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分条件下氨基酸添加对温带暗棕壤碳氮含量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李颖 郭亚芬 崔晓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目的】解析土壤pH值与土壤氮以及CH_(4)排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碳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优化温带森林暗棕壤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带森林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水分条件为土壤饱... 【目的】解析土壤pH值与土壤氮以及CH_(4)排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碳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优化温带森林暗棕壤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带森林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水分条件为土壤饱和持水量(WHC)的40%、60%、90%,通过向温带暗棕壤中添加两种不同性质的氨基酸,探讨其对土壤碳氮含量及CH_(4)排放的潜在影响,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碳氮含量、pH值及CH_(4)排放速率间的相关性。【结果】(1)氨基酸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铵态氮(NH_(4)^(+)-N)含量及CH_(4)排放速率。亮氨酸处理使DOC、NH_(4)^(+)-N含量分别升高21.39%、45.10%,CH_(4)排放速率较CK升高3.20倍,甲硫氨基酸使DOC、NH_(4)^(+)-N含量分别升高21.39%、72.71%,CH_(4)排放速率较CK升高7.00倍;(2)不同氨基酸对土壤硝态氮(NO_(3)^(-)-N)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亮氨酸处理使土壤NO_(3)^(-)-N含量升高了8.41%,但其对于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而甲硫氨基酸能够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NO_(3)^(-)-N含量显著降低了37.90%;(3)土壤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DOC、NH_(4)^(+)-N、NO_(3)^(-)-N含量及CH_(4)排放速率均存在显著影响。90%WHC使DOC含量升高11.95%~19.91%,使NH_(4)^(+)-N升高19.83%~35.46%,使NO_(3)^(-)-N降低10.05%~23.79%,使CH_(4)排放速率升高至另外两种水分条件的1.48~2.06倍。60%WHC条件使NH_(4)^(+)-N升高13.05%,使NO_(3)^(-)-N含量升高24.62%。60%WHC可能是温带暗棕壤硝化作用的最适含水量,90%WHC条件有利于DOC积累,同时对NO_(3)^(-)-N的产生存在明显抑制作用;(4)土壤pH与N H4+-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_(3)^(-)-N含量呈正相关。CH_(4)排放速率与NO_(3)^(-)-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H_(4)^(+)-N含量呈负相关,与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性质氨基酸添加在温带森林暗棕壤碳氮含量及CH_(4)排放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一定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有利于土壤NH_(4)^(+)-N、NO_(3)^(-)-N、DOC的积累及CH_(4)的排放,但土壤高含水量条件对NO_(3)^(-)-N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研究温带森林暗棕壤碳含量、CH_(4)排放及氮转化机制时,建议关注不同氨基酸的差异性作用,同时考虑水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氨基酸态氮 碳氮含量 甲烷 温带暗棕壤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和棕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李天娇 张乃于 +7 位作者 申文艳 宋天昊 刘红芳 刘晓燕 张秀芝 彭畅 杨劲峰 张淑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835-3847,共13页
【目的】比较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两种典型土壤(黑土和棕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探究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缓解土壤结构退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34年黑土和45年棕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两定位点共有的不施肥(CK)、化... 【目的】比较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两种典型土壤(黑土和棕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探究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缓解土壤结构退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34年黑土和45年棕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两定位点共有的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以及黑土特有的化肥配施秸秆(NPKS)处理、棕壤特有的有机肥——猪厩肥(M)处理,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化学性质,采用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结果】相比于CK,NPK处理下黑土和棕壤大团聚体(>0.25 mm)比例显著降低8.6%和11.3%,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显著减少18.6%和10.7%,说明单施化肥导致黑土和棕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降低;NPKM和M处理下棕壤的MWD分别显著增加44.2%和17.9%,而NPKM处理下黑土MWD未发生显著变化,但NPKS处理下黑土MWD显著提高11.8%,说明在棕壤中施用猪厩肥,黑土中秸秆还田是提高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主要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黑土和棕壤的pH和交换性钙、镁离子(Ca^(2+)、Mg^(2+))降低,阻碍了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施用有机物料(M、NPKM、NPKS)抑制了土壤pH的降低,提高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促进有机碳与铁铝氧化物、钙镁离子的结合,推动了黑土和棕壤颗粒的团聚过程,进而维持和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综合分析表明,影响黑土团聚体稳定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络合态氧化铝(Al_(p))、Ca^(2+)、POC、pH、MAOC,其中黑土团聚体稳定性与Al_(p)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因素显著正相关。影响棕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POC、络合态氧化铁(Fe_(p))、pH、Mg^(2+)、Ca^(2+)、无定形态氧化铝(Al_(o))、Al_(p)、无定形态氧化铁(Fe_(o)),其中棕壤团聚体稳定性与Al_(o)和Fe_(o)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显著正相关。【结论】化肥配施有机物料(猪厩肥、秸秆)可以抑制土壤酸化,通过增加土壤POC和Ca^(2+)含量,提高黑土和棕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是延缓土壤结构退化的重要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棕壤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组分 铁铝氧化物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的棕壤胶体凝聚动力学比较
