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6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梦境、死亡、爱情:鲁迅《野草》的驳杂性
1
作者 杜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受死亡生命向力的指引,在死亡的逼视中洞察爱的内涵。“我梦见”背后是关于死亡和爱情的真理发现,使鲁迅得以抵达更为本真的自我。梦境、死亡和爱情三者相互勾连,显示《野草》的驳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梦境 死亡 爱情
下载PDF
浪漫小说《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的梦境叙事
2
作者 麻蕾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德国早期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借助其浪漫实验小说《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构建了一个超验世界,小说中所展现的三个梦境具有极强的叙事功能。父亲借助梦境找到自己的爱人,儿子亨利希在梦境的指引下,最终找到爱人并抵达诗的国度。本文... 德国早期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借助其浪漫实验小说《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构建了一个超验世界,小说中所展现的三个梦境具有极强的叙事功能。父亲借助梦境找到自己的爱人,儿子亨利希在梦境的指引下,最终找到爱人并抵达诗的国度。本文以父子二人梦境图像为切入点,探讨梦境叙事对于深化小说浪漫有关爱、诗和还乡主题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叙事 还乡
下载PDF
洱海边的宁芙海宿 去梦境花园邂逅海妖咖啡
3
作者 素墨 马骞(图) +1 位作者 张梦妍(图) 532Yang(图)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伴洱海而生,望苍山为屏,筑浪漫之所,许清风日暮。”大理的宁芙海宿,如它的名字一般,宁静致远,出水芙蓉。宁芙海宿位于北洱海与南洱海的分岔处,西面有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自开业以来,不到半年时间,便在各大网络平台频... “伴洱海而生,望苍山为屏,筑浪漫之所,许清风日暮。”大理的宁芙海宿,如它的名字一般,宁静致远,出水芙蓉。宁芙海宿位于北洱海与南洱海的分岔处,西面有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自开业以来,不到半年时间,便在各大网络平台频频出圈,被来往的客人誉为“洱海边的梦境海岛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静致远 网络平台 梦境 玉案山 宁芙 洱海 花园 海妖
下载PDF
延长梦境的机器
4
作者 苏莞雯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寒假一到,小新就得知一个消息:表妹柠柠要来他家寄住一段时间。为此,小新花了好几天时间做好了游玩攻略。没想到一见面,柠柠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去参观动物发明家博物馆!”
关键词 博物馆 攻略 梦境
下载PDF
帝王梦境与北宋“天命”观的缔造及重塑
5
作者 田志光 李杰文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62,共15页
北宋政权建立后,在天人感应思想背景下,统治者希望通过对“天命”的阐释来宣示正统和天意。北宋太祖、太宗、真宗、英宗、神宗诸帝,皆选择借梦境来强化自己与上天的联系,帝王梦境遂成为王朝缔造和重塑“天命”观的重要部分。梦境作为私... 北宋政权建立后,在天人感应思想背景下,统治者希望通过对“天命”的阐释来宣示正统和天意。北宋太祖、太宗、真宗、英宗、神宗诸帝,皆选择借梦境来强化自己与上天的联系,帝王梦境遂成为王朝缔造和重塑“天命”观的重要部分。梦境作为私密性很强的一种个人经历,具备巨大的解释空间,执政者正是利用梦境这一属性对政治生态施加有利于己的影响。在宋代的政治架构中,随着国家运行机制不断成熟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皇权从实质性权力渐变为象征性权威,在这一皇权场域中,天人感应、信仰崇拜是梦境与“天命”滋生的土壤,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逐渐被调整到同一维度,借助梦境塑造出天命所向从而给予现实权力更多的社会包容与接纳,这种潜移默化的舆论引导更加温和与含蓄,实际上透露出宋代执政者对以儒家“天道”理念为核心的社会舆论的一种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天命 梦境 天人感应
下载PDF
场景并置与时空重组——论传统戏曲插图中的“梦境图”及其时空关系
6
作者 杨帆 《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常见关目,在戏曲文本叙事中现实与梦境产生时空错位,剧目文本按照线性进程分述现实与梦中场景。戏曲插图以云纹为标志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梦境图”,并与梦境叙事的主题相互关联。戏曲插图视觉性的场景并置,... “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常见关目,在戏曲文本叙事中现实与梦境产生时空错位,剧目文本按照线性进程分述现实与梦中场景。戏曲插图以云纹为标志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梦境图”,并与梦境叙事的主题相互关联。戏曲插图视觉性的场景并置,使梦境与现实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错位,并通过场景移置和比例压缩实现时空关系的缝合。在场景的并置、错位、缝合中,剧目文本线性分述的现实与梦境时空得以重新组合。戏曲插图中的梦境呈现,本质上就是不同场景的并置和剧目文本叙事时空关系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插图 梦境 图像叙事 时空关系
