入路(C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内固定、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前臂旋转角度;Dienst关节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手腕功能。结果与结论:①B、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显著少于A组(P<0.01),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则无显著差异,但B组手术时间更短;②术后3 d及1,3个月行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3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组同一时期各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12个月随访时,3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1,3个月的评估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组目测类比评分更低,前臂旋转角度更大;④依据Dienst关节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A、B、C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6%(19/22)、91%(20/22)、95%(21/22);⑤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术区感染,A组出现肌腱激惹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腕管综合征2例;B组出现肌腱激惹1例、关节僵硬1例;C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腕管综合征各1例;⑥提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将钢板放置在旋前方肌下方可以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早期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肱桡肌腱入路在术中骨折暴露方面更有优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Henry入路 旋前方肌 掌侧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消瘀止痛药水结合夹板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肿痛缓解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0
作者 庞士龙 王汉 王春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消瘀止痛药水结合夹板外固定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肿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加... 目的观察消瘀止痛药水结合夹板外固定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肿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加夹班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手法复位后采用消瘀止痛药水包敷患处,再行夹板外固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病情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前及复位后1天、复位后1周及复位后2周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天[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及血浆黏度(PV)]。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82.00%(χ^(2)=5010,P=0.025)。复位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复位后1天、复位后1周、复位后2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353,P=0.000;t=18.499,P=0.000;t=23.195,P=0.000)。观察组复位后1天、复位后1周、复位后2周的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853,P=0.000;t=13.368,P=0.000;t=5.437,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MDA及SOD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均低于对照组(t=3.644,P=0.000),SOD均高于对照组(t=2.447,P=0.000)。观察组FIB、LBV、HBV、PV均低于对照组(t=5.815,P=0.000;t=4.081,P=0.000;t=2.092,P=0.000;t=4.208,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740,P=P=0.000;t=5.567,P=0.000)。结论消瘀止痛药水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肿痛,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血液黏滞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瘀止痛药水 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血流流变学
原文传递
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
11
作者 韩克 裴少新 许少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2-12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外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10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女78例,男29例;年龄(63.5±9.4)岁(范...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2-12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外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10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女78例,男29例;年龄(63.5±9.4)岁(范围:51~8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Ⅲ级。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63例)和肾功能下降组(4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骨折愈合的时间。记录不同年龄、性别、肾功能状态、ASA分级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GFR与愈合时间的关系。K-M曲线分析年龄、性别、肾功能状态、ASA分级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107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3±18.9)d(范围:41~93 d)。肾功能下降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肾功能正常组的患者。其中年龄≥60岁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年龄<60岁的患者。ASA分级Ⅰ级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Ⅱ~Ⅲ级患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FR水平与骨折愈合时间呈负相关(r=-0.380,P<0.01)。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与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年龄和ASA分级密切相关,肾功能下降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愈合 肾功能水平 ASA分级
下载PDF
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李海波 马宝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在手法复位后2 d、1周、2周、4周、8周、12周及20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纳入487例,手法复位组491例。相比于单纯手法复位,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显著提升了背伸(P=0.024)、尺偏(P<0.001)、掌屈(P=0.003)活动度,降低了复位8周(P<0.001)、12周(P=0.022)、20周(P=0.002)时患者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但没有显著抑制随访期中患者的主观疼痛。结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可部分地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腕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套牵引 手法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研究
下载PDF
2000-2022年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胡容瑞 曾智君 关宏刚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梳理2000-2022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1日-2022年11月27日收录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 目的梳理2000-2022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1日-2022年11月27日收录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期刊文献。应用CiteSpace6.1.R3软件对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并分析关键词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896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期刊主要有《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新中医》等;发文较多的作者有丘中青、刘保健、严松鹤、董霞等;发文较多的机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关键词可聚为11类,研究热点以手法复位及骨折固定术治疗DRF的临床疗效分析为主。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研究集中在手法复位以及骨折固定术治疗DRF的临床疗效分析,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董大勇 徐波 +1 位作者 陈伟 杜薛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启东市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手法复位组(n=53)和肢伤1号组(n=53)。