3
作者 任凯璐 左研 +4 位作者 寇琪 张广才 张昀 汪景宽 高晓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4,共11页
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施肥改变土壤溶液环境,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结构和土壤物质组成产生影响。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影响土壤胶体微观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宏观现象的关联十分必要。依托35年棕壤长期定位... 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施肥改变土壤溶液环境,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结构和土壤物质组成产生影响。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影响土壤胶体微观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宏观现象的关联十分必要。依托35年棕壤长期定位施肥监测试验站,选取不施肥处理(CK)、施用氮肥(N)、施用有机肥(M)、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N+M)四种处理的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监测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胶体凝聚动力学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棕壤有机质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棕壤矿物组成等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胶体凝聚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胶体凝聚特征均表现为在低电解质浓度条件下发生慢速凝聚(RLCA)与高电解质浓度条件下的快速凝聚(DLCA);不同施肥处理胶体在相同电解质体系中的临界聚沉浓度的大小顺序均为M>N+M>CK>N。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增加了棕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了胶体颗粒表面电场强度,加大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加之有机质组分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得胶体的凝聚现象减弱;另一方面,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并未改变棕壤黏土矿物组成类型,但对其相对含量产生影响:其中,有机肥的长期施入使2︰1型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增加,1︰1型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减少,长期施用氮肥使伊利石相对含量减少而高岭石相对含量增加。综上,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会改变棕壤胶体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棕壤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棕壤 临界聚沉浓度 X射线衍射 光散射
下载PDF
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4
作者 陈浩峰 方彦奇 +4 位作者 赵国凤 黄岩 杨奎 彭江英 梁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66,共8页
以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4地物波谱仪获取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分布形态和高光谱特征,基于原始光谱(R)、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LR)、倒数一阶微分(FDR)和对数... 以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4地物波谱仪获取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分布形态和高光谱特征,基于原始光谱(R)、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LR)、倒数一阶微分(FDR)和对数一阶微分(FDL)这6种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了黄棕壤性水稻土SOM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NN),并比较分析了这3种模型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SOM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弱相关关系,经FD处理后,光谱曲线特征突出明显,光谱FD、SD、FDR和FDL变换能有效提升光谱反射率与SOM含量的相关性。(2)PLSR、SVM和BPNN模型对SOM含量低值(1.98%)的预测效果均较差;数理统计有助于模型精度的评价。(3)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整体优于PLSR和BPNN模型;光谱FD变换的SVM模型对SOM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其验证集的R2、RMSE和RPD分别为0.902、0.257和2.287,可为实现快速、准确地测定黄棕壤性水稻土SOM含量提供新的模型参考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换 模型精度 棕壤水稻土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形态对棕壤性土土壤肥力及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肖鑫 况帅 +6 位作者 王滨 宗浩 高强 徐艳丽 董建新 翟振 丛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为探究不同形态秸秆还田对棕壤性土植烟土壤肥力的影响效应,以不施秸秆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粉碎1 cm(FS1)、粉碎5 cm(FS5)、粉碎10 cm(FS10)和秸秆粉末1 mm(FM)4种形态的秸秆还田试验,表征0~2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养分状况以及土... 