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7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俊 罗国松 +1 位作者 郑英俊 王学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54例)与PTCD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与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肝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ERCP组低位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高于PTCD组(χ^(2)=4.193,4.877,P<0.05);CD3^(+)、CD4^(+)、CD4^(+)/CD8^(+)高于PTCD组,CD8^(+)低于PTCD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PTCD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PTCD组(P<0.05);导管堵塞等并发症7.41%低于PTCD组22.92%(χ^(2)=4.873,P<0.05)。结论ERCP胆管支架置入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管支架置入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免疫炎性反应 肝功能
下载PDF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分析
2
作者 李俊 郑英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7-0030,共4页
分析ERCP胆管支架置入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选取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56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对其实施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但是置入路径存在差异,分为ERCP组以及PTCD组,对两组... 分析ERCP胆管支架置入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选取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56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对其实施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但是置入路径存在差异,分为ERCP组以及PTCD组,对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实施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PTCD组的高危梗阻患者缓解率和ERCP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P<0.05;ERCP组的低位梗阻患者缓解率和PTCD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和PTCD组患者相比,ERC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偏短,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对比P<0.05.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在低位梗阻治疗中具备一定优势,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酌情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胆管支架置入 老年患者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9例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宏宾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084-008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05月~2023年05月收治的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其... 目的:分析、评价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05月~2023年05月收治的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39例患者穿刺全部成功且引流通畅,胆管狭窄部位率最高为胆总管69.23%,狭窄原因最高为胆管癌38.46%,39例患者中84.61%自觉症状有所缓解,61.53%患者皮肤症状与消化道系统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好转;比对术前3d,术后3、7、14d39例患者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术后14d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39例患者术后有3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例支架脱落移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经对症干预后,并发症症状得到缓解。30例患者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8.24±2.14)月,8例患者无黄疸加重现象,2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肿瘤进展死亡。结论: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价值,其具有安全、简便、可重复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胆道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胆道超声造影引导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贝贝 周后平 +3 位作者 欧廷政 尚明铭 袁源 姚本能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胆道超声造影(ultrasound cholangiography, USC)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TCD... 目的 探讨胆道超声造影(ultrasound cholangiography, USC)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TCD治疗的8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USC组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组,其中USC组48例,DSA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了PTCD治疗,USC组采取USC引导,DSA组采取DSA引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DSA组相比,USC组穿刺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7 d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降低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SC引导下PTCD与DSA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USC引导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穿刺次数,该方法更安全,更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胆道超声造影 梗阻性黄疸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带管病人出院经历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栾佳斌 李恋 +1 位作者 王骞 曾铁英 《循证护理》 2024年第9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论,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带管病人出院经历的体验,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胆胰外科住院的1... 目的: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论,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带管病人出院经历的体验,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胆胰外科住院的13例携带PTCD引流管出院的病人,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论,提炼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出院准备期、出院接受期、出院后期带管出院体验的3个主题。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带管病人出院照护体验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强调家庭的参与感,增强家庭照护的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 恶性梗阻性黄疸 带管出院 质性研究 护理
下载PDF
药师在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实践
6
作者 张卿 张攀 +1 位作者 侯敏 幸海燕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263-266,共4页
营养专科临床药师、肝胆外科驻科临床药师和静配中心审方药师协同联动参与一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审方药师发现该患者肠外营养医嘱中脂肪乳用量过大,遂联系营养药师查看病历协助审核医嘱。了解病情后营养药师... 营养专科临床药师、肝胆外科驻科临床药师和静配中心审方药师协同联动参与一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审方药师发现该患者肠外营养医嘱中脂肪乳用量过大,遂联系营养药师查看病历协助审核医嘱。了解病情后营养药师将意见反馈给驻科药师,“药师联动”协助临床医师调整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医师采纳药师团队建议,患者肝功能显著好转,营养指标有所升高。“药师联动”模式可发挥各专业、各岗位药师的优势,在问题处方的发现、优化、追踪随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联动 肝癌 营养支持 梗阻性黄疸
原文传递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舒肝宁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7
作者 刘涓涓 陈玲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联合舒肝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80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随机... 目的:观察并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联合舒肝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80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探讨,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联合组予以ERCP联合舒肝宁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P、ALT较治疗前均降低,CHE均升高,且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后与舒肝宁联合治疗具有确切效果,能够加快症状缓解,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梗阻性黄疸 舒肝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肝功能
下载PDF