下载PDF
“s梦到p”蕴含“s想象p”——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的解释
7
作者 李香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觉模型主张,某人梦到p意味着某人相信p,但这是对“s梦到p”的错误刻画;已有的三种想象模型虽然坚持“s梦到p”蕴含“s想象p”,却无法合理地得出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在理论上,通过合取“想象”的梦经验观与“假装相信”的梦信念观,可以得到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由此合理解释“s梦到p”蕴含“s想象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幻觉模型 梦境怀疑论 梦境想象模型 综合梦境想象模型
下载PDF
基于梦境视觉化设计的探索研究
8
作者 曾润丹 张淑霞 《Design(汉斯)》 2023年第3期1474-1481,共8页
梦境从古至今一直是被热议的话题,从心理界乃至艺术界不断地引起各类学者探索梦境的兴趣,1900年精神分析学派《梦的解析》的出版,开启了科学解梦的大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也为后续的心理学与艺术的结合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梦境从古至今一直是被热议的话题,从心理界乃至艺术界不断地引起各类学者探索梦境的兴趣,1900年精神分析学派《梦的解析》的出版,开启了科学解梦的大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也为后续的心理学与艺术的结合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同样,吸收了弗洛伊德观点的超现实主义,也为梦境视觉化设计提供了使其更具像化、更易读的可能。本文将以“梦境”为主体,结合弗洛伊德的释梦技术与超现实主义流派的设计方法,针对梦境的特点进行视觉化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梦境 超现实主义 视觉化设计
下载PDF
生命末期患者临终梦境与愿景研究进展
9
作者 尹嫒妮 张婷婷 +1 位作者 邱芳 刘梦婕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47,61,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生命末期患者临终梦境与愿景的相关概念、内涵、现状、影响、识别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生命末期患者临终梦境与愿景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临终梦境与愿景是生命末期患者的主观体验,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深远的... 通过对国内外生命末期患者临终梦境与愿景的相关概念、内涵、现状、影响、识别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生命末期患者临终梦境与愿景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临终梦境与愿景是生命末期患者的主观体验,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深远的意义。由于我国安宁疗护处于初始阶段,关于生命末期患者临终前经历的研究较少,相关人员专业认知度不高。故建议加强专业培训和宣传,重视生命末期患者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以保证我国安宁疗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末期患者 临终梦境与愿景 临终现象 安宁疗护
下载PDF
论《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梦境叙事
10
作者 周梧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3-81,共9页
作为曾经是荣格派心理分析师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对于梦有着分析心理学式的理解,这一理解融入其小说创作,成就了独特的梦境叙事。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以“房子”喻人的心灵空间,且以“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切换凸显梦... 作为曾经是荣格派心理分析师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对于梦有着分析心理学式的理解,这一理解融入其小说创作,成就了独特的梦境叙事。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以“房子”喻人的心灵空间,且以“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切换凸显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原型、共时性和个体化成为阐释托卡尔丘克梦境叙事的三个关键要素。通过梦境叙事,托卡尔丘克探索了个体与集体、当下与未来、自我与自性的关系,并以此为根基,创造了颇具当代性的梦幻时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白天的房子 夜晚的房子》 梦境叙事
下载PDF
一场梦境一首诗 评意大利戏剧大师皮普·德尔邦诺的《喜悦》
11
作者 高卫军 《上海戏剧》 2023年第4期31-34,共4页
皮普·德尔邦诺(Pippo Delbono)的《喜悦》登上了上海的戏剧舞台,在他如梦如诗的戏剧里,若隐若现费里尼的奇想、梦幻和幽默,忽隐忽现即兴喜剧的简朴、粗犷和活跃,而作为意大利当代戏剧大师,自有他成熟的戏剧表现风格,在《喜悦》中,... 皮普·德尔邦诺(Pippo Delbono)的《喜悦》登上了上海的戏剧舞台,在他如梦如诗的戏剧里,若隐若现费里尼的奇想、梦幻和幽默,忽隐忽现即兴喜剧的简朴、粗犷和活跃,而作为意大利当代戏剧大师,自有他成熟的戏剧表现风格,在《喜悦》中,皮普·德尔邦诺为我们造了一场梦、写了一首诗,梦是一场交织了诗意的梦境,诗是一首缤纷梦幻的散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大师 即兴喜剧 皮普 散文诗 戏剧舞台 梦幻 梦境 当代戏剧