为探究不同形态秸秆还田对棕壤性土植烟土壤肥力的影响效应,以不施秸秆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粉碎1 cm(FS1)、粉碎5 cm(FS5)、粉碎10 cm(FS10)和秸秆粉末1 mm(FM)4种形态的秸秆还田试验,表征0~2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养分状况以及土壤酶活性,并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以及烤烟产质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可降低土壤容重2.88%~10.99%,提高田间持水量5.96%~34.02%,降低土层平均穿透阻力19.17%~25.87%,以FS5处理的降低或提升效果最显著(P<0.05);(2)不同形态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的提升具有差异,FS5和FM处理能较CK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74.08%和44.84%(P<0.05),FS1、FS5和FS1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微生物量碳含量80.79%、125.31%和70.39%(P<0.05),以FS5处理增加量最高,同时能分别提升土壤全氮、碳氮比和硝态氮含量34.40%、20.22%和749.06%(P<0.05);(3)与CK相比,不同形态秸秆还田分别显著提升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52.40%~222.39%和6.19%~26.88%,以FS5处理的提升幅度最高(P<0.05);(4)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FS5处理综合质量得分最高(0.72),可作为提升棕壤性土植烟土壤肥力的有效秸秆形态,其中,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纤维素酶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因子;(5)FS1和FS5处理可增加烤后烟产量8.46%~23.34%。综上所述,不同秸秆还田形态在短期内可改善棕壤性土植烟土壤的理化性状和酶活性,其中以秸秆粉碎5 cm还田效果较好,可实现土壤综合肥力的快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形态 棕壤性土 烟田 土壤肥力 烤烟产质量
下载PDF
长期施用生物炭对棕壤养分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6
作者 王庆阳 曹殿云 +5 位作者 王迪 詹增意 贺婉莹 孙强 陈温福 兰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12-2622,共11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生物炭对棕壤养分含量及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评价生物炭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调控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稳定性方面的长效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施炭量处...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生物炭对棕壤养分含量及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评价生物炭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调控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稳定性方面的长效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施炭量处理:0(CK)、15.75 t·hm^(-2)(BC1)、31.50 t·hm^(-2)(BC2)和47.25 t·hm^(-2)(BC3),分别测定生物炭施用4年和8年后土壤有机碳(SOC)、氮磷钾速效养分、氮磷钾全量养分以及土壤富里酸(FA)、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含量。【结果】施用生物炭可提高SOC含量,BC1、BC2、BC3处理SOC含量较CK处理提高了37.35%—72.97%。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AK)含量,与CK处理相比,BC1、BC2和BC3处理土壤AK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11.67—14.00、19.33—22.33和12.33—35.33 mg·kg-1。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和全钾(TK)含量影响不大(除个别处理)。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HA、可溶性腐殖质(HE)和HM含量。与CK处理相比,BC1、BC2和BC3处理土壤HA含量分别提高了39.68%—40.91%、30.91%—50.79%和34.55%—57.14%。BC1、BC2和BC3处理土壤HE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8.02%—29.74%、16.81%—30.48%和15.92%—24.91%。与CK处理相比,BC1、BC2和BC3处理土壤HM含量分别提高了48.39%—58.94%、13.57%—89.23%和82.36%—105.82%。施用生物炭4年后对土壤F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施用生物炭8年后显著提高了土壤FA含量,BC1、BC2和BC3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2.01%、30.19%和18.24%。在2016年,各施炭处理提高了土壤HA/HE和HA/FA,但降低了HE/HM,但在2020年,仅BC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HA/FA,BC3处理显著降低了HE/HM。通过冗余和相关分析表明,SOC、TK、AK、TP和AP与腐殖质组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OC和TK与土壤腐殖质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土壤SOC、AK、TP和AP与土壤腐殖质的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长期施用生物炭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主要表现在提高SOC和AK含量;长期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主要表现在提高土壤HA和HM含量,但对土壤腐殖质稳定性的影响会随时间推移被减弱;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及稳定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棕壤 富里酸 胡敏酸 胡敏素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鲁东南棕壤花生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以沂南县为例
7
作者 郭艳萍 唐洪杰 +2 位作者 刘德友 姚静 黄金丽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25-3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鲁东南棕壤花生产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花生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典型棕壤的沂南县花生产区的土样,测定土壤容重、pH及各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鲁东南花生产区棕壤耕地以通透性不良型地块为主,土... 本研究旨在评估鲁东南棕壤花生产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花生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典型棕壤的沂南县花生产区的土样,测定土壤容重、pH及各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鲁东南花生产区棕壤耕地以通透性不良型地块为主,土壤团粒结构较差,通透性较低;多呈酸性或微酸性,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和磷、钙含量相对丰富;供氮能力适中,但容量较小,氮素营养潜在性缺乏;供钾强度较小,潜力太低,潜在性钾素营养严重匮乏;有效锰缺乏,有效硼适中,而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铁、有效钼的含量相对丰富。在直接影响花生生长的六项主要评价指标中,除pH和速效钾水平4级,速效氮水平3级外,其他3项指标水平均为2级。鲁东南棕壤的养分分布不均衡,耕地酸化较严重,氮养分适中,钾营养严重匮乏,磷、钙营养丰富,通过深耕松土,补充氮素,增施钾肥,配方施肥等农艺措施,加厚活土层,提高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环境,比较适宜花生生长发育。该区域棕壤还具备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微量元素条件,属于花生中产田的肥沃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南 花生 花生生产区 棕壤 养分分布 土壤养分管理 土壤肥力 肥力评价 农艺措施
