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蚜对不同品种枸杞的适应性
1
作者 马银香 马彪 +3 位作者 马燕 宋鲜梅 赵建华 王新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2,共9页
为了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宁夏地区不同主栽枸杞品种的适应性,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对棉蚜取食不同品种枸杞后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枸杞品种的棉蚜产蚜期、产蚜量和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 为了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宁夏地区不同主栽枸杞品种的适应性,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对棉蚜取食不同品种枸杞后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枸杞品种的棉蚜产蚜期、产蚜量和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宁杞1号’的棉蚜产蚜期、总寿命、成虫寿命和产蚜量分别为8.61 d、15.22 d、9.58 d和11.78头,显著低于‘宁杞5号’(分别为9.71 d、16.14 d、10.78 d和15头)、‘宁杞7号’(分别为9.71 d、15.87 d、10.52 d和14.21头)和‘宁杞10号’(分别为11.08 d、17.80 d、12.24 d和17.40头)。取食不同枸杞品种的棉蚜净增殖率(R0)、总繁殖率(GRR)、内禀增长率(r)、平均世代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宁杞1号’棉蚜的R0、GRR、r和λ值(分别为7.07、14.13、0.21 d^(-1)和1.24 d^(-1))均显著低于‘宁杞5号’(分别为10.5、16.9、0.26 d^(-1)和1.29 d^(-1))、‘宁杞7号’(分别为11.37、18.47、0.27 d^(-1)和1.30 d^(-1))和‘宁杞10号’(分别为14.5、20.41、0.28 d^(-1)和1.32 d^(-1));取食‘宁杞1号’棉蚜的t值(9.17 d)显著低于‘宁杞10号’(9.5 d),高于‘宁杞7号’(9.01 d)。综上表明,棉蚜取食4个枸杞品种均能正常发育并完成整个世代,但在不同品种枸杞上的适应性不同,在‘宁杞10号’品种上的适应性最好,‘宁杞5号’和‘宁杞7号’次之,‘宁杞1号’的适应性最低。因此,可以考虑利用棉蚜适应性较低的品种作为宁夏地区主栽枸杞对棉蚜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棉蚜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适应性 发育历期
下载PDF
基于刺探电位技术的四个枸杞品种对棉蚜的抗性评价
2
作者 马银香 王新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目的】明确4个枸杞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抗性差异,以探明抗虫因子及位点,并筛选抗蚜枸杞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记录棉蚜成蚜在4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 【目的】明确4个枸杞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抗性差异,以探明抗虫因子及位点,并筛选抗蚜枸杞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记录棉蚜成蚜在4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号)上的取食行为,并利用室内抗蚜性鉴定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枸杞品种对棉蚜成蚜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棉蚜成蚜在取食4个枸杞品种时呈现出Np, A, G, B, C, Pd, E和F波8种波形。在棉蚜成蚜的取食过程中,E1总持续时间在宁杞1号上最长,在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上次之,在宁杞10号上最短;E2波持续时间以在宁杞10号上最长,在宁杞1号上最短;F波持续时间在宁杞1号上最长,在宁杞10号上最短,在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上的F波持续时间介于前两者之间,说明宁杞1号的机械抗性较强,而宁杞10号机械抗性较弱。通过抗蚜性的鉴定和聚类分析,将4个枸杞品种归为3类,第Ⅰ类:宁杞1号,为高抗蚜品种;第Ⅱ类: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为抗蚜品种;第Ⅲ类:宁杞10号,为感蚜品种。【结论】棉蚜在4个枸杞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且4个枸杞品种的抗虫机制和位点也存在差异,宁杞1号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对棉蚜表现出抗性,抗蚜性最强,为高抗蚜品种;宁杞5号和宁杞7号在叶肉和韧皮部对棉蚜表现出抗性,但抗蚜性较弱,为抗蚜品种;宁杞10号能够被棉蚜长时间刺吸取食,其抗蚜性最弱,为感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枸杞 取食行为 品种选育 抗蚜性 刺吸电位技术
下载PDF
噻虫嗪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3
作者 韩英 魏引弟 +3 位作者 朱悦 梁虎军 苏悦 姚永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噻虫嗪2.0、4.0、6.0 g/kg不同浓度种子处理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噻虫嗪2.0、4.0、6.0 g/kg不同浓度种子处理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若蚜发育历期随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延长,6.0 g/kg处理显著长于对照。4.0、6.0 g/kg处理若蚜存活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棉蚜分别下降17.85%、34.57%;而棉长管蚜分别下降35.07%、59.13%。随噻虫嗪处理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寿命和产蚜量均下降,噻虫嗪2.0 g/kg处理棉蚜产蚜量高于对照,而棉长管蚜显著低于对照;6.0 g/kg处理下棉长管蚜和棉蚜的产蚜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7.78%和25.28%。不同处理间棉蚜达到繁殖高峰期时间基本一致,而棉长管蚜较对照延后1~2 d。2.0 g/kg噻虫嗪处理下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4.0、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内禀增长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噻虫嗪包衣剂量增加,棉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延长,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长于对照;4.0、6.0 g/kg噻虫嗪剂量处理下,其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分别较对照下降49.78%和68.74%、29.63%和48.15%、7.63%和12.21%,对棉长管蚜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棉长管蚜 噻虫嗪 种衣剂 生命表参数