下载PDF
科马克•麦卡锡《路》中的梦境叙事
12
作者 王妍 《世界文学研究》 2023年第5期375-379,共5页
作为一种独到的文学创作技巧,梦境叙事在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著名的末世题材小说《路》中占据重要地位。小说中的十三处梦碎片大体可分为怀旧梦、想象梦、变异梦三个类别,梦中出现的“怪物”“蛇”“妻子”等重要意象蕴含深刻的... 作为一种独到的文学创作技巧,梦境叙事在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著名的末世题材小说《路》中占据重要地位。小说中的十三处梦碎片大体可分为怀旧梦、想象梦、变异梦三个类别,梦中出现的“怪物”“蛇”“妻子”等重要意象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不仅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还开拓了小说叙事格局,亦凸显了小说“末世救赎”之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 梦境叙事 科马克•麦卡锡 意象
下载PDF
以梦境为线索,用任务来驱动——《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13
作者 朱腊梅 《教育视界》 2023年第2期55-57,共3页
教学《好的故事》一课,应以梦境为线索,先引导学生找出表现“好的故事”是梦境的句子,理顺文章脉络;再让学生围绕“美丽”“幽雅”“有趣”三个关键词品读相关语段,感受梦境的独特美好;最后通过背景资料以及“阅读链接”,感受鲁迅美好... 教学《好的故事》一课,应以梦境为线索,先引导学生找出表现“好的故事”是梦境的句子,理顺文章脉络;再让学生围绕“美丽”“幽雅”“有趣”三个关键词品读相关语段,感受梦境的独特美好;最后通过背景资料以及“阅读链接”,感受鲁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以三个层次的任务驱动学生展开深入阅读,获得文学审美的美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的故事》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梦境 任务驱动
下载PDF
梦境与色彩的双重奏鸣曲——从视觉心理重读鲁迅《野草》
14
作者 刘怀远 张梦圆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期7-9,共3页
鲁迅常用梦的渠道进行心理潜意识的表达,《野草》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从视觉心理的角度看,梦境和色彩是组成视觉意象的重要部分。在《秋夜》到《一觉》这场长梦中,一方面,梦作为载体,承载了色彩的视觉构造效果;另一方面,色彩又... 鲁迅常用梦的渠道进行心理潜意识的表达,《野草》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从视觉心理的角度看,梦境和色彩是组成视觉意象的重要部分。在《秋夜》到《一觉》这场长梦中,一方面,梦作为载体,承载了色彩的视觉构造效果;另一方面,色彩又构建了“息息变幻,永无定形”的梦境。鲁迅为每一个梦境赋予不同底色,并通过其他颜色的修饰来完成整个梦境的色彩构图。这些单独的梦各自斑斓,却最终融合为黑色,即全书的底色。这种双重关系最终构成野草之梦“息息变幻,永无定形”的特点。这一特征正与心理学中人的视觉型沟通模式特点相吻合,由此,从视觉心理重读《野草》,可以从中窥见鲁迅的视觉型人格特质,有助于“回到鲁迅”的本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视觉心理 梦境 色彩
下载PDF
周雪《游·梦》——隐喻出梦境的童心世界
15
作者 王健羽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0期28-31,共4页
我们的灵感源于生活中的万物,它们被我们感知、创造,也彰显着它们的温度。在艺术馆中,每一个展品的记录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独属于它们的故事。中国画作为国之宝粹,更是以独特的姿态被历代画家习者传承发展着。绘画最为神秘独特的... 我们的灵感源于生活中的万物,它们被我们感知、创造,也彰显着它们的温度。在艺术馆中,每一个展品的记录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独属于它们的故事。中国画作为国之宝粹,更是以独特的姿态被历代画家习者传承发展着。绘画最为神秘独特的一面是它能够与我们的情绪共振,并通过符合自身气质的浪漫形式展现于纸面上,这样的创造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奇妙的画面总会引发人思绪的延伸,推动“情”与“景”的相互交融,以画表达内心世界。在画家周雪创作的画面中,人物形象可爱独特,每一个角色的设定便是自身成长与对世界感触融合多样的表现。她以纯真的视角去表现灵魂的趣味,结合人物和其他元素来展示心中想要诉说的语言,以“自己”来绘画,这种能力最为感人与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雪 梦境隐喻 细节塑造 表现情感
下载PDF
《四部医典》三个阶段的梦境与疾病属性辨识
16
作者 益西仲格 旦正措 朗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53-160,共8页
