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7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转译”到“桥接”:面向精准国际传播的文化出海范式革新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天平 蒋贤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共7页
文化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日益发挥影响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作用。作为具有广泛性、下沉性的国际传播形式,文化出海正在经历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转译向文化桥接的精准化趋势转向,逐渐减轻早期因为简单向其他国家“搬运”“迁移”造成... 文化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日益发挥影响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作用。作为具有广泛性、下沉性的国际传播形式,文化出海正在经历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转译向文化桥接的精准化趋势转向,逐渐减轻早期因为简单向其他国家“搬运”“迁移”造成的文化折扣问题。“桥接”强调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意义生产的协商机制,也观照不同国际传播主体基于自身文化身份认同而开展的文化内化实践,由此形成提升文化国际传播精度和效能的可能性路径。文章结合文化国际传播典型领域的典型案例,从内容桥接与社群桥接两个维度解析面向精准国际传播的文化出海范式革新,从而为新时期文化国际传播的提质增效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化出海 精准传播 转译 桥接
下载PDF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核转运蛋白基因2与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关系
2
作者 郇金亮 高庆佳 +3 位作者 唐小龙 易宜 吴凯铠 黄雄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与复发时间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比较不同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病人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复发组T分期、N分期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组织BIN1mRNA表达为0.24±0.07,低于未复发组的0.35±0.10(P<0.05),复发组组织COL1A1mRNA、KPNA2mRNA表达分别为2.07±0.62、2.91±0.84,高于未复发组的1.48±0.43、1.85±0.60(P<0.05);T分期、N分期、COL1A1 mRNA、KPNA2 mRNA均是复发相关独立危险因素,BIN1 mRNA是复发相关独立保护因素(P<0.05);BIN1 mRNA、COL1A1 mRNA、KPNA2 mRNA的AUC分别为0.76、0.80、0.78,三者联合的AUC为0.94;BIN1mRNA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79,P<0.001),COL1A1mRNA、KPNA2mRNA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77、0.78,均P<0.001);BIN1mRNA高水平病人RFS长于低水平病人,COL1A1mRNA、KPNA2mRNA高水平病人RFS短于低水平病人(P<0.05)。结论BIN1mRNA、COL1A1mRNA、KPNA2mRNA与TNBC术后复发风险、复发时间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复发的一个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作者 刘涛 张纪存 +1 位作者 张杰峰 刘继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全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桥接血管腔内机械取栓治疗的142例AI... 目的 探讨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全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桥接血管腔内机械取栓治疗的142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血管腔内机械取栓手术时均使用8 F股动脉鞘,术毕股动脉穿刺点由指压法封堵68例,7 F ExoSeal封堵器封堵74例。比较指压法组和封堵器组股动脉穿刺点封堵成功率及穿刺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封堵器组与指压法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显著增高(94.6%比83.8%,P=0.037)。指压法组、封堵器组患者术后至出院前分别有11例(16.2%)、4例(5.4%)发生穿刺点相关并发症(P=0.030),6例(8.8%)、2例(2.7%)发生深静脉血栓(P=0.109),均未发生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同侧下肢急性缺血、穿刺点相关大出血及需要血管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结论 ExoSeal封堵器可安全地应用于溶栓后桥接血管腔内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封堵成功率较高,且降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缺血性脑卒中 桥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面向数字生态的跨文化数字身份建构与桥接机制再定位
4
作者 何天平 胡海雨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数字技术带来的生态性变革重塑着跨文化传播的结构和秩序,作为关键机制的“桥接”理论也由此呈现新的内涵。本文认为,在全球性的数字变革中,“桥接”这一概念应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被视为一种塑造跨文化传播的总体性机制。作为底层逻... 数字技术带来的生态性变革重塑着跨文化传播的结构和秩序,作为关键机制的“桥接”理论也由此呈现新的内涵。本文认为,在全球性的数字变革中,“桥接”这一概念应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被视为一种塑造跨文化传播的总体性机制。作为底层逻辑的数字技术,通过参与式的内容文本和跨国界的平台连接,为个体数字身份的建构实践奠定了技术基础。构建世界主义的数字身份和打造以情相连的身份叙事,是个体在数字时代跨文化传播中确证自我价值体系和社群归属的两种典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身份 跨文化传播 桥接机制 平台
下载PDF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耿昱 王培文 +2 位作者 王慧远 陈心怡 徐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闭塞,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因血管再通率低而疗效不佳。近年来,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直接取栓治疗因节省静脉溶栓药物费用、简化...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闭塞,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因血管再通率低而疗效不佳。近年来,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直接取栓治疗因节省静脉溶栓药物费用、简化卒中急救流程,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患者也显现出一定优势。直接取栓治疗能否替代桥接取栓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和桥接取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述评,旨在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 桥接取栓
下载PDF
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强 梁绍雄 +1 位作者 韦家宁 付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目的 观察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和正骨片组(n=60)。患者均行桥接组合式... 目的 观察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和正骨片组(n=60)。患者均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正骨片组给予正骨片,2组均用药至术后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术后7 d视觉模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正骨片组显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68.33%vs. 40.00%,χ^(2)=9.701,P=0.002)。术后3个月,2组血清BGP、BALP水平低于术前,血清CTX-Ⅰ水平高于术前,但正骨片组术后血清BGP、BALP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CTX-Ⅰ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正骨片组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13周者占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与正骨片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1.67%,χ^(2)=0.835,P=0.361)。结论 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正骨片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疼痛 愈合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亚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8-01—2023-01收治的62例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8-01—2023-01收治的62例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提升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 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高宇 李子昂 +5 位作者 张健 刘韩鹏 张平 闫瑞芳 岳军艳 崔红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4,179,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侧支循环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直接取... 