下载PDF
二星瓢虫的捕食选择性及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
4
作者 魏钟帅 侯璐 +2 位作者 王新霞 王铁矿 李秋荣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为了解二星瓢虫对枸杞棉蚜和枸杞木虱的捕食偏好性,在不同棉蚜、瓢虫密度及相同的瓢蚜比条件下,探究二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及捕食者密度对其捕食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及成虫捕食枸... 为了解二星瓢虫对枸杞棉蚜和枸杞木虱的捕食偏好性,在不同棉蚜、瓢虫密度及相同的瓢蚜比条件下,探究二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及捕食者密度对其捕食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及成虫捕食枸杞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二星瓢虫的种内干扰和虫口密度对其捕食枸杞棉蚜数量的影响分别符合Hassell模型和Watt模型。二星瓢虫1、2、3、4龄期幼虫及成虫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13.19、29.29、62.89、124.67和105.03头;在一定空间内,二星瓢虫个体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干扰效应,1龄幼虫受到的干扰最大,干扰常数为1.1734;二星瓢虫的密度会对自身的捕食活动产生一定影响,4龄幼虫对食物的竞争最激烈,竞争参数为0.9220。研究结果可为改进二星瓢虫的人工养殖技术、提高瓢虫资源的利用效率及防控效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星瓢虫 枸杞棉蚜 枸杞木虱 捕食作用 捕食嗜好
下载PDF
5种新型农药对棉蚜的田间防效
5
作者 裴娟 宋荣 李晓旭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为筛选用于防治棉花蚜虫的农药,选取5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农药在和硕县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隆施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75 g/667 m^(2))、力作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69 g/667 m^(2))、英威可分散液剂(有效成分15 g/667 m^(2))的速效性... 为筛选用于防治棉花蚜虫的农药,选取5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农药在和硕县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隆施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75 g/667 m^(2))、力作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69 g/667 m^(2))、英威可分散液剂(有效成分15 g/667 m^(2))的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高,是防治棉花蚜虫的有效药剂,适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顶峰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375 g/667 m^(2))速效性不好,但持效期长,防效高,可以与速效农药的混合使用。建议在棉花蚜虫密度较高时使用隆施、力作、英威速效性、持续性好和防效高的药剂;在棉花蚜虫密度较低时可使用顶峰持效期长、防效高的农药,可与速效性好的农药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棉蚜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不同海拔花椒棉蚜天敌寄生蜂调查
6
作者 肖银波 董青川 +4 位作者 曾全 杨双昱 杨远亮 贾玉珍 王新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在金阳县800—1800 m不同海拔段,对棉蚜寄生蜂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寄生蜂对棉蚜寄生率为2.63%。共发现棉蚜寄生蜂3科3属4种: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us aphidivorus、印度三叉蚜茧蜂Trioxys indicus、蚜茧蜂T.sp.、棉蚜蚜小蜂Aphelinus... 在金阳县800—1800 m不同海拔段,对棉蚜寄生蜂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寄生蜂对棉蚜寄生率为2.63%。共发现棉蚜寄生蜂3科3属4种: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us aphidivorus、印度三叉蚜茧蜂Trioxys indicus、蚜茧蜂T.sp.、棉蚜蚜小蜂Aphelinus gossypii。印度三叉蚜茧蜂占寄生蜂总数的90.38%,是花椒棉蚜寄生蜂优势种群。经统计,印度三叉蚜茧蜂在1000—1800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而雌雄性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生蜂 印度三叉蚜茧蜂 海拔
下载PDF
棉蚜抗药性现状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石丹丹 张帅 梁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8,共9页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化学杀虫剂一直以来都是棉蚜综合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化学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棉蚜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现有研究表明,靶标位点突变、解毒酶基因的过...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化学杀虫剂一直以来都是棉蚜综合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化学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棉蚜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现有研究表明,靶标位点突变、解毒酶基因的过表达以及某些肠道共生菌丰度的变化是导致棉蚜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针对棉蚜抗性发展现状及其抗药性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是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势、实现棉蚜可持续治理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棉蚜的抗药性现状、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策略3个方面对近10多年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棉蚜抗药性长效治理和科学施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化学防治 抗药性 抗性机制 抗性治理
