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1
作者 张丽丽 鲁建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91-0094,共4页
论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疾控中心30例检验科人员进行探讨,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并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常规管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职业防护管理,分析防护效果。结果 职业防护管理后,检验... 论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疾控中心30例检验科人员进行探讨,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并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常规管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职业防护管理,分析防护效果。结果 职业防护管理后,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防护认知评分明显提升(P<0.05)。结论 对于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及时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并采取对应的防护对策,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利于提升相关的防护认知,促进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中心 检验科人员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对策
原文传递
浅谈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下的医院检验科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晓露 李士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16-717,共2页
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12)中,人员是技术要求中的第一要素,是构成实验室的最基本要素。人员既是实验室相关制度的执行者,也是环境、设施和设备的维护者[1]。人员的... 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12)中,人员是技术要求中的第一要素,是构成实验室的最基本要素。人员既是实验室相关制度的执行者,也是环境、设施和设备的维护者[1]。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2]。1人员教育和管理对于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性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可委员会 检验质量 医学实验室 医院检验 ISO15189 检验医学 维护者 体系规范 技术要求 检验科人员
下载PDF
浅谈中小型医院检验科人员轮转之利弊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美英 邓洪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6-126,155,共2页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中小型医院 医学学技术 生化分析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分子生物学 利弊 轮转
下载PDF
基层医院检验科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诸孙桥 周文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4期1788-1790,共3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检验科人员 基层医院 预防 医院工作人员 医院内 住院患者 出院后
下载PDF
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侯铁永 胡菊 孙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780-781,共2页
目的监测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探讨手微生物消毒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在我院及本市其他三家医院检验科工作的120位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双手进行微生物检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用清水冲洗、肥皂冲洗、消毒液消毒等3种方法进行消毒后... 目的监测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探讨手微生物消毒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在我院及本市其他三家医院检验科工作的120位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双手进行微生物检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用清水冲洗、肥皂冲洗、消毒液消毒等3种方法进行消毒后再次抽样检查,对比3组消毒效果。结果 120位试验人员的手微生物污染情况都很严重,其中处于清洁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程度最严重。3种消毒方法中,消毒液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消毒方法。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科人员的手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要采用恰当的消毒方法消毒,并采取其他干预措施,降低手污染率,预防疾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手微生物 监测 消毒方法
下载PDF
检验科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4
6
作者 格日乐 虹波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预防 病原微生物污染 医院感染管理 保障医疗安全 实验室工作 近距离接触 微生物感染 实验室人员 临床标本 医务人员 检验人员 分泌物 排泄物
下载PDF
探讨检验科人员轮换对仪器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跃平 田秀娟 邢晓玲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阐述基层医院检验科每年各室人员定期轮换造成对分析仪器管理的影响,探讨如何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完善检验人员队伍建设,培养综合性检验人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检验人员轮换工作对设备管理和检验质量带来... 目的:阐述基层医院检验科每年各室人员定期轮换造成对分析仪器管理的影响,探讨如何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完善检验人员队伍建设,培养综合性检验人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检验人员轮换工作对设备管理和检验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检测系统中的人员素质、分析仪器、试剂、校准物、操作程序等任何一组的改变,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结论: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及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定期转换 仪器管理 仪器管理 检验科人员 检验人员 医院检验 管理模式 管理理念 人员素质 检测系统 检验质量
下载PDF
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 被引量:81
8
作者 郑黎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87-688,共2页
目的 为了解医院检验科人员手的污染状况 ,寻找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 对我院检验科 3种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了 98人次的微生物监测 ;并采用 3种不同的手消毒方法消毒后进行比较。结果  98只手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采用 1∶ ... 目的 为了解医院检验科人员手的污染状况 ,寻找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 对我院检验科 3种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了 98人次的微生物监测 ;并采用 3种不同的手消毒方法消毒后进行比较。结果  98只手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采用 1∶ 5 0 0“消佳净”消毒液洗手后 ,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与其他方法呈差异显著。结论 提示检验科人员手污染严重 ,采用 1∶ 5 0 0“消佳净”消毒液浸泡后自然干燥 ,消毒方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手污染 微生物监测 “消佳净”消毒液 消毒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提高检验科人员职业感染防护依从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卫红 刘素球 谭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8期140-141,共2页
目的: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防护行为。方法:对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举办针对性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班,完善设施、现场督导,签订职业感染防护责任告知书,制定感染防护流程并贴在上墙等措施。结果:... 目的: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防护行为。方法:对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举办针对性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班,完善设施、现场督导,签订职业感染防护责任告知书,制定感染防护流程并贴在上墙等措施。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依从性得到较大提高,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的平均概率由原来的32%上升到72%(x^2=269.51,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教育、完善设施、现场督导、责任告知、优化防护流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检验科人员 职业感染防护 依从性
下载PDF
检验科人员在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安全与防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群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6期73-73,共1页
检验科人员长期接触含有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等危险标本,极易造成感染,本文从预防保护检验科人员的角度,阐述了HBV和HIV在实验室中的传播途径、检验科人员在工作中个人安全与防护措施及发生意外损伤的处理。促使检验... 检验科人员长期接触含有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等危险标本,极易造成感染,本文从预防保护检验科人员的角度,阐述了HBV和HIV在实验室中的传播途径、检验科人员在工作中个人安全与防护措施及发生意外损伤的处理。促使检验科人员要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血液标本 安全防护
下载PDF
浅谈检验科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丽勤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8年第4期1112-1113,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检验科人员 预防 病原微生物污染 保障医疗安全 流行趋势 医务人员 医疗诊治
下载PDF
检验科人员不宜实行轮转制的体会
12