血清和胆汁CA72-4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陈泽宇 陈煜杉 +4 位作者 李晨辉 郭磊 刘新飞 邱丽雯 林晖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胆汁CA72-4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因梗阻性黄疸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需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或治疗患者,最终纳入67例患者,分为良性组和... 目的探讨血清和胆汁CA72-4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因梗阻性黄疸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需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或治疗患者,最终纳入67例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术前抽取血清标本,ERCP术中抽取胆汁标本检测进行肿瘤标志物CA72-4检测。结果肿瘤标志物CA72-4在胆汁中明显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胆汁及血清CA72-4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所示血清、胆汁CA72-4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佳临界值为1.84、7.10 U/ml。血清CA72-4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0%、86.50%,胆汁CA72-4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0%、89.20%。良性组和恶性组中血清和胆汁CA72-4与总胆红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和胆汁CA72-4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其中胆汁CA72-4诊断效能优于血清CA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良恶性 胆汁 肿瘤标志物 CA72-4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X线引导下PTCD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江飞保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933-2938,共6页
目的:通过开展X线引导下PTCD技术,可望改善基层医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减少患者因单纯为行PTCD赴上级医院就诊而带来的不便,产生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方法:采用X线引导下PTCD技术治疗5... 目的:通过开展X线引导下PTCD技术,可望改善基层医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减少患者因单纯为行PTCD赴上级医院就诊而带来的不便,产生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方法:采用X线引导下PTCD技术治疗5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结果:X线引导下PTCD术穿刺1次穿刺置管成功48例,经2次穿刺置管成功3例,失败3例,术后7天,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对比术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置管后出现发热畏寒者等胆道感染症状者有2例,置管后出现胆道出血者2例,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X线引导下PTCD技术在基层医院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 X线引导 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PDF
大柴胡汤改善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肝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杨磊 谢梦悦 丁宪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31-0134,共4页
探讨对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行大柴胡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选取84例(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随机分成2组,均42例,分别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与大柴胡汤治疗(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 探讨对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行大柴胡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选取84例(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随机分成2组,均42例,分别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与大柴胡汤治疗(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DBIL、TBIL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均有明显的改善,但以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将大柴胡汤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加快症状缓解速度,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梗阻性黄疸 肝功能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超声定位导向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小伟 熊妮 +3 位作者 曹爱萍 李小双 胡辉明 梁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7-229,23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超声定位导向下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MOJ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7)和B组(n=67),其中A组...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超声定位导向下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MOJ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7)和B组(n=67),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导向下PTCD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导向下PTC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穿刺次数多于B组,有效带管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C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46%,低于A组16.42%(P<0.05);随访发现,B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4.18%(43/67),高于A组46.27%(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导向下PTCD治疗MOJ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促进肝功能恢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定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临床疗效 肝功能
下载PDF
CT、MR三维重建在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刘金 周胜利 +3 位作者 魏宁 曹刚 张根山 吉廷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 探讨CT、MR三维重建在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因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和(或)胆道支架植入患者154例,分为研究组81例,对... 目的 探讨CT、MR三维重建在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因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和(或)胆道支架植入患者154例,分为研究组81例,对照组73例。研究组术前行胆道系统CT、MR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图像明确胆道穿刺皮肤穿刺点、穿刺深度、穿刺水平及穿刺角度后在DSA下行胆道穿刺;对照组选用经典DSA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首针穿刺成功率、总体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成功后手术完成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三维重建辅助下穿刺定位价值。结果 研究组首针穿刺成功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8.79%;穿刺次数为(1.26±0.54),少于对照组的(1.8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体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成功后手术完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例(23.38%)出现穿刺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腹痛、气胸和感染等。研究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13.58%,低于对照组的3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胆道系统穿刺,可提高首针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反复穿刺次数和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各级医院和不同年资术者中具有一定的普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三维重建 梗阻性黄疸 恶性肿瘤 胆道穿刺
下载PDF
血清CA19-9、GGT及PCT诊断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价值观察
13
作者 李想 王晓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血清CA19-9、GGT及PCT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组(n=68)和无急性胆囊炎组(n=... 目的血清CA19-9、GGT及PCT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组(n=68)和无急性胆囊炎组(n=42)。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和CA19-9、GGT、PCT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血清CA19-9、GGT及PCT含量水平对评估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与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和血清TBIL、ALT、AST水平无关,而与血清CA19-9、GGT及PCT水平密切相关(P<0.05);CA19-9、GGT和PCT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诊断的独立因素;血清CA19-9、GGT及PCT诊断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AUC分别为0.766、0.733和0.783,联合检测的AUC为0.900(P<0.05)。结论血清CA19-9、GGT及PCT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CA19-9 GGT PCT 胆总管结石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对PTCD预后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李鸿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42)与预后良好组(n=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前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梗阻部位、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诊断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老年 晚期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PTCD 预后