下载PDF
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杰颖 周晓莹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明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方法】以棕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分析,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后,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变化。【结果】棕壤对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被吸附的汞很难被解吸。汞在棕壤中的吸附量与解... 【目的】探明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方法】以棕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分析,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后,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变化。【结果】棕壤对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被吸附的汞很难被解吸。汞在棕壤中的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以多项式方程拟合度最佳;其次是线性方程、乘幂方程,指数方程稍差但也达极显著相关。【结论】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不同处理下棕壤对汞的等温吸附过程,随着腐殖酸比例的增加,棕壤对汞的吸附量及吸附能力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棕壤 吸附-解吸
下载PDF
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李杰颖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1期8-10,共3页
以棕壤为供试材料,在其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腐殖酸后,对汞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汞在棕壤中的吸附过程包括快反应和慢反应,解吸过程则遵循慢-快-慢的反应历程;当外源汞进入土壤后,很快会被土壤颗粒吸附,... 以棕壤为供试材料,在其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腐殖酸后,对汞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汞在棕壤中的吸附过程包括快反应和慢反应,解吸过程则遵循慢-快-慢的反应历程;当外源汞进入土壤后,很快会被土壤颗粒吸附,而且被吸附的汞很难被解吸;腐殖酸的加入会影响汞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速率,从而对汞在棕壤中的解吸起抑制作用;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方程均以Elovich方程的拟合度最高(r=0.9380),其次是双常数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棕壤 吸附-解吸 动力学
下载PDF
工农业副产物添加对棕壤的改良研究
10
作者 何美婧 李滨卉 +1 位作者 吴延楠 贺海升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由于不当农艺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辽宁省棕壤区土壤发生酸化,需要添加改良剂予以阻控。以农田棕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工业矿渣(煤矸石和膨润土矿渣)、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秸秆)、菌糠(平菇菌糠、金针菇菌糠)等6种常见的工农业生产副产物作... 由于不当农艺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辽宁省棕壤区土壤发生酸化,需要添加改良剂予以阻控。以农田棕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工业矿渣(煤矸石和膨润土矿渣)、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秸秆)、菌糠(平菇菌糠、金针菇菌糠)等6种常见的工农业生产副产物作为改良剂,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的方法,考察了工农业生产副产物对酸化棕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菌糠和工业废弃物均可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的酸度,使土壤pH提高0.29~0.79个单位;添加改良剂可不同程度改变土壤净硝化作用,但影响不大;改良剂的添加有效增强了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综合而言,农业生产副产物更适合酸化棕壤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棕壤 改良剂 硝化作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还田对植烟黄棕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华鑫 梁太波 +7 位作者 李彩斌 罗贞宝 关罗浩 钟帅 翟振 边文杰 黄卫 张艳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6-487,共12页
【目的】明确烟秆生物炭对植烟黄棕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提高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烟秆生物炭(0、5、15、20和40 t/ha)施用4年后烟田土壤养分指标及细菌丰度变化;采用16S r... 【目的】明确烟秆生物炭对植烟黄棕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提高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烟秆生物炭(0、5、15、20和40 t/ha)施用4年后烟田土壤养分指标及细菌丰度变化;采用16S rDNA序列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方法,分析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细菌丰度呈增加趋势。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生物炭用量在15 t/ha时,土壤细菌OTU丰富度及Alpha多样性指数最高;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低,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和Roseiflexus相对丰度较高。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生物炭用量与土壤拟杆菌门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酸杆菌门显著负相关。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施用生物炭增加了与土壤碳代谢相关的细菌基因丰度。【结论】贵州植烟黄棕壤施用烟秆生物炭后,土壤养分、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指标均有提升,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碳代谢能力增强,对改善烟田土壤微生态具有积极作用。以15 t/ha烟秆生物炭作用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植烟黄棕壤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 功能预测