目的比较不同侧支循环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直接取栓术组(n=47)和桥接取栓组(n=46);直接取栓术组患者采用血管内直接取栓术治疗,桥接取栓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行侧支循环Tan分级,依据Tan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较差组。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术后24~48 h行头颅平扫CT评估是否有出血转化;术后90 d行卒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记录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以及预后和自发非创伤性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ASPECT)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心房颤动占比、基线收缩压、肌酐、基线血糖、血小板计数、闭塞部位、脑卒中病因、侧支循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取栓组(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侧支循环良好和侧支循环较差患者的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侧支循环良好和侧支循环较差患者的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取栓组(P<0.05)。结论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桥接取栓较直接取栓更易发生脑出血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侧支循环 取栓 桥接取栓
下载PDF
刚性基团桥接聚硅氧烷/乙基纤维素混合膜的制备及其CO_(2)的分离
10
作者 范文轩 徐双平 +2 位作者 贾宏葛 张明宇 蘧延庆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以3种含刚性基团(六氟酰亚胺、萘基酰亚胺和芴)桥接聚硅氧烷(6FBPMS、NTBPMS和BAFBPMS)为改性剂,乙基纤维素(EC)为基质,通过溶液共混、涂敷法制备了3类不同负载量桥接聚硅氧烷的改性EC混合膜(6FBPMS/EC、NTBPMS/EC和BAFBPMS/EC)。3类复... 以3种含刚性基团(六氟酰亚胺、萘基酰亚胺和芴)桥接聚硅氧烷(6FBPMS、NTBPMS和BAFBPMS)为改性剂,乙基纤维素(EC)为基质,通过溶液共混、涂敷法制备了3类不同负载量桥接聚硅氧烷的改性EC混合膜(6FBPMS/EC、NTBPMS/EC和BAFBPMS/EC)。3类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且显示出高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测试了混合膜对体积比都为1∶1的混合气体对CO_(2)/N_(2)和CO_(2)/CH4的透过选择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纯EC膜,3类膜在保持选择性的同时,显示出更高的CO_(2)透过性;特别是NTBPMS/EC混合膜,其对CO_(2)透过性达到213 barrer以上,是纯EC的4.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聚硅氧烷 乙基纤维素 混合膜 气体分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IVT桥接EV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陈静 陈泽鹏 +3 位作者 江沛 张强 周敬华 周华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LVO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桥接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LVO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桥接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ALV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IVT桥接EVT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取栓次数及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S100β、D-D水平低于对照组,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各种类型出血率、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T桥接EVT治疗过程中加用替罗非班可改善ALVOS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凝血功能水平,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卓娜 樊宇 +2 位作者 韦建琦 王璐 张菊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血管内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最重要的进展,早期及时的血管内机械取栓可以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采取静脉溶栓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治疗方式为桥接治疗。传统的桥接治疗有可能存在时间延误、出血风险增加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 血管内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最重要的进展,早期及时的血管内机械取栓可以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采取静脉溶栓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治疗方式为桥接治疗。传统的桥接治疗有可能存在时间延误、出血风险增加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陆续完成,可否绕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机械取栓成为卒中治疗领域关注的热点。另外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具有更便捷的给药方式,也为桥接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围绕已完成的相关研究,针对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与桥接治疗的获益及风险进行比较和分析,旨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正确诊疗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替奈普酶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sCD40L、ET-1、ICAM-1因子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峥嵘 袁波 +1 位作者 刘坤 付舒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再灌注损伤并发症进行分组,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未再灌注损伤组:运用ELISA法检测桥接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30 min、1h、2h、6h、24 h、5d的患者血清sCD40L、ICAM-1、ET-1的水平,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这3种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再灌注损伤组和未再灌注损伤组患者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再灌注损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1 h、2h、6h、24 h、5d的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ICAM-1、ET-1水平增高,并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均不显著(P>0.05),各指标间无差异:再灌注损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在治疗后30 min、1h、2h、6 h、24 h、5d的时间点,患者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均随时间变化而升高,不同时间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损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均高于未再灌注损伤组相同时间点(~均P<0.05)。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ICAM-1、ET-1水平增高,并且5d内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治疗 再灌注损伤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内皮素-1 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效果比较
14