下载PDF
基于YOLOv8网络的棉蚜图像识别算法及软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盼 杨子恒 +3 位作者 万虎 何顺 黄远 徐胜勇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3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解决在棉蚜种群预测与防治科研工作中人工计数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神经网络的棉蚜图像识别算法并集成为软件。首先,连续15 d使用手机拍摄人工接种的棉蚜图像,选择清晰的50张图像将其裁剪为6个子图像,再使用LabelIm... 为解决在棉蚜种群预测与防治科研工作中人工计数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神经网络的棉蚜图像识别算法并集成为软件。首先,连续15 d使用手机拍摄人工接种的棉蚜图像,选择清晰的50张图像将其裁剪为6个子图像,再使用LabelImg软件进行人工标注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选择YOLOv5和YOLOv8系列的10种模型,训练参数设置相同(批次大小32,迭代100轮,初始学习率0.01,周期学习率0.01),使用AutoDL平台的服务器进行训练。最后,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其中YOLOv8l模型综合性能表现最佳,mAP50达到了0.926。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易用的人机软件,使用PYQT5开发了软件的前端,实现了棉蚜图片的读取、计数、结果可视化和导出为Excel等功能。软件的后端采用了“拆分—检测—合并”的图像处理方式,保障了YOLO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经过测试,该软件对于死棉蚜与活棉蚜计数的平均精度为0.945,展现出与人工计数相当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该研究为棉蚜防治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检测工具,也可为无人农场等场景中的精准作业提供关键作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计数 图像识别 图像处理 YOLO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影响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晨 刘金萍 +1 位作者 杨益众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199,共7页
为建立干旱胁迫对棉花害虫种群增长影响的评价方法,本研究设置1%、3%和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处理4叶期棉花苗,分别模拟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系统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棉花植株生理特性及棉蚜种群密度。结果显示:随着PEG-6000... 为建立干旱胁迫对棉花害虫种群增长影响的评价方法,本研究设置1%、3%和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处理4叶期棉花苗,分别模拟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系统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棉花植株生理特性及棉蚜种群密度。结果显示:随着PEG-6000浓度增加,棉花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而棉花植株上的棉蚜种群增长能力和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不利于棉花植株生长,进而对棉蚜种群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后续系统研究干旱胁迫对棉花-害虫-天敌互作关系的长期影响及其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棉花 棉蚜 叶片生理代谢 害虫种群增长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效和对多异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10
作者 李鹏飞 郑艺翔 +3 位作者 苟长青 武刚 王兰 冯宏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7-496,共10页
【目的】杀虫剂的交替施用是害虫抗药性治理的主要策略之一,筛选既能有效防治新疆棉蚜又能保护棉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杀虫剂。【方法】以新烟碱类杀虫剂20%(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下同)啶虫脒可溶液剂为对照,评价了50 g·L^(-1)双丙环... 【目的】杀虫剂的交替施用是害虫抗药性治理的主要策略之一,筛选既能有效防治新疆棉蚜又能保护棉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杀虫剂。【方法】以新烟碱类杀虫剂20%(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下同)啶虫脒可溶液剂为对照,评价了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3种复配制剂(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9%螺虫·噻嗪酮悬浮剂)对新疆棉蚜的毒力和对多异瓢虫的毒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防效)。【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 g·L^(-1)双丙环虫酯对棉蚜的毒力最高(LC50=11.66 mg·L^(-1)),大于对照杀虫剂20%啶虫脒(LC50=46.48 mg·L^(-1)),而3种复配制剂对棉蚜的毒力(LC50>70 mg·L^(-1))均低于对照杀虫剂。50 g·L^(-1)双丙环虫酯和3种复配制剂对多异瓢虫的毒性均低于对照杀虫剂20%啶虫脒,其中50 g·L^(-1)双丙环虫酯、35%氟啶·啶虫脒和39%螺虫·噻嗪酮对棉蚜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对多异瓢虫的毒性,对棉蚜具有正向选择性,而20%啶虫脒和60%氟啶·噻虫嗪对棉蚜具有负向选择性。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 g·L^(-1)双丙环虫酯和3种复配制剂对棉蚜的防效均高于对照杀虫剂20%啶虫脒,药后7 d防效表现为60%氟啶·噻虫嗪>50 g·L^(-1)双丙环虫酯>39%螺虫·噻嗪酮>35%氟啶·啶虫脒>20%啶虫脒,分别为93.41%、91.22%、89.43%、87.90%和79.72%。【结论】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39%螺虫·噻嗪酮悬浮剂不仅对棉蚜的田间防效优于20%啶虫脒可溶液剂,而且对多异瓢虫安全性好,建议在新疆棉田交替轮换使用双丙环虫酯、氟啶·啶虫脒和螺虫·噻嗪酮等杀虫剂防治蚜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棉蚜 多异瓢虫 毒力 防治效果 选择性