下载PDF
有机物料配合深耕混合还田快速提升砂质棕壤农业生产力的效果和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旭 韩晓增 +4 位作者 王晓辉 郭振希 陆欣春 严君 邹文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目的】提高土壤肥力是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方式,我们尝试了不同耕作和有机肥还田方式对砂粒含量较高且贫瘠的土壤的培肥效果。【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年开始,在辽宁南部砂质棕壤进行,供试作物为玉米。以常规浅翻15 cm (T15)为对照,设... 【目的】提高土壤肥力是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方式,我们尝试了不同耕作和有机肥还田方式对砂粒含量较高且贫瘠的土壤的培肥效果。【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年开始,在辽宁南部砂质棕壤进行,供试作物为玉米。以常规浅翻15 cm (T15)为对照,设置了秸秆浅混还田(0-15 cm,T15+S)、深翻35 cm (T35)、秸秆深混还田(0-35 cm,T35+S)、有机肥深混还田(0-35 cm,T35+M)、秸秆有机肥深混还田(0-35 cm,T35+S+M)、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和免耕秸秆条覆盖(HT+HS)处理,共9个处理。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产,同时取0-15 cm和15-3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及有机碳储量。【结果】试验进行3年后,在0-15 cm土层,T35+M和T35+S+M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较T15分别增加了19.2%和20.4%,而NT和T35处理则显著降低;在15-35 cm土层,T35、T35+S、T35+M和T35+S+M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T15分别增加了12.5%、24.5%、29.9%和35.7%。深翻和有机物料还田(T35+S、T35+M和T35+S+M)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与T15处理相比,3年T35+S、T35+M和T35+S+M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10%、12.3%和16.4%,而浅翻处理(T15+S、NT、NT+S和HT+HS)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玉米产量。T15+S、HT+HS和NT+S处理间有机质转化率无显著差异,但与T35+S处理相比平均降低了57.9%,与T35+M处理相比平均降低了78.4%。0-15 cm土壤有机质和pH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而在15-35 cm土层,除pH外,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及有机碳储量均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结论】腐熟猪粪、猪粪和玉米秸秆配合深翻混合还田可以快速提升0-35 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有机质的转化率,是较为理想的棕壤快速培肥途径。通过提高深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了辽宁南部棕壤的农业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棕壤 耕作方式 耕作深度 有机物料还田方式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水稻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海 张智 +4 位作者 乔艳 李双来 陈云峰 李菲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2-1124,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棕壤水稻土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位于湖北武汉的黄棕壤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包括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常...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棕壤水稻土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位于湖北武汉的黄棕壤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包括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常量有机肥(OM)、氮磷钾+常量有机肥(OMNPK)。2020年5月,在各处理小区内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FUNGuild和生态网络方法,综合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真菌群落结构。【结果】1)与CK比较,N处理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NPK处理维持了土壤养分稳定,OM和O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OMNPK处理显著降低了α-葡萄糖苷酶、硫酸酯酶活性,却显著提高了β-纤维二糖苷酶活性;OM和OMNPK处理提高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却降低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N和NPK处理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与之相反。2)与CK相比,N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多样性,而NPK和OM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多样性。菌群结构在N、NPK、OM处理间明显不同,而OM、OMNPK和CK处理比较接近。LEfSe分析结果发现,N处理土壤中的差异物种是Entrophospora属和Sympoventuriaceae科,OMNPK处理的差异物种是Microascales目和Microascaceae科,OM处理的差异物种是盘菌目(Pezizales)、Pyronemataceae科和Pseudaleuria属。冗余分析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硫酸酯酶和pH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3)施肥提高了病理营养型(pathotroph)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了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真菌的相对丰度。与CK比较,N、NPK、OM和OMNPK处理的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90.5%、141.4%、71.5%和250.2%,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30.6%、33.3%、19.4%和49.5%,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310.8%、956.8%、424.3%和435.1%。