自古至今在国内外,释梦常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医学、社会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之相关的文献也不在少数。由现今成立的专业梦学研究可知,梦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神秘的幻像,更属一种科学学科范畴。藏族智者认为梦即心之所想与三因之首... 自古至今在国内外,释梦常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医学、社会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之相关的文献也不在少数。由现今成立的专业梦学研究可知,梦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神秘的幻像,更属一种科学学科范畴。藏族智者认为梦即心之所想与三因之首“隆”相结合后将虚幻之物或人等无形的以有形呈现,有着目能视及、体能触及的虚拟幻象。藏医依据解析梦境对预防及诊断疾病,治疗、临亡前的征兆有着详细记载,指出患者的梦境可以给医者提供诊断疾病的线索,甚至医者也可以梦到患者的疾病;这也是藏医学与其他医学的不同之处。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四部医典》与其他著作中提到的释梦相关文献得出:在人“生、存、亡”的三个阶段中,梦的根本原因在于“隆”,“隆”为梦之基,梦因“隆”而生;而“老、幼、青”三个年龄段的梦有由于五源之“水”“土”盛而引起的寒性梦,及“火”“风”盛而引起的热性梦。简言之,概述了理论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所有梦都同疾病属性可归根为“寒”性与“热”性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三因 三个阶段 梦境 四源
下载PDF
梦境
17
作者 黄阳 《中国宝玉石》 2023年第S01期95-95,共1页
作品以主题梦境作为出发点,运用抽象概括设计方法来制作,在材质上是银、树脂和UV胶组成,具有更强的灵动性,丰富作品层次,增添了创造性和趣味性。作品独特的造型表达本人对现实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看法,在色彩上以蓝色与橙色为主,不仅体现... 作品以主题梦境作为出发点,运用抽象概括设计方法来制作,在材质上是银、树脂和UV胶组成,具有更强的灵动性,丰富作品层次,增添了创造性和趣味性。作品独特的造型表达本人对现实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看法,在色彩上以蓝色与橙色为主,不仅体现了颜色的寓意,还使作品有了整齐的系列感。最终体现观赏者视觉上与心灵上共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表达 现实状态 梦境 抽象概括 趣味性 灵动性 创造性 系列感
下载PDF
克里斯托夫·海因小说中的梦境研究
18
作者 潘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德国当代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他的多部小说中融入有关梦境的描写。梦作为文本叙述中的诗性成分与结构元素,在海因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梦境的运用在海因的作品中具有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双重价值。本文以海因的三部作品为例,分... 德国当代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他的多部小说中融入有关梦境的描写。梦作为文本叙述中的诗性成分与结构元素,在海因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梦境的运用在海因的作品中具有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双重价值。本文以海因的三部作品为例,分析海因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意象,探讨梦境的隐含意义及其在全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 克里斯托夫·海因 德国 历史
下载PDF
梦境与现实:《盗梦空间》的细节悖论--读图时代“真实”与“细节”关系的再审视
19
作者 郑丽丹 《艺术家》 2023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电影《盗梦空间》运用细节创造具有自然真实或模式真实的梦境世界,模糊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这是因为细节具有篡改真相的力量,且能创造拟真世界。然而,细节的批判性表征和细节不同的组合方式使细节在构建梦境真实的同时也在瓦解梦境真... 电影《盗梦空间》运用细节创造具有自然真实或模式真实的梦境世界,模糊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这是因为细节具有篡改真相的力量,且能创造拟真世界。然而,细节的批判性表征和细节不同的组合方式使细节在构建梦境真实的同时也在瓦解梦境真实。由此可见,即便细节的样貌和传统图文时代的并无二致,一旦它们所处的整体意义语境发生变迁,那么细节的真实意味必将发生裂变。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盗梦空间》是关于梦境与现实的电影。影片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模糊了梦境与现实的边界。主人公道姆·柯布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盗梦者”与“造梦者”。“盗梦”是潜入他人的梦境去获取他人内在的真实想法,“造梦”是通过创造梦境向他人植入思想。“盗梦”与“造梦”得以实现都必须基于梦境的真实性。然而梦境是真实的吗?梦境的真实感如何实现?细节在这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造梦 《盗梦空间》 并无二致 图文时代 梦境 再审视 真实性
下载PDF
董榕《芝龛记》梦境描写之艺术成就
20
作者 杨麟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6期18-20,共3页
董榕《芝龛记》中的梦境描写格外出色,梦境这一创作方法也在董榕手中焕发新姿,董氏《芝龛记》梦境描写在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结构主题等方面展现出了匠心巧思,奠定了《芝龛记》的艺术成就,增添了《芝龛记》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 《芝龛记》 梦境描写 艺术成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