下载PDF
两个棉蚜胰岛素受体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三种有翅型棉蚜中的表达模式比较
11
作者 王柳玉 王丽 +5 位作者 朱香镇 张开心 李东阳 姬继超 崔金杰 马伟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7-508,共12页
【目的】明确棉蚜2个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在3种有翅型棉蚜翅型分化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棉蚜全基因组数据获取2个胰岛素受体基因(insulin receptor 1,AgInR1和insulin receptor 2,AgInR2)序列并进行氨基酸序... 【目的】明确棉蚜2个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在3种有翅型棉蚜翅型分化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棉蚜全基因组数据获取2个胰岛素受体基因(insulin receptor 1,AgInR1和insulin receptor 2,AgInR2)序列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而后对InR1和InR2进行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以及基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分析2种胰岛素受体基因在棉蚜孤雌无翅蚜以及3种有翅蚜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AgInR1和AgInR2均为亲水性跨膜蛋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7种昆虫的InR1聚为1簇,14种昆虫的InR2聚为1簇。半翅目蚜科的InR1、InR2分别以极高的自展值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分析表明棉蚜InR1和InR2保守结构排列较为相似,但相较于AgInR1,AgInR2缺少1个FN3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AgInR1在孤雌有翅蚜、性母、雄蚜这3种有翅蚜的4龄、成虫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同龄期的孤雌无翅蚜,而AgInR2在3种有翅蚜中的表达模式与AgInR1不同。【结论】AgInR1可能参与调控3种有翅蚜在4龄及成虫期的翅发育过程。AgInR2与AgInR1的表达模式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胰岛素信号通路在棉蚜翅型分化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翅多态性 胰岛素受体 表达模式 翅型分化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郭佳茹 蒲占悦 +4 位作者 柴军发 王小龙 洪波 王芳 贾彦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6,154,共9页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后棉蚜的死亡率逐渐增加,第2天2种制剂最高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5 d后2种制剂的致死作用达到最强,其最高浓度处理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97%和95.97%。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的棉蚜在总记录时间为8 h内均产生7种波形,分别是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韧皮部被动取食波E2波、机械阻碍波F波、木质部主动取食波G波。1#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棉蚜成虫拒食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2#制剂1×10^(6) cfu/mL浓度、1#制剂4×10^(6) cfu/mL、2#制剂4×10^(6) cfu/mL、1#制剂1×10^(6) cfu/mL、2#制剂2.5×10^(5) cfu/mL和1#制剂2.5×10^(5) cfu/mL,2#制剂1×10^(6) cfu/mL浓度对棉蚜的拒食作用最强。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的取食行为都有影响,其中2#制剂对棉蚜产生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有效防控棉蚜种群的真菌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蜡蚧轮枝菌 可分散油悬浮剂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亚致死效应比较
13
作者 魏引弟 梁虎军 +5 位作者 张笑丽 蒋攀 韩英 苏悦 韩旭 姚永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27-132,共6页
采用生命表分析法对比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LC_(20)(1.02μg/mL)处理棉蚜后G_(0)代种群表现出种群净增值率(R_(0))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缩短和种群加倍时间(DT)延长,但与对... 采用生命表分析法对比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LC_(20)(1.02μg/mL)处理棉蚜后G_(0)代种群表现出种群净增值率(R_(0))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缩短和种群加倍时间(DT)延长,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G_(1)代种群的R_(0)和r_(m)较对照分别降低1.94和0.01。而氟啶虫胺腈LC_(20)(0.13 mg/L)处理棉长管蚜后,G_(0)代种群的R_(0)、r_(m)和λ较对照分别降低3.44、0.07、0.14,而平均世代历期显著延长0.3 d。且氟啶虫胺腈可显著增加棉长管蚜G_(1)代种群的适合度代价,其成虫产仔前期(APOP)和总产仔前期(TPOP)明显延长,R_(0)、r_(m)和λ较对照分别降低8.77、0.10、0.13,平均世代时间(T)和种群加倍时间(DT)提高3.84、0.76 d。氟啶虫胺腈亚致死剂量LC_(20)对棉长管蚜种群的抑制作用较棉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棉长管蚜 氟啶虫胺腈 亚致死效应 生命参数