各施肥处理相比,OM处理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最低,而OMNPK处理最高。病理营养型中,OMNPK、N、NPK和OM处理的动物性病原体丰度比CK分别提高了322%、184%、105%和85%;N和NPK处理较CK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植物性病原体丰度,OMNPK和OM处理对植物性病原体丰度无显著影响。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真菌网络的边数、正相关数、平均加权度、图密度、网络直径和连接部件,增强了网络的复杂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培肥地力,增加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交互复杂性,减少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但也增加了动物性病原体丰度,增加了病害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水稻土 长期施肥 真菌群落结构 FUNGuild 生态网络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对棕壤中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慧 张伟康 +3 位作者 李蒋戈野 王青青 承睿 张少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8-1206,共9页
为了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探究不同生物质炭对棕壤中磷素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材料,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质炭,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种类和生物质炭添加量对棕壤磷... 为了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探究不同生物质炭对棕壤中磷素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材料,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质炭,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种类和生物质炭添加量对棕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添加量为4 g/kg时显著提高棕壤对磷的吸附量,花生壳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则显著降低棕壤对磷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均未改变吸附等温线的变化趋势,均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R^(2)>0.93),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不同处理对磷的理论吸附量大小顺序为: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棕壤>棕壤>花生壳生物质炭+棕壤>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棕壤;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均未改变磷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变化趋势,在所有动力学模型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适合描述土壤对磷的吸附行为(R^(2)>0.99),其次为准一级动力模型(R^(2)>0.99)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R^(2)>0.88);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促进棕壤对磷的解吸,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g/kg时,水稻秸秆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和花生壳生物质炭,分别可提高棕壤对磷的解析率50%、70%和90%以上。由此可见,不同生物质炭可提高棕壤对磷素的供应和利用,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减少棕壤磷素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生物质炭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有机物料深混还田对棕壤孔隙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陈旭 韩晓增 +4 位作者 王晓辉 郭振希 陆欣春 严君 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3期264-273,共10页
土壤孔隙结构在土壤水分和物质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展不同耕作方式和有机物料还田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开始,以辽宁南部棕壤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耕作(T15)为对照,分析了秸秆浅混还田(0~... 土壤孔隙结构在土壤水分和物质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展不同耕作方式和有机物料还田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开始,以辽宁南部棕壤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耕作(T15)为对照,分析了秸秆浅混还田(0~15 cm)(T15+S)、秸秆深混还田(0~35 cm)(T35+S)和秸秆有机肥配施深混还田(0~35 cm)(T35+SM)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采集0~15 cm和15~35 cm土层原状土柱,采用CT扫描和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土壤孔隙参数,包括孔隙分布特征、>31μm孔隙总数、>31μm孔隙度、成圆率、欧拉数、各向异性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T35+S和T35+SM处理较T15处理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P<0.05)。与T15处理相比,0~15 cm土层T15+S、T35+S和T35+SM处理>31μm孔隙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5.2%、54.4%和60.5%(P<0.05),>31μm孔隙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6.9%、39.7%和55.1%(P<0.05),不同孔径孔隙数量也表现出显著降低。而在15~35 cm土层T35+S和T35+SM处理>31μm孔隙总数、孔隙度和不同孔径孔隙数量均较T15处理增加。有机物料深混还田改善了上下土层孔隙连通度,促使孔隙形状趋于规则,表现为与T15+S和T15处理相比,0~15 cm和15~35 cm土层下T35+S和T35+SM处理各向异性和欧拉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T15处理相比,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35+SM处理最高,增产了10.4%(P<0.05)。0~15 cm土层>31μm孔隙总数、孔隙度和500~1000μm孔隙数量与产量相关性最大,分别达到了28.0%、32.2%和27.1%;15~35 cm土层500~1000μm孔隙数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达到了29.0%。