作者 卢红腾 王慧娟 +2 位作者 林月英 叶端玲 许文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救治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其中分为桥接治疗组39例,同期... 目的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救治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其中分为桥接治疗组39例,同期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行仅行直接取栓治疗组1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病90d后预后良好保护因素。结果直接取栓组血管成功再通率71.4%,明显高于桥接治疗组血管成功再通率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两组患者90d预后、死亡率和症状性脑出血、肺部感染、脑疝、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时、术后1 h和术后7 d的NIHSS评分<18分,术后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取栓次数<2次,均是4.5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h内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预后无差异,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探讨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刘仕友 宋华 +2 位作者 王明明 杜洪洋 孙建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4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采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究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采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研究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运动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100.00%(30/30),高于参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 胫骨中下段骨折 优良率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何基琛 姚淑禺 +3 位作者 李文浩 韦敏克 韦建勋 范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伴IVC的SCOVF患者,...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伴IVC的SCOVF患者,纳入患者全部为绝经期女性患者,均行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且在手术过程中取骨质测量其骨微结构、骨硬度及弹性模量,以了解人体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其骨微观结构及其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椎体指数(VBI)、椎体角(VBA)、双节段Cobb角(BCA)、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及骨水泥移位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骨微结构指标骨小梁厚度(Tb.Th)为(0.20±0.05)%,骨体积分数(BV/TV)为(0.19±0.04)%,结构模型指数(SMI)为(1.47±0.09)mm,骨小梁间隔(Tb.Sp)为(0.72±0.03)mm,骨硬度为(0.16±0.03),弹性模量为(1.96±0.05)。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年,120例患者的VBI、VBA及B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术后3年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术后1 d及术前,术后1 d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120例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120例患者中无人发生骨水泥移位并发症。结论: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固定复位效果满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无骨水泥异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内真空裂隙 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桥接”: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的现实理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萍 王小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4,共6页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新要求,实施难度大,一线教学中呈现出“理论沸腾,教学少门”的状态,须从多方面做好必要的“桥接”。一是对其理论演进、隐性进路、课标布局及教学现实等进行梳理,为教学实...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新要求,实施难度大,一线教学中呈现出“理论沸腾,教学少门”的状态,须从多方面做好必要的“桥接”。一是对其理论演进、隐性进路、课标布局及教学现实等进行梳理,为教学实施做好认知储备和心理建设。二是依据课标、教材以及区域既有资源和公共文化生活,探索制订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规划,做好起始性引导。三是通过试题命制导引跨学科学习强化语文性和整合性,并注重发挥测试对跨学科学习的资源、评价和功能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跨学科学习 区域整体规划 桥接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成 张正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病人97例,其中42例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钢板组),55例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桥接组),随访至少12...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病人97例,其中42例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钢板组),55例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桥接组),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钢板组和桥接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37±19.31)分钟和(77.83±15.32)分钟,术中出血分别为(425.37±47.56)ml和(398.72±43.29)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3.42±19.87)ml和(106.39±14.20)ml,住院时间分别为(19.31±4.26)天和(16.2 4±3.7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桥接组和钢板组的髋关节ROM分别为(132.31±15.47)°和(125.35±17.11)°、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139.68±16.69)°和(131.49±1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42±0.87)个月和(6.28±1.07)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3.49±9.31)分和(77.57±6.39)分,HSS评分分别为(85.35±6.90)分和(80.32±7.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锁定加压钢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更快,术后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疗效对比
原文传递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19
作者 苏小慧 张圣琼 赵振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采用BT治疗58例纳入BT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BT组血管再通率为84.48%,高于DMT组的80.6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B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9.28±1.63)分、(12.57±2.60)分,DM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8.93±1.50)分、(13.15±2.87)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治疗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48.28%,高于DMT组的41.94%,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4.48%,高于DMT组的14.52%(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和DM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桥接整合因子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
作者 王燕妮 黄霞 +3 位作者 杨栋 崔向荣 严琴 井宣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288-291,共4页
桥接整合因子1(BIN1)是心肌细胞横管上的膜支架蛋白,是心肌细胞横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IN1在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抗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IN1表达水平增加可以预防缺血再灌注引发的级联炎症... 桥接整合因子1(BIN1)是心肌细胞横管上的膜支架蛋白,是心肌细胞横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IN1在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抗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IN1表达水平增加可以预防缺血再灌注引发的级联炎症反应以及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该文介绍BIN1的结构特点和细胞功能,以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整合因子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L型钙离子通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