下载PDF
不同翅型棉蚜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对比
14
作者 安哲 马妍 +4 位作者 高雪珂 雒珺瑜 崔金杰 王丽 朱香镇 《中国棉花》 2023年第6期18-21,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棉蚜中氨基酸组成,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不同翅型不同发育时期的棉蚜进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翅型棉蚜中均检测到相同的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11种。在若虫时期,有翅蚜... 为了深入了解棉蚜中氨基酸组成,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不同翅型不同发育时期的棉蚜进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翅型棉蚜中均检测到相同的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11种。在若虫时期,有翅蚜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无翅蚜无显著差异;在成虫时期,与无翅蚜相比,有翅蚜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了1.5倍,脯氨酸、甲硫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在2个发育时期,有翅蚜的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无翅蚜,而有翅蚜的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无翅蚜;有翅成蚜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无翅成蚜显著上升0.65倍。推测有翅成蚜脯氨酸与甲硫氨酸含量较无翅成蚜的增加与有翅蚜抗逆性增强有关,而有翅棉蚜体内精氨酸含量较无翅棉蚜低可能与其繁殖力低有关。这些结果可为棉蚜翅型分化分子机理研究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翅型分化 游离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棉蚜虫情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
15
作者 张家琪 吕新 +3 位作者 王磊 陈国栋 万素梅 林皎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9期83-91,共9页
为明确棉蚜在不同生境下的数量变化及时空分布规律,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2种生境条件对棉蚜数量在棉株上的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同时测定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对棉蚜数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田间试验条件下的蚜... 为明确棉蚜在不同生境下的数量变化及时空分布规律,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2种生境条件对棉蚜数量在棉株上的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同时测定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对棉蚜数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田间试验条件下的蚜虫数量呈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直至消失的趋势,蚜虫数量于6月上旬出现,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之后急剧下降,且主要分布在下层叶片;盆栽试验中,棉蚜数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蚜虫集中分布在棉株的中、下层叶片。2种生境下,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幼嫩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高于先出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单叶棉蚜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棉蚜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促使叶片色素含量增加。棉蚜除品种外,在可控的环境中,棉蚜数量会持续上升;在不可控的环境中,高峰期过后会自动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时空分布规律 盆栽 棉蚜 虫情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研究
16
作者 陈佳斌 刘秉阳 +2 位作者 张丽萍 杨玲 王芳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LC50值为77.6215 mg/L。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在田间对枸杞棉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5.56、83... 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LC50值为77.6215 mg/L。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在田间对枸杞棉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5.56、83.33、111.11 mg/L在药后3、7、14 d的防效分别为72.38%~78.96%、80.15%~92.59%、79.71%~93.09%。药后7 d低剂量处理防效低于对照处理,其他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的防效,且各剂量处理均对枸杞树安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枸杞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枸杞棉蚜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棉蚜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越 朱鹤 +1 位作者 单莹 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棉蚜Aphis gossypii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威胁产量。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是防治棉蚜的常用杀虫剂。但因长期使用,我国各地棉蚜已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就棉蚜在我国三大棉区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水平以... 棉蚜Aphis gossypii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威胁产量。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是防治棉蚜的常用杀虫剂。但因长期使用,我国各地棉蚜已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就棉蚜在我国三大棉区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水平以及抗药性机理进行归纳,为后续防治棉蚜中合理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吡虫啉 氟啶虫胺腈 抗药性监测 抗性机理