因此,有机物料深混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供水能力,提高了该地区农业生产能力,是较为理想的棕壤地力培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有机物料还田 棕壤 土壤孔隙 玉米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棕壤大豆产量的演变及土壤氮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玉颖 沈丰 +6 位作者 杨劲峰 蔡芳芳 付时丰 罗培宇 李娜 戴健 韩晓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0-1934,共15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东北棕壤大豆产量的演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及土壤氮素累积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实现大豆的可持续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始于1979年的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轮作体系为玉...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东北棕壤大豆产量的演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及土壤氮素累积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实现大豆的可持续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始于1979年的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轮作体系为玉米-玉米-大豆,选取其中的12个处理,分为化肥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有机肥区:单施低量有机肥(M_(1))、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_(1)N、M_(1)NP、M_(1)NPK);高量有机肥区:单施高量有机肥(M_(2))、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_(2)N、M_(2)NP、M_(2)NPK)。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大豆产量的演变规律以及39年轮作施肥对大豆氮素吸收与收获期土壤氮素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大豆平均产量均显著提高,且低量有机肥区和高量有机肥区大豆平均产量高于化肥处理,M_1NPK和M_2NPK处理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3 147和3 238kg·hm^(-2),较NPK处理提高了9.5%和12.7%。灰色-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年际可得趋势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区各处理大豆产量的变异系数最低,稳定性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YSI)较高,介于0.41—0.51,均高于高量有机肥区各处理。配施有机肥大豆季肥料贡献率提高,但低量与高量有机肥区差异不显著。配施有机肥39年,大豆植株吸氮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以低量有机肥区的M_(1)NPK处理最高,为314.2 kg·hm^(-2)。低量有机肥区,土壤矿质氮主要累积在0—60 cm土层,60—100 cm土层矿质氮累积量较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0—80 cm土层矿质氮累积高于M_(1)处理,可为作物吸收提供有效氮源,但80—100 cm土层矿质氮较上层土壤降低,减少了氮素淋失风险;其中,M_1NPK处理0—60 cm土层矿质氮累积最高,60—10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矿质氮累积呈持续降低趋势,而高量有机肥区M_(2)NPK处理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有机无机肥配施39年增加了0—20 cm土层全氮及微生物量氮含量,且高于20—40 cm土层。M_(1)NPK和M_(2)NPK处理0—20 cm土层全氮含量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3.9%和5.5%,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2.6%和92.1%。【结论】长期不同施肥影响作物产量、氮素吸收与土壤氮素分布。在东北棕壤地区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玉米季氮磷钾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13.5 t·hm^(-2)),大豆季仅施用氮磷钾化肥改变土壤氮素分布与累积,进而影响大豆地上部氮素吸收,可增加大豆产量,提高产量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长期配施低量有机肥大豆收获期土壤全氮及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增加了土壤供氮量;同时深层土壤矿质氮累积降低,减少了氮素淋溶风险,有利于大豆的可持续绿色生产,是该轮作体系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大豆 产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灰色-线性回归模型 矿质氮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黄棕壤崩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海 朱志恩 +5 位作者 李紫娟 张伦 郭萍 李铭怡 杨悦舒 夏振尧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明确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土壤崩解性能影响,对变化环境下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酸雨与干湿循环及其共同作用对黄棕壤崩解性能的影响,设置4种酸性程度(pH=3、pH=4、pH=5和pH=7)和8种干湿循环次数(0、1、2、3、... 明确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土壤崩解性能影响,对变化环境下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酸雨与干湿循环及其共同作用对黄棕壤崩解性能的影响,设置4种酸性程度(pH=3、pH=4、pH=5和pH=7)和8种干湿循环次数(0、1、2、3、4、5、10和15次)对土样进行预处理后开展崩解试验,对比分析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对黄棕壤密度、崩解稳定时间和崩解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棕壤密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和溶液酸性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溶液酸性越强,对土壤结构的破坏越强烈,土壤的密度增加就越快。但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溶液酸性对土壤密度的影响趋于稳定。2)黄棕壤的崩解过程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型”,可分为缓慢崩解阶段、指数崩解阶段和崩解完成阶段。3)在经历15次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后,崩解稳定时间延长接近1倍,最大崩解指数下降接近30%。最大崩解指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逐渐减小,随溶液酸性的增强先减少后增加。4)酸性环境的土壤干湿循环对黄棕壤的密度和崩解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更大。因此,酸性条件下干湿循环显著影响黄棕壤崩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条件 干湿循环 崩解 棕壤