手法复位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探讨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启东市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手法复位组(n=53)和肢伤1号组(n=53)。手法复位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肢伤1号组则在手法复位组基础上联合肢伤1号方加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与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肢伤1号组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伤1号组腕关节旋前活动度[(88.45±5.20)°]、旋后活动度[(89.17±6.35)°]、背伸活动度[(51.34±5.13)°]、掌屈活动度[(51.22±6.92)°]、桡偏活动度[(15.31±3.53)°]均大于手法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伤1号组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水平[(4.27±0.71)μg/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126.44±17.27)ng/L]均高于手法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伤1号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低于手法复位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腕关节活动度与骨代谢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伤1号方 手法复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二维码视频辅助功能锻炼提高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患者参与度、依从性及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于翱瑞 张芸 +3 位作者 李伟 覃国忠 霍青云 曾凡宇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码视频辅助功能锻炼在桡骨远端骨折(DRF)夹板外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接受夹板外固定的100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码视频辅助功能锻炼在桡骨远端骨折(DRF)夹板外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接受夹板外固定的100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二维码视频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参与度、依从性、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掌倾角、尺偏角、握力及36项简表调查(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客观、主观及总分、腕关节掌倾角、尺偏角、握力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码视频辅助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DRF夹板外固定患者参与度及依从性,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夹板外固定 功能锻炼 二维码视频 依从性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助康”应用程序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何丽芳 李倩倩 +2 位作者 林浴坤 郑锋 陈君玉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干预组除接受同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外,还接受基于“助康”应用程序的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管理。干预组出...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干预组除接受同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外,还接受基于“助康”应用程序的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管理。干预组出院时、术后第3周及术后第6周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和术后第6周Cooney腕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第6周腕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对DRF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助康”应用程序的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管理,可提高其锻炼依从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腕关节功能和腕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康”应用程序 桡骨远端骨折 术后 康复管理 依从性 腕关节功能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骨伤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临床观察
17
作者 李陈 董林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骨伤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骨伤消肿方,分别在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骨伤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骨伤消肿方,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3天、治疗5天,观测肿胀值、肿胀分度、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胀值、肿胀分度、VAS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消肿方能够有效减轻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患者的肿胀,缓解疼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伤消肿方 肿胀疼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沈杰铤 庞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月10月有关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DRF的随机对照试验,根... 目的探讨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月10月有关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DRF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以及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综合分析提示,试验组的腕关节掌屈角度、背伸角度、旋前角度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分(DA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Henry入路,掌侧微创入路在D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微创入路 Henry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绑扎生物力学分析
19
作者 王聪轩 萨日娜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绑扎过程力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夹板绑扎外固定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了Workbench软件研究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绑扎固定的力学价值。通过从CT影像中获得前臂模型数据,利用mimics将影像...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绑扎过程力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夹板绑扎外固定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了Workbench软件研究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绑扎固定的力学价值。通过从CT影像中获得前臂模型数据,利用mimics将影像数据转换为三维模型并运用Geomagic进行降噪和光滑处理,在UG中模拟实际夹板绑扎过程将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组合,探究了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前臂的影响。结果表明,夹板固定后对尺桡骨具有足够固定力以保证组织的稳定,模型变形的最大位置在背侧夹板前端靠近桡骨一侧,为1.1446×10^(-4)mm。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后尺桡骨的应力和应变最大点发生在骨折处,应力最大值为0.1296MPa,应变最大值为9.8925×10^(-6)mm/mm,骨折断端端面应力最大值为2.2071×10^(-2) MPa。压垫中外侧压垫与绑带接触处应力最大,内侧压垫与软组织接触处应力最大,夹板在桡侧中段应力最大,骨折断端从桡侧向尺侧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夹板固定
下载PDF
中药联合复位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骆阳康健 蒋亦军 +2 位作者 温小雨 徐建峰 邓水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治疗方法大多选用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而发生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不可复位骨折、不稳定骨折及相关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较为明确。因此无论是手术复位还是闭合复位,复位后促进骨折愈合、局... 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治疗方法大多选用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而发生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不可复位骨折、不稳定骨折及相关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较为明确。因此无论是手术复位还是闭合复位,复位后促进骨折愈合、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生长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都显得尤为重要。在完成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为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可以进一步联合适当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对中药联合复位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