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语境下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驱动因素、困境与对策
1
作者 任越 李泊泳 谭科铭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由重要性认知向紧迫性战略转变,因此,从更高层面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维度来思考档案文献遗产的“活化”变得尤为关键。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包含政府、技术、场景和市场四个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在实际进程中,档...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由重要性认知向紧迫性战略转变,因此,从更高层面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维度来思考档案文献遗产的“活化”变得尤为关键。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包含政府、技术、场景和市场四个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在实际进程中,档案文献遗产与科技的“双轮驱动”存在偏颇性,同时,科技固有矛盾也不断侵入并引发新问题。据此,提出激活驱动因素的关键引擎作用,深化“互促共进”有效途径和释放科技内在“向善”潜力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档案文献遗产 活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特点及其实现路径
2
作者 秦莲红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档案文献遗产作为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深厚的社会记忆与民族智慧结晶。它们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我们理解历史脉络、传承民族文化、启迪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通过探究档案文献遗产价值... 档案文献遗产作为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深厚的社会记忆与民族智慧结晶。它们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我们理解历史脉络、传承民族文化、启迪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通过探究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特点及其实现路径,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献遗产 传统文化 价值特点 实现路径
下载PDF
社会记忆视角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遗产开发
3
作者 伦华美 王云庆 《档案天地》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一、引言,2024年5月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由我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都老茶馆档案”现存于成都市档案馆,这些档案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引言,2024年5月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由我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都老茶馆档案”现存于成都市档案馆,这些档案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完整保存了中国茶馆文化的成都样本。其主要内容围绕成都老茶馆,从城市、社会、文化与公共生活等多个领域展开,收录了1903年到1949年期间成都市茶馆相关的营业执照、茶馆统计表、业务文件、印刷品等,共6345件。内容涵盖老茶馆日常经营、行业管理、文化交流等,系统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成都老茶馆的经营发展史及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从侧面反映了民生百态、社会政治、重大历史事件等,是研究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民生、成都城市微观历史的珍贵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文化 国家档案 营业执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民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交流 档案文献
下载PDF
民国时期档案文献中的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
4
作者 陈莉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思想文化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留存的档案文献是研究民国文学、认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图景的重要史料。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民国时期档案文献中文学资料的内涵、特点、价值等,总结...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思想文化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留存的档案文献是研究民国文学、认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图景的重要史料。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民国时期档案文献中文学资料的内涵、特点、价值等,总结了当前整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文献整理规范化、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数字人文研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这些举措对于完善民国时期档案文献整理体系,深化民国文学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视野和方法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档案文献 文学资料 整理利用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整理、数字化与学术价值发现
5
作者 刘航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梳理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整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档案文献数字化、档案学术价值两个方面探讨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创新发展路径。数字人文技术与方法是有效破解档案文献整理所面临的数据异构、信息碎片、关联隐晦等难题... 在梳理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整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档案文献数字化、档案学术价值两个方面探讨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创新发展路径。数字人文技术与方法是有效破解档案文献整理所面临的数据异构、信息碎片、关联隐晦等难题的重要路径,能够为深度发掘档案文献的历史知识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古代档案文献 档案整理 档案数字化 档案学术价值
下载PDF
让社会更多关注和重视档案文献遗产
6
作者 本刊评论员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标志性成就。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当前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档案文献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 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标志性成就。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当前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档案文献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献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替代 治国理政 标志性
下载PDF
元代档案文献的编纂实践和理念管窥
7
作者 董中印 《合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元代统治者重视档案文献的编纂,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编纂理念,主要包括用典章格例等政书纂修的实用性和施政化;检用故实以起居注和时政记确保档存于文;广收博采纂修实录凸显史源于档等三个方面。元代档案文献的编纂体系,从实践与理... 元代统治者重视档案文献的编纂,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编纂理念,主要包括用典章格例等政书纂修的实用性和施政化;检用故实以起居注和时政记确保档存于文;广收博采纂修实录凸显史源于档等三个方面。元代档案文献的编纂体系,从实践与理念上保障了元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深度、宽度与信度。研究元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与理念,既是对元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实践的诠释,又是对中国档案文献编纂优良传统的赓续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档案文献 编纂