下载PDF
茵陈汤联合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梁丽君 赵富利 康艳丽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7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探讨茵陈汤联合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观察组患者在对... 目的探讨茵陈汤联合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茵陈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染、皮肤瘙痒、胁肋痛、纳差、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黄染、皮肤瘙痒、胁肋痛、纳差、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陈汤联合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能够改善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梗阻性黄疸 茵陈汤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增味小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黏蛋白-2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魏强 赵雪谦 +3 位作者 张帆 孙宝房 冀海斌 陈强谱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增味小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道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ZO-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探讨增味小承气汤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 目的研究增味小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道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ZO-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探讨增味小承气汤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建模梗阻性黄疸+中药组(OJ+M组)和手术建模梗阻性黄疸组(OJ组),每组10只。建立模型并进行实验干预,第3、5、7天自尾静脉取血。建立模型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测量小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免疫组化法检测ZO-1、s IgA、MUC-2的表达部位及表达量,观察增味小承气汤对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与OJ组相比,OJ+M组的小肠绒毛高度增加,隐窝深度增加;OJ+M组ZO-1、s IgA、MUC-2的表达量更高。结论增味小承气汤增加了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ZO-1、s IgA和MUC-2的表达,减轻了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味小承气汤 梗阻性黄疸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梗阻性黄疸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朱羽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241-3243,共3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梗阻性黄疸(OJ)小鼠肝损伤的改善及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枸杞组;假手术组只进行腹部切口手术,不进行模...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梗阻性黄疸(OJ)小鼠肝损伤的改善及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枸杞组;假手术组只进行腹部切口手术,不进行模型构建和LBP干预,模型组和枸杞组行胆总管结扎致肝损伤构建OJ模型,枸杞组于手术后2d行固定时间LBP灌胃;6周后取材制样,行血清学检测[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激酶α(IKK-α)、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评价LBP干预对OJ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TBIL、ALT、AST水平处于三组的最高水平,枸杞组的TBIL、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枸杞组的TBIL、ALT、AST水平仍然分别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NF-κB、IKK-α的表达处于三组的最高水平,枸杞组的TNF-α、NF-κB、IKK-α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枸杞组的TNF-α、NF-κB、IKK-α表达水平仍然分别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IκB-α的表达水平则呈完全相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BP干预对OJ小鼠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梗阻性黄疸 肝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阿帕替尼靶向抑制VEGFR-2/STAT3信号通路干预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磊 季鹏 +1 位作者 杨海涛 张平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分析靶向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 目的:分析靶向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阿帕替尼低剂量组(42.5 mg/kg,C组)、阿帕替尼中剂量组(85.0 mg/kg,D组)和阿帕替尼高剂量组(170.0 mg/kg,E组),每组10只。A组:行假手术;B、C、D、E组均将Walker-256肝癌株培养出的瘤块植入大鼠距肝门5 mm处的肝中叶、肝右叶的交界部位,以造成胆道癌性狭窄,依次缝合、关腹,制备MOJ模型。从术后起,C、D、E组大鼠每日阿帕替尼溶液灌胃,A、B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5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肝酶指标,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移植瘤中p-VEGFR-2、VEGFR-2、p-STAT3、STAT3、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B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明显升高;与B组比,C组、D组、E组TBIL、DBIL、IBIL、ALP、AST、ALT及肿瘤生长率明显降低,且E组降低水平最显著(P<0.05)。与A组比,B组p-VEGFR-2、p-STAT3、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C、D、E组p-VEGFR-2、p-STAT3、 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E组降低/升高水平最显著(P<0.05);各组的VEGFR-2和STAT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MOJ的可能机制在于促进癌细胞凋亡,与靶向抑制VEGFR-2/STAT3信号通路活性相关,进而有效缓解MOJ的肝脏微胆管阻塞、减轻肝细胞及肝损伤,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170.0 mg/kg的阿帕替尼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VEGFR-2/STAT3信号通路 胆红素 阿帕替尼 肝功能
下载PDF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睿 武希润 丁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与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两种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与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两种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MOJ)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通过机算机检索CNKI、VIP、CBM、万方、Cochran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使用PTCD与ERCP对MOJ进行治疗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4.1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种引流方法在手术的成功率、黄疸的缓解率、临床疗效、手术前和手术后相关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ALT、AST、TBIL、DBIL)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共有病例数1 2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低位梗阻患者在行ERCP后黄疸缓解率较高(P=0.006)、临床疗效更好(P=0.0005),高位梗阻患者在行PTCD后黄疸缓解率较高(P<0.0001)、临床疗效更好(P<0.0001),总体的黄疸缓解率和临床疗效在进行这两种引流方法后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08);两组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ALT下降值、AST下降值、TBIL下降值、DBIL下降值对比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ERCP或PTCD这两种介入手段均可以有效缓解胆道梗阻并改善肝功能。低位梗阻患者行ERCP临床疗效更优,高位梗阻患者行PTCD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铭 刘艳 +1 位作者 俞雪 蒋霆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4期515-519,共5页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指由于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侵犯胆管,导致胆管机械系梗阻,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MOJ可通过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指由于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侵犯胆管,导致胆管机械系梗阻,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MOJ可通过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细菌内毒素通过受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出现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后者又可加重屏障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MOJ在中医属于“黄疸”病范畴,其中医治法为从脾胃治运化失常,清肝胆之热以退黄。该文章通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对该疾病的诊治意义,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肠黏膜屏障功能 机理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