下载PDF
冻融循环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龙祥 范昊明 马仁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8,共12页
以沈阳地区5~7 cm和25~27 cm 2个深度原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根据气象数据结合野外观测结果,共设计了5个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土样质量含水率分别为10%、15%、20%、25%和35%。采用静水崩... 以沈阳地区5~7 cm和25~27 cm 2个深度原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根据气象数据结合野外观测结果,共设计了5个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土样质量含水率分别为10%、15%、20%、25%和35%。采用静水崩解,通过数显拉力计及测量软件测定崩解过程。结果表明:(1)棕壤崩解具有阶段性,包括快速吸水阶段、指数崩解阶段、阶跃崩解阶段和崩解完成阶段。其中指数崩解阶段是崩解过程的主要发生阶段,土样因拉扯或失去支撑接连崩落。该阶段的崩解速率和非毛管含水率对冻融循环次数的响应规律一致。根据拟合曲面,10%~15%的含水率区间存在最易崩解含水率,其最终崩解率最大。当土样含水率为25%和35%时,土样会跳过指数崩解过程直接进入阶跃崩解阶段。含水率35%条件下,5~7 cm和25~27 cm土样的最终崩解率很小,不超过6.93%和11.14%。(2)冻融作用会对含水率为10%和15%土样产生超固结效应,加速土壤孔隙的两极化分布,土样指数崩解阶段的崩解速率和非毛管含水率,最终在多次冻融后增加。冻融作用也会对含水率为25%和35%土样结构产生影响,扩张土壤孔隙造成内部沉降,以及降低吸水能力。土样指数崩解阶段的崩解速率和非毛管含水率,最终在多次冻融后减小。(3)25~27 cm土样孔隙差异性略大,较高的黏粒含量抑制了双电层对自由水的控制能力,最终崩解率偏高。冻融作用可将土壤抵抗由内到外发生侵蚀的能力,转化为抵抗由外到内发生侵蚀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棕壤侵蚀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冻融循环 土壤含水率 崩解
下载PDF
侵蚀性雨型分类及不同植被类型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春霞 董智 +4 位作者 高波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吴其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1,49,共7页
为探讨不同雨型下的植物措施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2018—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下港坡面径流场16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结合径流场产流、产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雨型对4种植被措施下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雨型下的植物措施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2018—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下港坡面径流场16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结合径流场产流、产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雨型对4种植被措施下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降雨历时、降雨量和平均雨强为特征指标,侵蚀性降雨可分为A类(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B类(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和C类(短历时、小雨量、小雨强)3种雨型。(2)与种植玉米相比,A、B雨型下,减流量均呈现板栗花生间作>苹果树>李子树的趋势。在土壤流失量方面:A雨型下,与李子树相比,减沙量呈现板栗花生间作>苹果树>玉米的趋势;B雨型下,与玉米相比,板栗花生间作的减沙率为84.2%,李子树的减沙率为31.2%,苹果树的减沙率为85.1%;C雨型下,减沙量呈现苹果树>李子树>板栗花生间作的趋势。(3)种植玉米的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最为严重,平均每年的土壤流失量为18.04 t/hm2;与之相比,板栗花生间作可降低79.57%的土壤侵蚀率,苹果树和李子树可分别降低73.36%,18.55%的土壤侵蚀率。综上,板栗花生间作与其他植物措施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尤其适合应对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的A类侵蚀性降雨,减流、减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植被覆盖 棕壤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壤镉的钝化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昌权 周政 +2 位作者 龚思同 付天岭 何腾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Cd的钝化效果,为以土壤类型划分的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以贵州典型Cd超标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将牛粪(NF)、玉米生物炭(SWT)、石灰(SH)、磷灰...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Cd的钝化效果,为以土壤类型划分的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以贵州典型Cd超标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将牛粪(NF)、玉米生物炭(SWT)、石灰(SH)、磷灰石(LHS)、膨润土(PRT)、方解石(FJS)、海泡石(HPS)、巨大芽孢杆菌(JDYB)和胶质芽孢杆菌(JZYB)作为钝化剂,通过室内培养70 d后,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d全量和有效态Cd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1)施用不同钝化剂均提高土壤pH 0.03~0.88,其中SH处理的土壤pH增幅最大,达14.94%。除SH、PRT、FJS和HPS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外,其他钝化剂均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NF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幅度最大(31%)。相对其他钝化剂,NF对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效果最好,分别增幅25.16%、31.89%和65.11%。(2)施用FJS会提高土壤Cd含量,而其他钝化剂均能降低土壤Cd含量0.1~0.26 mg·kg^(-1),其中LHS和HPS对土壤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3)与对照相比,SH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幅度最大(30.56%),而不同钝化剂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分别表现为SH(36%)> LHS(35%)> SWT(28%)> NF(26%)> FJS(23%)> PRT(22%)> JDYB(20%)> HPS(18%)> JZYB(14%)。【结论】NF对黄棕壤中的养分指标提升效果最好,而SH对黄棕壤Cd的钝化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棕壤 钝化效果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