下载PDF
宁夏红色档案文献开发利用价值与实现路径探究
8
作者 何玫玫 《华章》 2025年第1期0057-0059,共3页
宁夏红色档案文献是中国共产党红色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要记录了党在宁夏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时产生的一系列珍贵的社会历史资料。这些史料是传承宁夏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深入剖析... 宁夏红色档案文献是中国共产党红色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要记录了党在宁夏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时产生的一系列珍贵的社会历史资料。这些史料是传承宁夏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深入剖析了宁夏红色档案文献的独特价值及其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探索了如何更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红色档案文献 开发利用价值
下载PDF
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现状、困境和对策分析
9
作者 马双双 凡晓辉 +1 位作者 周冉瑶 张静 《档案与建设》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对深化国民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解码中华文明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网络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活化主体、活化内容与形式、活化技术... 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对深化国民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解码中华文明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网络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活化主体、活化内容与形式、活化技术、活化宣传四个维度对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活化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存在主体协同效应尚未发挥、资源建设尚不完备、技术应用尚不全面和活化宣传尚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活化利用 数智技术
下载PDF
我们的记忆 世界的记忆:让珍贵的文献重获生机——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申报的新要求新变化
10
作者 王红敏 《陕西档案》 2025年第1期59-59,共1页
作为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的牵头单位,国家档案局根据《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的要求,于2000年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迄今已评选5批,198项文献遗产入选。目前,《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不仅是全球档案文献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名录... 作为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的牵头单位,国家档案局根据《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的要求,于2000年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迄今已评选5批,198项文献遗产入选。目前,《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不仅是全球档案文献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名录,而且已经成为中国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龙头成果和旗舰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档案 记忆项目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档案文献展引起社会反响
11
《档案与社会》 2025年第1期5-5,共1页
自2024年8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档案文献展开展以来引起社会反响。到2025年1月,有100多家部门单位,7000多人次,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透过档案,穿越时空,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 自2024年8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档案文献展开展以来引起社会反响。到2025年1月,有100多家部门单位,7000多人次,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透过档案,穿越时空,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和强大凝聚力,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档案文献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驱动下档案文献遗产活化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丽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为档案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和分析档案文献遗产及其活化的概念内涵、思想...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为档案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和分析档案文献遗产及其活化的概念内涵、思想内核和实践难点。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指引,从改善保护条件、加大活化力度、更新工作理念、拓展实践视野等四个维度,提出新时代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实施路径,旨在推动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实践持续深入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献遗产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下载PDF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整理与数字化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明哥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汇聚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运用现代档案学理论,采用科学的古籍整理方法和数字化技术,对古代档案文献进行抢救、保护、开发与利用,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梳理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汇聚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运用现代档案学理论,采用科学的古籍整理方法和数字化技术,对古代档案文献进行抢救、保护、开发与利用,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梳理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整理和数字化的必要性,系统总结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深入探讨数字化工作涉及的技术路线、元数据标准、管理规范等理论与方法,旨在为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保护传承、价值挖掘、创新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档案文献 档案文献整理 档案文献数字化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馆藏清代土尔扈特档案文献可视化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林 张富秋 +1 位作者 刘菊 宋晓婷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事件形成的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发展的档案佐证。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其档案进行可视化开发,可深入挖掘档案文本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价值,提升档案馆知识服务效能,满足多元利用需求。据此,在阐释... 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事件形成的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发展的档案佐证。