下载PDF
四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枸杞棉蚜的 田间防效分析
18
作者 王铁矿 魏钟帅 +2 位作者 来有鹏 陈红雨 李秋荣 《青海农林科技》 2023年第2期59-62,73,共5页
为筛选对枸杞棉蚜具有较好防效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文选取了4种杀虫剂,分别设置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4种供试杀虫剂的低剂量处理、5%S-氰戊菊酯水乳剂的中剂量处理(3M)与对照药剂50%... 为筛选对枸杞棉蚜具有较好防效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文选取了4种杀虫剂,分别设置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4种供试杀虫剂的低剂量处理、5%S-氰戊菊酯水乳剂的中剂量处理(3M)与对照药剂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枸杞棉蚜的防效不存在显著差异,4种杀虫剂的中、高剂量处理(3M除外)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噻虫嗪,而与对照高效氯氰菊酯无明显差异。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高剂量对枸杞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6.37%,5%S-氰戊菊酯水乳剂高剂量的防效次之,为93.37%,而其他2种杀虫剂的中、高剂量防效也在82.52%-86.09%,其防治效果也不逊色。在生产中防治枸杞棉蚜,推荐使用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中、高剂量,且与其它种类农药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棉蚜 拟除虫菊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监测及交互抗性测定
19
作者 张慧斌 邵海南 +1 位作者 黄铮昱 李秋荣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4-51,共8页
为了解田间枸杞棉蚜对吡虫啉抗药性的发生动态,延长吡虫啉的使用寿命,文中采用单头反选育和群体汰选的方法,建立了枸杞棉蚜吡虫啉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抗性品系现实遗传力与抗性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浸叶法测定11种杀虫剂对吡虫啉的交互抗... 为了解田间枸杞棉蚜对吡虫啉抗药性的发生动态,延长吡虫啉的使用寿命,文中采用单头反选育和群体汰选的方法,建立了枸杞棉蚜吡虫啉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抗性品系现实遗传力与抗性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浸叶法测定11种杀虫剂对吡虫啉的交互抗性,并对青海5个县(市)的枸杞棉蚜种群进行了连续2年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初始枸杞棉蚜种群经42代筛选后,敏感种群的抗药性为原始种群的0.49倍,抗性种群的抗药性为原始种群的46.22倍,为敏感种群的92.78倍,达到高水平抗药性;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现实遗传力为0.044 7。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吡虫啉与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螺虫乙酯、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素等杀虫剂之间无交互抗性,与啶虫脒、阿维菌素、烯啶虫胺等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较高。2020年和2021年5个枸杞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均呈现中水平的抗药性,因此,长期大量使用吡虫啉存在枸杞棉蚜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棉蚜 抗药性 吡虫啉 敏感种群 抗性种群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棉蚜生物型间的分化
20
作者 张帅 李超侠 +4 位作者 康颖 苏宏华 周福才 景田兴 杨益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6,199,共10页
通过分析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单倍型Hap1和Hap3型棉蚜中的变异情况,探讨棉蚜相关研究中引入生物型概念的重要性。检索文献数据库中棉蚜P450相关研究论文,从中筛选目标P450信息,获取基因序列并分析整理。将获得的P450基因与Hap1和Hap3型... 通过分析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单倍型Hap1和Hap3型棉蚜中的变异情况,探讨棉蚜相关研究中引入生物型概念的重要性。检索文献数据库中棉蚜P450相关研究论文,从中筛选目标P450信息,获取基因序列并分析整理。将获得的P450基因与Hap1和Hap3型棉蚜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建立对应关系。根据基因组数据,整理出P450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基因编码及序列组成等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450基因所在区域基因组序列在两型棉蚜中的缺失、插入、取代、复制和倒置等变异信息。通过文献数据检索,获得14篇有关棉蚜P450功能的文献,棉蚜种群分别来源于棉花、黄瓜和青椒等寄主,涉及17个P450基因序列,功能包含对3种植物次生物质和7种化学农药的解毒代谢。分析发现P450在CDS (coding sequence)序列、基因结构及基因所处基因组区域等方面发生变异。由于不同生物型棉蚜所处生境的差异,受到的寄主植物次生物质胁迫、气候环境胁迫和农药胁迫等不同,导致解毒基因出现分化,在棉蚜相关研究中需考虑到棉蚜生物型分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基因 基因组 寄主 基因变异 序列结构 棉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