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蓝思彬 谭睿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5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 目的:探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试验组(n=41)。传统组切开旋前方肌,试验组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腕关节活动度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腕关节活动度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为4.88%(2/41),低于传统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保留旋前方肌能缩短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早期疼痛,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疼痛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徐国政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5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4年6月张家港健华医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4年6月张家港健华医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旋前、旋后、尺偏、桡偏、背伸、掌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较传统Henry入路较传统Henry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利于促进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且并发症的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保留旋前方肌 入路 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 期指标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赵亮亮 刘泽强 +2 位作者 张宇轩 陈虎林 杨澄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治的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治的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关节僵硬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46例与未发生组10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软件制作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效果。结果经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质疏松、术前肿胀程度为严重、外固定使用>4周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816,模型辨别度良好;绘制校准曲线发现,理想曲线与校准曲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决策曲线显示,最大净获益为0.256;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 0.754~0.899),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当预测截断值为0.382时,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0.696,特异度为0.846,表明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临床价值,但预测效果一般。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有关节僵硬发生的风险,可能与合并骨质疏松、术前肿胀程度为严重、外固定使用>4周有关,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硬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预测效果一般,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关节僵硬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魏永兴 才新 +1 位作者 王光楠 李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 目的:比较改良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水平、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功能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握力等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桡骨骨折 改良Henry入路 直接入路 钢板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5
作者 秦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10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10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43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治疗后未发生腕管综合征的121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运用倾向性评分配比法(1∶1,卡钳值=0.01),基于腕管压力升高、骨折类型等,将2组配对,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标本(2组各32例);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找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间腕管压力升高、合并腱鞘囊肿与月骨凹塌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类型、ASA分级、合并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腕管压力升高、合并腱鞘囊肿、月骨凹塌陷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与患者腕管压力升高、合并腱鞘囊肿、月骨凹塌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锁定接骨板固定 腕管综合征 压力 月骨凹塌陷
下载PDF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6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远端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乙状切迹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是影响尺背侧乙状切迹骨块移位唯一的危险因素(P<0.05)。④提示在累及桡骨背侧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Ⅱ型最常见,Ⅲ型和Ⅰ型次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其受下尺桡关节韧带影响易发生术后移位,术中至少1枚有效螺钉固定能降低其移位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乙状切迹背骨块 钢板 内固定 骨折线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陆新林 陈海磊 《医疗装备》 202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相比,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对UDRF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但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固定 经皮克氏针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初升 刘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手术,试验组30例则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手术。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可以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对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9
作者 戴绍宗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1期59-62,共4页
目的 比较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7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32例。... 目的 比较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7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32例。其中,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伤愈进度、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结果、末次随访的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内固定组(P<0.05)。末次随访外固定组掌倾角小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外固定组掌屈小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进行治疗,其创伤较小,恢复时间较短。而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虽然在复位效果上略胜一筹,但在腕关节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克氏针 切开复位 入路 钢板固定 桡骨骨折
下载PDF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肇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37-0040,共4页
探索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掌侧入路锁定钢... 探索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腕关节功能、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 桡骨骨折 效果 腕关节功能 影响
原文传递
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郑建宇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为对照组患者在传统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试验组患者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MMWS)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握力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可改善其疼痛,促进其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改良Henry入路 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与离断旋前方肌疗效对比
12
作者 马占伟 贾光辉 楚利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2期144-146,1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与离断旋前方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上蔡重阳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将其分为微创组(24例)与常规组(24例),两组均...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与离断旋前方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上蔡重阳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将其分为微创组(24例)与常规组(24例),两组均于掌侧Henry入路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但微创组患者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常规组患者术中离断旋前方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部位解剖结构。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t=6.596,P<0.001),而手术时间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t=0.702,P=0.486);术后2 d,微创组患者尺骨茎突高度明显低于常规组(t=2.658,P=0.011),而背侧成角角度、桡侧成角角度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t=1.327、1.657,P=0.191、0.104)。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能够显著减轻二次损伤程度,更有利于恢复骨折部位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微创 老年 锁定钢板内固定 Henry入路 旋前方肌 腕关节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复位情况的影响
13
作者 马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尺偏角、掌倾角大于对照组,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腕关节复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桡骨骨折 腕关节 复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加横向克氏针内固定联合芪术壮骨汤治疗桡尺远侧关节失稳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豫宝 黄飞 黄华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8期3159-3162,共4页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钢板加横向克氏针内固定联合芪术壮骨汤治疗桡尺远侧关节失稳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对骨转化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背侧皮质塌陷缺损、下尺桡关节失稳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2组...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钢板加横向克氏针内固定联合芪术壮骨汤治疗桡尺远侧关节失稳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对骨转化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背侧皮质塌陷缺损、下尺桡关节失稳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2组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加横向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芪术壮骨汤口服8周。观察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骨转化指标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 BAP)、Ⅰ型胶原N前端肽(PⅠNP)及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第2,4周,观察组RU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但术后第8周2组RU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3,6,12个月,2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各个时点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 05)。治疗8周后2组s BAP水平显著升高而PⅠNP、CTX、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加横向克氏针内固定联合芪术壮骨汤治疗桡尺远侧关节失稳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改善骨转化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克氏针内固定 壮骨汤 失稳型桡骨骨折
下载PDF
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昌盛 付义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及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2/30),少于对照组的26.67%(8/30),P<0.05。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倾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观察组为76.67%(23/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15/30),P<0.0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达到满意效果,疗效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桡骨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杨学锋 强胜林 +2 位作者 贾永龙 梁恬 徐克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7-0021,共5页
对老年人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对比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64例... 对老年人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对比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64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的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而治疗组则选择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和效果,我们将对相关指标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数据,均与对照组相当或略优,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理想,且组间比较P<0.05。结论 老年人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选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愈合速度、安全性等,与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相当,在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恢复,疼痛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复杂型 桡骨骨折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手法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下载PDF
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杜世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22-123,125,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1]。以往临床上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2],但临床疗效较差,且患者在后期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无力、肢体的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1]。以往临床上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2],但临床疗效较差,且患者在后期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无力、肢体的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3])。本研究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保守方法 老年桡骨骨折
下载PDF
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肖芳繁 胡婷 林星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部位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2)使用掌侧万... 目的:探讨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部位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2)使用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对照组(n=38)使用外固定夹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出现时间,术前、术后4 w、术后8 w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m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3 m腕关节尺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 m腕关节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外固定夹板相比,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择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在改善患者腕关节,缩短骨折线消失、骨痂出现时间方面优势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万向锁定接骨钢板 固定夹板
下载PDF
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
19
作者 陈仲育 赵汝家 陈永春 《西藏医药》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目的探究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对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高龄桡骨远端骨折8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给予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者纳... 目的目的探究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对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高龄桡骨远端骨折8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给予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者纳入钢板组(n=46),给予支架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者纳入支架组(n=38)。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评分法)。结果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钢板组高于支架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和握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钢板组涨幅更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论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取两种治疗均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但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桡骨骨折 固定支架 万向锁定接骨钢板
下载PDF
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
作者 欧星 张明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内固定 移位桡骨不稳定型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