作者 雷艳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3期139-139,共1页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激光技术为原理的流式细胞仪、以化学发光及电化学发光为原理的多种免疫和药物浓度筛查使用的仪器以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检验科已从最初的三大常规向生化、免疫、细菌、血液、分子生物学等多学...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激光技术为原理的流式细胞仪、以化学发光及电化学发光为原理的多种免疫和药物浓度筛查使用的仪器以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检验科已从最初的三大常规向生化、免疫、细菌、血液、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纵向发展。同时,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许多先进的自动化检测仪器正逐渐进入基层医院检验科,如:全自动生化仪、血液细胞仪、尿液分析仪、血流变仪、定量PCR检测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不实行轮转制
下载PDF
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方法分析
13
作者 葛藤 李思遥 +1 位作者 赵亮 李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01-0004,共4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检验科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的疾病种类日益增多,整个过程充满了较多的潜在危险。艾滋病是检验科检验疾病时,比较麻烦的一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大,如何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质量,成为人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检验科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的疾病种类日益增多,整个过程充满了较多的潜在危险。艾滋病是检验科检验疾病时,比较麻烦的一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大,如何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质量,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然而从实际检测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与借鉴,进而降低职业暴露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护人员 艾滋病检测 自我防护 分析
下载PDF
检验科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14
作者 朱自力 吴晓燕 张金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15-3316,共2页
目的分析检验科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检验科人员发生的锐器伤进行原因分析,并不断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5年共发生锐器伤52例次,其中检验人员发生率最低,为20.0%,工友发生率最高,为150.0%... 目的分析检验科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检验科人员发生的锐器伤进行原因分析,并不断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5年共发生锐器伤52例次,其中检验人员发生率最低,为20.0%,工友发生率最高,为150.0%;玻璃类为损伤的主要锐器;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有:对锐器伤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等;经过不断学习与改进,锐器伤逐年减少,发生率由2006年的63.3%下降至2010年的11.8%。结论通过实施加强学习培训、加强自我保护、改善科室环境、调整器械用具、规范操作流程、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应用自动化设备等措施,能有效控制锐器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锐器伤 原因分析 对策
原文传递
检验科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改善方案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56-2157,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对医院检验科窗口工作人员手卫生落实情况实地考察,对检验科手卫生设施的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提供等实地勘察。结果... 目的了解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对医院检验科窗口工作人员手卫生落实情况实地考察,对检验科手卫生设施的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提供等实地勘察。结果检验科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多为自我保护,所提供的手卫生设施不足,窗口实际工作量大,难以做到符合手卫生要求。结论应加强检验科人员手卫生知识宣传培训,改善检验科手卫生设施,强化管理,提高检验科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原文传递
检验科人员在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安全与防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樟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30期220-221,共2页
目的:观察检验科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检验人员在接触血液标本时容易出现感染的隐患。芳法:通过观察检验人员的操作方式和易发事故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增加保护措施。结果:提高了... 目的:观察检验科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检验人员在接触血液标本时容易出现感染的隐患。芳法:通过观察检验人员的操作方式和易发事故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增加保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操作安全性,避免了因为操作不当问题引发的感染。结论: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可以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人员 血液标本检测 安全与防护
原文传递
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与防护措施
17
作者 王全荣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402-402,共1页
了解分析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检验科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与防护措施探讨如下。
关键词 检验工作人员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安全 防护 检验科人员 身心健康
下载PDF
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娅萍 余艳芳 唐丽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61-862,共2页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基层医院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传染性疾病和爆发性流行性疾病高发时期,而医院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和有效应对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因素。对实验室管理者来说,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与建立严谨的实验室屏障措施...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基层医院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传染性疾病和爆发性流行性疾病高发时期,而医院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和有效应对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因素。对实验室管理者来说,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与建立严谨的实验室屏障措施,控制感染因子的传播,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因素,更好的预防实验室院内感染和生物危险的发生[1],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安全防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乃至全人类的重要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实验室工作人员 安全管理现状 生物危险 医院检验 医院感染 检验科人员 管理制度 防护用品 感染因子
下载PDF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对1例诺卡菌属感染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江元 马淑红 艾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799-1800,共2页
诺卡菌属为临床不常见病原菌,多引起外源性感染,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临床微生物培养生长缓慢,不易分离鉴定,极易造成漏诊、误诊[1]。本文旨在探讨检验科认真的工作态度及与临床有效的沟通,对降低临床不常见细菌感染漏诊的重大意义。1病... 诺卡菌属为临床不常见病原菌,多引起外源性感染,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临床微生物培养生长缓慢,不易分离鉴定,极易造成漏诊、误诊[1]。本文旨在探讨检验科认真的工作态度及与临床有效的沟通,对降低临床不常见细菌感染漏诊的重大意义。1病例资料及诊断1.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间断发热,咳嗽2个月,加重伴皮下肿物半月就诊,体温最高可达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属 检验科人员 临床沟通 外源性感染 细菌感染 临床症状 临床微生物 工作态度 抗酸染色 血平
下载PDF
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沟通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国镇 张铁 曹永彤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0-120,123,共2页
临床医学检验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个不完全独立的技术专业,检验科也是各级各类医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检验仪器和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子... 临床医学检验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个不完全独立的技术专业,检验科也是各级各类医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检验仪器和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检验实现了网络自动化、试剂多样化、检测方法标准化及床旁检查快速化,检验的工作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1].2006年国外有学者分析了医院实验室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分析后产生差错的占18.5%~47%,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分析中期产生的误差不足15%[2].可见分析前产生的差错最多,而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与临床医生、护士及患者密切相关,检验科人员对其难于控制,是我国质量管理最薄弱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 检验科人员 交流沟通 实验室质量管理 医院实验室 工作质量管理 基础医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