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其档案进行可视化开发,可深入挖掘档案文本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价值,提升档案馆知识服务效能,满足多元利用需求。据此,在阐释土尔扈特档案文献内涵外延、资源特征及其可视化开发理论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以项目实施为依托的“多元共建共享”土尔扈特档案文献可视化开发方案。从档案的数据化整合、语义化处理与可视化服务等流程建构可视化开发路径,对于发掘土尔扈特档案文献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尔扈特档案文献 可视化开发 数字人文 知识组织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整理、数字化与知识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新韵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27,158,共4页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但受制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其整理、数字化和知识化水平亟待提升。立足新时代背景,从多维评估、技术融合、协同创新等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整理的现代...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但受制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其整理、数字化和知识化水平亟待提升。立足新时代背景,从多维评估、技术融合、协同创新等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档案文献整理的现代化方法,提出了元数据驱动、本体构建、众创众包等数字化策略,并从语义标注、知识关联等层面探讨了古代档案文献知识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指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档案整理数字化、知识化工作,对于充分释放中国古代档案文献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档案文献 档案整理 档案数字化 档案知识化 创新转化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价值挖掘与活化研究
16
作者 王玉珏 程烁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0,共16页
针对档案文献遗产领域数字技术应用于知识服务略显不足的现状,文章基于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关联设计活化方案,促进社会共享。基于本体和图谱建构,设计数据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价值挖掘与活化方案。从数据抽取、知识组织、知识发现到价值表... 针对档案文献遗产领域数字技术应用于知识服务略显不足的现状,文章基于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关联设计活化方案,促进社会共享。基于本体和图谱建构,设计数据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价值挖掘与活化方案。从数据抽取、知识组织、知识发现到价值表达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档案文献遗产的方法过程展开研究,通过大生档案的案例实证方案,面向知识服务提出可行活化路径。结果表明,多学科视角挖掘档案文献遗产在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视域下具有留存历史、守护记忆、触发情感、形塑认同四重意义,从知识平台服务、多感官交互、沉浸式体验、融媒体共享四方面提出建设档案文化活态空间,展现数字技术对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利用的驱动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献遗产 工业遗产 知识服务 价值挖掘 大生档案
下载PDF
提升各国档案文献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解读《灾害档案恢复:文献遗产与数字档案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工具包》
17
作者 张美芳 于晨 +1 位作者 张艳欣 黎颖仪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5,共2页
鉴于地区技术发展水平与资源分配的差异,加之部分文化记忆机构缺乏备灾经验,目前全球范围内超过半数的文化记忆机构尚未构建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框架,这一现状对档案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构成严峻挑战。2023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 鉴于地区技术发展水平与资源分配的差异,加之部分文化记忆机构缺乏备灾经验,目前全球范围内超过半数的文化记忆机构尚未构建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框架,这一现状对档案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构成严峻挑战。2023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和太平洋地区教育局在曼谷召开会议,组织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的17位档案保护及灾害档案抢救专家讨论《灾害档案恢复:文献遗产与数字档案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工具包》(以下简称《工具包》)的编制,经过长达1年半的共同努力,《工具包》于2024年9月全球公开出版。《工具包》通过融入实际情境与案例研究介绍灾害风险管理知识,提升档案机构对潜在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灾害恢复能力,从而指导其构建更为全面、协同的灾害应对与风险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 技术发展水平 风险管理体系 档案保护 档案机构 档案文献 档案资源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生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研究
18
作者 王玉珏 陈思伶 程烁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28,共3页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工程”,旨在充分挖掘档案文献遗产的内在价值,加强对其保护、开发和传播,提升中国档案文化影响力。顺应数据驱动知识服务的背景,在开发方式上,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工程”,旨在充分挖掘档案文献遗产的内在价值,加强对其保护、开发和传播,提升中国档案文化影响力。顺应数据驱动知识服务的背景,在开发方式上,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档案文献遗产记录的大量原始素材中提取挖掘潜在的信息和知识,依托可视化呈现开展知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素材 文化影响力 档案文献遗产 影响力提升 数据挖掘 数据驱动 开发方式 充分挖掘
下载PDF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陕西布政使司档案的传奇“回家”之路
19
作者 陈凯华 《陕西档案》 2024年第6期24-25,共2页
2023年1月,陕西省档案馆馆藏“陕西布政使司档案”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批档案背后的曲折流转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落后到逐步强大的一个缩影,笔者经过考证还原了这一传奇故事。一、陕西布政使司档案简介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关键词 档案馆馆藏 布政使司 流转过程 档案文献遗产 传奇故事 中国档案文献 遗产名录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循证思维的档案文献遗产数据故事化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安润泽 牛力 谢震香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意义]对于文化产业,认知门槛低、交互体验强、记忆点鲜明的数据故事丰富了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为唤醒集体记忆提供新媒介。但是目前数据故事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内容的生成,忽略了对来源数据的前期控制,使得故事的可信度和完整... [目的/意义]对于文化产业,认知门槛低、交互体验强、记忆点鲜明的数据故事丰富了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为唤醒集体记忆提供新媒介。但是目前数据故事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内容的生成,忽略了对来源数据的前期控制,使得故事的可信度和完整性受到质疑。[方法/过程]引入循证思维,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的数据故事化模型,秉持可溯源循证、可信赖循证、可解释循证三项基本原则,全面搜寻事件证据,基于时空关联和语义逻辑构建事件证据链,结合多元互证方法,旨在创造更加准确的故事。[结果/结论]以《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中“苏州塔夫绸工艺”相关内容为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重塑数据故事化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循证 数据故事化 档案文献遗产 苏州丝绸档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